外资银行进入论文-罗瑞丰

外资银行进入论文-罗瑞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资银行进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资银行,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论文文献综述

罗瑞丰[1](2019)在《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商业银行2000—2017年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即先是正面的积极影响,达到峰值后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比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早受到负面冲击。对此,我国应继续在金融领域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应广泛吸纳高质量金融人才,提升资产业务的产品创新水平,从而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来源于《黄河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钇杉[2](2019)在《外资银行进入节奏或保持平稳渐进态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15日公布。分析人士认为,部分条款的修改为扩大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好的法治保障,尤其是外资银行,在业务准入方面进一步放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9-10-17)

王帆,汪峰,倪娟[3](2019)在《外资银行进入、政府监管与银行风险——基于利率市场化环境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资银行进入提高了我国本土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利率市场化环境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包括银行管理层、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和中央政府部门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当外资银行进入后,相较于利率市场化改革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阶段的监管者更有意愿抑制银行风险;当外资银行进入后,监管者识别银行风险的条件为监管者准确识别银行风险获得的奖励小于没有识别银行风险的处罚;当外资银行进入后,政府给予奖励更能激励监管者发现银行风险。(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9年09期)

白俊,孟庆玺,申艳艳[4](2018)在《外资银行进入促进了本土企业创新吗?》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部门对外开放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文章以外资银行进入与本土企业创新的关系为例,回答这一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亟待厘清的问题。文章利用时间错列的多元外生冲击事件和多重差分方法,以2001-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显着提升了本土企业的创新水平,且随着进入时间的增加,其积极作用不断强化,这一结论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等问题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不仅通过直接效应,而且更多的是通过溢出效应(加剧本土银行的竞争)得以实现。可见,应该继续降低外资银行的进入门槛和行业壁垒,适当增加银行部门的开放力度。(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张琦[5](2018)在《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进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到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中来。外资银行除了在传统银行业务上和内资银行形成竞争,更将目光聚焦于利基市场和收费业务,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影响着内资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地位,并将对未来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8年09期)

荆逢春,李翠锦,周一[6](2018)在《外资银行进入、金融脆弱性与企业出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金融脆弱性的角度,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建立实证模型,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同时,基于Notton等(2004)的方法纠正了以往企业出口决策相关研究中logit模型交互项处理中存在的误区。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会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增加企业出口的可能性,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对处于金融脆弱性更高产业的企业更强。对于私营企业、港澳台地区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外资银行进入将显着提高其出口可能性;而对于集体企业,外资银行进入将降低其出口概率;对于国有企业,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不显着。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私营企业,外资银行进入对私营企业出口决策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金融脆弱性越高的产业越显着。分析中利用不同的样本,控制了潜在内生性,都得到了稳健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米格,零和[7](2018)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是猛虎入境 还是蜻蜓点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国家放开了对外资银行的诸多限制,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很多对中国觊觎已久的外资银行,已野心勃勃决定杀入中国。中国的金融史,实际上就是叁股力量的撕扯、博弈。国企、民企和外资。而近几年,外资的最强大力量——银行,在中国金融史中,参与感并不高。他们被监管压制,在中国水土不服,几乎错失了整个消金浪潮的崛起。而最近,国家放开了对外资银行的诸多限制,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很多对中国觊觎已久的外资银行,已野心勃勃决定杀入中国。这是猛虎入境吗?他们将成为撬开大门的"野蛮人"吗?还是,最终都是徒劳,(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8年11期)

王路加,郭亚妮[8](2018)在《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机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是防范银行风险、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现实意义来看,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研究都非常重要。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3家商业银行在2002-2015年的经营效率变化值进行测定,运用Eviews8.0计量软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具有积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并没有受到其威胁而降低,反而还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期刊2018年03期)

马腾[9](2018)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境内代表处的设立是中国金融业对方开放的起点。21世纪之初,中国加入WTO后履行承诺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国内银行业市场,中国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在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40年的时间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甚至是金融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国内外的学者对外资银行为东道国带来的影响看法各有不同,各个东道国对想要进入本地的外资银行也都采取了一定的干扰和限制,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能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效应”以及“技术外溢”提升东道国银行业绩效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摘樱桃”行为抢占中国银行业大量市场,并且对金融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冲击。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再次研究这一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中国16家商业银行2005-2016年的经营数据,分别从成本、盈利能力、及收入叁个方面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通过eviews对变量进行了数据处理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后得出了结论:成本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在短期内会使中国银行业的成本增加,但是长期来看,随着技术应用周期的缩短,成本会相应地降低,最终会促进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成本的减少。盈利能力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通过“示范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收入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传统业务影响有限,对中间业务收入冲击较大,中间业务将会成为中国银行业新的业务收入增长发力点。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合理引入外资银行有效地发挥外资银行进入提升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积极作用,引导其发挥对传统业务的竞争效应,同时有利于将前期对设备、技术和人力的投资转化为收益,发力中间业务减少优质客户的流失,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挑战,此外银行业也要重视自身的运营状况,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努力提升资产质量。最后,银行业要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更好地凸显自身优势,通过大数据风控与精准营销化解传统银行业的痛点,实现线上与线下共同发展,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刚[10](2018)在《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自由化这一大势不断推进,世界经济产生翻天覆地之变化,世界经济体系的平稳运行需要更好的金融秩序来推动。研究学者发现,如果处在金融抑制这一状态下,整个银行业运行效率都会下降,而改变效率下降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行业竞争。当今世界,处于经济转型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加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借此提升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行业竞争,这将会对东道国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到2006年,中国兑现当初加入WTO时所作的承诺,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使外资银行能够全地域开展人民币业务,并对客户对象限制也同步取消,由此,国内外银行在华竞争全线展开。因此,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非凡。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一直以来都没能得到确切的结论,导致结论不一的原因有很多,而衡量指标的选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本篇论文将会使用DEA数据包络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效率进行测度,并将之作为最重要的一项被解释变量,其次利用2004年到2015年这12年共19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建立合适的多元回归的实证模型,自变量选择是参考之前多位学者专家的研究,主要考虑国内外资银行资产所占我国同行业总资产额的比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其滞后一期的情况,而控制变量从宏微观两方面选择9个变量,被解释变量除了选择测算出的上市商业银行效率之外,还会对财务指标进行辅助性对比分析,由此得出可靠结论:(1)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2)从进入当期来看,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呈不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对利息收入率、税前利润率、净利息收入、营业成本率和不良贷款率等多个财务指标的回归分析也都符合这一情况,进一步证实外资银行进入对总体上提升本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3)从滞后一期来看,上一期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在1%水平上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所以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所带来的影响是存在滞后的正面作用。综合来看,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具有双重性影响,且正面效应更加明显,并且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主要是通过溢出效应来传导的。(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5-01)

外资银行进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15日公布。分析人士认为,部分条款的修改为扩大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好的法治保障,尤其是外资银行,在业务准入方面进一步放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资银行进入论文参考文献

[1].罗瑞丰.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商业银行2000—2017年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9

[2].郭钇杉.外资银行进入节奏或保持平稳渐进态势[N].中华工商时报.2019

[3].王帆,汪峰,倪娟.外资银行进入、政府监管与银行风险——基于利率市场化环境的博弈分析[J].经济学家.2019

[4].白俊,孟庆玺,申艳艳.外资银行进入促进了本土企业创新吗?[J].会计研究.2018

[5].张琦.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进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

[6].荆逢春,李翠锦,周一.外资银行进入、金融脆弱性与企业出口[J].世界经济研究.2018

[7].米格,零和.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是猛虎入境还是蜻蜓点水?[J].中国外资.2018

[8].王路加,郭亚妮.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J].经济视角.2018

[9].马腾.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8

[10].张刚.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标签:;  ;  ;  ;  

外资银行进入论文-罗瑞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