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刽子手骨折

颈椎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刽子手骨折

一、颈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马向阳,邹小宝,王宾宾,杨浩志,葛苏,陈育岳,夏虹,吴增晖,章凯,王建华,艾福志[1](2019)在《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文中认为[目的]介绍颈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初步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10例新鲜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Ⅱ型6例,ⅡA型4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一期后路C1~C3钉棒固定,而不进行后路植骨;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椎弓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并观察颈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椎弓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患者一期术后随访6~12个月,CT复查显示10例患者Hangman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6~12个月颈椎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一期后路钉棒固定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不仅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而且不残留内置物,同时还可保留颈椎节段的运动功能,是前路和后路固定融合术的有益补充。

翟磊[2](2017)在《基于解剖学下颈椎侧块固定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别按照尸体实体测量、三维测量和CT自带软件测量的三种测量方法对颈椎相关参数进行测量,评估三种测量方法差异性。利用CT测量模块对不同颈椎节段和不同性别间解剖学参数进行比较,构建下颈椎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库。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的下颈椎侧块钉棒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异,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下颈椎损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取5具福尔马林浸泡的下颈椎(包含C3C7)解剖标本,利用高分辨率三维CT将标本进行扫描,扫描层厚0.625mm,文件以DICOM格式保存于移动存储设备中备用。继之使用手术器械依次剥离标本的肌肉和软组织。分别按照尸体实体测量、三维测量和CT自带软件测量的三种测量方法对下颈椎相关参数进行测量,评估三种测量方法有效性。并用CT自带软件测量重点对不同下颈椎节段和不同性别间解剖学参数进行比较。(2)建立下颈椎有限元模型,在生理载荷下各颈椎节段(C3-4、C4-5、C5-6、C6-7)的前后屈伸角度、左右偏转角度和轴向旋转角度。并将之与传统经典文献结构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有效性。评估Magerl、Roy-Camille、Anderson和Ann四种侧块固定方法下骨骼-内固定复合体在各运动状态下(包括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偏头、右侧偏头、左侧轴向旋转、右侧轴向旋转)的应力云图、最大米塞斯应力以及平均米塞斯应力。(3)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为外伤性下颈椎损伤且行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审查,挑选检查资料和随访工作完整的患者共41例纳入研究范围。评估三种手术入路(A组行前路手术,B组行后路手术,C组行前后联合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术前和术后Cobb角改善情况,JOA评分等,分析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具福尔马林浸泡的下颈椎(包含C3C7)解剖标本,共25个椎体标本。利用实物测量、三维测量和CT自带测量模块测量的三种方法进行标记。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两两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测量模块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测量颈椎的椎弓根相关测量指标显示,如椎弓根内侧高度、椎弓根外侧高度、椎弓根内径和椎弓根外径在C7往往为最大值,其最小值多出现于C3和C4。颈椎椎板相关解剖指标方面,椎板内缘高度、椎板外缘高度、椎板外径和椎板内径的最大值往往在C7,其最小值多出现于C5。(2)有效性方面主要通过生理作用下颈椎活动度进行验证,本研究中屈伸方向、左右偏头方向、轴向旋转方向活动度和其各自平均活动度均与经典文献基本一致,可以保证模型有效性。对下颈椎模型进行加载内固定,依次为Magerl、Roy-Camille、Anderson和Ann四种侧块钉棒固定方式,同时对下颈椎的屈伸、左右偏转和轴向左右转头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动作下四种下颈椎模型均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但是四种侧块钉棒系统均显示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其中应力由低到高依次为Magerl、Roy-Camille、Anderson和Ann,连杆较螺钉的应力集中现象更为明显。(3)三组患者术前的Cobb角和D值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三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手术入路后Cobb和D值得到明显改善。三组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时,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三组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患者JOA、ASIA值和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CT自带软件测量仍为临床上可靠、易行的方法。国人下颈椎可完全容纳3.5mm直径椎弓根螺钉。由于性别、节段的不同,椎板及椎弓根解剖特点有较大差异,强调个性化置钉。设计基于国人性别差异的内固定器械迫在眉睫。(2)本研究所建立有限元模型真实有效,可推广于其他颈椎生物力学分析;四种侧块钉棒内固定中Magerl和Roy-Camille固定模式在整体稳定性上具有优势;Magerl固定在抗偏转、抗旋转和抗拔出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下颈椎固定手术中Magerl安全性高、力学性能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3)各种手术入路均能够满足下颈椎损伤患者的基本需要,保证脊柱-内固定复合体的稳定性、生物力学性能合理性;三种手术入路对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但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较后路Magerl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建议手术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袁文强[3](2012)在《Ⅱa型Hangman骨折力学不稳及治疗方法选择》文中提出目的探讨Ⅱa型Hangman骨折的力学不稳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8.02.-2012.02.17例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为Ⅱa型Hangman骨折及正常人20例,采用颈椎动力位X片测量寰椎后结节皮质前缘中点到枢椎棘突两基点连线的延长线的距离(AO),对比该距离在Ⅱa型Hangman骨折与正常人在屈曲位和过伸位时的区别以及其在动力位片上变化值的差异;17例Ⅱa型Hangman骨折均采用经后路寰椎挂钩、颈2椎体椎弓根螺钉、颈3椎体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随诊观察其颈椎活动度、颈部疼痛情况、影像学评定骨愈合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Ⅱa型Hangman骨折在屈曲位时,AO值为13.24mm±0.477,正常人在屈曲位时AO值为5.28mm±0.526,两者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Ⅱa型Hangman骨折在过伸位时,AO值为8.12mm±0.303,正常人在过伸位时,AO值为4.18mm±0.522,两者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在动力位片上AO变化值在Ⅱa型Hangman骨折(5.04mm±0.261)与正常人(1.1mm±0.07)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17例Ⅱa型Hangman骨折均获得6-36个月的随访。术后X线示枢椎侧弓达骨性愈合、椎体间高度以及颈椎稳定性均得到满意的重建、颈椎活动度得到满意的恢复,未发生连接棒及螺钉断裂或退出,临床疗效优良率达94%。结论Ⅱa型Hangman骨折在屈曲位时AO值较正常人在屈曲位时明显增大;在动力位片上AO变化值在Ⅱa型Hangman骨折与正常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表明寰椎后弓相对枢椎棘突存在过度移位,说明在寰枢椎后柱存在力学不稳,AO值在动力位上的变化均值(5.04mm±0.261)可能可以作为其在Ⅱa型Hangman骨折后柱不稳的参考指标。采用经后路寰椎挂钩、颈2椎体椎弓根螺钉、颈3椎体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蒋伟宇,马维虎,徐荣明[4](2009)在《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生在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连接区域的骨折,称其Hangman骨折,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对于骨折的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对于Ⅱ、Ⅱa型骨折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将对其病理解剖特点、致伤机制、分型和现代外科治疗作一探讨分析。

王晓东,马迅,霍建忠,兀飞,王俊生,汪志举[5](2009)在《C2椎弓根螺钉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应用C2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例Hangman骨折患者。根据Levine-Edwards的分型标准,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8例,Ⅱa型骨折2例,术前经Halo-vest架牵引获得解剖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在术后3个月均达骨愈合,无明显的颈椎功能受限。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李凭跃,尹庆水,夏虹,吴增辉,昌耘冰,艾福志,温雪飞,赵卫东,李鉴轶[6](2008)在《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固定螺钉拔出力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固定螺钉进行拔出力研究,为螺钉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6例新鲜的枢椎和第3颈椎标本进行单层皮质骨和双层皮质骨的C2椎弓根螺钉、峡部骨折状态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固定及C2、C3椎体螺钉固定,测试螺钉拔出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2双皮质椎弓根螺钉拔出力最大(1726.5±433.3)N;C2单皮质椎弓根螺钉(1279.9±432.0)N和Hangman骨折双皮质螺钉(959.6±253.2)N无显着性差异,拔出力明显强于Hangman骨折单皮质螺钉(586.3±118.9)N和C3双皮质侧块螺钉拔出力(717.5±166.9)N,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C3单皮质侧块螺钉(487.3±171.6)N和C2椎体螺钉(392.2±109.8)N、C3椎体螺钉(397.3±98.5)N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螺钉是可靠的;临床应用C2椎弓根螺钉和上下节段联合固定时单皮质固定足够,Hangman骨折时以双皮质固定为佳。

沈茂荣[7](2007)在《颈椎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近况》文中认为

郭华,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方向义,王晓东,陈海波[8](2006)在《Hangman骨折前后手术入路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

王晓东,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刘立峰,方向义[9](2005)在《经颈后路椎弓根、侧块联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经C2-3椎弓根、侧块钛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经牵引复位后,采用经C2-3椎弓根、侧块钛板螺钉固定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23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C2椎弓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经C2-3椎弓根、侧块钛板螺钉固定术安全、有效,可最大限度保持颈椎的生理功能。

郭华,贺宝荣,郝定均[10](2005)在《枢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治疗:以功能恢复为重点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一文献综述,为枢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8-05/2004-03的相关文章,检索词“Hangman’sfractures,RecoveryofFun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枢椎骨折、脊髓不全损伤、功能恢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枢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分类、诊断、康复方法等方面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实验。②观察对比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Meta分析。③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枢椎骨折的文献,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4篇系同一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等文献。资料综合:18篇文献包括1163例患者,分别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了评估。结论:一些新的内固定器材的应用及康复方法在不断完善,对恢复枢椎骨折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保存寰枢椎关节运动功能,以及对合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颈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技术
    1.1 术前准备
    1.2 麻醉与体位
    1.3 手术操作
    1.4 术后处理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2 初步结果
3 讨论

(2)基于解剖学下颈椎侧块固定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下颈椎骨性结构解剖学测量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工具
        1.1.3 研究方法
        1.1.3.1 验证离体椎体测量、离体三维测量和CT自带软件测量的相关性
        1.1.3.2 利用CT测量模块构建颈椎解剖学数据库
    1.2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不同手段进行尸体下颈椎测量比较情况
        1.3.2 不同颈椎节段解剖学指标
        1.3.3 不同性别间各颈椎节段椎弓根解剖学指标对比情况
        1.3.4 不同性别间各颈椎节段椎板解剖学指标对比情况
    1.4 讨论
        1.4.1 不同测量方法优缺点
        1.4.2 不同性别间下颈椎解剖参数区别
    1.5 小结
二、不同侧块钉棒固定技术对下颈椎手术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纳入对象和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1.3 评估指标
    2.2 结果
        2.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有效性鉴定
        2.2.2 四种下颈椎侧块钉棒复合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3 四种内固定模式的应力分布图
    2.3 讨论
        2.3.1 有限元技术的原理
        2.3.2 有限元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及颈椎固定生物力学现状
        2.3.3 骨肌系统及内固定复合体的生物力学比较
        2.3.4 研究局限性
    2.4 小结
三、后路Magerl固定与前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外伤性下颈椎颈髓压迫的临床疗效比较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纳入对象一般情况
        3.1.2 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3.1.3 三种入路的手术方法
        3.1.4 术后护理及康复
        3.1.5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3 讨论
        3.3.1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时机选
        3.3.2 颈椎治疗策略、手术入路优缺点及相关指标
        3.3.3 局限性与不足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Ⅱa型Hangman骨折力学不稳及治疗方法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枢椎的解剖特点
2 Hangman骨折的受伤机制及分型
3 Hangman骨折的治疗
    3.1 保守治疗
    3.2 前路手术
    3.3 后路手术
    3.4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7)颈椎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上颈椎微创技术
    1.1 经皮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术
    1.2 经皮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1.3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1.4 内窥镜辅助下的上颈椎手术
    1.5 经皮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2 颈椎间盘微创手术
    2.1 颈椎间盘髓核化学溶解术 (cerivcal chemonucleolysis , CCN)
    2.2 颈椎间盘经皮切吸术 (percutaneous cerivcal nucteotomy, PCN)
    2.3 颈椎间盘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 (pereutaneous cerivcal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CLDD)
    2.4 颈椎间盘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cerivcal nucleoplasty, CN)
    2.5 颈椎间盘臭氧治疗术 (cerivcal oxygenozon therapy, COT)
3 颈椎间盘内窥镜手术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
4 经皮颈椎椎体成形术 (pereutaneous cerivcal vertebroplasty, PCVP)
5 颈椎显微外科技术
6 计算机辅助的微创技术、导航系统技术

(8)Hangman骨折前后手术入路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Hangman骨折的分型
    3.2 Hangman骨折的治疗

四、颈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J]. 马向阳,邹小宝,王宾宾,杨浩志,葛苏,陈育岳,夏虹,吴增晖,章凯,王建华,艾福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22)
  • [2]基于解剖学下颈椎侧块固定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D]. 翟磊.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1)
  • [3]Ⅱa型Hangman骨折力学不稳及治疗方法选择[D]. 袁文强. 遵义医学院, 2012(05)
  • [4]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J]. 蒋伟宇,马维虎,徐荣明. 中国骨伤, 2009(08)
  • [5]C2椎弓根螺钉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J]. 王晓东,马迅,霍建忠,兀飞,王俊生,汪志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04)
  • [6]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固定螺钉拔出力研究[J]. 李凭跃,尹庆水,夏虹,吴增辉,昌耘冰,艾福志,温雪飞,赵卫东,李鉴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02)
  • [7]颈椎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近况[J]. 沈茂荣. 微创医学, 2007(04)
  • [8]Hangman骨折前后手术入路的比较[J]. 郭华,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方向义,王晓东,陈海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11)
  • [9]经颈后路椎弓根、侧块联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J]. 王晓东,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刘立峰,方向义. 颈腰痛杂志, 2005(01)
  • [10]枢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治疗:以功能恢复为重点的研究进展[J]. 郭华,贺宝荣,郝定均. 中国临床康复, 2005(06)

标签:;  ;  ;  ;  ;  

颈椎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刽子手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