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斜向探测论文-周超,张援农,杨国斌

电离层斜向探测论文-周超,张援农,杨国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离层斜向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通道,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短波通信,短波数字化接收机

电离层斜向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周超,张援农,杨国斌[1](2019)在《多通道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的接收通道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拓展传统单通道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的功能,依据数字化短波接收机理论构架了一种多通道(五通道)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的接收通道。文中着重介绍了接收通道的设计与实现。相对于传统的电离层探测系统,该系统在实现对电离层的常规探测时,可以通过阵列天线获取来波信号的波达角信息。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系统接收通道设计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纪延辉,王亮,吕强,李京锦,关晓明[2](2014)在《锦州台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运行概况及故障排除》一文中研究指出锦州地震台的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于2009年4月安装并运行,是首都圈地震电离层前兆监测试验网探测站全国20个站点之一。辽宁地区共有叁个电离层斜测站,本文主要对锦州台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四年多以来的运行情况及发生故障后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健,姬生云,王洪发,卢冬鸣,王先义[3](2014)在《基于斜向探测最高可用频率反演电离层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利用斜向探测F_2层最高可用频率及其对应时延反演传播路径中点临界频率f_0F_2和3000 km传输因子M(3000)F_2的新方法.该方法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利用射线传播理论直接反演得到临界频率和3000 km传输因子.通过对长春-径阳和新乡-赤峰两条斜向探测链路中点电离层参数的反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利用反演结果与北京垂直探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Smith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显示,此方法具有与Smith方法可比的精度,明显优于参考电离层模型给出的结果,其均方误差为0.48 MHz,相对误差为10.5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不同距离的探测链路有较好的适应性,反演精度差异为0.03 MHz;具有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的特点.本研究成果可用于短波通信频率实时预报、动态频率管理及其相关领域.(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周晨,赵正予,杨国斌,邓峰[4](2011)在《电离层高频信道互易性研究:中纬度电离层斜向探测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次利用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WIOISS)对武汉-万宁和万宁-武汉两条电离层高频信道的互易性进行了分析。WIOISS是基于GPS时间频率同步手段开发的新型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通过比较由系统扫频工作模式和定频工作模式得到的两条路径下的斜向传播群时延和电离层高频信道散射函数,可以得出武汉-万宁和万宁-武汉的电离层高频链路有较好的互易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石书祝,赵正予,李婷[5](2009)在《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的时间同步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设计了一种新的时间同步方式。该同步方式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输出的时钟信号校正高性能恒温晶振输出的参考时钟信号,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秒脉冲信号来用作斜测系统的时间同步信号。在预定的探测时刻,单片机利用该信号控制斜测系统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开始工作,从而实现时间同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时间同步方式在获得GPS卫星信号的情况下,时间同步精度可达到30ns。而在未获得GPS卫星信号的24小时内,时间同步精度可达到1μs。在获得和一定时间内未获得GPS卫星信号的情况下,采用该时间同步方式的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都成功地获得了斜向探测电离图,从而很好地满足了探测需求。(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石书祝,赵正予,李世鹏,姜春华[6](2009)在《新型电离层斜向探测雷达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电离层斜向探测雷达,该雷达采用脉间相位编码体制来实时测得斜向探测电离图和多普勒电离图,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频率信号源和单片机来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时间和频率同步,从而得到ns量级的时间同步精度和10-12量级的频率同步精度.该雷达的大部分功能都通过可编程软件来实现,通过加载相应的软件,雷达在进行斜向探测的同时,还实现了斜向返回探测.实际探测结果表明:在发射端和接收端相距1 200 km时,该雷达不仅得到了斜向探测电离图和多普勒电离图,还得到了斜向返回探测电离图和多普勒电离图.(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7期)

宋鹏,徐彤[7](2008)在《基于遗传算法斜向探测电离层参数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向探测是电离层探测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够获得电波传播群时延和频率关系的电离图。由于传输信号的媒质是电离层,因此斜测电离图包含了收发站之间电离层状态信息,通过对斜测电离图的反演可以提取电离层的状态信息。利用遗传算法,对斜向探测电离层参数进行了反演,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展示了该方法在电离层参数反演研究中的优点和实际应用前景。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8年19期)

梁宏波[8](2007)在《电离层斜向探测的阵列接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离层研究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电离层探测在该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电离层研究的发展史表明:新的探测手段及方法总是不断推动着电离层研究向前发展,而电离层研究也不断对电离层探测提出新的要求。在电离层探测技术近八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电离层斜向探测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对研究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采用阵列天线同时对多个相同工作频率、不同方向的斜探测信号进行接收,并运用阵列信号单道处理技术和归一化加权Capon波束形成算法使斜向探测阵列接收系统获得较高的输出增益和抗干扰能力。最后利用极大似然方法对斜探测信号的幅度、相位、时延及多卜勒频移等参数进行估计。本文只是在电离层斜向探测阵列接收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仍有大量的后续问题急待解决。希望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为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离层斜向探测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期刊2007-03-01)

徐彤[9](2006)在《垂直和斜向探测电离层参数反演遗传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利用遗传算法对垂直探测和斜向探测电离层参数反演进行了研究。利用遗传算法对垂直探测电离层QPS层模型参数进行了反演研究,并利用实际垂测图数据对该反演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比ARTIST软件有着更高的计算精度同时具备一定的抗噪能力。利用电离层QP层模型,合成斜测电离图进行反演讨论,反演结果较为理想。考虑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不均匀性,利用变步长射线追踪技术对电波斜入射射线路径进行了讨论,实现了倾斜准抛物层附加以赤道双峰扰动电离层模型的射线追踪,并利用变步长射线追踪技术对电离层二维简化模型进行了遗传反演研究。在对斜测电离图数据进行初步去噪处理的基础上,利用斜率外推方法对回波描迹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并对初步处理的斜测图进行了电离层参数反演遗传算法定性讨论。(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6-01-01)

管荣生,谢树果,赵正予[10](1999)在《我国电离层返回斜向探测研究4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40年来中国电离层返回斜向探测研究,介绍了探测设备的研制理论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研究进展,并对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电离层斜向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锦州地震台的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于2009年4月安装并运行,是首都圈地震电离层前兆监测试验网探测站全国20个站点之一。辽宁地区共有叁个电离层斜测站,本文主要对锦州台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四年多以来的运行情况及发生故障后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离层斜向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周超,张援农,杨国斌.多通道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的接收通道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纪延辉,王亮,吕强,李京锦,关晓明.锦州台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运行概况及故障排除[J].防灾减灾学报.2014

[3].王健,姬生云,王洪发,卢冬鸣,王先义.基于斜向探测最高可用频率反演电离层参数[J].空间科学学报.2014

[4].周晨,赵正予,杨国斌,邓峰.电离层高频信道互易性研究:中纬度电离层斜向探测实验[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

[5].石书祝,赵正予,李婷.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的时间同步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9

[6].石书祝,赵正予,李世鹏,姜春华.新型电离层斜向探测雷达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宋鹏,徐彤.基于遗传算法斜向探测电离层参数反演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

[8].梁宏波.电离层斜向探测的阵列接收方法[D].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007

[9].徐彤.垂直和斜向探测电离层参数反演遗传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10].管荣生,谢树果,赵正予.我国电离层返回斜向探测研究40年[J].电波科学学报.1999

标签:;  ;  ;  ;  

电离层斜向探测论文-周超,张援农,杨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