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祭祀论文-唐锦锋

民间祭祀论文-唐锦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间祭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闽南,民间信仰,祭祀

民间祭祀论文文献综述

唐锦锋[1](2019)在《闽南民间祭祀文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闽南地区山水相依、陆海相邻的地理生态孕育和发展出纷繁庞杂的信仰体系,闽南文化表现出极为多元的宗教信仰特征。在多元宗教文化生态形成过程中,闽南人发展出了复杂多样的祭祀礼仪,通过祭祀方式沟通神凡、贤愚、阴阳,以获取心灵慰藉与自我救赎。闽南地区的祭祀礼仪具有多元性、地域性、家族性、实利性等文化特征,在闽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顾慰[2](2019)在《艺术语境下民间祭祀活动的破坏与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月十四,年节将尽,大多数人一年中最为和乐喜悦的日子接近落幕。而对于远在昌邑市东永安村的乡民来说,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会——"烧大牛"即将上演。~①以燎烧方式的祭祀活动历史久远。《礼记·祭法》有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②这句话是指将玉帛、牲畜等圣物置于堆积的柴火上焚烧,是古时极为盛大的祭天礼仪。而东永安村的乡民们最为期待的,也是一种与之类似的活动。至于烧的是什么牛,又是为何而烧,便要从腊月间的筹备环节谈起。(本文来源于《民艺》期刊2019年03期)

袁真林[3](2019)在《民间祭祀与文化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理县羌族的“夬儒节”(即祭山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羌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代表性节日,也是羌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羌族“夬儒节”进行研究:首先,对夬儒节产生的自然、社会、历史环境进行深入的探析,并对其特征与整体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然后,对夬儒节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探索夬儒节所体现出的羌族悠久的万物有灵论、多神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夬儒节为载体对羌民的精神信仰与文化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论证:再次,通过对夬儒节祭祀活动中的音乐、舞蹈、器乐、服饰、建筑总结羌民人们的审美特征。探究羌族对顺边美、和谐自然、乐生意识、族本意识的体现。最后:通过对夬儒节的整体了解分析、研究解读,总结在当代价值观下夬儒节能发挥哪些积极的价值与意义,并据此提出笔者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音乐学院》期刊2019-03-01)

张凡[4](2019)在《“中国宗教”研究的反思与突破——评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天纲新着《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基于金泽小镇全面考察中国宗教的过往与现在。本文从李氏学术研究发展的角度出发,参照作者既往的研究成果,讨论其研究观念、路径的转变,并指出李氏对中国民间宗教、儒家宗教性认识的新发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1-20)

宋燕鹏[5](2019)在《“社”抑或“村”——碑刻所见宋金晋东南地区民间祭祀组织形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宋金时期,北方存在两种"社":作为聚落名称的"社"主要集中于关中,作为祭祀组织的"社"则存在于河东路以及其他诸路。但河东路内今晋东南地区,或以村为基础的"社"来组织祭祀组织,或是直接以"村"为祭祀组织。以"社"为祭祀组织仅在晋城县看到,临近县份皆以"村"为祭祀组织,这可能与当地乡民的传统有关。无论是以"社"抑或是以"村"为祭祀组织,宋金晋东南地区乃至华北的祠庙修建有着浓厚的佛教传统的影响。这种内部区域存在不同的祭祀组织形式,恰好是中国悠久的"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基层社会的反映。(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颂[6](2018)在《中国宗教与宗教研究的“道”与“术” 读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天纲教授《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书,田野勘察与文献征引相得益彰,由点及面,以江南桥乡小镇为舞台,展示了中国宗教的历史与现在,妙趣横生而又时时发人深省,不禁令人难以释卷。以笔者陋见,作者创作的一个问题意识,在于揭示华人宗教自商周秦汉以来一以贯之的宗教祭祀传统,进而说明中国宗教的特质。而作者运用的方法,却是反向的"探源",由今天历尽劫难尚得以一见的小镇上的各(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8年08期)

王群韬[7](2018)在《金泽镇的桥庙文化——评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先王通乎幽明之故而制为祭祀之礼。——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七《坛庙》祭祀礼仪,是任何宗教体系都必然具备的要素。儒教礼仪主导的祭祀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礼乐教化体系的重要内容,而江南市镇民众的祭祀生活尤为丰富多彩且绵延至今,在经历现代化、都市化的深刻转型之后,仍极其鲜活地呈现着中国民间信仰与儒教祠祀体系的基本形式,(本文来源于《书城》期刊2018年07期)

段玉明[8](2018)在《揭开中国民间信仰的“底色”——评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天纲先生新着《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生活·读书·新知叁联书店2017年12月出版),是一部旨在考察中国民间信仰的皇皇巨着,读后给人启发颇多。无论我们怎样定义,宗教都是一种卷入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两重维度的社会运动。就其形而上论,它有堪称复杂的一套观念体系,以为信众在世俗社会之外构画一个乌托邦似的宇宙模型;就其形而下论,它有堪称复杂的一套祭祀体系,以将信众从其厌离的世俗社会之中暂时导引出来。如此,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宗教研究要求学者不仅仅就其观念考察分析,同时要求学者对其信仰实践考察分析,庶不扭曲宗教现象的实情。落实到研(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蒋宏达[9](2018)在《袭旧与更新:近代经济变迁中的民间祭祀组织——以杭州湾南岸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叶以来,中日两国棉纺织工业的兴起导致原棉需求迅猛增长,从而刺激了杭州湾南岸滨海沙涂的开发热潮,沙涂的大规模开发又促进了控产宗族与神会组织的扩张。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当地祭祀组织的结构发生变动,专门化的经理阶层成长起来,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态势。这些新兴的控产组织为清末民初新政改革和地方自治运动提供了组织基础。杭州湾南岸的案例显示,民间祭祀组织并非历史孑遗,而是在承袭传统的过程中经历着更新和再造。它们是因应近代经济变迁的社会主体。(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天纲[10](2018)在《《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价:58.00元本书采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江南祭祀制度,着重考察和描述了江南金泽镇民间祭祀现象,剖析民间祭祀系统与儒教祭祀传统的内在联系,以全球化和现代性为背景,以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为参照,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发生、发展做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8年02期)

民间祭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月十四,年节将尽,大多数人一年中最为和乐喜悦的日子接近落幕。而对于远在昌邑市东永安村的乡民来说,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会——"烧大牛"即将上演。~①以燎烧方式的祭祀活动历史久远。《礼记·祭法》有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②这句话是指将玉帛、牲畜等圣物置于堆积的柴火上焚烧,是古时极为盛大的祭天礼仪。而东永安村的乡民们最为期待的,也是一种与之类似的活动。至于烧的是什么牛,又是为何而烧,便要从腊月间的筹备环节谈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间祭祀论文参考文献

[1].唐锦锋.闽南民间祭祀文化初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2].顾慰.艺术语境下民间祭祀活动的破坏与建构[J].民艺.2019

[3].袁真林.民间祭祀与文化传承[D].四川音乐学院.2019

[4].张凡.“中国宗教”研究的反思与突破——评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C].第二十七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2019

[5].宋燕鹏.“社”抑或“村”——碑刻所见宋金晋东南地区民间祭祀组织形式初探[J].河北学刊.2019

[6].王颂.中国宗教与宗教研究的“道”与“术”读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有感[J].中国宗教.2018

[7].王群韬.金泽镇的桥庙文化——评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J].书城.2018

[8].段玉明.揭开中国民间信仰的“底色”——评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J].世界宗教研究.2018

[9].蒋宏达.袭旧与更新:近代经济变迁中的民间祭祀组织——以杭州湾南岸地区为例[J].民俗研究.2018

[10].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J].读书.2018

标签:;  ;  ;  

民间祭祀论文-唐锦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