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涵道无人机论文-李冠礁,付毅飞

小型涵道无人机论文-李冠礁,付毅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型涵道无人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人机,涵道,垂直起降,微小型,飞行性能,旋翼,飞行安全,脖子,舵面,姿态稳定

小型涵道无人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冠礁,付毅飞[1](2018)在《我国研发小型涵道风扇无人机 动力效率提高30%》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李冠礁 付毅飞)22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模型博览会上,许多观众被一款造型酷似“迷你电饭煲”的无人机产品吸引。这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国内首款民用微小型涵道风扇无人机。这款无人机外形独特,像个胖娃娃(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4-23)

赵洪,李建波,崔钊[2](2014)在《小型无人涵道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无人涵道飞行器的配平特性与稳定性,首先进行了全尺寸涵道螺旋桨风洞吹风试验,分析了涵道螺旋桨的气动特性并建立了涵道螺旋桨的气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无人涵道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对无人涵道飞行器进行了配平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前飞速度与迎角对涵道螺旋桨气动特性影响很大,导致无人涵道飞行器在不同前飞速度下稳定性与操纵性变化较大.在悬停及小前飞速度下,无人涵道飞行器是一种类似倒立摆的不稳定体,而且气动阻尼较小,无人涵道飞行器的速度与姿态角发散很快,倍幅时间约为0.5s;在大前飞速度下,无人涵道飞行器的气动阻尼增加,飞行稳定性改善,但出现了纵向反操纵现象,增加了无人涵道飞行器的飞行控制难度.(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尹鲁杰[3](2014)在《基于小型涵道无人机地面站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型涵道无人机不仅有垂直升降、空中悬停和机动飞行的能力,而且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涵道风扇构造,避免了高速转动的旋翼对周围人群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能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实现快速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具有机动灵活、使用维护方便的优点。为了保证小型涵道无人机可靠地执行各种飞行任务,需要地面站软件对无人机进行任务规划,并对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和机载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控操作。在本文中,从小型涵道无人机地面站软件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背景,简要介绍了地面站软件的设计。深入研究了Google Earth电子地图的GIS二次开发技术,构造出了无人机地面站电子地图显示与交互环境,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在Google Earth视图中绘制航路的功能。文中对小型涵道无人机地面站软件进行了功能结构的设计,深入研究了各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和软件平台的实现方法。以Google Earth的电子地图为基础,运用Google Earth的二次开发技术,于VC++软件平台上,开发出了具有可扩展性的无人机地面站软件,满足无人机系统飞行任务需求。该地面站软件具有无人机飞行数据显示、航迹规划与数据回放、故障报警与自救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适用于小型涵道无人机与地面站的数据通信协议。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后续开发满足工程实际应用需求的小型涵道无人机地面站软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4-04-20)

徐旻,吴炎烜,王正杰,范宁军[4](2012)在《小型涵道风扇无人机自适应解耦控制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小型涵道风扇式无人机俯仰通道和滚转通道之间的惯性耦合问题,采用简单自适应控制(simple a-daptive control,SAC)方法对无人机姿态角速度控制回路设计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使该控制回路在受到不确定扰动和参数摄动的影响下,仍能稳定跟随参考模型输出;同时对所构造参考模型进行串联前馈解耦,以使无人机跟随参考模型同步解耦,进而实现对无人机姿态角速度和自身姿态角的有效控制.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律能使无人机姿态稳定跟踪参考模型输出,并且有效抑制了被控对象参数摄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徐旻,范宁军,吴炎煊,王正杰[5](2011)在《小型涵道风扇式无人机自适应预测控制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预测控制在模型不确定和非渐进稳定系统中的应用问题,结合预测控制和简单自适应控制方法,分内外回路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小型涵道风扇式无人机姿态预测控制律。仿真结果显示,被控无人机姿态可快速跟随指令输出,各控制通道的耦合作用被消除,在被控对象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时,DMC(dynamic matrixcontrol)预测控制器依然有效。该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李远伟,奚伯齐,伊国兴,王常虹[6](2010)在《小型涵道式无人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涵道式无人机发展现状阐述涵道式无人机的优点,对无人机飞行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动力学分析建立涵道式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设计控制器并进行了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涵道风扇布局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悬停性能,在悬停和小角度机动时,各通道之间的耦合可以忽略不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李洪锦,蒋蓁,赵崇刚[7](2009)在《小型涵道式无人机控制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小型涵道飞行器结构尺寸小、重量轻、功能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飞行控制系统具有同样的特点。为了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的控制目的,可采用系统集成技术、方法、MEMS传感器及电子元器件,从而构造飞控系统平台。重点分析了小型涵道无人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并对各部分做了详细论述。(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09年10期)

赵洪亮[8](2009)在《小型涵道式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人机以其轻巧、灵便、成本低、安全可靠等性能和特点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涵道风扇式无人飞行器更具垂直起降,结构紧凑,机动灵活和使用安全等优点,这使得它能够胜任一些特殊任务,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这种飞行器的发展现状,就其动力学建模和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根据空气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的知识,建立了涵道式无人机的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针对飞行器的强耦合性,采用状态反馈方法对无人机模型进行解耦,并对解耦后各个通道进行仿真控制。但是PID控制是建立在线性化模型的基础上的,依赖于系统模型精确性,其对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有各种不确定因素适应性不好。考虑到无人机系统的鲁棒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本文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研究了H 2H∞控制在飞行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飞行控制系统在同时具有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时的状态反馈控制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设计了H 2H∞鲁棒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鲁棒控制对无人飞行器的控制效果更为优秀,更能适应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能。最后,从工程实际角度出发构建了无人机控制实验平台,介绍了无人机控制系统模块STA(station)的特点和应用,并在其基础上设计控制回路对无人机姿态进行控制。实验结果显示,飞行器能够稳定飞行,螺旋桨桨速和各个姿态角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刘立[9](2009)在《一种小型涵道无人机研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具有侦查功能的涵道无人机越来越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重视,本文以一种具有军事侦查用途的涵道无人机为目标,重点针对一种小型涵道无人机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根据涵道无人机任务要求,本文针对涵道无人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对涵道无人机的机构进行了设计,设计了一种具有双级气动控制舵面的涵道无人机控制系统结构,设计了涵道无人机缓冲减震结构,和涵道无人机升力涵道唇口结构,并通过PRO/E软件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虚拟装配。文中采用拉格朗日方程为基础建立涵道无人机系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通过最优二次型理论对其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另外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涵道无人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并且提出了基于精确线性化和反步法的线性化控制系统解耦方法本文通过ANSYS静力学仿真分析了涵道无人机在碰撞条件下的系统应力应变,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并且通过FLUENT流体力学仿真,验证涵道无人机唇口在前方吸流作用下的增升效应本文设计了涵道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电路,并且通过了各电路部分的功能性调试(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9-03-03)

小型涵道无人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无人涵道飞行器的配平特性与稳定性,首先进行了全尺寸涵道螺旋桨风洞吹风试验,分析了涵道螺旋桨的气动特性并建立了涵道螺旋桨的气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无人涵道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对无人涵道飞行器进行了配平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前飞速度与迎角对涵道螺旋桨气动特性影响很大,导致无人涵道飞行器在不同前飞速度下稳定性与操纵性变化较大.在悬停及小前飞速度下,无人涵道飞行器是一种类似倒立摆的不稳定体,而且气动阻尼较小,无人涵道飞行器的速度与姿态角发散很快,倍幅时间约为0.5s;在大前飞速度下,无人涵道飞行器的气动阻尼增加,飞行稳定性改善,但出现了纵向反操纵现象,增加了无人涵道飞行器的飞行控制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型涵道无人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冠礁,付毅飞.我国研发小型涵道风扇无人机动力效率提高30%[N].科技日报.2018

[2].赵洪,李建波,崔钊.小型无人涵道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4

[3].尹鲁杰.基于小型涵道无人机地面站软件设计[D].青岛科技大学.2014

[4].徐旻,吴炎烜,王正杰,范宁军.小型涵道风扇无人机自适应解耦控制律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

[5].徐旻,范宁军,吴炎煊,王正杰.小型涵道风扇式无人机自适应预测控制律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

[6].李远伟,奚伯齐,伊国兴,王常虹.小型涵道式无人机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

[7].李洪锦,蒋蓁,赵崇刚.小型涵道式无人机控制系统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09

[8].赵洪亮.小型涵道式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9].刘立.一种小型涵道无人机研究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9

标签:;  ;  ;  ;  ;  ;  ;  ;  ;  ;  

小型涵道无人机论文-李冠礁,付毅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