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菌体系论文-祁文强

藻菌体系论文-祁文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菌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球藻,藻-菌共培养,废水处理,营养回收

藻菌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祁文强[1](2018)在《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废水处理可以有效实现废水中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而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生物处理方法,藻-菌共培养废水处理具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应用前景。构建合理的藻-菌共培养体系是强化废水处理性能的关键。本文利用厌氧发酵,微藻接种,藻-菌共培养等技术手段,以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为切入点,对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性能以及相关藻-菌共培养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厌氧发酵+微藻培养连续过程可以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预先进行污泥热处理可以控制发酵过程为产氢发酵,产氢发酵过程下生物气中氢气的占比高达54.8%。在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连续过程中,废水中COD,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98.3%和64.2%。通过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过程,废水的热值转化效率(HVCE)可以高达到41.2%。由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可知,厌氧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过程后水样中的优势微生物群落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在模拟高浓度发酵废水的条件下,对不同初始小球藻接种浓度下的废水处理性能进行了初探。初始接种浓度为0.5 g/L的条件下,废水中总碳(T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5.6%,生物质积累量(叁天后)达到1.93 g/L。基于有机物去除,生物质积累量以及操作成本等方面的考虑,选取0.5 g/L为最适小球藻初始接种浓度用于后续高浓度发酵废水的处理。选用金橙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嗜氨基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大菱鲆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作为叁株微藻促生菌,并构建叁组藻-菌共培养体系用于高浓度发酵废水的藻-菌共培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Chlorella sorokiniana L3+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共培养体系表现出了最佳的废水处理性能。与单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L3体系相比,该共培养体系下废水中COD,NH_4~+-N以及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7%,17.8%,22.6%。在为期叁天的处理过程中,共有1.61 g/L的COD当量,91.5 mg/L的NH_4~+-N以及131.7 mg/L的TP被有效去除利用。能量分析结果表明,Chlorella sorokiniana L3+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共培养体系具有最佳的能量转化效率,其总能量转化效率(TECE)高达70.7%,显着高于单藻体系下的38.8%。藻-菌体系下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分析结果表明,藻-菌间通过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物质营养交换作用实现了高浓度发酵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利用Chlorella sorokiniana L3+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藻-菌共培养体系,进行了促生菌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对微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L3糖组分积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条件调控下的缺氮环境促进了微藻糖组分的积累,小球藻最大胞内糖含量由35.3%提高到了61.9%。缺氮培养条件造成了细胞的高产糖,而促生菌的加入促进了微藻C、N等营养的利用与微藻生物质的积累,对小球藻糖组分积累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8-05-01)

马莉,姜彬慧,李雪,冯永峰[2](2014)在《藻菌体系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浓度的畜禽养殖废水为对象,研究藻菌体系对废水中的NH4+-N、TP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藻菌体系对不同浓度的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同,当废水中NH4+-N、TP和COD浓度分别小于44.4 mg/L、6.4 mg/L和500 mg/L时,藻菌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对废水处理效果好;当处理时间为6 d时,NH4+-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大于90%、84%和80%,该实验结果为构建高效藻类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25期)

唐霞[3](2010)在《藻—菌体系降解原油性能及其体系生物多态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污染导致了世界性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水体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存在实际问题,如降解菌剂在修复环境中存活率低、溶解氧限制等。本研究利用藻-菌体系降解石油污染物,拟进一步提高水体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效率和实际可应用性。用平板分离法从石油污染的港口水体中得到两株带菌单种藻,经鉴定为颤藻(Oscillatoriales GH1)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us GH2)。两株微藻均有较好的原油耐受性能,能在0.1-1%体积浓度原油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单种藻原油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单种颤藻具备高效降解原油的性能,而单种栅藻对原油降解效果远不及单种颤藻。因而将栅藻GH2再与叁种石油组分降解菌进行人工藻-菌体系的构建:单种栅藻的附生菌与石油组分降解菌不能很好的相互适应,使得降解率反而降低;纯栅藻能与叁种石油组分降解菌构建一个高效降解原油的人工藻-菌体系。柱层析法-GC/MS对藻-菌体系降解原油的过程进行分析:单种颤藻(颤藻GH1-附生菌体系)4天能完全去除直链烷烃,5天能将烷基环己烷系列同系物全部降解,7天可去除所有的烷基苯系列同系物。7天对多环芳烃物质中萘系列、芴系列、菲系列物质总体降解率分别达98%、85%和80%。多环芳烃的降解基本遵循低环的和取代基少的物质先被降解,高环的和取代基多的物质后降解的规律。人工藻-菌体系4天能基本去除所有直链烷烃,10天则能将支链烷烃也基本除去;烷基环己烷和烷基苯系列同系物也在7天内被完全去除;对多环芳烃物质中萘系列、芴系列、菲系列物质总体降解率分别达90%、76%和70%。菲等高环芳烃能与低环物质同时被降解,降解过程中检测到2-甲基-1丙基萘、1-丙基萘、1-苄基-3甲基苯、二苯甲烷等与已知降解途径相异的中间产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藻-菌体系降解原油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颤藻-附生菌体系中有7种附生菌,包括2种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1种根瘤菌Rhizobium、1种水单胞菌Aquimonas、1种黄杆菌Flavobacteriaceae以及2种不可培养细菌。根瘤菌、水单胞菌和C5不可培养细菌在烷烃、烷基环己烷、烷基苯的降解过程中一直呈优势菌;当鞘氨醇单胞菌和黄杆菌大量生长时,多环芳烃中高分子物质大量被降解。人工藻-菌体系中,DGGE显示叁种石油组份降解菌的生长与原油降解存在密切相关性。GS3C和GP3A在培养初期即大量生长,使得长链烷基类物质从第2天就开始被大量降解;芳烃物质的降解使得GY2B在第4天条带陡然增亮。同时,GY2B与GS3C和GP3的共代谢作用,使得长链烷基苯物质迅速降解。(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05-18)

藻菌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不同浓度的畜禽养殖废水为对象,研究藻菌体系对废水中的NH4+-N、TP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藻菌体系对不同浓度的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同,当废水中NH4+-N、TP和COD浓度分别小于44.4 mg/L、6.4 mg/L和500 mg/L时,藻菌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对废水处理效果好;当处理时间为6 d时,NH4+-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大于90%、84%和80%,该实验结果为构建高效藻类塘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菌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祁文强.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8

[2].马莉,姜彬慧,李雪,冯永峰.藻菌体系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3].唐霞.藻—菌体系降解原油性能及其体系生物多态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标签:;  ;  ;  ;  

藻菌体系论文-祁文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