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散打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佯攻战术,散打实战,运用,训练方法
散打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陈筱姝[1](2019)在《散打实战中佯攻战术的运用与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散打佯攻的战术策略、应用技巧和训练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旨在为散打技战术的革故鼎新提供良性助力,最终为武术竞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佯攻战术是散打实战中的重要技能,其动作逼真、灵活多变和目的明确等特征。在实战训练中,一方面需掌握丰富的佯攻战术,加强空击和实战训练;另一方面,对运动员心理及身体素质都有较高要求。(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程凯[2](2019)在《关于武术散打专项体能训练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社会的不断变革,对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此可见,教练应完善武术散打专项体能训练的教育模式,结合技法、体能等训练模式进行实践拓展,有利于提升运动员的体育素养和身体机能。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武术散打专项体能训练内的必要性,并探究了训练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1期)
宋海明,刘洋,周义昌,杨锋[3](2019)在《散打世界冠军PCL术后康复性体能训练效果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膝关节重建术后恢复到原有运动能力,甚至超越原有竞技能力水平,是运动员患者选择交叉韧带重建术及术后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目的。通过对世界散打冠军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性体能训练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与对比分析,揭示康复性体能训练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同时对训练计划的调整提供合理化依据.为运动员提供更科学的训练,早日返回赛场,勇夺十四届西安全运会冠军。研究方法:实验法:1)采用TMG肌肉状态测试仪在为期两个月的训练开始阶段与训练结束阶段进行两次测试。对下肢肌肉:BF股二头肌、GL腓肠肌外侧、GM腓肠肌内侧、GT臀大肌、RF股直肌、ST半腱肌、TA胫骨前肌、VL股外侧肌、VM股内侧肌进行测试,获得测试肌肉的Tc收缩时间、Ts持续时间、Tr放松时间、Dm收缩位移、Td反应时间等肌肉收缩的相关数据,健侧与患侧进行对比获得肌肉横向对称性数据,训练开始阶段与训练末阶段进行对比研究。2)采用Magwin6000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对左右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等共十块肌肉进行表面肌电测试,获得其表面肌电信号。测试动作为杠铃负重深蹲,接合运动员能力以及安全考虑,共设20KG、30KG、40KG、50KG、60KG、70KG六个负荷级别。每个负荷做一次动作、每次动作之间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用来恢复。在为期两个月的训练开始阶段与训练结束阶段进行两次测试,通过前后对比左右两侧下肢肌肉对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比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第一次测试BF股二头肌左右两侧整体对称性略差,为79%。右侧股二头肌收缩位移小于左侧,二者横向对称性为67%,右侧股二头肌收缩速度小于左侧。建议右侧进行激活练习,双侧进行伸展运动练习但重点放在右侧。GM腓肠肌内侧、整体横向对称性略低于推荐值,为78%。收缩时间的横向对称性略低于推荐值,为75%。右侧肌肉收缩明显快于平均值。右腓肠肌内侧收缩位移小于左侧。左侧建议进行激活练习。双侧进行伸展运动,重点放在右侧。RF股直肌整体横向对称性略低于推荐值,为70%。收缩时间的横向对称性略低于推荐值,为74%。位移的横向对称性显着低于推荐值,为36%。左侧肌肉的位移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左侧建议进行伸展运动。在右侧进行激活练习与力量训练。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康复性体能训练后进行第二次测试,BF股二头肌左右两侧横向对称性由79%提升为83%,GM腓肠肌内侧、整体横向对称性由为78%提升为92%。RF股直肌整体横向对称性由70%提升为85%。显然采用的训练动作对目标肌肉横向对称性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第一次测试在完成不同负荷的深蹲过程中,下肢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比例右侧低于左侧。不论是在单个负荷下还是在整个负荷的过程中右侧下肢受试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低于左侧。且随着负荷的增加右侧下肢肌肉激活数量比例有一定的降低。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康复性体能训练使得运动员右侧下肢受试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得到提升,数据表明不论是在单个负荷下还是在整个负荷的过程中右侧下肢受试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均得到了提升。对数据的观察发现通过体能训练右侧下肢肌肉运动单位激活数量是得到了提升但是提升幅度过高,带一种新的不平衡,这与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数据测试监控的频率有关,在今后的训练监控中应适当增加测试频率及时了解训练效果,积极调整训练计划。3)第一次测试数据表明在完成深蹲过程中,不同负荷间的间歇期内左侧下肢的运动单位激活数量要大于右侧下肢的运动单位激活数量。不论是在单个负荷之间的间歇期还是在整个间歇期内,左侧下肢受试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均高于右侧下肢。通过两个月的体能训练使得运动员右侧下肢受试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得到提升,数据表明不论是在单个负荷之间的间歇期还是在整个间歇期的过程中左侧与右侧下肢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比例接近50%。研究结论:1)前期运动员右侧下肢BF股二头肌、GM腓肠肌内侧、RF股直肌左右两侧横向对称性较低,通过训练其横各对称性均得到提升。TMG肌肉状态测试可以对膝关节术手体能康复训练中肌肉横向对称性进行有效的评估。2)在训练初期运动员克服阻力完成动作过程中,右侧下肢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百分比要小于左侧,通过体能训练使右侧下肢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百分比得到很大提高。3)在训练初期运动员在克服阻力完成动作后的间歇期内,机体为了让右侧下肢能有更充分休息,主要靠激活左侧下肢运动单位来维持自身体重。通过体能训练右侧下肢能力得心提升,在克服阻力完成动作后的间歇期内,左右下肢运动单位的激活数量百分比接近相同。4)通过体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肌肉功能状态的横向对称性,也可以提升受损伤一侧肢体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程度。但要随着训练的进行多次进行测试,第一时间了解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马春伟,翟婷,高炳宏[4](2019)在《散打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机体微循环功能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人体微循环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和释放不同的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以满足全身所有细胞的代谢需求。散打运动是以磷酸原系统为主、乳酸能系统配合供能的对抗性变速运动项目,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葡萄糖供应并维持血糖的浓度,而微循环控制着血液流动的速度和流动量,参与循环血液与新陈代谢组织之间各种物质的运输过程,故微循环机能对散打运动员的能力有直接影响,快速有效、无创易行的微循环检测对评定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应激反应能力及运动后机能恢复状态尤为重要。研究方法:受试者为高水平散打男性运动员13名,年龄17.15±1.07岁,身高174.46±5.31厘米,体重70.85±9.92千克,运动年限2.65±1.41年。安排受试者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后以静止性休息为主,中途不进食。在运动前(Ep组)、运动后即刻(Ei组)、运动后1小时(E1组)、运动后3小时(E2组)、运动后6小时(E3组)使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ZXG-F)测量受试者微循环半更新率(MHR)、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采用IBM SPSS20.0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性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研究结果:(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MHR的影响:经箱线图判断,数据无异常值;经Shapiro-Wilk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0.05);经过Mauchly's球形假设检验,因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相等,χ2(2)=37.278,P=0.000。各组MHR依次为0.037±0.068、0.044±0.010、0.044±0.016、0.043±0.010、0.039±0.009,Ep组、E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4,48)=1.838,P=0.137。Ei组数值较Ep组显着上升了0.007(95%置信区间:0.012-0.003,P<0.001),MHR的数值增大,提示高强度间歇训练过程中机体可能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募集更多运动单位、降低全血粘度,进而提高微血管中的血流量,使微循环更新率提高;Ep组与E3组间的MHR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提示机体微循环更新能力在运动后6小时这一时间节点上(或3-6小时之间)恢复到运动前水平。(2)高强度间歇训练对MRT的影响:经箱线图判断,数据无异常值;经Shapiro-Wilk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0.05);经过Mauchly's球形假设检验,因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相等,χ2(2)=126.8,P=0.000。各组MRT依次为19.68±3.75、16.60±2.93、18.07±5.49、17.33±3.73、17.45±4.36,Ep组、E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4,48)=1.115,P=0.361。Ei组数值较Ep组显着上升了3.08(95%置信区间:1.076-5.093,P<0.001),E3组与Ep组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说明运动后微循环更新时间相对较短,在运动后即刻升高并在运动后1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运动促进了微血管的开放,释放不同的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以满足运动器官的代谢需求。(3)高强度间歇训练对MST的影响:经箱线图判断,数据无异常值;经Shapiro-Wilk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0.05);经Mauchly's球形假设检验,因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不相等,χ2(2)=13.697,P=0.138。通过Greenhouse&Geisser方法校正ε=0.664,各组MRT依次为28.41±5.42、23.96±4.23、26.08±7.91、25.00±5.38、27.51±6.36,Ep组、E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4,48)=2.026,P=0.144。Ei组数值较Ep组显着上升了4.45(95%置信区间:1.551-7.347,P<0.001),E3组与Ep组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提示一次性大强度运动可以短暂性的降低MST,使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完成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同时,MST在运动前与运动后1小时及以后各时间节点无显着性差异,提示大强度运动可以一过性的提升微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速度,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研究结论: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使散打运动员MRT、MST仅在运动后即刻出现一过性缩短,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机体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微循环整体机能,以适应运动应激的需要,这也可能与散打运动员自身有较好的无氧供能基础有关。但由于MHR维持较长时间跨度(>3小时)的高水平状态,而并非传统观念中的微循环机能可在运动结束后的数分钟恢复至正常,这一结果可为散打运动员运动后机能恢复的时间跨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周小青,张冬琴,茹自宽,齐伟伟,张怀雨[5](2019)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优化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遵循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特点,设计改善散打鞭腿技术动作质量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通过8周实验干预训练,分析实验前后男子散打运动员在核心力量、平衡能力以及鞭腿技术动作的最大相对打击力量、速度耐力与肌电特征的变化差异,探索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散打鞭腿技术优化作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检索中文文献结果:学位论文68篇,期刊论文254篇;检索外文文献结果:全文发表期刊35篇。重点参考引用文献18篇。2.2专家访谈法共访谈8位专家,专家访谈采用开放式访谈,就功能性力量训练如何更好提高散打鞭腿技术及训练实施方案请专家提供建设性意见。2.2实验法2.2.1实验对象基本情况选取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散打专项班12名男生,国家二级运动员,无伤病,训练年限、身高、体重等各方面相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人,两组实验前各项实验测量指标水平无显着性差异。2.2.2实验测试指标测试指标为:左、右核心力量与平衡能力、鞭腿最大打击力量、鞭腿20秒连续击打次数和鞭腿表面肌电。实验前后利用DAVID测力器、GOODBALANCE平衡测试仪、多功能测力靶、Noraxon无线肌电测试仪等工具和仪器收集实验前后相关数据。2.2.3实验方案为实验组运动员设计出总时间为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方案,训练方案涉及训练动作、训练组数等。每周两次实验课,每次时间为60分钟,两组在同一的时间采用不同手段进行训练;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实施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对照组依照实验前的原训练计划,不加任何干涉;除了2次实验课训练内容不同以外,两组运动员其余的训练时间、地点、强度、内容等条件都相同,并由同一位教练进行训练。研究结果:3.1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与平衡能力的影响实验组左侧核心力量由实验前的105.67±0.45提升至实验后137.69±0.74,增长幅度为30.30%;右侧核心力量由实验前的119.85±0.56提升至实验后156.07±0.78,增长幅度为30.22%;实验组的平衡能力(左)由实验前的36.6±1.47提升为实验后19.84±0.85,增长幅度为45.79%;平衡能力(右)由实验前的41.95±1.87提升为实验后18.40±1.2,增长幅度为56.13%。3.2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散打鞭腿技术动作最大相对打击力量的影响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显现实验组运动员6种鞭腿技术动作的最大相对打击力量的增长率均大于对照组,且右高鞭腿增长率具有显着差异。3.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速度耐力的影响实验前后,实验对象在右中鞭腿20秒连续击打沙包都有所提高,在后10秒击打次数的增长率均大于前10秒打击次数的增长率;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右中鞭腿20秒连续击打沙包的各项数据的增长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3.4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肌电特征的影响3.4.1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鞭腿技术肌肉激活程度的影响右中鞭腿技术动作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方根振幅显着增大的肌肉有左右股直肌、右股二头肌、右腓肠肌外侧头、左股内外侧肌;并且实验组肌肉激活特征更接近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的肌肉激活特征。说明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的优化作用明显。3.4.2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鞭腿技术肌肉活动贡献度的影响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员鞭腿肌肉活动贡献度都是相对混乱,对照组运动员出现支撑腿膝关节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说明实验组鞭打腿股直肌力量不足,影响鞭腿的击打效果。实验后从运动员鞭腿肌肉活动贡献度可以看出,对照组支撑腿膝关节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并无改观,而实验组通过加强股直肌的力量训练,改善了实验前的问题。实验组运动员右鞭腿贡献度较大的肌肉更加集中,主要集中在左股直肌、右股直肌、左腓肠肌外侧头。研究结论:4.1实验组左、右核心力量,左、右平衡能力,实验后的增长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功能性力量训练重视整体性力量的训练,可有效提升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和平衡能力。4.2实验组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的相对打击力量的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运动员,以功能性力量训练为基础,对优化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的打击效果成果显着。4.3实验组比对照组散打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增长幅度大。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速度耐力的优化作用好于传统训练方式。4.4通过分析实验前后运动员鞭腿表面肌电数据,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做鞭腿技术动作时,激活程度和对动作贡献度较大的肌肉,相比于实验训练前更加趋于稳定,主要是左、右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的优化作用显着。4.5综合评价,功能性力量训练能更好迎合散打专项技术的特点,将力量训练效果更好的转化为专项技术能力,较传统力量训练方法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军军[6](2019)在《浅谈散打训练方法在终身体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打运动属于一种格斗项目,在我国中国武术理论当中,散打是武术重要的形式。武术散打的运作模式是建立在武术概念的基础之上的,相对而言,散打的动作体系并不够完善。通过武术散打一方面能够起到健身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获得足够的技能。本文主要是关于散打训练方法在终身体育当中的应用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30期)
濮约锋[7](2019)在《浅谈放松训练法在散打运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散打教学中,教练员往往重视技战术的传授,忽视放松训练的作用,导致散打运动员伤病不断,竞技水平止步不前,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更多业内人士的注意。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放松训练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现实和数据表明放松训练法对散打运动员的技战术掌握、运动成绩的提高有显着作用,最后提出了要科学地、系统地进行放松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本文来源于《拳击与格斗》期刊2019年10期)
杨珊珊[8](2019)在《浅谈佯攻战术在散打实战中的应用和训练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武术竞赛产业的逐渐发酵,武术散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科学系统的进行散打技战术训练和实战应用成为各方人士有心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对散打技战术中的佯攻技术进行战术内涵与基本特征上的梳理与分析,希望以此为散打技战术的革故鼎新提供良性助力,最终为武术竞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沈凤铭[9](2019)在《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散打教学训练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当今高校散打教学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论述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散打教学训练中应用的意义和关键,从运用启发教学、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恰当运用讨论法、妥善运用反馈法等四方面提出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散打教学训练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散打教学训练中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潘雅静[10](2019)在《散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学教育重点、社会关注焦点,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心境作为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充分表明,运动干预作为疏导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手段,对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散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可能是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效果仍有待于通过研究进一步论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2018级40名学科生(男、女生各20人)为实验对象,通过简式POMS心境量表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人,男、女生各10人,分别进行为期12周,每周2次,每次90分钟的散打训练、常规体育教学,通过对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心境状态的测量与比较,了解散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为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通过习练散打帮助大学生释放和缓解学业压力、精神压力,增进心理健康。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实验前两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处于同一水平,实验中两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没有显着差异;实验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学生消极心境下降更大,积极心境提升更显着,心境状态的改善幅度更大;2、实验组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程度与运动干预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其中短期(6周)的散打训练对于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效果不显着,长期(12周)的散打训练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改善效果显着;3、从实验组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不同实验阶段心境状态的测量与比较结果看,男、女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境状态得分虽有差异,但不显着,说明散打训练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作用与学生性别无关。4、散打训练注重“内外兼修”,对抗性强,训练手段多样化,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消极心境,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心境的提升,从而改善大学生的整体心境状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是有效干预手段。(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8-01)
散打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期社会的不断变革,对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此可见,教练应完善武术散打专项体能训练的教育模式,结合技法、体能等训练模式进行实践拓展,有利于提升运动员的体育素养和身体机能。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武术散打专项体能训练内的必要性,并探究了训练的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散打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陈筱姝.散打实战中佯攻战术的运用与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19
[2].程凯.关于武术散打专项体能训练的分析[J].体育风尚.2019
[3].宋海明,刘洋,周义昌,杨锋.散打世界冠军PCL术后康复性体能训练效果的个案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马春伟,翟婷,高炳宏.散打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机体微循环功能动态变化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周小青,张冬琴,茹自宽,齐伟伟,张怀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优化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的实验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张军军.浅谈散打训练方法在终身体育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
[7].濮约锋.浅谈放松训练法在散打运动中的应用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9
[8].杨珊珊.浅谈佯攻战术在散打实战中的应用和训练方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9].沈凤铭.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散打教学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2019
[10].潘雅静.散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