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论文-张卫平,路文杰

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论文-张卫平,路文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量维度,实证研究

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卫平,路文杰[1](2013)在《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量维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评价和生产率测量维度重要性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量13个维度,作为问卷调查题项,有针对性地对215名知识工作者进行调查。并对所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最终确定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量5个维度,分别是: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有效性、客户满意度和工作成功度,详细分析这5个维度,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评价指出方向。(本文来源于《知识管理论坛》期刊2013年01期)

胡波[2](2013)在《激励机制、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人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必然也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所以,知识工作者进入人们的视野,被人们广泛关注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知识工作者有自己的特点,其激励方式自然也会不同,另外,工作倦怠普遍存在于社会工作环境中,知识员工的生产率必然大受影响。21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它所拥有的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通过其生产率为企业创造财富,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办法提高知识工作生产率。以往关于知识工作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工作绩效、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等方面,而对于叁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激励机制与工作倦怠的研究,国内实证研究几乎没有,都是一些定性研究。因此,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叁者之间的假设关系,以企事业单位的知识工作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检验叁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提出本研究的设计构架;问卷调查是通过收集数据,利用量表对被解释变量进行计量,逐项进行各指标以及各指标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最终得出有关结论。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采用SPSS17.0以及结构方程模型中AMOS17.0软件进行,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激励机制在工作倦怠与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即激励机制会调节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激励机制的感知越好,工作倦怠感会减少,生产率会提高;(2)激励机制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且激励机制对工作倦怠有负向影响;(3)激励机制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且激励机制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有正向影响;(4)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且工作倦怠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有负向影响;(5)激励机制、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叁个变量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3-01-01)

路文杰,张秀山[3](2012)在《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出个人因素、管理因素、工作因素和环境因素共35个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能力态度、个人疲劳感等个人因素,工作创新性等工作因素,经济性激励等管理因素,以及家庭和谐、家人健康等环境因素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确定了包含4个方面8个类别共计26个指标的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提升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路文杰,庄炜玮,李明芳[4](2011)在《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的50个因素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结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有叁类,即个人因素、工作因素、管理因素。运用回归分析,从影响因素之间的密切程度及影响关系出发,得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叁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叁类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中,工作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管理因素影响生产率,管理因素是中介变量,直接影响生产率,所以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提升首先应该从管理因素入手。(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1年20期)

王云波,王文通[5](2006)在《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工作者作为一个崭新而又特殊的群体,其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突显。在我国,如何充分地释放、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将是企业和管理学界面对的严重挑战。针对此,本文从对知识工作者及其特点的识别、阻碍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因素的剖析以及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方略的提出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6年24期)

黄卫国,宣国良[6](2006)在《关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管理进行分析与界定;然后依据老子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思想,运用知识价值链模型来设计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评方法;最后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该测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06年05期)

赵金煜[7](2005)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挑战——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生产率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找出影响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从增强他们的工作意愿和提高能力角度提出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的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市场论坛》期刊2005年11期)

徐鼎亚[8](2003)在《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管理挑战之一。知识经济已在沿海一些发达城市初步呈现,知识工作者的比重显着上升,对他们的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要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要适当下放决策权限;建立弹性工作制;全方位考察劳动生产率;使用360度绩效评估来促进知识共享;创建学习型组织。(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03年12期)

张隆高[9](2000)在《德鲁克论21世纪管理挑战——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彼得·德鲁克在新着中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作了考察,并指出个人与组织方面的基本态度上的变化以及工作本身的结构变化皆为增进生产率之必需。他解释了由于泰罗科学管理的应用而增进了发达国家手工工作者生产率是20 世纪管理的最重要的贡献。他阐明了人们关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之所获知并提出它的各项主要因素。他提出了“技术人员”(既是知识工作者又是手工工作者),并以实例说明使其有效的叁个因素。他把知识工作者看成一个系统,并指出知识工作者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出现对公司治理的意义。德鲁克强调,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是21 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在发达国家,这是它们的第一生存需要。(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00年05期)

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人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必然也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所以,知识工作者进入人们的视野,被人们广泛关注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知识工作者有自己的特点,其激励方式自然也会不同,另外,工作倦怠普遍存在于社会工作环境中,知识员工的生产率必然大受影响。21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它所拥有的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通过其生产率为企业创造财富,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办法提高知识工作生产率。以往关于知识工作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工作绩效、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等方面,而对于叁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激励机制与工作倦怠的研究,国内实证研究几乎没有,都是一些定性研究。因此,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叁者之间的假设关系,以企事业单位的知识工作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检验叁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提出本研究的设计构架;问卷调查是通过收集数据,利用量表对被解释变量进行计量,逐项进行各指标以及各指标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最终得出有关结论。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采用SPSS17.0以及结构方程模型中AMOS17.0软件进行,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激励机制在工作倦怠与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即激励机制会调节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激励机制的感知越好,工作倦怠感会减少,生产率会提高;(2)激励机制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且激励机制对工作倦怠有负向影响;(3)激励机制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且激励机制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有正向影响;(4)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且工作倦怠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有负向影响;(5)激励机制、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叁个变量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卫平,路文杰.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量维度研究[J].知识管理论坛.2013

[2].胡波.激励机制、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3

[3].路文杰,张秀山.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

[4].路文杰,庄炜玮,李明芳.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

[5].王云波,王文通.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J].商场现代化.2006

[6].黄卫国,宣国良.关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

[7].赵金煜.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挑战——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J].市场论坛.2005

[8].徐鼎亚.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

[9].张隆高.德鲁克论21世纪管理挑战——知识工作者生产率[J].南开管理评论.2000

标签:;  ;  ;  ;  

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论文-张卫平,路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