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减少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减少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章冬梅张建凤郑颖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通过集束化护理策略,减少ICU患者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Ⅱ)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06~2014.06住院留置尿管14d以上的患者18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选取2013.06~2014.06在ICU住院留置尿管14d以上的患者1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UTI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CAUTI的发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留置导尿;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94-02

留置导尿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侵入性操作技术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ICU在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以指导进一步治疗。同时留置导尿还可以解除患者的尿潴留,对于昏迷病人可以保持其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在治疗急危重症病人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留置导尿管后损伤尿道黏膜的防御屏障,并发尿路感染较为常见。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urinarytractinfectionCAUTI)是保留导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如果护理措施稍有不当,即可达到90%的感染率[2],重症患者尿路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3]。其中80%的院内泌尿系感染与留置导尿有关。因此,预防和降低CAUTI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06~2014.06留置尿管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2组:A组为观察组180例,男82例,女98例,平均年龄(75士7.1)岁,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B组为对照组178例,男93例,女85例,平均年龄(74±8.1)岁,采取以往的常规护理措施。2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及2011年卫生部下发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留置尿管48h后出现尿路感染者视为院内尿路感染[4],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排除假阳性,清洁尿细菌定量培养≥105个/ml。结合临床表现来判定。无症状性菌尿,清洁尿细菌定量培养≥105个/ml,尿白细胞数≥10个/HP[5]。

2集束化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策略是指为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某种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循证理论支持的联合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2.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慎重选择各项侵入性操作,包括导尿术,尽量选择假性接尿等替代方法。对于留置导尿患者,每日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及早拔除。

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留置导尿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持导尿管无菌,不慎污染必须更换,切忌将拔出的导管重新插入。留置导尿时,由于无菌操作不规范,细菌可以直接随尿管进入,导致感染发生。导尿管外口污染,引流袋被污染后,细菌沿导尿管内腔逆行感染。

2.3熟练掌握导尿术在留置和拔除导尿管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过程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尿道粘膜的机械性损伤。

2.4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传播方式之一。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前后均需严格进行手部皮肤清洁或手消毒。

2.5导尿管的选择、更换我院目前取瑞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规格:女性使用14号~l6号,男性使用l6号~l8号;在无菌状态下插入尿管,囊内注水l5ml~20ml后将导尿管往外牵拉至感觉阻力停止;文献报道,一般硅胶导管在使用3~4周后出现硬化现象,所以我们采取间隔4周更换导尿管。

2.6选择封闭式导尿系统为减少细菌的污染,应尽量保持其密闭性,我们选用子母式抗返流大容量集尿袋每7d更换1次:有效长时间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并减少打开集尿袋排放尿次数;气囊的内固定稳妥并避免了胶布固定易污染的缺点。放尿或更换尿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接头处,防止引流袋出口与容器直接接触。

2.7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天除了会阴护理之外清洗尿道外口周围尿管,并保持会阴部皮肤的干燥对预防CAUTI有重要的作用。每日应用0.5%碘伏擦洗消毒会阴2-3次及尿道口周围皮肤及尿道外口部尿管近段4~5cm。

2.8重视营养支持导尿管长期置于尿道内,可减弱中性粒细胞的抗菌功能,破坏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冲洗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发感染[6]。同时高龄患者慢性疾病多,住院时间长,易反复感染,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尿路感染,故应重视营养支持加强置管后护理,及时观察有无感染,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保持管道通畅,妥善保护好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牵拉、曲折、受压。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且导尿管应始终高于引流袋的水平高度,防止尿液逆行。

3结果

留置导尿管插管时及留置导尿管第3天,第7天、第14天、集束化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均降低,两组差异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后不同时间发生尿路感染率(%)

留置导尿时间(d)对照组集束化组

检测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检测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

01800017800

31803821.117852.8

718011865.51783419.1

1418016189.41786938.7

4结论

集束化护理是指运用循证护理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集合在一起,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护理的方法。为了保证Bundle的有效实施,感染管理科对全科护士进行集中培训,明确集束化干预的优势以及该项Bundle的具体内容,将标准操作流程图张贴与病床醒目位置。并每班安排一名小组长,作为该班次的监督与考核者。通过该项研究可见集束化干预措施较常规的护理方法临床效果更好,对预防CAUTI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通过对留置导尿患者进行规范化,全方位,目标性的集束化干预可使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CAUTI的千日发病率(‰)发生率均下降达到了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苏美如,骆安德,梁琼,韦凤金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9):236

[2]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2—523

[3]王国权,范静,万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控制感染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8):912—913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6

[5]耿丽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16—433

[6]陈红花.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276—1278

标签:;  ;  ;  

集束化护理在减少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