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后评价标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年龄,预后
预后评价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余斌,丁佑铭,廖晓锋,汪斌,陈晓燕[1](2019)在《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评价: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65岁)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5年间801例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数据,利用Kaplan-Meier法比较老年组(>65岁,94例)与青年组(18~65岁,707例)肝移植术后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肝癌特异生存率(liver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LCSS)。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66~75岁组、>75岁组)肝癌患者肝移植治疗占比(14.4%、0.2%)显着低于青年肝癌患者(30.3%)(P<0.05)。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中位年龄逐年增加,其由2004年至2006年间的55.0岁渐增至2013年至2015年间的60.0岁(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青年组OS优于老年组(1、3、5、10年OS,93.5%、83.3%、77.9%、64.0%vs 91.2%、80.8%、66.4%、46.6%,P<0.05),但二者LCSS无异(1、3、5、10年LCSS,97.5%、91.9%、88.8%、82.7%vs 97.7%、89.4%、78.1%、73.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受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浸润则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受者年龄并不是肝癌肝移植远期预后的良好预测指标;经严格筛选的老年(>65岁)肝癌肝移植受者有机会获得与青年肝癌肝移植受者相近的预后。(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闫怀臣[2](2018)在《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预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高压氧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清醒率、意识恢复时间与GOS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清醒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病死率(13.88%)显着低于对照组(36.11%),清醒率(80.55%)显着高于对照组(47.22%),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0.55%)显着优于对照组(41.67%),且GO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显着,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A2期)
秦文琼,陈秋松,蔡莉,俞浩楠,邢喜玲[3](2018)在《IHPC和Deauville标准对淋巴瘤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PET/CT是广泛应用于淋巴瘤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的影像学技术,国际协作项目标准(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project criteria,IHPC)以及Deauville标准是基于视觉分析PET/CT图像的疗效评价标准。本研究旨在比较上述标准对于治疗结束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价值,并进一步探讨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8-2016-10-3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PET/CT中心行PET/CT检查、资料完整并确诊为淋巴瘤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L 23例,NHL 47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均行PET/CT显像,治疗结束后PET(end of treatment PET,ePET)/CT图像分别采用IHPC及Deauville标准进行评估,比较两者的疗效评价效能及预后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治疗结束后获得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的预后。结果 IHPC敏感性(sensitiveness,Se)为95.0%,特异性(specificity,Sp)为77.5%,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61.3%,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97.4%,准确性为81.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8。Deauville标准的Se为85.0%,Sp为88.0%,PPV为73.9%,NPV为93.6%,准确性为87.1%,AUC为0.933,两者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2,P=0.03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临床分期、IHPC和Deauville标准为HL以及NHL患者预后的有意义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HPC以及Deauville标准为独立预后因素,IHPC的风险比(hazard ratios,HR)为6.61(95%CI:1.85~23.69,P=0.004),Deauville标准HR=9.14(95%CI:2.86~29.20,P<0.001)。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DLBCL患者预后分析结果显示,Deauville标准评价为阴性的27例DLBCL患者中,组织学类型为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B cell,GCB)患者预后优于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re B cells,non-GCB),两组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4,P=0.02。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HL和NHL,IHPC与Deauville标准均具有疗效评价以及预后评估价值,Deauville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优于IHPC。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中组织学类型为non-GCB亚型的患者预后不良。(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黎永艺[4](2017)在《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的临床适用性评价及结脑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了解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诊断效能,评估该评分标准在临床上的适用性;2、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出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脑炎”或“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排除重复住院、病历资料不完整、脑脊液病原学找到细菌或真菌证据、长期用药方案包含抗真菌药物以及失访的病例。采用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总分依次分为确诊组、很可能组、可能组及不可能组。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或熟知患者病情及现状的家属,一方面了解有无误诊病例,以随访确诊方法作为参照,计算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的诊断灵敏度;另一方面对患者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并根据mRS评分情况对患者预后进行分组(mRS<3分为预后良好,mRS≥3分为预后不良),分析预后不同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的效能评价:根据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纳入确诊组0例,很可能组56例(32.75%),可能组109例(63.74%),不可能组6例(3.51%);根据随访结果,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为157例(91.81%),确诊为非结核性脑膜炎为14例(8.19%)。以随访结果分组方法作参照,计算出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诊断的灵敏度为96.18%;(2)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随访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57例患者根据mRS评分再次分组,其中预后良好组129例(82.17%),预后不良组28例(17.83%)。对2组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理征阳性、意识障碍、脑积水、脑梗死、结核瘤、是否鞘注、是否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使用方式、开始抗结核距离发病的时长、脑脊液蛋白、脑脊液氯化物共12个单因素在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开始抗结核距离发病的时长(P=0.001,OR=1.017,95%CI:1.007~1.028)、意识障碍(P=0.004,OR=4.324,95%CI:1.578~11.851)、病理征阳性(P=0.011,OR=3.968,95%CI:1.368~11.505)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在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以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使用;(2)开始抗结核距离发病的时长、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是结核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结核性脑膜炎预后有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潘靖欣[5](2016)在《应用中期~(18)F-FDG PET/CT及Deauville评分标准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应用国际上最新提出的用于PET图像判读的Deauville 5分评分标准来将所得中期扫描结果划分为阴性(1-3分)和阳性(4-5分),判断将Deauville评分标准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期评价和预后预测是否切实可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有完整诊治资料的病例79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2例。年龄13~86岁,平均46岁。并进行了5-38个月随访,中位随访21个月。比较了Deauville评分结果阴性和阳性两组间的PFS以及对比了使用PET/CT和单独使用传统的CT所得的结果。结果:经过21个月的中位随访后,79例患者中,61例(77.2%)患者结果为阴性,达到缓解,其余18例(22.8%)为阳性。18例阳性患者中,12例(66.7%)在治疗方案调整后达到完全缓解(CR)至随访结束时未见复发。6例(33.3%)治疗失败,其中2例因DLBCL相关并发症而死亡。61例阴性患者中,54例在经过标准的一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5例在两年内复发,2例(3.3%)治疗失败。阳性组治疗失败率(33.3%),明显高于阴性组(3.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9例DLBCL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9.7%。2年总生存率(OS)为84.8%。PET/CT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2年期PFS分别为83.6%和66.7%(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18F-FDG PET/CT是DLBCL患者2年期PFS的预测因素(P<0.01)。结论:Deauville评分标准在淋巴瘤化疗中期评估治疗疗效及预后有着良好的效能,将Deauville评分标准纳入常规读片报告中能为DLBCL的治疗与诊断提供有力的评价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01)
李虎子,贾英杰,孔凡铭,方文岩,赵成[6](2016)在《改良RECIST标准更适用经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确定采用哪一种短期疗效评价标准能够客观、有效、准确地预测经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增强CT或增强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依据RECIST 1.1标准和m RECIST标准行短期疗效评价,分析两种标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然后依据不同的评价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分析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2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短期疗效评价,依据RECIST 1.1标准评价为CR、PR、SD、PD的患者;依据m RECIST标准评价为CR、PR、SD、PD的患者;两种标准内部一致性极差(κ=0.19,95%CI,0.16~0.26)。依据RECIST 1.1标准,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20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62%和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 RECIST标准,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14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84%和68%,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m RECIST标准评价结果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结论采用m RECIST标准评价经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较RECIST标准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王娜娜,许潜,段绍斌,雷容,郭俊[7](2016)在《ESUR和KDIGO标准评价碘造影剂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及预后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ESUR和KDIGO标准评价血管造影患者碘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血管造影或(和)介入治疗的患者26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低渗对比剂碘佛醇。造影前及造影后48,72 h抽血检测SC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追踪随访造影剂使用后1年内的主要不良事件。结果:260例患者中,符合ESUR标准的CI-AKI患者23例,CI-AKI的发生率为8.8%;符合KDIGO标准的CI-AKI患者12例,CI-AKI的发生率为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ESUR标准,糖尿病和脱水是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DIGO标准,慢性肾脏病、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是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研究表明:CI-AKI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CIAKI患者(P<0.05)。结论:CI-AKI的发生率与诊断标准的选择有关;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脱水、高胆固醇血症是介入诊疗患者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I-AKI是介入诊疗患者造影后1年内死亡相关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盛英杰,戢新平,赵敏[8](2013)在《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价ARDS不同诊断标准对于判断预后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APACHEⅡ评分系统比较两种ARDS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的差异;探究APACHEⅡ评分对于ARDS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临床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ICU科、呼吸内科MICU,急诊科EICU,因各类原因导致ALI/ARDS患者共108人。分别通过AECC标准和柏林标准进行分组。其中符合柏林标准共76人。并根据患者预后及疾病程度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7-04)
沈剑[9](2013)在《不同DIC诊断评分标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DIC评分标准判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病人DIC、MODS发生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46例在我院叁个监护病房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第1、3、7天的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指标,分别使用ISTH显性DIC评分标准、非显性DIC评分标准和JAAM DIC评分标准进行诊断评分,同时进行SOFA和APACHEⅡ评分。观察叁个DIC评分标准之间诊断符合率、诊断时间点的差异:两两比较诊断符合率;比较叁者在脓毒症预后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叁个DIC诊断标准的阳性与阴性组之间,阳性组间比较死亡率、SOFA和APACHE II分值以及各凝血指标的差异。绘制叁种DIC评分标准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衡量各个评分系统对危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准确性。比较各凝血指标与SOFA、APACHE II分值、死亡率、各DIC评分标准分值的相关性。结果:叁种DIC评分标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危重病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和预后。使用ISTH显性标准确诊的患者死亡率、SOFA和APACHE II分值最高,诊断时间点同时或晚于ISTH非显性标准和JAAM标准。叁种诊断评分标准的DIC阳性组间死亡率、SOFA和APACHE Ⅱ分值的比较,JAAM标准与ISTH显性标准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ISTH非显性标准与ISTH显性标准之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JAAM标准和ISTH非显性标准之间,死亡率无显着差异、SOFA分值有显着差异。APACHE Ⅱ分值在各个阳性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叁个DIC诊断评分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ISTH显性标准(0.739)、ISTH非显性标准(0.724)和JAAM标准(0.778),相互之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凝血指标中,FDP和D-dimer与MODS的发生和死亡的相关性最高,PLT次之。结论:ISTH显性标准诊断DIC特异性最高,敏感性差;ISTH非显性标准诊断DIC敏感性最高,特异性差;JAAM标准诊断DI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危重病患者的MODS发生和预后判断更为准确,可作为早期干预治疗的首选诊断标准。FDP和D-dimer与MODS的发生和死亡的相关性最高,PLT次之。这两项是最值得关注的凝血指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6)
王臻[10](2010)在《成人Still病不同指标及诊断标准的诊断效率评价与预后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疼痛和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诊断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需反复检查排除感染性疾病、肿瘤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此过程易导致过度检查和卫生资源的浪费,尽管如此,临床上仍无法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目前本病仍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预后因素也不甚清楚。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常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在诊断AOSD中的价值,评价目前常用诊断标准的诊断效率,同时总结治疗方案与疾病转归,分析预后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的AOSD患者70例,选择同期住院的发热患者140例作为对照。AOSD的诊断步骤如下:通过初步评估,纳入具有AOSD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疑似患者;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并完善实验室检查(包括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培养、病理活检及自身抗体检测等)除外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对于疑难病例,由专家组会诊确立诊断,专家组成员包括风湿科、内科和相关科室的专家;诊断还结合临床治疗和长期随访结果。对照组包括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均采用各个疾病国际统一或通用的诊断标准。根据文献资料,入组病例均收集入院前和入院时的主诉症状和体征,记录入院后第一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各观察项目在AOS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价指标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所有入选患者分别采用ARA(1987年)、Yamaguchi(1992年)、Cush(1987年)和Calabro (1986年) AOSD诊断标准诊断,确定诊断效率。AOSD患者记录治疗方案,随访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随访途径为门诊、病房或电话。结果:AOSD组男性26例,女性44例,年龄18~72岁,平均36.1±14.5岁。对照组男性75例,女性65例,年龄14~89岁,平均46.9±18.5岁,病种为各种感染性疾病69例、恶性肿瘤(包括血液系统肿瘤)19例、其他结缔组织疾病52例。皮疹、关节疼痛、咽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80%、血清铁蛋白≥5倍正常值的特异度较高(68.57~98.57%),阳性似然比2.00-5.00。高热(≥39.0℃)、ANA和RF阴性的敏感度较高(84.38-94.29%)。将高热、皮疹、咽痛、关节痛、白细胞≥10×109/L和中性粒细胞≥80%等观察项目任意组合,两两组合的阳性似然比5.00-10.00,诊断把握度增加;任意叁项组合的阳性似然比大于10.00,诊断把握度进一步增加。ARA标准(1987年)的特异度最高(99.29%),准确率83.33%;Yamaguchi标准(1992年)的敏感度最高(78.57%),准确率87.14%。随访61例AOSD患者,51例(83.6%)为单发病例,4例(6.6%)为复发病例,3例(4.9%)为慢性病例,3例(4.9%)死亡。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异常结果及治疗方案均与AOSD预后无关。结论:AOSD缺乏特异诊断指标,皮疹、关节疼痛、咽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80%、血清铁蛋白≥5倍正常值均有助于AOSD诊断,但单一表现的诊断把握度小。不同观察项目组合可以提高诊断把握度。现行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特异度。大部分AOSD患者预后良好,未发现AOSD的相关预后因素。(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9-20)
预后评价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高压氧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清醒率、意识恢复时间与GOS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清醒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病死率(13.88%)显着低于对照组(36.11%),清醒率(80.55%)显着高于对照组(47.22%),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0.55%)显着优于对照组(41.67%),且GO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显着,值得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后评价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1].余斌,丁佑铭,廖晓锋,汪斌,陈晓燕.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评价: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9
[2].闫怀臣.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预后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3].秦文琼,陈秋松,蔡莉,俞浩楠,邢喜玲.IHPC和Deauville标准对淋巴瘤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价值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
[4].黎永艺.结核性脑膜炎评分标准的临床适用性评价及结脑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7
[5].潘靖欣.应用中期~(18)F-FDGPET/CT及Deauville评分标准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
[6].李虎子,贾英杰,孔凡铭,方文岩,赵成.改良RECIST标准更适用经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
[7].王娜娜,许潜,段绍斌,雷容,郭俊.ESUR和KDIGO标准评价碘造影剂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及预后的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8].盛英杰,戢新平,赵敏.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价ARDS不同诊断标准对于判断预后的差异[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9].沈剑.不同DIC诊断评分标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3
[10].王臻.成人Still病不同指标及诊断标准的诊断效率评价与预后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