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体育论文-陈波,吴润平,王定明,张平

传统节日体育论文-陈波,吴润平,王定明,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节日体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藏,民俗节日,藏族传统体育,传承

传统节日体育论文文献综述

陈波,吴润平,王定明,张平[1](2019)在《西藏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藏族人民在参与集体聚会中以身体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记载了自然崇拜、宗教祭祀、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等各种纪念节日,内容涵盖了藏族歌舞艺术、民风习俗、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藏族节庆传统体育活动。西藏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大格局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藏族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应在新时代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提升人们体质健康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如何传承西藏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优秀民族文化,是当下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传"就是记录、保存和延续;而对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使西藏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原汁原味、原样地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民族文化内容。研究方法:通过**民族博物馆、**图书馆、**文献馆,CNKI期刊数据库等进行查阅收集藏族民俗文化、藏族传统体育等文献资料,对藏族体育专家、**体育局领导与工作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群众等进行调查访谈,参与藏族赛马节、插箭节、达玛节、望果节等节庆活动,体验西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活动。研究结果:(1)西藏节日赋予藏族传统体育的衍生与传播(1)西藏节日源自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风习俗、社会交往、宗教活动、社群娱乐及择偶求育,承载着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还赋予藏族传统体育的衍生与传播。查阅有关藏汉文献史料,考察西藏寺院壁画,大量记载和描绘了古代西藏节日中传统体育的开展情况。(2)西藏节日是藏族传统体育竞技的舞台与载体,无论何种节日都伴有传统体育竞技或表演:藏历新年一直贯穿着情趣生的民俗活动,特别是传统体育竞技早已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望果节"是西藏农耕节庆中最代表性的节日,课题组在贡嘎县吉纳村"望果节"中深刻感受到祭祀与传统体育特有的祭神仪式;藏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课题组考察了萨噶达瓦节、插箭节、那曲赛马节、传召大法会等节庆中的体育活动开展形式。(3)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传播的多样化,西藏节日赋予藏族传统体育新的生命力,并扩大了传统体育传播藏文化的空间。(2)社会变迁下西藏节日与传统体育面临的传承困境(1)原生形态流变。随着西藏社会变革,现代文明充斥着传统生活方式,传统的农牧自然形态正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传统节日文化日趋弱化(2)随着外来文化与现代体育在西藏快速传播,藏族传统节日正发生着变迁,人们健身与休闲娱乐呈多样化趋势发展,注重追求新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无疑对节庆体育的传承带来不少的影响。(3)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与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现代传媒在西藏广泛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深刻影响着农牧民的思维和生产生活方式,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3)西藏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传承路径(1)发挥节日载体传承作用。西藏民间有"无传统体育不成节"之说,使节日文化与传统体育相互依存。以赛马为例,在考察2017年拉萨雪顿节上,西藏马术队以节庆为载体开展竞技与表演,是构建藏族传统体育传承模式,增强人们对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记忆具有体现。(2)推进藏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体育旅游深度融合背景下,"休闲度假""户外旅游""民俗体育文化体验"等新形式日趋凸显亮点,打造特色节庆体育旅游新品牌,为西藏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3)发挥媒体传播作用。注重媒体的传播作用,传播的便捷性能使民俗节日体育文化拥有极大的影响力,通过多样化的媒体传播渠道,运用"互联网+"传播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使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手机加深对节日与传统体育的了解,提升民族文化的感染力。(4)助力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扶贫政策和兴边富民等政策为民俗节日传承提供了契机,发展藏族体育扶贫,深度开发特色藏族民俗体育旅游,推进西藏牧区、农区民俗体育旅游振兴。研究结论:综上所述,西藏节日与传统体育作为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植根深厚的青藏高原文化,也是从远古传承至今的有生机、有人气的活态文化,是与藏族生产生活、民风习俗、社会交往、宗教活动等相关的乡土文化。社会变迁背景下,外来文化与现代体育、现代传媒的渗透,民俗节日与传统体育面临着弱化的困境,要扭转局面就得让农牧区节日传统体育文化切实融于人们的现代生活,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成为广大藏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重要方面,培育乡风文明。藏族节庆体育传承可同西藏旅游和乡村振兴文化相结合,根据人文环境和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有的放矢地加强公共体育文化建设,为农牧区民俗节日和藏族传统体育开展创造条件。因此,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认识节日作为藏族传统体育传承载体的作用,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在青年一代中形成历史文化记忆,实现西藏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可持续传承。(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戴敏[2](2019)在《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与幼儿园体育游戏相融合的实践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得人们的喜爱,这些体育活动是我们要传承的优秀民族文化。(本文来源于《安徽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14期)

沙业青[3](2019)在《粤北瑶族壮族传统节日体育娱乐活动发展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传承粤北地区瑶族壮族传统节日体育娱乐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瑶族壮族传统节日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的起源和现状进行专门性调查与研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新问题,提出了传承文化应采取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一体化综合措施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柳[4](2019)在《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与体育旅游发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国度,古往今来,我国的传统节日历经传承、变迁,形成了今天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载体。将传统节日的变迁与体育旅游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对提高地方收益具有显着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1期)

康乐,王雷,尹雨嘉,胡小勇,杨春霞[5](2018)在《社会学视域下侗族村落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黎平县鼓藏节斗牛文化活动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黔东南黎平县侗族鼓藏节斗牛文化活动开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对村落传统节日与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关联、并探究其传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侗族鼓藏节斗牛活动是一种娱乐和表演项目,极具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目前存在斗牛文化活动开展经费不足;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力度薄弱;活动宣传力度小;开展模式较单一等困境,并提出实行全民投资,引进外部资源;加强对侗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力度;实现新媒体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互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与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协同开展等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四川体育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萍,王溯[6](2018)在《从游离到融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民族传统节日与传统体育的关系变化——基于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的田野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为个案,探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民族传统节日与传统体育的关系变化。研究认为,作为体育非遗的仫佬族舞草龙,在民间仪式的"国家在场",以仫佬族依饭节仪式的实践行为以及节事影像为媒介进行策略性建构,实现其与依饭文化节从游离到融合的关系变化。这个过程也是仫佬族文化的重塑过程,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马秀梅[7](2018)在《传统节日体育引入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传统节日体育与高职职业特点相结合,引入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此项创建预期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增强体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节日滞留学校的大批非本地学生,可以尽情参与节日体育活动,以激励和愉悦实现人文关怀。在创造性提出六条节日体育筛选标准、并对达标项目解析活动意义后,提出五条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关工作要求和协调机制。(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8年23期)

周政[8](2018)在《试论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对民族群众情感的维系和传统文化的绵延都有意义。因此,我们向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本文着眼于盘活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思路,找到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形成一个发展推进合力,以期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8年11期)

段明伟,袁际学[9](2018)在《民俗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促性研究——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丢包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坐落在云南省南部。它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传统的民族特色文化。这里的民俗传统节日独具特色。本文从边疆民族文化的方向,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传统体育为出发,从民俗节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进行分析研究"丢包"运动与民族传统节日之间的互促性。在民族传统节日期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以江城县"丢包节"为例进行研究。了解"丢包"的起源;丢包节与体育的结合,丢包的发明和发明的背景及历史的演变,"丢包节"丢包的意义并提出两者在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闭丹玲[10](2018)在《节日变迁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节日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产生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时至今日,中国已从农耕社会逐渐步入工业社会,两者生存的“沃土”发生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受到了外来文明的冲击,逐渐发生改变。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节日的变迁势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壮族叁月叁”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壮族歌圩即使受到当朝统治者的限制与取缔,但禁而不绝。改革开放后,壮族歌圩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府主导下,广西的“壮族叁月叁”逐渐成为集群众体育、民族文化、风情旅游于一体综合性节日。2、广西“壮族叁月叁”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以政府为主导、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共存、兼具表演性与娱乐性、活动规模逐年扩大及活动项目设置上凸显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具有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和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功能。3、广西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是广西“壮族叁月叁”这一节日中重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被政府加以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走与比赛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融入节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广西“壮族叁月叁”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市场参与性不强、文化价值出现异化、传播力度及范围有限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4、在节日变迁的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途径的构思为: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进行宣传;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式发展;拓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渠道;以赛事为平台、宣传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节日为依托宣传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把握当前对外开放的机遇,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8-04-01)

传统节日体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得人们的喜爱,这些体育活动是我们要传承的优秀民族文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节日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波,吴润平,王定明,张平.西藏节日与藏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戴敏.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与幼儿园体育游戏相融合的实践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19

[3].沙业青.粤北瑶族壮族传统节日体育娱乐活动发展状况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4].杨柳.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与体育旅游发展探析[J].休闲.2019

[5].康乐,王雷,尹雨嘉,胡小勇,杨春霞.社会学视域下侗族村落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黎平县鼓藏节斗牛文化活动田野调查[J].四川体育科学.2018

[6].张萍,王溯.从游离到融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民族传统节日与传统体育的关系变化——基于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的田野考察[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

[7].马秀梅.传统节日体育引入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探索[J].新教育.2018

[8].周政.试论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J].运动.2018

[9].段明伟,袁际学.民俗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促性研究——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丢包节”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

[10].闭丹玲.节日变迁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标签:;  ;  ;  ;  

传统节日体育论文-陈波,吴润平,王定明,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