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类型论文-王菁楠,都乐亦,赵忆文,朱鸿玲,马俊花

认知类型论文-王菁楠,都乐亦,赵忆文,朱鸿玲,马俊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菁楠,都乐亦,赵忆文,朱鸿玲,马俊花[1](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糖尿病MCI高风险人群筛选和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77例,其中具有MCI者165例,作为MCI组;认知功能正常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血浆Hcy水平、MTHFR基因多态性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析中医体质、血浆Hcy水平和MTHFR基因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MMSE评分较低,血浆Hcy水平较高,且MCI组痰湿质和湿热质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组的MMSE评分和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痰湿质、湿热质和瘀血质患者的MMSE评分低于其他体质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其他体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湿热质和瘀血质患者CT和TT基因型的频率显着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叁种体质是2型糖尿病患者MCI的促进因素。CT和TT基因型患者的MMSE评分低于CC基因型,血浆Hcy水平高于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痰湿质、湿热质和瘀血质是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这叁种体质可能通过携带MTHFR基因C-677T位点更多的T等位基因以升高Hcy水平,从而导致认知功能损害。(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邱健,赵显超,孙述昱,程金湘,宿长军[2](2019)在《健康青年男性认知疲劳模型构建以及基于节律类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睡眠限制联合需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任务/游戏对健康青年男性日间疲劳程度的影响,构建认知疲劳模型,分析主观嗜睡程度与客观警觉性测试的关系;探索不同节律类型在主观嗜睡程度与客观警觉性测试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于正式测试前2周佩戴睡眠监测设备并填写睡眠日志以保证正式测试前规律作息(卧床时间>7小时,且睡眠时间>6小时,上床时间根据个人习惯不做规定),并完成清晨-夜晚型量表评定,最终选取49名纳入分析。正式实验从早上6点开始,测试从早上8点开始,每2个小时按固定次序完成主观嗜睡程度评价(斯坦福嗜睡量表、Karolinska嗜睡量表等)和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等。结束后要求志愿者进行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游戏,除吃饭等必要的活动可以缩短游戏时间,其余时间都需要持续到下次正式测试开始,整个实验过程全程有实验者进行监督,保证志愿者不能进行任何休息。分析49名志愿者日间(早8点到20点)主观嗜睡程度(斯坦福嗜睡量表、Karolinska嗜睡量表)以及PVT测试结果,根据清晨-夜晚型量表的结果分析不同节律类型志愿者在主观嗜睡评分与PVT不同指标上的表现差异。结果志愿者的主观嗜睡程度(斯坦福嗜睡量表、KSS)在14点、16点、18点、20点与早8点都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两种主观嗜睡量表在不同时间点的一致性较好。PVT测试的平均反应时、总遗漏数、最快10%反应时和最慢10%反应时在做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未见统计学意义,但呈现的趋势表现类似,在都10点和18点较前改善,10点与18点之后反应时间增加且遗漏数目增加。在同一时间点,主观嗜睡程度与PVT不同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但主观嗜睡程度与PVT的各指标之间呈现出相同的日间变化趋势。不同节律类型志愿者主观测试结果未见差异,但在14点这个日间较嗜睡的时间,PVT的总遗漏数、最慢10%反应时间在不同节律类型间存在差异(遗漏数目P<0.01,最慢10%反应时间P<0.05);进行组间分析差异为中间型遗漏数多于绝对夜晚型,中间型最慢10%反应时间慢于绝对夜晚型。结论睡眠限制联合需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任务/游戏导致志愿者主观疲劳程度逐渐增加,不同节律类型会影响日间注意力和警觉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钱柳,汝涛涛,李芸,陈庆伟,王媛媛[3](2019)在《亮光和午睡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任务类型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疲倦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疲惫、有困意的状态;受个体昼夜生物节律与睡眠内稳态压力的交互调节作用,个体在午间以及下午早些时段疲倦感的程度会更加明显。已有不少研究单纯探究了亮光或午睡对身体状态和认知表现的独立影响,并发现高强度亮光和小睡均能有效对抗机体疲劳,提高警觉性和任务绩效,但目前很少有研究同时对比探讨亮光或午睡对认知表现的影响,并且这些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此外,当前有关午睡与环境光照对任务绩效的影响结果也存在不一致。除了研究者对午睡或光照干预的实验处理差异,如时长、时间点等,任务特性(如复杂度或难度)可能也会调节亮光和午睡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采用较简单的注意任务和较复杂的执行功能任务来对比考察午间短时小睡和亮光对个体任务绩效的影响。因此,本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分别在不连续的叁天内接受叁种条件,即控制条件(200lx,4000K)、亮光条件(1200lx, 4000K)和午睡条件(40min小睡)。在接受干预措施之后,被试需要完成两次任务测试,两次任务内容相同,包括了简单的持续性注意任务(PVT:Psychomotor Vigilance Test)、较难的抑制功能任务(GNG:Go-No Go Task)和工作记忆任务(PVSAT:Paced Visual Serial Addition Task)叁种任务;两次任务间隔1小时。除此之外,我们对被试的主观状态:主观清醒度、活力、紧张度、自我控制和情绪都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在任务表现上,午睡和亮光均无法影响PVT任务;与亮光和控制条件相比,午睡可以显着提高GNG任务的反应正确率,而亮光对GNG任务没有影响;另外,与控制条件相比,午睡可以提高PVSAT任务的反应正确率,而且第二次的PVSAT反应正确率比第一次的更高;而且,在第一次任务中,与控制条件相比,亮光可以显着提高PVSAT的反应速度。在主观状态上,与亮光和控制条件相比,午睡可以显着提高警觉性、活力、自我控制和愉快感,并显着降低紧张度,并且午睡作用可以持续至第二次任务;而亮光并未影响个体的主观心理体验。结论:亮光或午睡对认知表现的作用会受到任务类型的影响,对简单反应时任务没有影响,对相对复杂的执行功能任务,包括反应抑制和工作记忆表现的影响较大。而且与亮光相比,午睡的作用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孙潇,齐冰,杜秀敏,宋耀武[4](2019)在《社区老年人日常选择的身体活动类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日常生活方式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性作用。我国社区老年人日常选择的身体活动包括很多类型:如饭后散步,不需要过多认知参与、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如踢毽子,需要动作与认知的协调,伴有人与环境的互动,一般称为开放式有氧运动;如太极拳,需要认知对于身心的控制,不需要互动,一般称为封闭式有氧运动。认知功能也包括很多领域,如注意、记忆、认知灵活性、语言能力等。本研究以城市社区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日常选择的身体活动类型与认知功能四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为其延缓认知衰退提供身体活动选择的建议。本研究招募保定市11个社区60-75岁的健康老年人(排除不能参与身体活动的人群)共320名。通过访谈调查其日常选择并在近期参与叁个月以上的、每周锻炼总时长不少于2.5小时的身体活动方式。由于研究对象为健康老年人,本研究并没有采用筛查老年痴呆常用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而是采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连线测验、Stroop测验和动物流畅性测验来测量被试群体的记忆能力、注意转换、认知灵活性和语言能力,以此作为认知功能的评价标准。根据调查结果,将老年人日常选择的身体活动根据性质分成四类:生活类、文化艺术类、开放式有氧类和封闭式有氧类,将从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的老年人归为一类。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索老年人日常偏爱的身体活动方式与认知功能四个领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排除了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影响后,选择文化艺术类活动、封闭式有氧类活动和开放式有氧类活动的老年群体,分别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及Stroop测验、连线测验和动物流畅性测验上的表现显着优于其他类型组,而选择生活类活动和从不参与任何活动的老年群体在各项认知功能测验中均表现较差。生活类活动作为本研究调查的老年人群体选择最多的日常身体活动类型,对于认知功能却不存在相对积极的作用。因此,社区或老年服务机构应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非生活相关类的活动,以帮助老年人更有效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侯永青,侯婉滢,周爱保[5](2019)在《不同类型自恋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好》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功能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决定其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非临床领域的自恋是一种普遍的人格倾向,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拟以姓名和形容词为实验材料,采用自恋人格量表测评被试的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水平,通过视觉搜索任务和记忆测试任务考察个体对相关信息的注意和记忆程度,探讨不同类型自恋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好。研究结果显示,显性自恋分数与隐性自恋分数之间呈显着正相关;高水平自恋者比低水平自恋有更明显的认知加工偏好;高显性自恋者比低显性自恋者对积极词具有记忆偏好,高隐性自恋者比低隐性自恋者对消极词具有记忆偏好。被试对与自己相关密切的信息具有更高的认知加工偏好,且对自我信息的这一优势更为明显。高显性自恋者较低显性自恋者对自己相关、熟悉人相关的积极信息具有认知加工偏好;高隐性自恋者较低隐性自恋者对自己相关的消极信息具有认知加工偏好。结果说明,不同自恋类型的被试对自我相关信息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偏好,不同类型的自恋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和结果具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炳权,曹璐璐,谢美雯,张炳立,常淑枫[6](2019)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在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差异。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43例缺血性卒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后分组,其中MMSE≥27分的患者为对照组(53例),MMSE <27分的患者为观察组(90例),并根据临床诊断与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诊断为血管性痴呆为痴呆组(41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为非痴呆组(49例)。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画钟试验(Clox)、血管性痴呆证候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分。结果非痴呆组瘀阻脑络18例(36.73%)、脾肾亏虚证型30例(61.22%);痴呆组瘀阻脑络16例(39.02%)、脾肾亏虚证型20例(48.78%);各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 0.05)。在观察组中,瘀阻脑络型的患者ADL量表评分较脾肾亏虚患者显着降低,Clox 2和MMSE量表评分较脾肾亏虚者均显着升高(均P <0.05);而Clox 1和ADAS-Cog量表评分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 0.05)。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中医证候以瘀阻脑络、脾肾亏虚为多见,且脾肾亏虚型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高于瘀阻脑络者,日常生活能力低于瘀阻脑络者。(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尹会霞[7](2019)在《认知和类型视角下汉语复合形容词的强势词法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认知和类型视角出发,分析汉语复合形容词强势词法模式(主要是AA式和VN、NA式)的概念化和词汇表征特点。对AA式而言,跨属性具体AA比同属性具体AA更容易发生概念隐喻;看似对称的属性特征在概念整合和隐喻时往往是不对称的;具体属性A与抽象属性A发生概念整合和隐喻的活跃程度有差异;对VN、NA式而言,特点是涉身范围广泛、转喻发达。跨语言来看,AA式是复合形容词的共性特征,涉身类复合形容词具有语言特异性。汉语中,各种属性特征之间的概念整合、隐喻、转喻极为发达,并且被直接编码进词汇语义中,这是汉语复合形容词如此丰富的概念基础。(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吴岩[8](2019)在《论认知解谜类型的科幻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依题材不同对科幻电影进行的分类没有从电影的独特性出发,是不完备的。按照科幻特征进行分类,应分为娱乐型和认知解谜型。从科幻电影出现伊始,娱乐型影片就成为主流,但自从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问世之后,认知解谜型科幻电影建构起一种对立的空间。认知解谜型科幻电影放弃了娱乐型科幻电影仅仅从表面描述科技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而是试图从根源上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观众的思考导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的哲学思考;其次,通过对谜团的暧昧展现,引发观众对问题的领悟,导致重整自身知识;再者,认知解谜型科幻电影在艺术上是颇具探索性的,具有先锋文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陆正齐[9](2019)在《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第7期重点讨论了脑小血管病(cSVD)的影像学与临床关系,获得神经科同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第8期将重点关注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对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和掌握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临床类型无疑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巫嘉陵教授较为前沿地评述了脑小血管病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马欣然,高鹏飞,王佳琪[10](2019)在《认知风格及气质类型对大学生冲动性购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认知风格与人格气质类型对大学生冲动性购买的影响。在研究方法方面,该项目没有采取一般的问卷调查法,而是采取了科学客观的模拟情景投射法的实验方法,避免了社会称效应的出现。对于认识风格和人格气质类型的测量,使用CSFT图MFFT20以及使用陈会昌修订编制的《气质调查表》。结果发现,气质类型对大学生网络冲动性购买有影响,但是认知风格的影响较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期刊2019年08期)

认知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睡眠限制联合需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任务/游戏对健康青年男性日间疲劳程度的影响,构建认知疲劳模型,分析主观嗜睡程度与客观警觉性测试的关系;探索不同节律类型在主观嗜睡程度与客观警觉性测试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于正式测试前2周佩戴睡眠监测设备并填写睡眠日志以保证正式测试前规律作息(卧床时间>7小时,且睡眠时间>6小时,上床时间根据个人习惯不做规定),并完成清晨-夜晚型量表评定,最终选取49名纳入分析。正式实验从早上6点开始,测试从早上8点开始,每2个小时按固定次序完成主观嗜睡程度评价(斯坦福嗜睡量表、Karolinska嗜睡量表等)和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等。结束后要求志愿者进行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游戏,除吃饭等必要的活动可以缩短游戏时间,其余时间都需要持续到下次正式测试开始,整个实验过程全程有实验者进行监督,保证志愿者不能进行任何休息。分析49名志愿者日间(早8点到20点)主观嗜睡程度(斯坦福嗜睡量表、Karolinska嗜睡量表)以及PVT测试结果,根据清晨-夜晚型量表的结果分析不同节律类型志愿者在主观嗜睡评分与PVT不同指标上的表现差异。结果志愿者的主观嗜睡程度(斯坦福嗜睡量表、KSS)在14点、16点、18点、20点与早8点都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两种主观嗜睡量表在不同时间点的一致性较好。PVT测试的平均反应时、总遗漏数、最快10%反应时和最慢10%反应时在做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未见统计学意义,但呈现的趋势表现类似,在都10点和18点较前改善,10点与18点之后反应时间增加且遗漏数目增加。在同一时间点,主观嗜睡程度与PVT不同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但主观嗜睡程度与PVT的各指标之间呈现出相同的日间变化趋势。不同节律类型志愿者主观测试结果未见差异,但在14点这个日间较嗜睡的时间,PVT的总遗漏数、最慢10%反应时间在不同节律类型间存在差异(遗漏数目P<0.01,最慢10%反应时间P<0.05);进行组间分析差异为中间型遗漏数多于绝对夜晚型,中间型最慢10%反应时间慢于绝对夜晚型。结论睡眠限制联合需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任务/游戏导致志愿者主观疲劳程度逐渐增加,不同节律类型会影响日间注意力和警觉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菁楠,都乐亦,赵忆文,朱鸿玲,马俊花.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9

[2].邱健,赵显超,孙述昱,程金湘,宿长军.健康青年男性认知疲劳模型构建以及基于节律类型的分析[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钱柳,汝涛涛,李芸,陈庆伟,王媛媛.亮光和午睡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任务类型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孙潇,齐冰,杜秀敏,宋耀武.社区老年人日常选择的身体活动类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侯永青,侯婉滢,周爱保.不同类型自恋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好[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6].王炳权,曹璐璐,谢美雯,张炳立,常淑枫.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差异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9

[7].尹会霞.认知和类型视角下汉语复合形容词的强势词法模式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

[8].吴岩.论认知解谜类型的科幻电影[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陆正齐.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认知功能障碍特点[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

[10].马欣然,高鹏飞,王佳琪.认知风格及气质类型对大学生冲动性购买的影响[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

标签:;  ;  ;  ;  

认知类型论文-王菁楠,都乐亦,赵忆文,朱鸿玲,马俊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