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由ICU转出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由ICU转出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由ICU转出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并由ICU治疗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CS、ADL、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ICU治疗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采用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减小患者并发症的出现,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ICU转出;康复护理;病情恢复

颅脑损伤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颅脑组织损伤疾病,主要是通过暴力事件或其他突发事件,对患者的头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严重损伤,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昏迷、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1]。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通常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选取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主要研究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由ICU转出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所选取的6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由ICU治疗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在28-41岁之间,平均年龄(33.5±3.27)岁;颅内血肿3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8例,原发性脑干伤2例,脑挫伤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切开术,由ICU转出。所有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在患者ICU转出治疗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手术状况等,给予患者吸氧,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制。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严格地监控患者的血糖、血压、体制状况,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撑,让患者尽早恢复体能。另外护理人员还要结合抗生素、防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进行治疗,防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2)护理人员要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并对患者气管切开部位进行清洁、消毒、换药处理。同时,要动态复查患者的头颅CT、胸片,并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护理。针对排痰不畅的患者,还要及时进行吸痰、雾化治疗,来预防痰液粘稠度导致气道堵塞。

(3)对于患者受伤部位、功能恢复情况,要结合主治医师及康复医师制定的康复训练进行。在气管切开护理中,针对神经系统的护理,护理人员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恢复状态,运用电刺激来预防患者的四肢肌肉萎缩或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并通过适当的高压氧治疗,减小脑水肿的出现。

(4)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进而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护理,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1.3效果评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GCS评分、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来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意识状况、智力等进行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来对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状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恢复能力越强。

1.4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s”,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n),组间率用(%)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MMSE、GCS、ADL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患者的MMSE、GCS、ADL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患者的MMSE、GCS、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1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6.45%),重度压疮1例(3.23%),脓毒血症0例(0%),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对照组护理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6例(19.35%),重度压疮4例(12.90%),脓毒血症1例(3.23%),并发症发生率为35.4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颅脑损伤多是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颅脑损伤患者转出ICU病房后,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积极影响。在康复护理前,首先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3]。在康复护理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基础性的护理与气管切开护理、神经系统护理等,其中基础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而整洁的病房环境,以防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而气管切开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切口位置进行清洁与无菌换药,并结合患者的体位调整固定带的位置,对于排痰不畅的患者,护理人员还要进行及时的吸痰、雾化治疗,来减少患者的痰液粘稠度,防止痰液堵塞气管而引起患者窒息现象;在神经系统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着重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电刺激肢体肌肉、按摩、针灸等,以防止患者的四肢肌肉萎缩,并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看出,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的MMSE、GCS、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ICU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认知功能、意识状况、智力状况,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影响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艳.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100-102.

[2]杨丹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8):2743-2745.

[3]周宏玉,尹瑞娟.颅脑损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6,16(02):61-64.

作者简介:毕丽蓉(1978年8月),汉族,云南,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专业工作。

标签:;  ;  ;  

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由ICU转出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