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媒介论文-李莉

文化媒介论文-李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媒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自信,语境,国学热,民族精神,民族记忆,公共话语空间,自身文化,经典文化,媒介事件,话语体系

文化媒介论文文献综述

李莉[1](2019)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介宣传如何提升文化自信》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近年来的媒介热点事件折射出新媒体媒介伦理及话语的屡屡失范,(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26)

董蓓[2](2019)在《从《朗读者》看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访谈类节目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朗读者》为范例,在分析文化访谈类节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媒介融合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和观众心理作为切入点,阐述了《朗读者》节目成功背后其适应时代发展特征的内涵、本质,并以此为借鉴,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访谈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11期)

叶思展[3](2019)在《以大众媒介彰显城市文化品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大众媒介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能够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文化高效传播。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助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32期)

王敏芝,李珍[4](2019)在《媒介文化视域中的粉丝话语权增强机制及文化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时代的文化生产在权利结构层面出现变迁,也改变了粉丝文化的特征和面貌,粉丝群体话语权的显着增强正是当代文化生产权利结构变化的结果,并在粉丝群体的话语表达和行为实践中表现出虚拟距离消减性、权力动态制衡性、生产路径多元性和群体集合助力性等特点。从媒介文化生产的角度审视,粉丝话语权增强由文化生产的消费主义转向、媒介技术加持和文化趣味认同强化等多重因素导致,对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助益,但其中所反映出的文化生产的技术依赖、价值理性缺失与民粹倾向等问题也值得反思。(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杨莹[5](2019)在《媒介文化对代际差异影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插上了媒介的翅膀,使得代际间的更替节奏也随之加快,不同代群的人因此产生了自身的时代特征,他们在认知、获取信息的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宏观、微观世界里产生了各自的体系,形成了差异。(本文来源于《新闻前哨》期刊2019年11期)

陈甜甜[6](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新内涵及其媒介建构——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诠析和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赋予了体育文化建设新的内涵及意义,同时也给予体育文化建设更有力的传播动力、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如何充分释放体育文化传播动能,使之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巨大动力和引擎,这是建设体育强国亟待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着重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解读出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意义,以此着重分析新时代"体育文化"相应的传播动力及路径。这是从新闻传播学和文化传播学的视角对当前体育文化转向的一个及时回应,由此希望深化与丰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研究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同时,本文还希望以此能够弘扬中国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价值,并对我国体育强国的传播实践与当代媒介构建有所裨益。首先,正文部分主要通过对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解读出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意义。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新内涵主要包括四点,一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工作作为群众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习近平对新时期全民健身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准确辨析,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满足健康需求是体育价值本身,这是对新时代人本需求的准确回应,也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终极目标。二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着力强调体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体育发展一直作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心,从最初单一的竞技体育的发展到强调群众体育的重要性再到如今将全民健身、体育经济、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等作为新时代体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叁是牢固树立奥运精神,重点把握"重在参与、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时代精神的重要性新时代时期,习近平所强调的"重在参与、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是对现代奥运精神的高度概括,并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四是坚持我国体育文化自信,切实发挥凝心聚气和体育外交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文章根据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新阐释,着重分析新时代"体育文化"相应的传播动力及路径。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媒介建构动力主要包括叁点,一是互动话语空间的形成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体现。可以说,互动的、自主的话语空间为"体育文化"的媒介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语境,成为其媒介建构的现实动力源。二是图像转向的体育传播丰富了体育强国的内容建设。总言之,技术化的图像符号所建构的"景观社会"丰富了体育强国的内容建设,不但使带有精英属性的运动项目逐渐大众化,还使具有大众化属性的群众体育活动日渐普及化,实现全民参与的盛况。叁是负面事件的媒体传播加速了体育精神、文化自信的建设。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媒介建构路径主要有叁点,一是整合传播框架,扩展体育传播格局。整合传播框架是实现全民参与健身活动和丰富体育文化建设内容的关键路径。二是加强危机公关,促进体育传播正向理念。合理、有效的危机公关是维护体育形象,促进体育文化正向传播的重要实现路径。叁是注重文化传播,强调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大力弘扬传统精神、发展和创新文化传播是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全民健身意识、体育强国建设、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文化自信四个维度来进一步确定体育文化建设的新内涵和意义。对于每一个维度的媒介建构都成为当前体育强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从传播学角度而言,互动话语空间的形成、图像转向的体育传播、体育负面事件的凸显等新时代传播特征成为了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源。因此,以体育文化新内涵为依据,在体育传播的新动力推动下,大众媒介被赋予了新时代任务,通过整合传播框架、加强正向传播理念、注重文化传播内容等具体媒介建构路径,以此更好地深化体育文化建设,加快实现体育强国发展战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璐[7](2019)在《都市体育文化的媒介镜像——对《北京晚报》2018年体育新闻报道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除了大众参与的各项体育活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的报道成为大众了解体育、获取体育赛事信息、认知体育项目与明星的主要渠道。卢元镇认为:"传播媒介能够把体育项目介绍给受众、传播媒介可以培养人们的体育观念、传播媒介为人们的科学健身提供指导、传播媒介刺激人们参与体育消费"。因此媒介中呈现的体育是大众对体育的总体认知最为便捷、畅通的路径,媒介也成为塑造都市体育文化的重要力量。《北京晚报》作为北京一份重要的都市报,它以发生在北京方方面面新闻为报道素材,参与、建构了都市文化,是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者,是北京都市文化意义的承载者,因此该报体育新闻报道是都市体育文化形成中不可或缺的建构者与推动者。1.研究设计本研究根据《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分析作为北京最主要的都市报,其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报道主题、报道体裁、图片、版面等方面呈现并建构了北京这座都市的体育文化,并探讨该报办报方针、现实社会文化环境及体育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对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呈现的影响。1.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基本方法,重点分析2018年《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并以文本分析法为辅助具体分析报道内容,从而更好地阐释《北京晚报》是如何构建了北京的都市体育文化。1.2样本选取《北京晚报》创刊于1958年3月15日,是北京最早主办的市级报纸之一,1964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该报撰写报头。近几年来更是秉持"晚报,不晚报"和"今天,看今天的新闻"的办报理念,成为北京市信誉度最高、公信力最强的报纸。《北京晚报》素来重视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如新近发生的体育赛事与相关体育人物,并重点关注发生在北京的体育新闻及北京球队、北京运动员的最新动态,因此该报长期对体育新闻报道内容、体裁、篇幅等的选择与运用早已介入并渗透到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成为大众认知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内涵的载体。1.4信度检验本研究严格按照内容分析法的操作与指标进行了编码,并提前对编码员进行了培训。两名编码员在指标的量化及编码过程中达成共识,在制定了一个双方能够认同的编码原则后进行量化,并在编码开始前对信度进行了测试。基于本研究的样本数为1140个,编码员的同意度检测选取了110份样本,一致的数量为96,得到编码的信度为0.873。2.《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2.1样本的总体描述根据前期对《北京晚报》2018年报纸中北京体育新闻报道的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样本为1140个,其中缺失样本量为0,有效样本量为1140。3.《北京晚报》中都市体育文化的内容分析量化统计从宏观上展示了《北京晚报》2018年全年的报道概貌,但要具体探讨《北京晚报》构建怎样的北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民俗民间体育、学校体育的形态与氛围还要对报道文本进行分析。《北京晚报》就是抓住了北京体育赛事的特点,在以本土赛事和球队为核心关注点的基础上,以国际化视野关注北京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并通过具有极强号召力的体育明星、球队激发市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加强对球迷群体的关注增强其归属感,营造了一种丰富的、具有竞争力的赛事氛围,给市民、读者从多个侧面营造良好的都市体育文化氛围,并在每一天的报道中强化已构建的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形象。以国际赛事带动影响力,以本土赛事为核心竞争力,北京的竞技体育在国际化与本土化间交织着向前发展,共同形成了繁荣的北京竞技体育文化形态;以明星球队、明星球员的强大号召力与体育迷间形成合力,使得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在消费刺激下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并进一步影响整个都市文化的发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脉络,抓住全民健身的战略契机,北京的社会体育文化在市民参与的基础上迎来一次次的发展机遇;优秀的民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虽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发展瓶颈,但诸多民俗民间体育却在北京的胡同文化中得以保存下来,并不断丰富着自身内涵,适应新的城市语境;贯通中小学直至大学的校园体育文化,成为北京校园文化中最具青春活力,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北京晚报》通过2018年的1140篇报道,呈现了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媒介镜像,并构建了不同的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民俗民间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框架,实现了一张都市报对北京都市体育的文化书写。(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颖,谢晶杉[8](2019)在《北京冬奥会契机下普及群众冰雪体育文化的媒介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北京在2015年成功获得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在2018年平昌奥运会结束后,冬奥会正式进入了北京时间。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群众体育运动普及过程的分析,认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是一个绝佳的契机,能相对改善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群众基础薄弱的现状,以此推动我国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包括冬季项目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也包含了冬季体育活动的群众普及,其中群众冰雪体育文化的普及尤为重要。大众传播媒介在群众冰雪体育文化的意识唤起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在奥运筹备过程中相关媒介内容,以及媒介技术和媒介平台的体系,以期在未来的叁年里,让冰雪项目文化的群众普及更为广泛,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冬季项目在我国的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使用了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大量关于北京冬奥会申办和筹备时期的媒介内容文本,分析出我国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过程中的媒介文本特色,以此研究我国在新阶段奥运举办过程中对于群众冰雪体育文化的意识普及路径。研究结果: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群众冰雪体育文化普及的现状,由此可知:1、新周期的奥运筹备过程中提高冬奥群众意识尤为重要因为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只有提高了群众体育的普及性才能真正的构建稳定的竞技体育项目的基础,而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最大问题还是对体育意识与文化的普及以及公民体育素养的提高;2、新周期的奥运筹备过程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冰雪体育文化尤为重要因为有特色的体育文化能激发广大群众的认同感,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体育文化形成路径包含中国特色文化同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以及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冰雪体育文化结合冬奥文化的创新;3、新周期的奥运筹备过程中重视体育媒介对于普及群众间接参与冬季体育活动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大众直接参与冬季体育活动困难重重,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成为体育活动的观众,看客和读者,大众传播媒介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于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对相关冰雪体育项目的媒介文本研究,由此可知:媒介路径的组成包括媒介的传播平台系统,媒介的传播技术系统以及媒介的传播内容系统。我国目前的冬奥会媒介内容呈现出了新的媒介发展趋势和状态:媒介平台的新趋势——微视频的大量投入使用;媒介传播技术的新趋势——5G通信技术的冬季项目的传播运用;媒介内容的新趋势——体育节目的泛娱乐化形态大量出现。内容、平台、技术互为基础和前提,共同打造专业的接地气的有中国特色的冰雪项目文化,吸引大众的关注度,使得冰雪体育文化的群众普及更为顺畅,便捷,开阔。研究结论: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冰雪体育文化在我国并不算国家的主流体育文化之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努力。在提高冰雪竞技体育运动的同时,我国也必须利用这次奥运会的举办的契机,让冰雪体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群众普及。体育意识唤醒是体育文化普及的首要条件,有了意识的唤起才能唤起群众对于冰雪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大众传播媒介在这样的唤起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基于对北京冬奥会筹备过程中的普及群众冰雪体育文化的媒介路径分析可以发现,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对于群众体育意识的普及传播呈现了新的趋势,而这种新的趋势势必影响着我国冬季体育项目的群众普及情况。在实施北京冬奥会的长期传播战略的过程中,我国媒体应当分析各种内容,技术以及平台的可能性,创造尽可能多的媒介新内容,尽可能立体的媒介新技术以及尽可能便捷的媒介新平台,让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的契机成为冬季体育项目在我国的大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菁[9](2019)在《文化符号、阈限与国家叙事:冬奥会开幕式的媒介仪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奥运会是人类伟大的遗产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阶段的产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集合,已超越了体育的边界,奥运赛事是融合不同种族、民族和文化的催化剂。国际性体育赛事开幕式既是一场政治仪式,也是一场盛大的媒介仪式,冬奥会开幕式的文化表演为举办国提供机会,体现该国的社会文化价值。北京2022冬季奥运会,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及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从首届奥运会开始,奥运会开幕式就是奥运会的亮相节目,在同一时间受到全球观众的瞩目。开幕式中的文艺表演、代表团入场、奥委会主席讲话、运动员宣誓、点火等,均具有仪式特征,同时还要反映举办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加速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尼尔森·古德曼认为,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风格,因地而异,展现出各国及各自的特点,每个国家可以通过艺术即文化符号来表明民族身份。冬奥会开幕式文化表演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确定主办国的国家身份的基础。仪式参与者被同一时间带入同一阈限空间,通过文化符号的传递互相交融,奥运会开幕式的国家叙事就在此过程中完成。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仪式是一种集体性象征行为,以符号语言的形式来表现社会生活,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本文从奥运会开幕式这一独特的媒介事件入手,从文化、阈限和国家叙事叁个维度来分析冬奥会开幕式的媒介仪式。通过内容分析以探寻冬奥会开幕式的仪式建构方式,分析文化符号等元素在开幕式中的重要性,为我国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展现良好的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选择近叁届(2010、2014、2018)冬奥会开幕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戈夫曼的框架理论对视频内容做定性分析。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时长共计3小时09分,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时长共计2小时36分,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幕式时长共计2小时30分。分别对开幕式进行片段分割研究,叁届开幕式均以短片、现场文艺表演、国旗入场仪式、代表团入场仪式、奥委会主席致辞等板块组成。从音响、画面、服饰、表演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民族特征是开幕式的文化基础与基本样式。国家身份在文化身份的基础上形成(LEE,2011),文化包括国家独特的风格和制度,表现为精神样式和价值体系。人们的价值体系创造出文化认同(LEE&Choi,2008)人们通过得到认可的文化产生文化自信,并提高认同感。在开幕式表演中,各国均由自己的历史进行阐述,表演其发展过程,从人、服装、饮食、歌曲等方面进行表现。文化认同可以引导群体的同步性,并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在场"与"去中心"是冬奥会开幕式的传播方式。媒介的变化影响了仪式的变迁,仪式的呈现及传播都发生了变化,通过文化符号及互动方式重新建立媒介仪式。国际大赛开始前,媒介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和手段打断观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介入用户收发信息的常态,建立媒介仪式的阈限空间,使受众对仪式抱有期待,关注仪式。当观众或用户被媒介带入同一时空时,"在场"就是"当下"意义上的时间,冬奥会的开幕式表演和现场直播是同时间、同时空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的开场是由短片最后一个画面与现场画面紧密连接,即视频中滑雪项目运动员做出滑雪动作画面与滑到现场的画面衔接,运用电影剪接和拼接手法,使画面在时间和空间中分离和拼贴,造成"在场"感。2014年、2018年冬奥会开幕式中由短片过渡到开场的形式与2010年相同。以线性叙事方式讲国家故事。开幕式以线性、时间顺序和多元文化的叙事方式展现国家的历史与发展,通过举办国的展示,介绍本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传达团结和民族意识。研究结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是全球性的活动,同时开幕式是展示文化符号,书写国家故事的节日和仪式,在媒介迅速发展的时代,全球观众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关注以及实时互动,为媒介仪式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方式。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文化表演通过冰雪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展现奥林匹克精神,宣传国家文化、历史等。文化是一种社会产品,投射出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文化身份,并保有这份文化的自信。东道主国家办赛体现国家实力,通过开幕式的展演表现国家软实力。约瑟夫·奈提认为,软实力的体现在于通过文化力量吸引其他国家的支持并效仿,便能建立一致的国际准则。因此,东道主国家通过开幕式体现国家软实力,树立积极形象,产生吸引力。冬奥会开幕式是重要的媒介仪式,开幕式上的文化表演旨在展现国家传统文化艺术及艺术形式。仪式通过不同的艺术风格,自发的表达了民族认同,叙述了国家故事。2022北京冬奥会将为中国提供再次展现历史、文化、政治的机会,可借鉴东西方国家举办冬奥会的经验,做好开幕式的展演。(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翔[10](2019)在《跨媒介传播场域中体育电影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影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其题材与内容也再日益丰富。虽说以体育为主题的电影一直都存在于人们的视线中,但是体育电影却是近几年才开始日益兴起的。体育对于推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电影的存在,与如今中国的城市发展、媒介融合以及社会时代精神凝聚起的社会和城市文化的价值趋向相一致。如今在跨媒介传播成为现代传媒领域主要传播方式的必然趋势下,体育电影也不在依靠单一形式讲述体育故事,弘扬体育精神,依靠一己之力的传播模式中,体育电影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必将受到限制。如何跨越媒介,与其他传播方式互通,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更好的进行文化传播,以及当体育电影在进行跨媒介传播之后,又会对城市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仅仅依靠电影的传播方式是不够的,在媒介发展多元化的今天,要将所有媒介集中起来,利用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统一塑造一个更加饱满的城市文化。要让电影脱离电影院以后,其他的媒介载体又以其自身不同于电影银幕的方式,继续传播着体育电影本身蕴含的实质内涵。各种媒介协同,塑造出更加饱满,深刻的体育电影精神。而我们要在跨媒介的视域下让优秀的电影作品蕴含的能量发挥到最大,结合各大媒介自身优势,发挥所长。主要以体育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与城市的物质符号与人文符号所构建的城市文化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结合当下跨媒介视域的大背景,分析研究体育电影与城市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体育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表现的形式和媒介传播的手段,在对事物的阐释方面,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画面,其次是镜头画面透过电影故事所传达的影像意义,最终对于事物的阐释还是要落脚到电影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体育电影作为媒介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在表达和再现城市文化价值的同时,还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作用。结合城市符号的再现,和人们早已达成的对于体育文化精神的共鸣,来全面,直观的塑造一个富有文化价值的"城市故事"。电影记录、反映了城市的空间场景与生活动态,镜头中无数次地凝视与想象聚合成城市的文化之域。因此本研究将体育电影对城市文化的影响看做是一种文化创作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主要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个例内容分析以及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来研究体育电影与城市文化的构成与联系,以及体育电影如何在跨媒介传播的趋势下对城市文化产生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关于跨媒介传播视域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对于电影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主要以电影对于城市文化的表达与再现为主要切入点。关于城市文化的构建主要借鉴于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城市文化的阐释,脱离抽象的形象,落脚于构建城市整体景观的地标建筑、商业街区、自然风光等具体的,直观可见的具象化事物。如此一来,城市文化就被划分为城市物质文化以及城市人文文化。又以文献资料为基础,论述了跨媒介视域下体育电影与城市文化的之间的联系,分析论证了跨媒介视域下体育电影对于城市文化的作用及影响。个案研究法本文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方法论证了体育电影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对于中国城市的分析论证了城市符号对于城市文化特征的表现。通过对于体育电影《破风》取景地研究分析,论证了体育电影与城市符号之间的相互作用,证实了体育电影对于城市文化符号强有力的影响。通过对于《飞驰人生》取景地巴音布鲁克的跨媒介传播案例研究,论证了体育电影在跨媒介传播视域下对于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放大,强化。对于经典体育电影《冰上奇迹》、《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体育电影对于其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与当下时代精神与文化需求紧密相关的事实。通过对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的跨媒介传播案例分析,论证了体育电影在跨媒介传播视域下在精神文化构建,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表达上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文化媒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朗读者》为范例,在分析文化访谈类节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媒介融合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和观众心理作为切入点,阐述了《朗读者》节目成功背后其适应时代发展特征的内涵、本质,并以此为借鉴,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访谈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媒介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莉.新媒体语境下媒介宣传如何提升文化自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董蓓.从《朗读者》看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访谈类节目的发展[J].中国电视.2019

[3].叶思展.以大众媒介彰显城市文化品位[J].人民论坛.2019

[4].王敏芝,李珍.媒介文化视域中的粉丝话语权增强机制及文化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杨莹.媒介文化对代际差异影响探究[J].新闻前哨.2019

[6].陈甜甜.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新内涵及其媒介建构——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诠析和思考[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李璐.都市体育文化的媒介镜像——对《北京晚报》2018年体育新闻报道的实证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陈颖,谢晶杉.北京冬奥会契机下普及群众冰雪体育文化的媒介路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李菁.文化符号、阈限与国家叙事:冬奥会开幕式的媒介仪式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王翔.跨媒介传播场域中体育电影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启示[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标签:;  ;  ;  ;  ;  ;  ;  ;  ;  ;  

文化媒介论文-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