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发癌论文-王钟玲,王丽

伴发癌论文-王钟玲,王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伴发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肠道肿瘤,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

伴发癌论文文献综述

王钟玲,王丽[1](2018)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性疲乏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无疲乏比例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着,提升了无疲乏所占的比例,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2期)

冯瑜,冼秋霞,张玲[2](2016)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疲乏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外科2013-01~2014-12期间收治的50例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CR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开展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睡眠干预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期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疲乏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无疲乏5例、轻度疲乏11例、中度疲乏7例,重度疲乏2例;对照组中无疲乏1例、轻度疲乏7例、中度疲乏11例,重度疲乏6例;观察组的无疲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CRF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疲乏程度,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徐朝霞[3](2015)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有癌因性疲乏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5例伴有癌因性疲乏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睡眠干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疲乏症状。结果 65例伴有CRF胃肠道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后,疲乏程度显着获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因性疲乏是一种持续性,主观性的疲劳体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需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考虑。(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李君,来茂德,黄琼[4](2004)在《溃疡性结肠炎及伴发癌的p53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和不典型增生、癌变组织的 p5 3基因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状况。方法 :采用SP法检测 2 1例 70个手术切除的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和 2 5例正常人的 P5 3蛋白表达 ;人工微切割 - PCR- SSCP/HA-克隆测序技术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标本 p5 3基因第 5 - 8外显子的点突变 ;SSLP-测序技术检测 10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情况。结果 :P5 3蛋白免疫组化发现 2 5例正常人全部阴性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4例阳性 ,其中炎症性、低度不典型增生 (LGD)、高度不典型增生 (HGD)与癌变阳性标本分别为 0 /5例、1/7例、2 /7例和 1/2例。SSCP/HA、SSLP结果各有 2例阳性 ,其中 1例癌变病例癌组织 p5 3基因第 6外显子及 Bat2 6微卫星位点均阳性 ,其 LGD区 Bat2 6也阳性 ;1例 LGD病例 Bat2 6位点阳性 ;另 1例 HGD病例 p5 3基因第 8外显子阳性 ,后者经测序证实发生了移码突变。 2 1例标本在 TGFβRII(A) 10 、IGFIIR(G) 8、IGFIIR(CT) 5、TGFβRII(GT) 3 、BAX(G) 8、h MSH3(A) 8、h MSH6(C) 8、TCF4 (A) 9和 DPC4 (CA) 179个微卫星位点都阴性。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和癌变黏膜的早期就存在 P5 3蛋白的过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前者部分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蔡小棠,肖觉非[5](1990)在《多发性食管癌及其伴发癌6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从1980年1月至1987年11月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195例,遇到6例食管、贲门部多发性原发癌及其伴发癌,全部经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癌症》期刊1990年01期)

徐智章,诸蓓蕾[6](1989)在《肝癌患者伴发癌栓的超声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资料和方法本文选择术前作过肝脏及门静脉超声详细观察,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肝癌伴癌栓患者54例(年龄20~68岁,平均46.1岁,男49例,女5例),仪器为EUB-40型凸弧阵及线阵、RT-3000型相控阵扇扫超声仪,64灰阶,探头频率3.5兆赫。患者取平卧与左侧卧位,暴露上腹部,涂抹少量耦合剂,使探头与皮肤良好接触,且作一系列的纵、横、斜向扫(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1989年02期)

伴发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疲乏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外科2013-01~2014-12期间收治的50例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CR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开展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睡眠干预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期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疲乏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无疲乏5例、轻度疲乏11例、中度疲乏7例,重度疲乏2例;对照组中无疲乏1例、轻度疲乏7例、中度疲乏11例,重度疲乏6例;观察组的无疲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CRF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疲乏程度,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伴发癌论文参考文献

[1].王钟玲,王丽.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2].冯瑜,冼秋霞,张玲.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

[3].徐朝霞.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伴发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5

[4].李君,来茂德,黄琼.溃疡性结肠炎及伴发癌的p53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5].蔡小棠,肖觉非.多发性食管癌及其伴发癌6例报告[J].癌症.1990

[6].徐智章,诸蓓蕾.肝癌患者伴发癌栓的超声检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89

标签:;  ;  ;  

伴发癌论文-王钟玲,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