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动机论文-余菜花,廉同辉,袁勤俭,金陈妍

搜寻动机论文-余菜花,廉同辉,袁勤俭,金陈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搜寻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任务

搜寻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余菜花,廉同辉,袁勤俭,金陈妍[1](2019)在《任务不确定性、感知可用信息缺失和时间距离对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诸如任务等影响游客社会化搜寻的因素,为旅游机构利用社交服务网站开展营销活动,成功激发游客的出游行为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实验法,考察任务不确定性(确定性任务vs.不确定性任务)、感知可用信息缺失(高vs.低)和时间距离(长vs.短)对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显示:1)相对于确定性任务,不确定性任务下,游客的社会化搜寻动机大;2)相对于感知可用信息缺失程度低,感知可用信息缺失程度高下游客的社会化搜寻动机大;3)相对于时间距离长,时间距离短下游客的社会化搜寻动机大;4)时间距离能调节任务不确定性与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之间的关系,感知时间距离短,任务不确定性对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无影响;感知时间距离长时,不确定任务下社会化搜寻动机强,确定性任务下社会化搜寻动机弱。(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9年04期)

贾译然,周琼,黄杰[2](2018)在《志愿者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旅游动机研究——以西安市在校大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志愿者旅游作为一种形式独特、理念新颖的新型旅游形式,近年来发展迅速。现代志愿者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掀起热潮并引起业界学者的深入研究。志愿者旅游在我国近年也悄然兴起。西方学者对志愿者旅游有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成果,对志愿者旅游的研究有着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而在我国,志愿者旅游发展还不够成熟,鲜有学者对志愿者旅游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因此,本文将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西方学者志愿者旅游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并研究我国当前志愿者旅游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旅游动机。(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11期)

伍麟[3](2015)在《动机还是认知:验证性信息搜寻的心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验证性信息搜寻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研究问题。可以从传统动机、认知、动机和认知相结合等叁方面考察验证性信息搜寻的心理解释机制。传统动机取向的解释机制主要围绕防御性动机展开,受防御动机驱动的信息搜寻者会主动搜寻支持性信息,回避冲突性信息,并且对支持性信息进行更加深入和积极的阐释。认知取向的解释机制将动机性推理理论的不同加工目标观点与认知加工类型观点整合起来,提出"加工数量"假设,强调不一致性信息比一致性信息引发更强烈的认知分析,达到与偏好不一致的判断结论比与偏好一致的判断结论需要更多的信息,这种认知加工上的不对称性数量导致个体对不一致性信息比一致性信息更加批判性地对待。动机和认知相结合取向的解释机制认为,准确性动机并非像传统防御性动机那样表现出较为独立的因素,而总是与认知因素结合在一起,决策一致性信息主观上被认为具有性质上的优势,在搜寻过程中更加系统性地偏好一致性信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袁红,唐娜[4](2015)在《数字移民健康信息搜寻动机及感知障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结合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数字移民搜寻健康信息的搜寻动机类型、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影响因素、感知障碍类型和感知障碍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功能性动机是数字移民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动机,他们在健康信息搜寻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搜寻意愿,并面临着一定的技术性或非技术性的困难。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论文对健康服务类网站的建设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情报资料工作》期刊2015年02期)

邹男男,崔秀杰,曹锦丹[5](2014)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大学生成就动机和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成就动机量表和信息搜寻行为量表,对6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成就动机在不同年级方面存在差异;(2)大学生信息搜寻行为在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是否受过信息素养教育上存在差异;(3)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信息搜寻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教育者可以通过帮助和激发大学生成就动机来提高他们的信息搜寻行为水平。(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学研究》期刊2014年09期)

邹男男[6](2014)在《医学生信息焦虑及成就动机与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现已成为继物质和能源之后的第叁大资源,成为决定社会生产力、竞争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时代对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不再局限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开始越来越多地探索不同人群人口学及社会学差异(如:性别、年龄、专业背景等),以及环境、情境、用户的认知类型、自我效能感与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在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中,对用户主观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信息焦虑和成就动机分别作为一种情绪和动机而言,它们是如何影响信息搜寻行为,以及它们叁者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对医学生信息搜寻行为的心理学因素的研究,我们还知之甚少。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于2013年11月以某大学一医学院大一至大四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焦虑量表》《成就动机量表》《信息搜寻行为量表》,获取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信息焦虑状况、成就动机、信息搜寻行为状况等相关数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医学生信息搜寻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同时使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医学生信息焦虑、成就动机、信息搜寻行为叁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信息焦虑总体在不同性别、生源地、民族方面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这叁个方面,女生、农村学生、汉族学生得分较高。成就动机总体在年级、专业方面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年级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成就动机总体的得分趋于下降趋势;在专业方面,放射医学专业成就动机总得分和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存在显着差异。信息搜寻行为总体在专业、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接受过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城市学生、接受过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信息搜寻行为总体得分较高。信息焦虑总体和成就动机总体存在显着的负相关(P<0.01);信息焦虑总体和信息搜寻行为总体存在显着的负相关(P<0.01);成就动机总体和信息搜寻行为总体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信息搜寻行为=154.55-1.00×S-检索系统质量+12.82×是否受过信息素养教育+0.79×追求成功动机-1.02×N-信息需求+5.36×是否为独生子女信息焦虑中的S-检索系统质量,是否受过信息素养教育,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动机,信息焦虑中的N-信息需求,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可以解释医学生信息搜寻行为总分中15%的变异。最后,本研究利用AMOS17.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路径分析,探讨信息焦虑、成就动机、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信息服务人员、医学生自身以及医学信息素养教育者叁个角度为提高医学生信息搜寻能力提供科学、准确的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4-01)

胡兴报,苏勤,张影莎[7](2012)在《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与搜寻内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国内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和搜寻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①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可以分为规划型、交易型、体验型、娱乐型和消遣型5类。②旅游者最为关注的是核心旅游信息,其次是辅助性旅游信息和网络口碑信息。③规划型动机与核心旅游信息正相关;交易型动机与核心旅游信息、辅助性旅游信息和网络口碑信息均正相关,其中,与辅助性旅游信息相关性最强;体验型和消遣型动机均与核心旅游信息负相关,而与辅助性旅游信息正相关。最后,对旅游网站建设和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2年11期)

胡兴报[8](2011)在《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巨大变革,改变了旅游信息传播方式,并影响了现代人的旅游消费方式。目前,互联网已经超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消费者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旅游Web2.0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利用互联网搜集旅游信息,规划旅游行程,分享旅游体验,搜索和分享已经成为旅游者消费行为的重要环节。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学界对旅游者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几乎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已经成为国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国内鲜有学者对此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极为薄弱。2010年我国在线旅行预定规模为61.6亿元,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仅为3613万,仅占网民总规模的7.9%,各项指标均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网民已达4.57亿,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转变,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搜集旅游信息,购买旅游产品,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因此,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急需对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与搜寻行为作更深入探索。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借鉴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心理学、行为学、营销学中的相关理论,采用网络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得出了国内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以及搜寻信息内容偏好、搜寻策略、搜寻障碍感知和进阶搜寻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剖析了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搜寻动机与搜寻行为的影响。其次,使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搜寻动机旅游者的搜寻行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以搜寻动机为标准,将网络旅游信息搜寻者划分为精明规划型、娱乐体验型和混合型叁类,并对比了各类搜寻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搜寻行为特征。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国内旅游网站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搜寻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志愿者旅游作为一种形式独特、理念新颖的新型旅游形式,近年来发展迅速。现代志愿者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掀起热潮并引起业界学者的深入研究。志愿者旅游在我国近年也悄然兴起。西方学者对志愿者旅游有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成果,对志愿者旅游的研究有着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而在我国,志愿者旅游发展还不够成熟,鲜有学者对志愿者旅游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因此,本文将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西方学者志愿者旅游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并研究我国当前志愿者旅游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旅游动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搜寻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余菜花,廉同辉,袁勤俭,金陈妍.任务不确定性、感知可用信息缺失和时间距离对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的影响[J].现代情报.2019

[2].贾译然,周琼,黄杰.志愿者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旅游动机研究——以西安市在校大学生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3].伍麟.动机还是认知:验证性信息搜寻的心理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袁红,唐娜.数字移民健康信息搜寻动机及感知障碍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

[5].邹男男,崔秀杰,曹锦丹.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J].图书馆学研究.2014

[6].邹男男.医学生信息焦虑及成就动机与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

[7].胡兴报,苏勤,张影莎.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与搜寻内容研究[J].旅游学刊.2012

[8].胡兴报.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与行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搜寻动机论文-余菜花,廉同辉,袁勤俭,金陈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