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后病人的口腔护理

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后病人的口腔护理

赵永梅(河南省南阳市口腔医院473000)

【摘要】目的:总结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患者的口腔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口腔冲洗法,口腔含漱等方法。结果:对60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对症实施有效地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口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262-01

颌骨是位于人体消化道的顶端,是构成口腔咀嚼功能的重要的骨性支架。骨折后复位多需要颌间固定,妨碍口腔的清洁,因此,口腔护理显得尤其重要。颌骨骨折患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颌间固定是治疗颌骨骨折常规有效的手段,该方法是上颌骨以下颌骨作为复位固定的基础,有简单颌间结扎固定法、小环颌间结扎固定法、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固定法、粘片颌间固定法,使移位的骨折块恢复原来正常的位置,但颌间固定患者不能张口运动,口腔自洁作用差,加之吞咽困难,口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因而口内创口很容易感染,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对预防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相当重要。本文分析总结了60例颌骨骨折患者行颌间固定术后口腔护理的体会。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2月共收治颌骨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54例,女6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43岁,平均年龄22岁,上颌骨骨折13例,下颌骨骨折30例,上、下颌骨骨折17例,平均住院天数18天。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其次为摔伤。

2.口腔护理

2.1用物弯盘2个(内有口镜2把、镊子2把、探针1把、枪状镊1把、冲洗针头1个、盐水棉球1个)治疗巾块、一次性吸引器头1个、50ml注射器1个、棉签1包、抗生素软膏1支、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各100ml(可根据病情选择冲洗液)、快速手消毒液1瓶、手电筒等。

2.2操作方法(1)推治疗车至患者右侧,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略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将治疗巾及弯盘置于颏下。(2)生理盐水棉球湿润口周,用口镜将口角轻轻拉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手术创口、口腔前庭的粘膜及颌间结扎钢丝是否刺激前庭粘膜。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对清醒能积极配合的患者,瞩闭合双眼,甲乙两护士同时用口镜向斜上方拉开患者口角,暴露冲洗视野,甲用50ml注射器抽吸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口腔,注射器针头要磨平弯至钝角,对准颊部、龈沟、牙间隙及结扎物进行冲洗,乙将吸引器头放置在口腔最低点,注意避开伤口处或附近粘膜上,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吸引口腔内冲洗液,指导患者含漱后将口内液体用舌顶出、吸净。对无法配合的患者可边冲洗边及时吸引,以免误吸造成呛咳或窒息。用生理盐水按同样的方法和顺序冲洗,以冲净为标准。(4)用牙科探针将牙、牙弓夹板及钢丝间缝隙中的食物残渣等异物轻轻取出,然后用缠有片状消毒棉球的枪状镊子的镊前段进行口腔前庭的清洁,操作方法以先横向、后纵向进行,其镊端的棉片要比消毒创口的棉片小。(5)冲洗完毕,为患者擦净面部和口周。口角有溃烂者,涂抗生素软膏,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6)口腔护理可每日2~3次,漱口液可每日含漱数次,以保持口腔清洁。

3.结果

60例患者无1例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按预计时间出院,于出院后行二期治疗。

4.讨论

颌骨骨折术后,张口受限,进食、咀嚼、说话、吞咽等口腔运动减少,水分及营养物质得不到足够的补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难以清除食物残渣或细菌,导致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引发牙龈感染,影响手术效果,伸直导致手术失败,口腔护理可以使口腔内细菌减少,由于机械刺激,促进唾液分泌,增强口腔的自净力,从而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人清爽、舒适、防治口腔感染。因此,加强口腔护理对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思。

对颌间固定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护理方法。实践中发现我们采用以口腔冲洗的方法为主,口腔含漱,以减少对黏膜的刺激,防止引起伤口复裂,影响骨折愈合。采用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病人,无并发症出现,术后效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9-185

[2]卢爱工,张秀云,代红.两种不同操作方式口腔护理的研究口.护士进修杂志,1992,7(1);21.

[3]王佳蕙.颌骨骨折病人口腔护理体位选择[1].实用护理杂志,1996,12(2):87.

标签:;  ;  ;  

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后病人的口腔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