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论文-张建辉,宋彩琴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论文-张建辉,宋彩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师院校,地方小学,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辉,宋彩琴[1](2019)在《高师院校与地方小学“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对"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及价值的阐述,认为"协同育人"模式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应体现在以下九点: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提高师范生师德修养;优化师资队伍,形成"叁位一体"教学团;实施"全程双导师制",体现"实践取向"价值观;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促进人才培养更加合理化;建立项目"协作学校",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构建"管理人员互聘"和"师资互聘",形成"协同育人"常态化;开展全方位的"协作教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协同构建学术平台,理论实践有效结合;深化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儒奎[2](2019)在《地方专科院校在第二课堂制度建设中的探索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实现共青团育人职能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以来,通过不断的尝试,陇南师专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模型。阐述了学校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中的探索及实现的突破,并对工作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希望为其他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安生[3](2019)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其突破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创业教育政策,促进创业教育改革发展,通过自2015年来对X师范学院创业教育的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国家创业教育政策在地方高师院校落实中遭遇了四大瓶颈——思想瓶颈、机制瓶颈、能力瓶颈和资源瓶颈。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要突破瓶颈就必须综合协调发力,其中深入解放思想是前提,加强组织机制创新是关键,提高各主体能力素质是重点,推进创业教育资源聚合开发是基础,强化政策督导落实是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16期)

韦召兰[4](2019)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他们的能力与素养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信息与媒介高度融合的时代环境中,辅导员要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创新工作路径,提升网络引导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适时提升其媒介素养。本研究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媒介系统依赖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云南省叁所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来开展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进行探索。其次,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及结合辅导员的工作特点编制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最后,运用SPSS22软件并结合理论基础和访谈内容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经过检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云南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辅导员的整体媒介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他们的获取能力最强,评估能力次之,而传播能力和创造能力水平最弱。其二:云南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受到年龄、学历、计算机水平、工作年限、获取意识、评估意识、对媒介素养的认同程度、工作性质、辅导员队伍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其叁,云南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存在:辅导员之间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获取意识薄弱、缺乏创新能力、传播能力较弱等问题。据以上结论,笔者从辅导员、高校两个角度提出提升云南省地方高师范院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建议。对于辅导员,可从加强媒介资源的认识,增强媒介意识,坚定正确的信息价值和态度,提升媒介应用能力,增强服务学生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人文素养等7个方面来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对于高校,可以从严格辅导员准入机制,提升辅导员待遇,建立辅导员发展机制,建立辅导员媒介素养研究与评估体系等4个方面来帮助辅导员提升媒介素养。(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7)

王为[5](2019)在《地方专科院校师范生培养路径探索——以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教师综合化改革的深入,地方专科院校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地方专科院校必须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究符合当下师范生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李瑞华,卢凤平[6](2019)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基础教育资源实训室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教育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基础教育资源实训室建设为例,阐述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文献资源优势,建设本馆的特色资源,为促进本校师范生教学科学研究和地方教师教育发展服务。(本文来源于《贵图学苑》期刊2019年01期)

郭培[7](2018)在《地方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太效应"作为社会各领域资源配置的一种客观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同样存在。本文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近五年的生源情况、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及省优秀硕士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当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建议通过制度完善,尽量避免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人为的"马太效应",维护教育的公平性,争取做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6期)

李斌[8](2018)在《浅谈新建地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化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质量。教师资格认证的能力导向、现有师范生教师职业素质的不足以及国家提出的"产教融合"思路是新建地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实施教师职业化培养的原因。本文从专业方向定位、课程架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评价等方面浅谈了实施教师职业化培养的改革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永峰,郑慧,贾福平[9](2018)在《地方高等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载体,是支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目标实现的程度,对于学科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亟待优化构建,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的专业发展模式与机制,提出课程体系结构模型,以期对地方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曲欣欣,姚江龙[10](2018)在《基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科专业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社会多样化人才和基教专业人才培养重任。双重使命使得学校转型更为艰巨,学科专业优化是关键。基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高师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要准确分析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精准把握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律,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诉求、政府推动与学校主动、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等关系,运用服务地方需要、人才培养倒逼、自主常态调整等手段,并在组织机构、学科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必要的保障。(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实现共青团育人职能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以来,通过不断的尝试,陇南师专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模型。阐述了学校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中的探索及实现的突破,并对工作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希望为其他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辉,宋彩琴.高师院校与地方小学“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9

[2].张儒奎.地方专科院校在第二课堂制度建设中的探索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3].李安生.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其突破对策[J].教育观察.2019

[4].韦召兰.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5].王为.地方专科院校师范生培养路径探索——以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6].李瑞华,卢凤平.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基础教育资源实训室建设为例[J].贵图学苑.2019

[7].郭培.地方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

[8].李斌.浅谈新建地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化培养[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赵永峰,郑慧,贾福平.地方高等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曲欣欣,姚江龙.基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科专业优化[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论文-张建辉,宋彩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