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破入脑室54例临床与预后分析

脑出血破入脑室54例临床与预后分析

刘恩代(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医院山东东营257231)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87-02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破入脑室后出现不同临床表现及多种并发症和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4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起病时的意识状态改变、瞳孔变化、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及并发应急性溃疡提示预后不良。结论意识状态改变、瞳孔变化、脑膜刺激征阳性、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是脑出血破入脑室预后不良指标。

【关键词】脑出血脑室临床表现预后并发症

Analysisofclinicalsituationandprognosisof54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brokentocerebralventricle

我院自2005年4月~2009年10月,经颅脑CT证实的脑出血187例,其中破入脑室54例,占同期脑出血的28.9%。为分析脑出血破入脑室后不同临床表现及多种并发症和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就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与预后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2岁。属再次脑出血者4例。主要临床表现:头痛22例(40.7%),头晕23例(42.6%),其中眩晕3例;呕吐30例(55.6%),其中喷射性呕吐2例;入院之初即昏迷16例(29.6%),嗜睡3例,意识朦胧5例,肢体抽搐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20.4%)。发病时血压明显增高36例(66.7%),血压正常18例(33.3%)。病理征一侧阳性19例,双侧阳性35例,合并应急性溃疡8例,癫痫发作1例,脑疝7例。CT扫描结果:丘脑出血26例(48.1%),基底节区出血18例(33.3%),内囊出血2例,脑叶出血4例,小脑出血1例,中脑出血2例,桥脑出血1例。出血量1.8ml~94ml。破入脑室的部位:侧脑室35例,第3脑室5例,侧脑室及第3脑室8例,全脑室6例。全部病例均根据出血量多少分为2组,原发部位出血量≥15ml且大部分破入脑室者者为微创治疗组,其余为一般保守治疗组。两组年龄、性别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保守治疗组按照传统治疗方法给予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微创治疗者一般于发病后6~12小时开始手术。局部麻醉后,在CT引导下应用脑穿针穿刺脑室前角,方向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进针深度4~5cm,见有血性脑脊液抽出或溢出,证明已达脑室内,接无菌引流袋,保持脑室引流管通畅。引流袋高于脑室面水平15cm,持续引流。术后每日用尿激酶2万U配生理盐水2ml经引流管注入脑室内,溶化脑室内的凝血块,夹闭引流管1~2h后开放引流管。脑室系统积血基本引流吸收,脑室通畅。双侧脑室积血基本引流吸收,脑内血肿明显缩小或残存少许,脑脊液澄清,可加闭观察24h,如意识无改变,生命体征平稳拔除引流管,缝合头皮针,加压包扎即可。

2结果

痊愈、好转42例,占77.8%,死亡10例,占18.5%,2例自动出院。死者年龄41及54岁各1例,60岁~65岁5例,73岁~75岁2例,78岁1例。死亡病例中发病时收缩压≥200mmHg2例,应急性溃疡2例,肺部感染1例。病程6天内9例,其中1天内4例,29天1例。

3讨论

脑出血破入脑室来势凶猛,被认为是临床一种凶险征象,预后差,病死率高[1]。临床表现以呕吐多见,可伴有头痛、头晕、昏迷、血压增高、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及肢体抽搐。文献报道,脑出血破入脑室占脑出血的29%~70%,病死率高于未破入脑室的脑出血,其病死率为33.3%~60.4%[2]。多数生存的患者遗留永久性后遗症。如何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仍是医学界的难题。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不同临床表现及对预后的影响开展研究,有助于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概括地说,①1周内病情重,死亡率高。本组死亡10例,9例病程在6天内死亡。1例病程29天,病情曾一度好转,后突然加重死亡,考虑系心脏性猝死发生。②脑实质内血肿量大者,生命预后不良,可能由于易于影响脑脊液循环,造成梗阻性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所致。本组1例脑实质血肿量达94ml,发病后即昏迷,合并应急性溃疡、脑疝,微创引流术成功但仍于5天后死亡。③年龄大者死亡率高。本组死亡年龄最大者78岁,60岁以上死亡8例。但1例41岁者也死亡,此病人基底节区出血5.3×3.5×3.8cm3,破入侧脑室,且高密度铸型,发病时血压170/110mmHg,完全运动性失语,迅速出现昏迷、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1天内死亡。④发病时意识障碍者死亡率高,本组昏迷16例,死亡10例。本组病例研究认为,患者死亡率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发病时意识状态、脑膜刺激征阳性显著相关,中度昏迷以上者预后差。发病时意识状态可作为推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起病时双侧瞳孔不等大、双侧病理征阳性、言语不清者病死率均较高。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血糖升高、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脑积水等,病死率均明显升高,预后不良[3]。

虽然脑出血破入脑室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但也并非全是致命性的。本组1例62岁女性患者,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局部出血量约58ml,发病后即合并应急性溃疡,浅昏迷,尿便失禁,血压220/110mmHg,3天后昏迷加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并出现肺部、泌尿系感染,肺心综合症、潮式呼吸,濒临死亡,经积极抢救,昏迷23天清醒,遗留右侧肢体瘫痪出院。尽管脑出血破入脑室病情较重,但患者一旦存活,肢体功能恢复较好,且出血破入脑室后能起到引流减压作用,减轻对中线结构的压迫。一般情况下破入脑室的血液吸收较快,1~2周可基本吸收。

参考文献

[1]周宝玉.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预后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5(1):7.

[2]刘秦.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并发症及临床表现对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62.

[3]张斌.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因素研究[J].中国急病急救医学,1992,4(4):259~273.

标签:;  ;  ;  

脑出血破入脑室54例临床与预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