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系统论文-吴洁好,王时越,伍曾

扣件系统论文-吴洁好,王时越,伍曾

导读:本文包含了扣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WJ-7型扣件系统,疲劳寿命,扣压力,疲劳断裂

扣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吴洁好,王时越,伍曾[1](2019)在《WJ-7型扣件系统扣压力与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条扣件系统对无砟轨道的稳定性、可靠性起到重要作用,而弹条折断为扣件系统中常见病害.WJ-7型扣件系统是我国客运专线常用,WJ-7型铁路弹条扣件系统中的弹条为W1型,因此对W1型弹条在不同交变载荷下的扣压力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W1型弹条扣压力随载荷循环次数呈叁阶段衰减;弹条的疲劳寿命与载荷幅值呈反相关关系;W1型弹条断裂性质为弯曲——扭转疲劳断裂.(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蔡文锋,颜华,徐浩[2](2019)在《城际铁路桥上纵向承台式无砟轨道扣件系统关键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城际铁路纵向承台式无砟轨道扣件系统关键参数取值,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客车-无砟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扣件刚度、扣件间距对桥上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桥上无砟轨道系统动力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扣件系统刚度增大,钢轨垂向位移减小,车体振动加速度、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和桥梁振动加速度均增大;随着扣件间距的增大,轮轨垂向力减小,车体振动加速度、轮重减载率、钢轨垂向位移和桥梁振动加速度均增大;综合考虑轨道变形以及工程造价,建议扣件系统刚度为50~80 kN/mm,扣件间距为0.6~0.7 m。(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12期)

李欢,柴晓冬,彭乐乐,陈兴杰[3](2019)在《轨道扣件检测系统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轨道扣件动态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轨道扣件检测系统,包括照明系统、摄像系统等并通过悬挂系统安装在转向架构架前端;通过关键设备参数的选型计算,设计了安装结构然后校核悬挂系统的螺栓强度,验证其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并对整体结构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以及实验室验证,系统符合要求,满足线路的检测需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2期)

王梓旭,苏圣超,彭乐乐,柴晓冬[4](2019)在《多传感轨道扣件检测的数据同步采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轨道扣件检测的多传感数据同步采集,首先,在分析线阵CCD相机成像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的要求对相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选择并设计了采集方案;然后,设计了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平调整电路以及抗混迭滤波器的设计,提高了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并通过STM32获取光电编码器的等间隔脉冲信息,对各个传感器进行触发控制,设计了线阵相机与惯性传感器的同步触发方案;最后,编写了上位机软件实现了数据的同步采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精确采集各传感器的数据,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2期)

张燕,卢沛君[5](2018)在《扣件刚度对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扣件刚度变化对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理论,运用动柔度法建立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振动频域分析模型,分析扣件刚度变化对车体、转向架、轮对、钢轨和桥梁振动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扣件刚度的变化对车体、转向架的振动影响较小,对轮对、钢轨和桥梁的振动影响较大。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大,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在频域小于20Hz范围内的低频振动响应基本不变,20~63Hz之间的振动响应略微减小,63 Hz以上的振动响应则增大。轮对、钢轨和桥梁的振动加速度都显着增大,振动频率也向高频方向发生偏移。而且桥梁振动峰值频率是由轮轨耦合共振频率决定的。(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毛建红,张金喜,罗俊[6](2018)在《扣件失效对车-线-桥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车-线-桥耦合动力学理论,运用动柔度法建立了车-线-桥垂向耦合振动频域分析模型,分析了1个和3个扣件失效对耦合系统垂向振动频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扣件失效对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很小,但对钢轨振动加速度影响较大,且其影响随着失效扣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大;扣件失效对桥梁振动加速度的影响比对钢轨要小一些;扣件失效对相邻扣件支反力的影响较大,会加速相邻扣件的破坏,引起连锁反应,危及行车安全。(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11期)

殷凯[7](2018)在《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路扣件异常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在现今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经济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而且还具有安全舒适、经济惠民、节能减排、高速、高效等特点。这些不仅决定了它是民众日渐依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因此确保铁路行车安全也显得至关重要。在我国,由于受到科技发展等其他因素的制约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依赖人工巡检,但是人工巡检不但效率低下,浪费巨大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人们的大量的出行需求对于铁路的需求的增长,需要一套自动巡检系统来代替普通人工巡检,增加检测的准确性。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检测铁路轨道和枕轨之间的连接的扣件的异常情况,对应的异常情况主要分为缺失和变形,分类主要有两类扣件:W型扣件和6型扣件。本文的扣件检测系统主要研究以下叁个部分。(1)根据扣件检测的需要,确定一种可行的在一幅大图中定位扣件的方案,利用投影,阈值处理等相关图像检测技术进行轨道和轨枕的定位进而定位扣件的位置,方便之后的检测的实现。(2)对于扣件检测,选择辨识度较高的正负样本,采用了HOG+SVM的方法,进行图像特征提取训练得到分类器,通过分类器进行扣件异常的检测,鉴于原始图像的检测速度较慢,采用双线性插值的方式将图像从原始图像的1/5一直扩大到2倍,缩放间隔取1/10,实验发现,检测速度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但是误检率和漏检率有了较大的波动。(3)针对HOG+SVM的方法对于扣件检测误检率和漏检率的不足,采取了基于Caffe平台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的处理,对卷积神经网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别采取了Alex网络和LeNet网络进行训练和检测,通过对比分析Alex网络较LeNet网络检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相比HOG+SVM具有更低的漏检率和误检率。本文主要对第二、叁部分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HOG特征和SVM以及卷积神经网络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针对这两种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都能不同程度的识别扣件的异常,为铁路扣件的检测提高了效率同样保证了列车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代先星,丁世海,阳恩慧,WANG,Kelvin,Chenping,邱延峻[8](2018)在《铁路扣件弹条伤损自动检测系统研发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铁路扣件缺陷自动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介绍基于叁维激光成像技术的高速铁路扣件自动检测系统,重点阐述基于轨道叁维图像的弹条型扣件的检测算法。在扣件检测算法中,以先验知识验证扣件位置的方法保证扣件定位的准确率;实现弹条图像的提取;基于正常弹条图像创建真实模拟折断扣件的虚拟负样本。提取图像特征后,利用经过训练的分类器识别扣件缺失、单侧断裂和双侧断裂的状态。最后,结合室内实尺Ⅲ型板轨道模型的数据验证系统的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扣件缺陷自动检测算法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7.3%,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李成禹[9](2018)在《高支模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系统时该执行哪本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扣件式钢管支撑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有四本,但四本规范之间存在着总体统一、部分条款不一致的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争议。笔者通过多年多个高支模项目的工作经验,试对该四本规范如何执行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拟与广大专家、同仁交流。(本文来源于《建筑安全》期刊2018年07期)

叶彤[10](2018)在《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房屋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大构件、大空间、大跨度结构形式的建筑越来越多。在施工中建筑施工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仍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一旦发生高大模板支撑倒塌,往往都是群死群伤事故。本文通过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用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可供类似工程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8年06期)

扣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城际铁路纵向承台式无砟轨道扣件系统关键参数取值,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客车-无砟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扣件刚度、扣件间距对桥上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桥上无砟轨道系统动力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扣件系统刚度增大,钢轨垂向位移减小,车体振动加速度、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和桥梁振动加速度均增大;随着扣件间距的增大,轮轨垂向力减小,车体振动加速度、轮重减载率、钢轨垂向位移和桥梁振动加速度均增大;综合考虑轨道变形以及工程造价,建议扣件系统刚度为50~80 kN/mm,扣件间距为0.6~0.7 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扣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吴洁好,王时越,伍曾.WJ-7型扣件系统扣压力与疲劳寿命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蔡文锋,颜华,徐浩.城际铁路桥上纵向承台式无砟轨道扣件系统关键参数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

[3].李欢,柴晓冬,彭乐乐,陈兴杰.轨道扣件检测系统设计与分析[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4].王梓旭,苏圣超,彭乐乐,柴晓冬.多传感轨道扣件检测的数据同步采集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5].张燕,卢沛君.扣件刚度对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6].毛建红,张金喜,罗俊.扣件失效对车-线-桥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J].铁道建筑.2018

[7].殷凯.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路扣件异常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8].代先星,丁世海,阳恩慧,WANG,Kelvin,Chenping,邱延峻.铁路扣件弹条伤损自动检测系统研发与验证[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9].李成禹.高支模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系统时该执行哪本规范?[J].建筑安全.2018

[10].叶彤.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

标签:;  ;  ;  ;  

扣件系统论文-吴洁好,王时越,伍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