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耐缺氧能力论文-王洋,陈兰,洪德林

幼苗耐缺氧能力论文-王洋,陈兰,洪德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幼苗耐缺氧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粳稻,幼苗耐缺氧,有利等位变异,关联分析

幼苗耐缺氧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洋,陈兰,洪德林[1](2011)在《太湖流域粳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等位变异的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用91对SSR标记对太湖流域94份粳稻品种进行基因组扫描,分析基因组中等位变异偏分布;调查了水稻幼苗的缺氧反应指数,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标记与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关联分析;并以携带无效等位基因材料表型均值为对照,鉴别出携带有利等位变异的种质。检测到4个与幼苗耐缺氧能力关联的SSR位点。6个SSR优异等位变异为RM311-176bp、RM317-164bp、RM112-127bp、RM20-205bp、RM317-157bp和RM311-170bp,携带上述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为镇稻88、白芒糯、开青、有芒早稻、粗秆黄稻和C堡。(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王洋,郭媛,洪德林[2](2010)在《水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及其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系(RIL)和粳稻Nipponbare与籼稻Kasalath及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为材料,在缺氧胁迫和正常萌发条件下调查了萌发7d的幼苗芽鞘长度。以缺氧反应指数为衡量指标,对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了QTL分析。RIL群体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SSR标记RM525紧密连锁的QTLqSAT-2-R,解释表型变异的8.7%;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RM418紧密连锁的QTLqSAT-7-R,解释表型变异的9.8%;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C堡。BIL群体检测到6个QTL,分布在第2、3、5、8、9和12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2%、11.4%、7.3%、5.8%、9.5%和14.0%;其中qSAT-2-B、qSAT-3-B和qSAT-9-B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与qSAT-2-B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为C747,C747对应SSR标记RM1367;qSAT-2-R与qSAT-2-B相距7.2cM。(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王洋[3](2009)在《适于直播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直播是一种轻型、高效、节水的栽培方式,为欧美等国和许多发达地区广泛采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水稻直播栽培面积开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直播种子成苗好坏是直播栽培成功与否的第一关。影响直播种子成苗的主要因素是缺氧胁迫和低温胁迫。培育具有耐缺氧能力和高活力的直播水稻品种是将会提高直播稻田间成苗率的途径之一。太湖流域是水稻主栽区,品种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为发掘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材料,本论文进行了以下3项研究。一是选取297个太湖流域水稻品种资源对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并对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与直播成苗能力进行相关分析。二是利用一个籼粳交BIL群体和一个粳粳交RIL群体对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QTL分析。BIL群体由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组合98个家系构成;RIL群体由秀水79/C堡组合247个家系构成。叁是利用由94个太湖流域水稻核心种质构成的自然群体对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关联作图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5个生态类型297个水稻地方品种间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9.5%和15.2%。这两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早熟晚粳生态型中。种子活力指数、缺氧条件下芽鞘长度均与水直播14天的幼苗高及成苗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从早熟晚粳中筛选到薄稻3、硬头茎、叁百粒头、大稻头、乌金香糯、荒叁石4和晚八哥头这7个高活力和耐缺氧能力的品种资源,可供适于直播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利用。2.对于种子活力性状,在籼粳交BIL群体的双亲中,Kasalath有利等位变异数目(6个)多于Nipponbare(1个);在粳粳交RIL群体的双亲中,C堡有利等位变异数目(8个)多于秀水79(1个);在太湖流域水稻自然群体中共检测到42个控制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BIL群体中,亲本Kasalath有2个控制根长的有利等位变异,分别位于第1和第7染色体上,与之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是C813和R3089;有2个控制苗高的有利等位变异,分别位于第7和第8染色体上,与之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为C847和C166;有2个控制幼苗干重的有利等位变异,位于第7和第8染色体上,与之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是R3089和C166。Nipponbare只有1个控制干重的有利等位变异位,位于第1染色体上,与之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是C122。RIL群体中,亲本C堡有2个控制根长的有利等位变异,位于第1和第2染色体上,有利等位变异为RM486-112bp和RM48-240bp;4个控制苗高的有利等位变异,位于第2、3、8和11染色体上,有利等位变异为RM48-240bp、RM545-220bp. RM6948-116bp和RM206-165bp;2个控制幼苗干重的有利等位变异,位于第2和第6染色体上,有利等位变异是RM2127-175bp和RM454-170bp。秀水79只有1个控制干重的有利等位变异位,位于第1染色体上,有利等位变异是RM525-143bp。太湖流域水稻自然群体中,检测到42个控制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其中控制根长的优异等位变异17个,控制苗高的优异等位变异13个,控制幼苗干重的优异等位变异12个。第1染色体上控制根长的优异等位变异RM486-112bp,第8染色体上控制苗高的优异等位变异RM6948-116bp,在RIL群体中也被检测到。3.对于幼苗耐缺氧能力,在籼粳交BIL群体的双亲中各有3个有利等位变异;在粳粳交RIL群体的双亲中,2个有利等位变异均来源于C堡。在太湖流域粳稻自然群体中共检测到6个优异等位变异。BIL群体中,亲本Nipponbare有3个控制幼苗耐缺氧能力的有利等位变异,分别位于第2、第3和第9染色体上,与之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为C747、C1488和R2272;亲本Kasalath有3个控制幼苗耐缺氧能力的有利等位变异,分别位于第5、第8和第12染色体上,与之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为R830、C1121和R642。RIL群体中,2个控制幼苗耐缺氧能力的有利等位变异均来自亲本C堡,分别位于第2和第7染色体上,有利等位变异为RM525-140 bp和RM418-250 bp。大湖流域水稻自然群体中检测到的6个控制幼苗耐缺氧能力的优异等位变异分别是RM112-127bp、RM317-164bp、RM317-157bp、RM311-176bp、RM311-170bp和RM20-205bp。4.获得了42个携带种子活力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和6个携带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在关联群体中发掘出的42个携带种子活力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中,携带根长效应值较大的优异等位变异载体材料为滇屯502选早、扬稻6号和南农粳62401;携带苗高效应值较大的为开青和籼恢429;携带幼苗干重效应值较大的为滇屯502选早和C堡。有的载体材料同时携带2个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如扬稻6号同时携带根长和苗高有利等位变异,孔雀青同时携带根长和干重有利等位变异,籼恢429同时携带苗高和幼苗干重有利等位变异。另一方面,一些载体材料同时携带同一活力性状的2个以上的有利等位变异,如阳光200携带根长的两个有利等位变异,恶不死糯稻、苏粳4号和水晶白稻携带干重的两个有利等位变异。也有一些品种既携带有2个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同时又携带其中的一个性状2个以上优异等位变异,如滇屯502选早携带2个根长和1个幼苗干重优异等位变异,开青携带2个苗长和1个根长优异等位变异。在关联群体中发掘出的6个携带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分别为开青、白芒糯、镇稻88、有芒早稻、粗杆黄稻和C堡,其中以镇稻88中优异等位变异的效应值最大。开青、镇稻88和C堡等品种既携带水稻种子活力又携带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可考虑优先用作培育适于水稻直播品种的亲本资源。(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10-01)

幼苗耐缺氧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及其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系(RIL)和粳稻Nipponbare与籼稻Kasalath及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为材料,在缺氧胁迫和正常萌发条件下调查了萌发7d的幼苗芽鞘长度。以缺氧反应指数为衡量指标,对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了QTL分析。RIL群体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SSR标记RM525紧密连锁的QTLqSAT-2-R,解释表型变异的8.7%;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RM418紧密连锁的QTLqSAT-7-R,解释表型变异的9.8%;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C堡。BIL群体检测到6个QTL,分布在第2、3、5、8、9和12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2%、11.4%、7.3%、5.8%、9.5%和14.0%;其中qSAT-2-B、qSAT-3-B和qSAT-9-B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与qSAT-2-B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为C747,C747对应SSR标记RM1367;qSAT-2-R与qSAT-2-B相距7.2c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苗耐缺氧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洋,陈兰,洪德林.太湖流域粳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等位变异的发掘[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

[2].王洋,郭媛,洪德林.水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的QTL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10

[3].王洋.适于直播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D].南京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  

幼苗耐缺氧能力论文-王洋,陈兰,洪德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