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论文-邵霞,王晓

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论文-邵霞,王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辐照加工,工业电子加速器,X-γ辐射剂量率,臭氧

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论文文献综述

邵霞,王晓[1](2018)在《某辐照技术公司工业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项目辐射环境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某辐照技术公司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项目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影响。方法:通过现场监测数据,根据国家标准开展评价。结果:非工作状态下,加速器周围环境X-γ剂量率监测结果,处于烟台市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工作状态下,周围实测X-γ辐射剂量率在《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41-2002)所规定的标准限值内;臭氧浓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所规定的标准限值内。结论:该项目加速器运行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对公众的影响符合标准限值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11期)

江海,袁肖肖,张伟,尹政,段明皞[2](2018)在《1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控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为研究对象,介绍横向、纵向及深度叁个方向上辐照产品的均匀性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CTA剂量片实际测量的叁个方向的均匀性,总结出叁个方向均匀性的约束条件,建立基于PLC程序的辐照控制工艺。本研究对10Me V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照工艺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8年07期)

吴青峰,朱志斌,王修龙,刘保杰,胡涛[3](2015)在《10 MeV/20 kW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微波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系统是10MeV/20kW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主要分系统之一,它为加速器的核心部件加速管提供高功率微波,加速电子束到设计能量,高能电子束从加速管引出并扫描后,用于产品辐照。该微波系统选用TH2158型速调管作为其功率源,速调管输出脉冲功率为5 MW,平均功率为45kW的高功率微波,经波导系统进入加速管,以满足加速器总体设计要求。为便于系统的调试与维护,速调管出口和加速管出口的波导传输元件工作在充气状态。系统分别对速调管输出、加速(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5年00期)

陈志军,戚文元,颜伟强,岳玲,王海宏[4](2016)在《1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工艺确定的简便方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简化辐照工艺制定方法,以10Me V电子直线加速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铝片迭层法测定电子束单双面辐照时铝片中的剂量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推算、建立并验证不同密度产品10Me V电子束单双面辐照的深度剂量分布曲线,得出10Me V电子束辐照时各射程深度与材料密度的关系公式。根据深度剂量分布曲线,明确了双面辐照时均一密度产品在不同辐照深度情况下对应的剂量不均匀度(U)。以U≤2.5为标准,将产品按不同厚度分类,建立相应的辐照加工工艺,且实际生产应用效果良好。本研究对10 Me V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加工工艺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吴青峰,朱志斌,王修龙,刘保杰,张立锋[5](2015)在《10 MeV/20 kW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微波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10 MeV/20 kW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微波系统的研制,包括系统的设计、调试及运行情况。该系统采用固态信号源作为激励,大功率速调管作为末级功率放大器,输出脉冲功率5 MW,平均功率45 kW的微波信号,并具备计算机监测与控制功能,以满足加速器总体设计要求。为了提高系统的绝缘强度,便于系统维护考虑,速调管和加速管出口波导传输元件工作在充气状态。系统分别对加速管输入、输出与反射信号进行采样,以监测速调管及加速管的运行状态,并为整机调试及监测辐照加速器运行状态提供参考。为确保微波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采用计算机控制装置对系统的主要参数包括速调管灯丝电流、高压、真空、速调管聚焦线包电流、波导传输元件工作气压、相关元件冷却水流量等进行监测与安全连锁保护,并通过以太网与加速器中央主控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计算物理分卷、核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辐射物理分卷)》期刊2015-09-21)

段宗锦,陈裕凯,任广益,何丽娟,李裕熊[6](2013)在《10MeV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迷道出口处的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其辐射屏蔽优化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设计出既经济又有效的屏蔽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叙述了对一台10 MeV的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迷道出口的剂量率所进行的经验公式计算和蒙特卡罗(Monte Carlo,Fluka)模拟,结合伽马探测器和微型数据采集器Mini-DDL(Mini Digital Data Logging)的连续实时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只要在迷道门处增加一个拐弯,就增加一次反散射,出口处的剂量率会下降一个量级以上,使其不仅低于剂量限值而且合理地达到尽可能低。这个结果是在基本没有增加额外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的,符合辐射防护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原则,为以后加速器的屏蔽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3年11期)

靳健乔,叶明旸,杨斌,张玥,徐涛[7](2012)在《7.5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进出口货物的检疫为研究对象,研究7.5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在食品灭菌,水果杀虫等领域的工艺。主要研究参数有能量,横向不均匀度,束下速度,束斑直径,扫面窗距离等。使其能够辐照对不均匀度的敏感性很高食品,将弥补这一领域在华北地区的空白,为进出口检疫提供更加高效,清洁,准确的检疫处理方法,避免境外传染病或严重疾病传入我国,危害人民健康,并且可以防止有害生物或外来物种的入侵,降低给我国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危机,能为我国挽回大量的经济损失。(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叁核)”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09-20)

郭雄彬,赵敏,陈祖良,刘亚建,王红艳[8](2011)在《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剂量测定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剂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在测量方法上采取实测与蒙特卡洛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辐射剂量测定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用化学剂量计建立电子束吸收能量测量的方法;用平板电离室建立电子束表面剂量、电子束吸收剂量率测量的方法;用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建立电子束辐照均匀性测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1年09期)

宣科,李川,王季刚,鲍循,裴元吉[9](2010)在《基于LabWindows/CVI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装置控制软件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布式控制的软件设计思想,采用面向仪器与测控过程的交互式软件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针对科大辐化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装置控制系统,进行辐照装置控制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近7个月的连续运行表明该控制软件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江海[10](2009)在《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束下引出扫描装置对辐照均匀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于2004年开始研制了10MeV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此类加速器可应用于辐射加工领域,主要用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处理、食品的杀菌与保鲜等。辐射加工应使包装箱内全部物品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处于一个上下限之间,这就对加速器本身的扫描均匀性提出了一定要求。10MeV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采用微波谐振行波模式加速电子,所获得的电子束为脉冲束团。为了使加速器的扫描均匀度达到指标要求,本文在加速器的出口处配置了磁四极透镜对与扫描磁铁。对于高压型辐照加速器,由于电子束连续输出,沿扫描方向不用考虑电子束密度分布的影响,所以仅需要对扫描电流波形提出限制,引入扫描线速度就可以从理论上完整的讨论扫描均匀性,没有对扫描频率的限制。而脉冲束由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束团内部的电子束密度分布、扫描频率等因素之间的制约条件,使得对均匀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首先对脉冲束团的分布进行测量,通过讨论束斑均匀排列时的扫描均匀性变化情况,给出相关的一些制约条件。再通过束斑在辐照平面的打点位置的理论计算和软件模拟,讨论扫描电流波形对均匀度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扫描电流波形,并给出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扫描电源。然后讨论四极透镜对束斑的聚焦与发散,观察扫描均匀度的变化,确定四极透镜的工作状态。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找出脉冲重复频率与扫描频率的实际制约关系,分析对均匀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在结论部分给出讨论结果。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加速器的构成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二部分讨论了束团内电子分布拟合与束斑均匀排列得到的均匀性;第叁部分通过理论计算给出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扫描波形;第四部分介绍了均匀性测量的相关实验;第五部分给出了可采用的四极透镜调节方案;第六部分总结了相关工作并讨论了本工作的意义与前景。(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期刊2009-07-14)

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为研究对象,介绍横向、纵向及深度叁个方向上辐照产品的均匀性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CTA剂量片实际测量的叁个方向的均匀性,总结出叁个方向均匀性的约束条件,建立基于PLC程序的辐照控制工艺。本研究对10Me V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照工艺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论文参考文献

[1].邵霞,王晓.某辐照技术公司工业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项目辐射环境监测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

[2].江海,袁肖肖,张伟,尹政,段明皞.1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控制工艺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8

[3].吴青峰,朱志斌,王修龙,刘保杰,胡涛.10MeV/20kW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微波系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5

[4].陈志军,戚文元,颜伟强,岳玲,王海宏.1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工艺确定的简便方法及其应用[J].核农学报.2016

[5].吴青峰,朱志斌,王修龙,刘保杰,张立锋.10MeV/20kW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微波系统研制[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计算物理分卷、核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辐射物理分卷).2015

[6].段宗锦,陈裕凯,任广益,何丽娟,李裕熊.10MeV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迷道出口处的设计优化[J].核技术.2013

[7].靳健乔,叶明旸,杨斌,张玥,徐涛.7.5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工艺研究[C].第九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叁核)”论坛论文集.2012

[8].郭雄彬,赵敏,陈祖良,刘亚建,王红艳.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剂量测定的技术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

[9].宣科,李川,王季刚,鲍循,裴元吉.基于LabWindows/CVI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装置控制软件研发[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

[10].江海.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束下引出扫描装置对辐照均匀性影响的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9

标签:;  ;  ;  ;  

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论文-邵霞,王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