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教师论文-张晓妤,孙琳琳

汉语国际推广教师论文-张晓妤,孙琳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综合素质,“一带一路”

汉语国际推广教师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妤,孙琳琳[1](2019)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化趋势的逐渐加强,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汉语学习,对外汉语教师这一热门职业也招兵买马不断发展完善。但是,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仍存在教师数量少、质量差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出发,说明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分述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结合"一带一路"探讨并提出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2期)

陈文倩[2](2018)在《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中的教学观摩与实践课探析——以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在国家汉办志愿者培训课程中设置的教学观摩与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观摩与实践课程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现存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教学实践尝试提出该课程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8年06期)

杜文倩[3](2014)在《论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以面向蒙古本土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国际推广的历程,也是"文化中国"的世界化历程。它在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的基础上,以文化为内容和方式展开对话,提高中国软实力、构建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生态平衡和多元价值的协调发展。在当前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中,培训、培养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是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笔者赴蒙进行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实施与调研进行分析,就中华文化的内容设置、传播理念、模式探索等提出一系列传播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力求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培养欣赏、认同中国文化并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力量,推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期刊2014年Z2期)

谢廷婷[4](2014)在《汉语国际推广中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土汉语教师是世界汉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目标。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大力培养本土汉语教师,不仅有利于解决汉语国际化传播中的师资短缺问题,有助于实现汉语国别化教学,更是汉语国际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因此,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进行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还很迫切,这对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以印尼智星汉语师范学院为例,探讨当前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同时结合对英语、法语、德语在语言国际推广中本土化教师培养进行的比较研究,借鉴美国、欧洲本土外语教师培养的经验,以提出促进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发展的背景,分别从本土汉语师资的需求背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本土汉语教师的优势等方面阐述了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迫切需求和重要性。其次,以印尼智星汉语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汉语师范生生源质量低,入学汉语基础差;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实习锻炼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优秀的中小学汉语教师的缺乏,使得学生缺乏汉语言环境,导致了师范生汉语基础薄弱;高校本土汉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职业化程度低;资源整合利用不足等。第叁,对其它语种和地区本土语言教师的培养进行比较研究,总结英语、法语、德语在语言推广中本土教师的培养和美国、欧洲的本土外语教师培养的经验启示,为完善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借鉴。最后,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促进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对策,包括完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标准;结合客观需求,完善汉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海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中方加大对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投入和支持;充分发挥教育机构职能,强化教育资源的合作与沟通。(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赵丽玲,舒路萍[5](2013)在《论国际汉语教师应备文化推广能力的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外派汉语教师文化推广能力的不足与国家迫切需要进行汉语文化推广的逆差现象基础上,倡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加强汉语教师文化推广能力的培养,提出并具体分析了文化推广能力的构成要素,即跨文化适应能力、个人形象建构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文化教学能力、文化产品营销能力、媒介素养与运用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高芸[6](2013)在《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文化推广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作为其他非汉语国家的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参照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体系,不断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针对目前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科建设,着力研究汉语国际推广人才的培养,加快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拓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和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加大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推广力度必然成为当前我国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以我国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国家战略已经由对外汉语教学向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但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文化推广能力培养的系统方法,甚至在培养目标上还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显然不利于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的汉语文化推广能力的汉语教师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对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外派汉语教师推广能力的不足与国家迫切需要进行汉语文化推广的逆差现象,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明确培养汉语教师文化推广能力的目标,阐述了文化推广能力的构成四要素,即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文化教学能力、文化营销能力,并重点从针对近年汉语国际推广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来分叁阶段进行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对本科在校生培养阶段要明确文化推广能力培养的目标,开设相应的课程和设计文化推广实践科目,在实习和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中配合强化落实文化推广能力培养;在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阶段要设立专门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文化推广能力培训;在汉语教师前往赴任国工作期间,要勇于担当汉语文化推广的责任,积极在实践中创造性开展文化推广工作,边做边学习边提高,从而将自己打造成具有较高文化推广能力的汉语教育工作者,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杨红,高静,刘媛[7](2013)在《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英语志愿者教师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胜任力的研究─—以赴美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英语志愿者教师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胜任力,以保证教学质量,推动汉语国际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05期)

姜葵[8](2013)在《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汉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国际推广是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战略,成功推动了世界汉语学习的热潮,为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带来了机遇,也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重语言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轻文化素养的培育,导致合格的对外汉语师资匮乏。应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文化意识、拓展文化体验等途径,全面提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茅海燕[9](2012)在《论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教师的语用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国际汉语教师发展中重点研究的问题。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多元文化意识,应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化成长的意识和教学反思的能力,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习得者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10期)

聂学慧[10](2012)在《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21世纪承担着国内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的双重责任。在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界教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师的各种静态的知识储备、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动态的实践能力、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叁者共同作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专门的能力——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汉语国际推广教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在国家汉办志愿者培训课程中设置的教学观摩与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观摩与实践课程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现存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教学实践尝试提出该课程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有所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国际推广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妤,孙琳琳.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研究[J].科技风.2019

[2].陈文倩.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中的教学观摩与实践课探析——以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

[3].杜文倩.论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以面向蒙古本土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4

[4].谢廷婷.汉语国际推广中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5].赵丽玲,舒路萍.论国际汉语教师应备文化推广能力的构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

[6].高芸.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文化推广能力培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

[7].杨红,高静,刘媛.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英语志愿者教师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胜任力的研究─—以赴美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例[J].青春岁月.2013

[8].姜葵.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汉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9].茅海燕.论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教师的语用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10].聂学慧.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  ;  ;  

汉语国际推广教师论文-张晓妤,孙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