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论文-刘鹤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论文-刘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礼貌,性别差异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刘鹤[1](2019)在《基于礼貌理论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拒绝言语行为是指说话者对交谈对象提出的请求、邀请、建议、帮助等各种行为表达拒绝意图的一种言语行为,本质上具有面子威胁性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并对其进行研究,但鲜有学者关注到拒绝言语行为中语用性别差异现象。男性和女性归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在形态各异的价值观影响下,两个群体会形成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据此,文章将对拒绝言语行为中性别差异现象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就拒绝策略而言,男性和女性经常使用两大类拒绝策略即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其中共包含11种具体策略,如,表达不愿意以及能力不足,解释说明,提供他选等拒绝策略;就拒绝辅助语而言,除Beebe等人划分的五类拒绝辅助语(表达积极看法,表达同情等),本研究发现“告诫(提醒)”也是一类常用拒绝辅助语。2)男性和女性所采用的拒绝表达形式和策略共性与差异并存。共性:在各种假设情景下,间接拒绝策略使用频率均极高。二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皆会采用适当的礼貌策略。差异:在不同情景下,男性和女性采用不同语言表达形式和礼貌策略实施拒绝。男性多以批评性或言及自身及集体利益为理由实施拒绝,而女性多以家庭原因或身体原因作为拒绝理由;男性倾向于使用劝服他人等消极礼貌策略,而女性则倾向于使用表达感谢与赞美等积极礼貌策略。3)不同的心理特征、社会角色以及语义感知能力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策略选择。综上所述,男性和女性拒绝言语行为虽然存在共性,但差异仍显而易见。二者在实施拒绝时皆采用一定礼貌策略,但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和策略具有不同特征,不同于前人研究中的观点即女性比男性语言更礼貌。本文基于Brown&Levinson(1987)以及Sara Mills(2003)的礼貌理论,对汉语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现象进行探讨,在某种程度上丰富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希望能为不同性别间实现成功交际提供启发。(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贵文春[2](2019)在《言语行为理论下汉语邀请类假拒绝的语用失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礼貌策略,假拒绝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邀请类假拒绝,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正确领会他人意图、判断假拒绝和真拒绝,从而避免出现语用失误在人机交往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记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邀请类假拒绝现象,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下深入分析邀请类假拒绝的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发现邀请类假拒绝出现语用失误的动因主要是言内之意的语义表达模糊以及言外之意理解上的偏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尹文超[3](2018)在《越南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语用偏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收集了越南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书面语语料,在这些语料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汉字书写形式偏误,下面我们将从这一个方面进行具体统计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2期)

汪鑫阳[4](2018)在《汉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拒绝"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违反了‘诚意规则,心口不一的言语行为"。以往学者的研究重点是真诚拒绝,对虚假拒绝关注甚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言语行为相关理论,对汉语的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在礼貌性方面进行了一番讨论。(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0期)

姜晴川[5](2018)在《基于反向概念迁移视角下的英、日专业大学生汉语语境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向迁移研究是迁移研究的新发展,涉及到多个语言研究的领域,是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磨蚀、心理及认知语言学等科学共同关心的话题。概念层面上的反向迁移研究从研究语言入手,通过概念,再回到语言,并认为:在语言使用中出现跨语言影响的例证,其原因是由于受到通过另一种语言而习得的概念范畴的影响。概念迁移的提出标志着对迁移本质的探究已超越语言知识层面而进入认知层面(Nan,2015),从而使研究者开始从概念发展的角度,思考语际影响产生的原因。本研究以外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汉语语境下这些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拒绝言语行为是否发生了反向概念迁移。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60名外国语学院的大叁学生,分别为英语专业大叁学生30名和日语专业大叁学生30名,本文研究的问题是:(1)英语专业学生和日语专业学生在汉语语境下采用的拒绝策略有何特点?(2)英语专业学生和日语专业学生在“请求”,“邀请”,“提供帮助”以及“建议”这四种情境下的采用的拒绝策略的特征是什么?存在显着不同吗?(3)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两个专业学生在汉语语境下拒绝言语行为的反向迁移?本研究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大叁学生和日语专业大叁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问卷采用了四个情景(要求,建议,邀请,提供帮助)的语篇补全测试,设计了十个问题组成的问卷,需要研究对象做出拒绝意义表达。并采用了SPSS20对数据进行分析。基于论文的数据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图表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和日语专业学生两组数据的总体趋势是十分相似的。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同之处。(2)在四中情境下英日两种专业的学生的汉语语境中的拒绝策略的特点,根据第五章的数据分析可证实两种专业的学生已经受到了他们所学语言的影响,如以下四种策略的使用可以支持反向迁移现象的发生。如出现拒绝词的策略的运用(t(58)=2.236,p<0.05),因为以往研究发现日语的拒绝多采用间接言语行为,而英语的拒绝则更加直接,明确,所以两组学生在汉语语境的拒绝策略选取出现了显着性差异就说明了外语对汉语的反向迁移作用。(3)对于结果的相似部分的分析则为尽管专业外语分属于东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但是言语交际中的普遍规则则是相同的。人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遵循着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以确保对话进行的顺利,并且尽量避免尴尬和伤害到对方的面子。尽管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其中的某些相同之处是不能被否认的。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对象学习外语的程度和研究对象的性别差异方面都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反向概念迁移领域还应该有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8)

尹文超[6](2018)在《越南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是“威胁积极面子”的一种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不接受同时又不伤害对方的面子往往是一个难以两全的问题。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二语学习者往往难以妥善地处理日常交际中的拒绝问题,造成交际障碍以及文化冲突,影响日常交际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选取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越南中级阶段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其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和语用偏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越南中级阶段留学生使用汉语拒绝策略时受社会权力因素的影响较大,社会地位和采用的直接拒绝策略成正比,但是社会距离因素的影响较小。不管是对陌生人还是对熟人,越南留学生使用最多的都是找理由策略,最少的则是开玩笑策略。另一方面,越南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语言语用偏误多于社交语用偏误。根据越南中级阶段留学生拒绝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教材中应适当增加语用知识,留学生应更好地利用目的语环境进行汉语的学习,而教师则应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贾妍平[7](2017)在《东干族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它本质上是一种威胁请求者正面子的面子威胁行为,总会使人感到不快,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对所学目的语的言语行为了解不清,会直接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严重的会使交际失败或终止,伤害双方的感情。因此对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对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使他们对汉语的拒绝言语行为有所认识,同时也可为留学生教学提供范本,培养留学生拒绝语使用的语用能力,让他们在同中国人的交际过程中更自如得体地使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由于此前并没有对东干族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首先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北师范大学大二和大叁的东干族留学生进行了调查。第叁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东干族留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直接策略使用频率高于中国学生,间接策略使用频率低于中国学生;汉语水平越高,拒绝策略的使用频率和中国学生越相似;社会权势和社会距离对留学生拒绝策略的采用产生影响。最后本文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留学生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相关建议,同时也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黄一鸣[8](2016)在《泰国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调查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经受试者对调查问卷中设置问题语篇补全获得研究所需语料,在笔者设定的相关研究变量下,对获得语料进行统计,并对中泰两国受试者在语料统计中呈现出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全文以绪论与第二章为理论基础,第叁章在理论基础之上设置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获得研究语料,以不同拒绝策略及影响因素为统计标准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第四章在前文基础上对功能大纲中的拒绝功能项目与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相关改进建议。绪论部分为第一章,从本文选题的缘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概述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界定了拒绝言语行为的含义,介绍了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及分类。此部分分类别探讨了不同语境条件下选取不同拒绝策略的原因,为第叁章中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分类提供了依据。第叁部分是本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这一部分通过中泰两国受试者所完成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在调查获得的语料中呈现出的语用失误现象,中泰受试者语料对比分析后呈现出的差异等进行具体呈现。此部分调查分析结果也将成为下文对教学大纲及教材编写建议的数据来源。第四部分是对大纲及教材的调查研究及改进建议。对大纲的研究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此大纲中的拒绝功能项目。首先对功能与功能项目的含义进行界定,其次对此大纲中的拒绝功能项目进行考察并以上文的调查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适当改进建议。对教材的研究是对经选取的中泰两国使用的汉语教材进行研究,以上文对调查问卷及汉语教学大纲中拒绝功能项目的研究结果为分析基础,探讨目前存在于教材中的问题,从而对教材编写及教学方法提出适当建议,以更好地指导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学习拒绝言语行为的教学实践。(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国阳[9](2016)在《来疆中亚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语用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国家国势上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另一方面也在提示着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不断探索创新,争取理论联系实际,用行动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有新的提高。汉语言语行为的教学和研究被当今学界逐渐重视,有针对性地发现和了解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言语行为的特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中亚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习得情况。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在双方交际过程中跟“面子”密切相关的言语行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如果表达不当,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交际中断,因此对这样一种言语行为的调查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用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形式对中亚留学生及中国学生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出中亚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进而使用社会语言学统计软件SPSS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卡方检验,从各个角度观察总结特点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对提高中亚留学生汉语社交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9)

王荟[10](2015)在《现代汉语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但并非所有的拒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拒绝。虚假拒绝广泛地存在于中国文化中,可以说是拒绝言语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人们理解和诠释当代语用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对汉文化中特有的虚假拒绝同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虚假拒绝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正是与语言使用者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礼貌策略,假拒绝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邀请类假拒绝,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正确领会他人意图、判断假拒绝和真拒绝,从而避免出现语用失误在人机交往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记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邀请类假拒绝现象,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下深入分析邀请类假拒绝的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发现邀请类假拒绝出现语用失误的动因主要是言内之意的语义表达模糊以及言外之意理解上的偏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刘鹤.基于礼貌理论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2].贵文春.言语行为理论下汉语邀请类假拒绝的语用失误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3].尹文超.越南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语用偏误[J].长江丛刊.2018

[4].汪鑫阳.汉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研究[J].北方文学.2018

[5].姜晴川.基于反向概念迁移视角下的英、日专业大学生汉语语境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6].尹文超.越南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7].贾妍平.东干族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8].黄一鸣.泰国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6

[9].王国阳.来疆中亚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语用调查与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

[10].王荟.现代汉语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标签:;  ;  ;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论文-刘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