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比例论文-杜正彩,齐彪,张明哲,韦燕霞,李丽洁

配伍比例论文-杜正彩,齐彪,张明哲,韦燕霞,李丽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伍比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栀子,肉桂,配伍比例,睡眠

配伍比例论文文献综述

杜正彩,齐彪,张明哲,韦燕霞,李丽洁[1](2019)在《不同配伍比例栀子-肉桂水提物改善小鼠睡眠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质量比例栀子-肉桂水提物改善睡眠作用,初步探讨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选取150只18 g~22 g健康雄性成年昆明小鼠,按体重对实验动物随机分组,每组10只,每天经口灌胃给予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按质量比10∶1、5∶1、1∶1栀子-肉桂水提物组、阳性对照组(地西泮),连续灌胃受试样品30 d后,进行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戊巴比妥钠阀下剂量催眠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不同质量比例小鼠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结果表明,栀子-肉桂不同质量比例组在60 min内,均未有直接睡眠现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栀子-肉桂质量比5∶1组能延长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P<0.05),且能增加戊巴比妥钠阀下剂量小鼠入睡率(P<0.05);栀子-肉桂质量比10∶1组能缩短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潜伏期(P<0.05);栀子-肉桂质量比5∶1组能增加小鼠脑内的GABA含量(P<0.05),栀子-肉桂不同质量比例组对小鼠脑内5-HT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表明栀子-肉桂质量比5∶1组改善睡眠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小鼠脑内GABA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1期)

缪晓冬,高茹梦,宿树兰,尚尔鑫,钱大玮[2](2019)在《基于UPLC-TQ/MS联用技术分析乳香-没药不同比例配伍化学成分溶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乳香、没药中16个化学成分的UPLC-TQ/MS方法,对乳香-没药7个不同配伍比例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中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以期确定最优配伍比例,为进一步阐明量效关系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UPLC-TQ/MS联用技术对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1∶1,2∶1,1∶2,2∶3,3∶2,3∶4,5∶3)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进行分析。采用Acquity~(TM)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采用UPLC-TQ/MS的电喷雾正、负离子源(ESI~+/ESI~-),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结果:乳香-没药为2∶1配伍的16个化学成分总含量最高(1.664%)且浸膏得率较高(59.56%);16个化合物中,3α-乙酰基-甘燧-7,24-二烯-21-酸(0.146%)、乙酰11α-甲氧基-β-乳香酸(0.079%)、β-乳香酸(0.210%)、3β-乙酰氧基-5α-8,24-羊毛脂二烯-21-酸(0.058%)、3α-乙酰氧基-羊毛脂-8,24-二烯-21-酸(0.197%)在乳香-没药比例为1∶1配伍时含量最高;3-羟基甘遂烷-8,24-二烯-21-酸(0.164%)、3-乙酰基氧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0.065%)、松香酸(0.017%)、3-α羟基甘燧烷-7,24-二烯-21-酸(0.140%)在乳香-没药比例为2∶1配伍时含量最高;3-O-乙酰基-α乳香酸(0.189%)在乳香-没药比例为3∶2配伍时含量最高;2-甲氧基-8,12-环氧吉马烷~(-1)(10),7,11-叁烯-6-酮(0.265%)、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0.267%)、2-甲氧基-5-乙酰基-呋喃吉马烷~(-1)(10)-烯-6-酮(0.058%)在乳香-没药比例为3∶4配伍时含量最高;α-乳香酸(0.149%)、11-酮基乳香酸(0.036%)在乳香-没药比例为5∶3配伍时含量最高。其中,乙酰11α-甲氧基-β-乳香酸仅在配伍比例为1∶1配伍时检测到,16个化合物在乳香-没药1∶1配伍时全部检测出。结论: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的化学成分溶出不同,且配伍比例为1∶1和2∶1时溶出化学成分种类最为丰富,成分含量最高或较高,且该2种配伍比例也是临床用药的常用比例,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乳香-没药配伍的量效关系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吕志阳,单聪,杨雨微,顾雪梅,陈璟[3](2019)在《经方中黄芩-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黄芩苷溶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芩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黄芩中黄芩苷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甘草不同配伍后黄芩苷、甘草酸的含量变化,采用wilhelmy吊片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样液的表面张力。结果:黄芩苷、甘草酸的溶出率、固含物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黄芩-甘草1∶1~1∶6之间,黄芩苷的相对溶出率随着甘草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黄芩-甘草3∶1时,甘草酸的浓度最高为0.193mg/mL,表面张力最小为49.33 mN/m。此时黄芩苷的相对溶出率最大为86.06%。结论:浸泡时间为0h,黄芩-甘草的最佳配伍比例为3∶1,此时表面张力最小,黄芩苷相对溶出率最大。(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王晶,李梅,王大贵,黄先菊[4](2019)在《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配伍的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金不换对雪上一枝蒿解毒作用并评价二者配伍前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合煎配伍的急性毒性,采用上下法测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合并配伍的急性毒性,并用HE染色法研究心、肝、脾、肺、肾各脏器损伤情况。结果: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合煎配伍5∶1、2∶1、1∶1、1∶2、1∶5测算出的LD_(50)分别为526.38、1 047.48、1 437.05、1 242.37、2 280.51 mg·kg~(-1),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合并配伍5∶1、2∶1、1∶2、1∶5测算出的LD_(50)分别为55.00、155.77、162.71、174.98 mg·kg~(-1)。HE染色结果显示死亡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病变。结论: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无论合并还是合煎配伍都降低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且金不换比例越高解毒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刘秀琨,陈颖,冉棋,赵卓卓,李纳纳[5](2019)在《芍药-甘草不同配伍比例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溶出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比例芍药-甘草药对提取液的pH值、密度、出膏率和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综合探讨相关指标随芍药-甘草药对配伍变化规律,探究芍药-甘草药对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分别测定出膏率、pH值、密度;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0.1%磷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0~8 min,14%~19%B;8~20 min,19%~28%B;20~25 min,28%~35%B;25~30 min,35%~45%B;30~40 min,45%~95%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结果]芍药-甘草不同比例(1∶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1、1∶2、1∶3、1∶4、1∶6、1∶8、0∶1)提取液的密度和p H值与比例大小没有明显关系,密度变化范围为1.003±0.002,p H密度变化范围为4.94±0.11,出膏率变化范围为15.39±1.70。芍药-甘草不同比例组煎煮过程中,芍药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变化趋势相近。[结论]综合不同比例芍药-甘草药对提取液的p H值、密度、出膏率和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从化学成分层面上,选择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和甘草酸作为芍药-甘草药对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晓,曲晓波,刘博,王鑫,宋莲莲[6](2019)在《治疗糖尿病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比例的筛选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均匀设计结合药理模型的方法筛选黄连总生物碱与叁七总皂苷组合物(HS组合物)的最佳配伍比例,观察该剂量HS组合物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黄连总生物碱、叁七总皂苷为研究对象,根据均匀设计方案选用U6(62)表分组设计,以小鼠血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筛选指标,回归分析获得最佳剂量配比。采用高糖高脂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50 mg·kg-1),HS组合物组(黄连总生物碱360 mg·kg-1,叁七总皂苷40 mg·kg-1),灌胃给药10周,通过观察各组大鼠血糖、糖耐量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胰腺、心脏、肾脏、视网膜的病理变化,验证该组合物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结果:HS组合物的小鼠给药最佳配伍比例为黄连总生物碱625 mg·kg-1+叁七总皂苷60 mg·kg-1。验证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显着升高(P <0. 01),HDL-C显着降低(P <0. 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均显着升高(P <0. 01),胰腺、心脏、肾脏、视网膜损伤程度较重;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于给药第6,8,10周血糖明显降低(P <0. 05,P <0. 01),HS组合物组第2,4,8,10周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 <0. 05,P <0. 01),血清中TG及LDL-C值明显降低(P <0. 05,P <0. 01),HDL-C,HDL-C/LDL-C值显着升高(P <0. 01),全血高切黏度与全血中切黏度均显着降低(P <0. 01);病理结果显示,HS组合物能减轻大鼠胰腺、心脏、肾脏以及视网膜的损伤。结论:HS组合物最佳配伍剂量对高糖高脂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李海燕,钟妤,钟多敏[7](2019)在《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对山豆根水煎剂中有毒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山豆根后对其水煎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取3批不同产地的山豆根药材,以甘草与山豆根的配伍比例(0∶1、0.5∶1、1∶1、2∶1)分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8 m L/min,柱温35.0℃,测定各组水煎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在10.53~63.18μg/m L、氧化苦参碱在15.05~150.5μg/m L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与山豆根1∶1配伍时,其水煎剂中的氧化苦参碱含量显着降低(p<0.01);甘草与山豆根2∶1配伍时,其水煎剂中的氧化苦参碱含量、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倍量甘草配伍山豆根(2∶1)能降低其水煎剂中的氧化苦参碱含量、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为山豆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石金敏,王林海,张晓燕,骆霞,王佳[8](2019)在《不同比例配伍的赤芍-藜芦药对中芍药苷和芍药苷内酯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不同比例赤芍与藜芦配伍后芍药苷和芍药苷内酯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和芍药苷内酯的含量;色谱条件:Inert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 mL·L~(-1)磷酸水溶液(13∶87);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芍药苷和芍药苷内酯质量浓度分别在7.03~450.00和1.13~290.00μg·mL~(-1)(r=1.000 0)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3%(RSD=1.85%)和97.15%(RSD=1.81%)。结论赤芍与藜芦不同比例配伍后芍药苷和芍药苷内酯含量均比赤芍单煎液低,存在减效现象,赤芍-藜芦药对可能为相反配伍。(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鹤,龚来觐,刘庆珊,熊晓莉[9](2019)在《药效学结合正交试验优选丹红双参汤配伍比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优选丹红双参汤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制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肌缺血程度百分率(∑-ST)、心肌缺血范围百分率(N-ST)、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变化百分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丹红双参汤的配伍比例进行优选。结果:丹红双参汤的最佳配伍比例为红参∶丹参∶肉桂=2∶3∶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丹红双参汤1~9组∑-ST、N-ST降低(P <0.05,P <0.01);除丹红双参汤3、7组外,其他丹红双参汤组及阳性药组血清中LDH含量降低(P <0.05,P <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丹红双参汤1组∑-ST升高(P <0.05),丹红双参汤2~9组∑-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丹红双参汤1~9组N-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丹红双参汤3、7组血清LDH含量升高(P <0.05)。结论:配比优化后的丹红双参汤能显着降低∑-ST、N-ST及血清中LDH含量。用正交试验法结合药效学指标优选出的最佳配比丹红双参汤,药效学验证结果稳定。(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刘小红,杨宗利[10](2019)在《麻黄杏仁不同配伍比例止咳平喘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麻黄与杏仁不同配伍比例止咳平喘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80只健康ICR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和A_1、B_1、C_1及D_1四组,每组10只。按1∶1、1∶2、1∶3及2∶1比例配伍麻黄和杏仁,分别对A、B、C、D四组和A_1、B_1、C_1及D_1四组进行干预。采用浓氨水刺激法和卵清蛋白刺激法诱导咳嗽和哮喘。比较各组咳嗽、喘息的潜伏期及次数,比较干预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D组小鼠潜伏期显着长于A、B、C组,咳嗽次数显着少于A、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_1组喘息潜伏期显着长于A_1、B_1及C_1组,喘息次数显着少于A_1、B_1及C_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D组小鼠CGRP、IL-4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A、B、C组(P<0.05);D_1组CGRP、IL-4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A_1、B_1及C_1组(P<0.05)。结论以2∶1比例配伍麻黄和杏仁止咳平喘效果优于其他配伍,这可能与其可降低CGRP水平,减少炎性因子分泌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配伍比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乳香、没药中16个化学成分的UPLC-TQ/MS方法,对乳香-没药7个不同配伍比例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中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以期确定最优配伍比例,为进一步阐明量效关系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UPLC-TQ/MS联用技术对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1∶1,2∶1,1∶2,2∶3,3∶2,3∶4,5∶3)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进行分析。采用Acquity~(TM)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采用UPLC-TQ/MS的电喷雾正、负离子源(ESI~+/ESI~-),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结果:乳香-没药为2∶1配伍的16个化学成分总含量最高(1.664%)且浸膏得率较高(59.56%);16个化合物中,3α-乙酰基-甘燧-7,24-二烯-21-酸(0.146%)、乙酰11α-甲氧基-β-乳香酸(0.079%)、β-乳香酸(0.210%)、3β-乙酰氧基-5α-8,24-羊毛脂二烯-21-酸(0.058%)、3α-乙酰氧基-羊毛脂-8,24-二烯-21-酸(0.197%)在乳香-没药比例为1∶1配伍时含量最高;3-羟基甘遂烷-8,24-二烯-21-酸(0.164%)、3-乙酰基氧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0.065%)、松香酸(0.017%)、3-α羟基甘燧烷-7,24-二烯-21-酸(0.140%)在乳香-没药比例为2∶1配伍时含量最高;3-O-乙酰基-α乳香酸(0.189%)在乳香-没药比例为3∶2配伍时含量最高;2-甲氧基-8,12-环氧吉马烷~(-1)(10),7,11-叁烯-6-酮(0.265%)、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0.267%)、2-甲氧基-5-乙酰基-呋喃吉马烷~(-1)(10)-烯-6-酮(0.058%)在乳香-没药比例为3∶4配伍时含量最高;α-乳香酸(0.149%)、11-酮基乳香酸(0.036%)在乳香-没药比例为5∶3配伍时含量最高。其中,乙酰11α-甲氧基-β-乳香酸仅在配伍比例为1∶1配伍时检测到,16个化合物在乳香-没药1∶1配伍时全部检测出。结论: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的化学成分溶出不同,且配伍比例为1∶1和2∶1时溶出化学成分种类最为丰富,成分含量最高或较高,且该2种配伍比例也是临床用药的常用比例,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乳香-没药配伍的量效关系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伍比例论文参考文献

[1].杜正彩,齐彪,张明哲,韦燕霞,李丽洁.不同配伍比例栀子-肉桂水提物改善小鼠睡眠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2].缪晓冬,高茹梦,宿树兰,尚尔鑫,钱大玮.基于UPLC-TQ/MS联用技术分析乳香-没药不同比例配伍化学成分溶出变化[J].药物分析杂志.2019

[3].吕志阳,单聪,杨雨微,顾雪梅,陈璟.经方中黄芩-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黄芩苷溶出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9

[4].王晶,李梅,王大贵,黄先菊.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配伍的急性毒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

[5].刘秀琨,陈颖,冉棋,赵卓卓,李纳纳.芍药-甘草不同配伍比例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溶出规律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6].王晓,曲晓波,刘博,王鑫,宋莲莲.治疗糖尿病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比例的筛选与验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7].李海燕,钟妤,钟多敏.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对山豆根水煎剂中有毒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石金敏,王林海,张晓燕,骆霞,王佳.不同比例配伍的赤芍-藜芦药对中芍药苷和芍药苷内酯的含量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2019

[9].李鹤,龚来觐,刘庆珊,熊晓莉.药效学结合正交试验优选丹红双参汤配伍比例研究[J].新中医.2019

[10].刘小红,杨宗利.麻黄杏仁不同配伍比例止咳平喘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标签:;  ;  ;  ;  

配伍比例论文-杜正彩,齐彪,张明哲,韦燕霞,李丽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