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策略论文-刘卫柏,于晓媛,袁鹏举

生计策略论文-刘卫柏,于晓媛,袁鹏举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计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业扶贫,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

生计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刘卫柏,于晓媛,袁鹏举[1](2019)在《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贵州省3个民族自治贫困县341户贫困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计量分析模型和广义精确匹配方法研究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生计模式的占比分别提升了13%和15%,但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外出从事非农务工和经商活动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显着提升了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收入、特色畜禽养殖收入和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收入,但产业扶贫对经商活动收入和贫困农户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在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增收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效果较为明显,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在产业扶贫项目引导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并降低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的时间,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模式向特色农业生产转移。(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11期)

吴廷美,吴渊,王多斌,林慧龙[2](2019)在《叁江源区牧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牧户作为叁江源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决策主体,研究其生计策略对于当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将牧户生计策略划分为纯牧型和多样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生计资本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策略牧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多样型牧户的生计资本状况优于纯牧户;2)草地面积、住房质量、家庭年收入、亲友圈是否有人担任干部和居住地到最近集市的距离,是影响叁江源区牧户生计策略选择关键生计资本指标;3)叁江源区牧户的生计活动方式和收入结构总体单一,即使是多样型牧户也并未脱离放牧为主的生计活动。以上述关键生计资本指标作为突破口,积极合理引导牧户选择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计策略或是今后叁江源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星光,刘军弟,霍学喜[3](2019)在《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苹果种植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是专业化农户最重要的生计资本,而地权不稳定抑制农地租赁市场培育,不利于刺激生产性投资,从而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因此,本文利用陕西和山东等2省6县762户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提高农业经营收入,降低非农工资性收入,促使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农业型。与未确权户相比,确权户选择农业型生计策略的概率显着提高55.58%。在影响机制上,一方面,农地确权颁证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型生计策略选择的提升;另一方面,农地确权颁证通过显着改善农地可交易性和地权稳定性预期,激励生产性投资,从而引导农户选择农业型生计策略。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如下研究结论:改善农业经营者生计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改善农户土地要素可得性,鼓励农业长期投资,提高农业经营收入,而这依赖于以农地确权颁证为主要措施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扬,李桦[4](2019)在《集体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浙江、江西调查问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集体林区浙江、江西766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聚类法划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运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测量农户生计资本,并利用多项选择模型分析集体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林区农户生计策略分为农林业主导型、兼业型、务工主导型和自营工商型,生计资本最高的是自营工商型农户,其次是务工主导型,然后是兼业型,农林业主导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最低;与农林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相比,人力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兼业型、务工主导型或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物质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金融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兼业型或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但社会资本水平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主导型策略;家庭特征、制度特征和地区特征也会影响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本文来源于《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伟[5](2019)在《旅游扶贫政策引导下的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而在乡村旅游中,农户是最直接的承担者,农户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户的生计问题息息相关,所以,以乡村旅游为背景,评估农户的生计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以乡村旅游的概念以及可持续的生计为基础,梳理了国内外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探讨了生计策略以及生计资产,并且在乡村旅游理论的应用上,总结了与可持续生计相关的众多研究,希望在未来对农户生计问题的研究上提供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强溦[6](2019)在《农村商品化与留居者生计策略探讨——以四川葛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商品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留居者的数量仍然庞大,是乡村发展和家庭生计中的支柱性力量,对我国的整体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留居者不同生计策略在现代商品经济中的适应性,结合农政问题的研究框架发现其需求与潜力,对四川葛村45户留居者进行了实地调研,阐释他们的现状以及被动或主动融入商品化的尝试。研究发现,留居者在商品化中具有多元生计策略,但作为分散的小农户,那些抛弃传统小农生存逻辑的留居者,往往难以在商品经济中获得主动权,而继承小农生存逻辑的留居者,却能够通过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形成多元化生计策略,在商品经济中争取自主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形成家户内生发展潜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生产。(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何仁伟,方方,刘运伟[7](2019)在《贫困山区农户人力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本是构建农户生计的关键要素,从人力资本视角探讨农户生计选择对于推动农户生计转型、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南贫困山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案例区,采用2018年508个农户样本数据,应用回归模型,估算了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山区农户生计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不同,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教育文化、健康状况对非农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健康状况对河谷区农户生计选择影响不显着;非农技能培训对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农业技能培训对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具有负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但其对高山区农户生计选择并不显着;青壮年劳动力倾向于选择非农生计,务农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高山区表现最为突出,二半山区次之,河谷区较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探讨了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发展之间辩证关系及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苏宝财,陈祥,林春桃,毛丽玉,范水生[8](2019)在《茶农生计资本、风险感知及其生计策略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FID模型为理论基础,引入茶农风险感知,构建茶农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福建4个茶叶主产区22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计资本是影响茶农生计策略选择的核心要素,其中自然资本对其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而茶农风险感知对其生计策略选择有重要影响,其中自然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对其影响最大。生计资本、风险感知以及生计策略等对茶农生计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5期)

甘宇,胡小平[9](2019)在《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指导下,对叁峡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进行研究,分析了可能对其生计策略转换产生影响的生计资本要素,发现家庭年总收入、合适的创业场地正向显着影响返乡创业农民工生计策略的转换。进一步分组讨论后发现,家庭劳动力数量、曾经担任村干部这两个因素均正向显着影响库腹地区组、低海拔地区组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的成功转换。与之相反,上述组别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转换受到外出务工时长和家庭所能支配的平整耕地规模这两个变量的显着负向影响。另外,创业初投资金的规模和地区交通变量显着正向影响库尾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的转换。(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娜,洪传春[10](2019)在《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转型的影响研究——以河北板栗主产区宽城满族自治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如何改善贫困地区农户生计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宽城满族自治县205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社会资本指标最高,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自然资本最低;生计策略分为农业为主型(板栗)、农业为主型(非板栗)、兼农型和非农型四类;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由农业为主型(非板栗)向农业为主型(板栗)转化有促进作用,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由农业为主型(板栗)转向兼农型有促进作用,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由农业为主型(板栗)转向非农型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期刊2019年05期)

生计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牧户作为叁江源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决策主体,研究其生计策略对于当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将牧户生计策略划分为纯牧型和多样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生计资本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策略牧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多样型牧户的生计资本状况优于纯牧户;2)草地面积、住房质量、家庭年收入、亲友圈是否有人担任干部和居住地到最近集市的距离,是影响叁江源区牧户生计策略选择关键生计资本指标;3)叁江源区牧户的生计活动方式和收入结构总体单一,即使是多样型牧户也并未脱离放牧为主的生计活动。以上述关键生计资本指标作为突破口,积极合理引导牧户选择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计策略或是今后叁江源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计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卫柏,于晓媛,袁鹏举.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9

[2].吴廷美,吴渊,王多斌,林慧龙.叁江源区牧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2019

[3].李星光,刘军弟,霍学喜.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苹果种植户为例[J].资源科学.2019

[4].杨扬,李桦.集体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浙江、江西调查问卷[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

[5].王伟.旅游扶贫政策引导下的农户生计策略选择[J].农业经济.2019

[6].强溦.农村商品化与留居者生计策略探讨——以四川葛村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7].何仁伟,方方,刘运伟.贫困山区农户人力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9

[8].苏宝财,陈祥,林春桃,毛丽玉,范水生.茶农生计资本、风险感知及其生计策略关系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9

[9].甘宇,胡小平.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转换[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王娜,洪传春.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转型的影响研究——以河北板栗主产区宽城满族自治县为例[J].经济视角.2019

标签:;  ;  ;  ;  

生计策略论文-刘卫柏,于晓媛,袁鹏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