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经济政策论文-黄志龙

美国国际经济政策论文-黄志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国际经济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朗普,高利率,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目标

美国国际经济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龙[1](2016)在《特朗普会带来高利率强美元时代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一段时间,美元指数节节走高,并于11月14日突破了100的心理关口,相应地,全球大多数货币对美元都承压,人民币也难以幸免,对美元汇率屡创新低。出现这一趋势的背景是:市场普遍预期,特朗普减税增支的扩张性政策将提振美国通胀水平,特朗普将施压美联储,提前终(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6-11-19)

哈冠群[2](2015)在《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筹办与美国对外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国际石油市场趋于动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困扰全球经济的国际难题,各国倡导召开国际性经济会议,展开有效的南北对话。在此期间,美国制定相应策略,力图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召开。在会议筹办的过程中,美国通过多边外交行动,协调西方石油消费国统一立场,加强其与第叁世界国家的沟通理解,旨在稳定西方世界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美国针对会议的外交政策折射出美国霸权势力下降时期外交战略的重要调整,是美国对外政策阶段性变化的缩影。(本文来源于《国际论坛》期刊2015年03期)

王灏文[3](2015)在《美国新能源政策对国际经济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竞争的核心问题,好的能源政策一方面能保证经济发展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能提高本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代表了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因此新能源政策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政策制定的重中之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新能源政策走向必将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重大深刻长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好美国新能源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一方面能够使我国更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另一方面能够使我国能够借鉴其新能源政策的积极方面,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本文在总结大量的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的基础上,从美国历史上能源产业政策分析为起点,梳理出美国能源政策到新能源政策的演变,罗列出美国新能源政策的相关法案,分析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对国际能源格局的主要影响,跟踪了美国新能源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相关的事件,分析出美国新能源政策的相关效应,并提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可能给国际经济带来的影响。本文在对美国新能源政策的总体概述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能源政策的演变进程,清晰的界定了美国新能源的类别,指出美国新能源政策是美国再工业化复苏战略的一环,论述了页岩气与新能源政策的关系,指出美国新能源政策的产业性与战略性。从世界经济的宏观角度提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将会将会增加世界能源供应总量并将会改变现有的世界能源格局、将会重塑世界新能源及其应用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文章全面地分析了美国新能源的效应。从美国新能源政策中最重要的叁大法案入手,逐一剖析其政策效应。分析了美国新能源政策带来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分析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将会提升环保产业的国际经济地位,同时还将巩固美国主导的现有的国际经济与金融的格局。总结出美国新能源政策的特点并提出对我国相关政策制定时的建议。结合我国新能源政策和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新常态”下对能源发展的要求,提出我国应该大力通过新能源技术研发来增强我国能源综合实力,同时在制定新能源政策时应该更加注重全局性和战略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曹杨[4](2013)在《对美国财政部2001-2012年《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中意识形态的批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得到巨大的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自2001年加入WTO,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顺差逐年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以及许多和中国有关的话题逐渐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焦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也给予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中美在政治制度、历史沿革、文化信仰和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迥异,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和各种矛盾的积累,在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威胁,甚至有人炮制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因此,美国近年来频繁地利用各种手段来遏制中国,而被称作美国手中“金融原子弹”的汇率问题就是美国用来打压中国的手段之一。如同台湾问题,中国的汇率制度也是长期以来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选取2001至2012年美国财政部发布的24份《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中费尔克劳的叁维模式以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分析框架。费尔克劳把语篇看作叁个维度: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并且他提出了语篇分析的叁步骤:描写,阐释和解释,分别对应语篇的叁个维度。本研究按照以上分析程序,在各个层面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对目标语料进行分析。在文本层面,从词汇选择,过分词化和情态叁个角度进行探究;在话语实践层面,从互文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社会实践层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为语篇中文本层面和话语实践层面的选择及其折射出的意识形态信息寻求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美国财政部《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进行批评性分析,发现其文体特征和语篇互文性特征,揭露美国政府通过这些特征渗透其意识形态的方式,并找出隐藏在这些意识形态背后的社会根源。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并不是客观透明的,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政府官方文件,《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频繁歪曲描述中国的经济和汇率政策。这再一次证明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观点,即: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它受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语言使用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也具有反作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3-06-07)

杨冉冉[5](2010)在《没有硝烟的货币之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说,汇率战的本质就是货币战,是国与国之间对于财富的争夺。在惊心动魄的货币之战中,既没有狼烟滚滚、荷枪实弹,也没有明确的战场和清晰的敌我,但却充斥着金钱的贪婪和政治的霸权。而战争的过程与结局,则关系到国家财富的得失、经济增长的此消彼长以及就业机会的迁移(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0-11-13)

王东[6](2010)在《美推迟“汇率政策报告”暗藏玄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争执不下的情况,美国财政部故技重演,推迟了原定10月15日发布的下半年《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显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此减缓了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力度,不仅人民币承受的升值压力丝毫未减,相反由于汇率问题的悬而未决使中美博弈变得更加错(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期刊2010-10-26)

李巍[7](2009)在《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国内制度结构的特点及其变迁,会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选择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它具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本文将集中考察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度逻辑,强调国家政权和国内社会的区分,以及这两者的制度关系和互动模式所给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国内叁个层次的制度变迁如何影响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这叁个层次的制度变迁分别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宏观制度结构,行政-立法-中间叁大部门的中观政府体系,以及部门内部微观的决策系统。其中框定其他层次制度关系的宏观制度结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决定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最核心、最本质的制度关系。本文认为,美国的国内制度结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具体体现为行政-立法两大部门关系以及各部门内部微观决策系统的调整,塑造了体系、国家和社会叁个层次的变量对美国国际经济决策发挥作用的次序和方式,决定了国内社会的利益与偏好和国际体系的压力与刺激,如何作用于处于两者中间位置的国家政权,进而对联邦政府通过政策工具的选择来改变美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施加了影响。国家既处在国家之间进行政治经济互动的体系之中,又在国内社会的范畴之内运行。国家是全体国民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而社会是由无数的私人行为体构成,社会利益体现为私人利益的总和,而由于社会结构天然就是失衡的,因此,社会利益往往体现为特殊利益,国家与社会围绕国际经济决策的权力竞争,体现为公共利益与特殊利益的竞争。由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多地通过政府在国际体系中的政策行为来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政府在国际体系中通过国际经济政策保卫公共利益的能力。本文认为,在一个“强国家、弱社会”的制度结构下,即“强总统、弱国会”的政府体系下,美国联邦政府将根据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总体利益理性地进行国际经济决策,努力实现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国际利益与国内利益的平衡;在一个“弱国家、强社会”的制度结构下,即“弱总统、强国会”的政府体系下,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际经济决策更容易迎合国内社会的特殊利益,沦为国内政治过程的产物。本文致力于复兴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比较政治学(国内政治)传统,通过考察制约或刺激国家对外政策选择的国内制度因素,以挑战新现实主义所坚持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假定,将国内政治找回来;同时,本文试图超越单纯的国内导向的研究路径,关注国际体系的压力和刺激如何通过变迁中的国内制度作用于政府决策。本文的研究路径,体现了作者试图为打破传统的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的界限而进行的努力。笔者通过构建一种解释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度变迁理论,驱动当今风头正劲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对话和联姻。它将传统分离的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两大领域进行学理上的整合,以加强对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互动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4-10)

李芃[8](2004)在《勿逼中国太甚》一文中研究指出华盛顿国际经济学院的资深职员马科斯·诺兰德近日在《远东经济评论》上撰文,评论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政策———要求中国放松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制,向外资金融服务机构开放国内市场。诺兰德说,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政策,美国如今所做的一套就像是一部本来(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报》期刊2004-10-27)

白小耿[9](2000)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上看 ,美国很早就有很强烈的经济保护主义倾向 ,即通过采用关税或配额的做法来限制外国货物的进口 ,以便保护本国工业。这项政策在美国早期的历史上便已出现 ,这可能是因为美国在地理上的孤立位置所致。由于新兴工业需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才能获得规模经济的(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合作》期刊2000年09期)

田穗[10](2000)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美国有一个很强的倾向经济保护主义的内驱力,这就是应用配额来限制外国货物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利益.这项政策的产生几乎与其建国同步.地理上的隔离,使该项政策更加成为可行.美国建国初期,面对国外的经济竞争,稚嫩的产业需要增长到一定的基本规模,才能与之匹敌.否则,就会被来自国外的竞争所压垮.(本文来源于《计划与市场》期刊2000年09期)

美国国际经济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国际石油市场趋于动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困扰全球经济的国际难题,各国倡导召开国际性经济会议,展开有效的南北对话。在此期间,美国制定相应策略,力图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召开。在会议筹办的过程中,美国通过多边外交行动,协调西方石油消费国统一立场,加强其与第叁世界国家的沟通理解,旨在稳定西方世界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美国针对会议的外交政策折射出美国霸权势力下降时期外交战略的重要调整,是美国对外政策阶段性变化的缩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国际经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志龙.特朗普会带来高利率强美元时代吗?[N].证券日报.2016

[2].哈冠群.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筹办与美国对外政策[J].国际论坛.2015

[3].王灏文.美国新能源政策对国际经济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

[4].曹杨.对美国财政部2001-2012年《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中意识形态的批评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5].杨冉冉.没有硝烟的货币之战[N].工人日报.2010

[6].王东.美推迟“汇率政策报告”暗藏玄机[N].中国经济导报.2010

[7].李巍.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D].复旦大学.2009

[8].李芃.勿逼中国太甚[N].国际金融报.2004

[9].白小耿.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原则[J].国际经济合作.2000

[10].田穗.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原则[J].计划与市场.2000

标签:;  ;  ;  ;  

美国国际经济政策论文-黄志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