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论文-樊怀亮,卢宁,李晓明,张坤,时景彬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论文-樊怀亮,卢宁,李晓明,张坤,时景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钢管柱,顶位高抛法浇筑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樊怀亮,卢宁,李晓明,张坤,时景彬[1](2019)在《密集隔板钢管柱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顶位高抛法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在东北地区低温环境、密集隔板限制条件下钢管混凝土的适配、试验及施工方法进行阐述,研发出C70高性能高抛免振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现场浇筑前做1∶1实体20m高空高抛模拟试验,确保方案可行,同时,提出一种钢管柱混凝土顶位高抛浇筑方法,自制一种布料机工具式平台,布料机通过该平台与结构钢梁固定,利用液压布料机自钢柱顶部高抛浇筑钢管混凝土,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约了关键线路工期。(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7期)

龚鸽[2](2019)在《C80高性能自密实钢管柱混凝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C8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原材料的选择过程、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相关控制措施。与此同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工作性和强度,试件拆模后可以看出试件的表面密实性良好且非常光滑,由此可以得出,根据该配合比测得的混凝土可以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本文通过对C80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为混凝土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9年07期)

杨英欣,卢秋如,李彪,颜燕祥,刘粲[3](2019)在《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性能,通过改变钢管壁厚,设计5组共计15个试件,采用静力试验研究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模式,分析钢管壁厚对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均为强度破坏;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全过程主要分为弹性段、弹塑性段和平稳段叁个阶段;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壁厚对试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影响较大;提高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屈服强度均能显着提高试件承载力。基于试验,提出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高诣民,刘永健,周绪红,刘彬,姜磊[4](2018)在《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从结构性能方面阐述该组合桁梁桥高效传力机制、高性能结构构件及节点力学性能,从预制件划分、存放、运输、拼接方面阐述组合桁梁桥高效装配施工性能,从防灾性能方面对组合桁梁桥与混凝土梁桥进行抗震性能有限元对比分析,从耐久性能、可维护性能及环保性能方面论述组合桁梁桥良好的服役性能。结果表明: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各杆件受力明确,杆件材料利用率高,结构刚度大,当结构跨径达到80 m时,用钢量指标仍在400 kg·m~(-2)以下;PBL加劲型等宽钢管混凝土节点可有效改善节点传力性能、静力破坏模式及抗疲劳性能;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可改善钢混界面传力及钢管局部屈曲性能,有效提高构件承载力;组合桁梁桥主桁单元、桥面板单元、桥墩单元可在工厂标准化生产,预制构件单元质量可控,现场装配速度快,施工周期短;与混凝土箱梁桥相比,组合桁梁桥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内力下降显着,反应谱分析中纵桥向墩底弯矩与剪力下降达94.0%、81.2%,时程分析中纵桥向墩底弯矩下降达91.6%;采用可更换桥面板构件、桥墩系梁构件使组合桁梁桥全寿命周期性能优异。可见,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是一种装配式高性能桥梁结构体系,可为中国中等跨径公路装配化桥梁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冲[5](2018)在《C80高性能自密实钢管柱混凝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C80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原材料选择、生产过程控制,通过试验配制出满足于设计要求的C8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28天实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118%,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密实性和强度保证率,拆开后未发现开裂问题,表面光滑、密实性好,实验结果证明,配制出的混凝土满足施工工艺和设计的要求,为进一步全面在工程中大量应用打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8年10期)

朱保华[6](2018)在《桥梁钢管拱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桥梁建设的工程要求为研究基础,深入探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通过对大桥拱肋C6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影响最大,粉煤灰掺量、砂率、膨胀剂掺量影响则相对较小。根据最终确定的佳混凝土配合比,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配制,并将其应用于本项目大桥的拱肋管内混凝土灌注施工,超声波检测和敲击检查,结果显示,配制的C60管内混凝土整体密实,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09期)

王建军,廉向东,何建乔[7](2018)在《新型高性能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钢管的界面损失(脱空、脱黏)直接影响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其中膨胀剂的性能和掺入量以及混凝土后期收缩性是影响混凝土-钢管界面损失的重要因素。为减小混凝土-钢管界面损失,采用新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配置出了初始工作性能良好、后期无收缩的新型C55高性能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并将其应用于六景郁江大桥的实际工程中。实践表明拱肋钢管内的新型高性能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超声波检测结果显示,该高性能混凝土密实度高、零脱空率且脱黏率低,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5期)

周凯凯[8](2018)在《方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作为一种新型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就以超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21世纪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将UHPC灌入钢管中组成钢管UHPC,一方面钢管约束核心UHPC的受力变形,改善脆性,进一步提高强度;另一方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能够延缓或避免钢管过早地发生局部屈曲,充分发挥钢材的力学性能。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向高耸、大跨、重载方向发展和承受恶劣条件的需要,特别适用于超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大跨桥梁、抗爆结构、薄壁结构以及高磨蚀、高腐蚀环境的结构。目前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构件研究主要集中在圆形截面,方钢管UHPC研究成果鲜见报道,其轴心受压受力性能与工作机理尚不明确,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不够成熟。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738011),采用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方钢管UHPC短柱轴心受压性能、工作机理与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轴心受压试验,实测了荷载—变形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考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研究表明,破坏类型主要与截面宽厚比和套箍系数有关,均为强度破坏,主要分为两类:当B/T≥14.3,1.149≤θ≤2.258时,轴压短柱试件发生腰鼓型破坏,当B/T≤10,2.495≤θ≤6.070时轴压短柱试件发生整体墩粗破坏。所有试件表现出很好的变形能力,UHPC的脆性问题得到很好解决。(2)通过有限元分析了试件受压全过程的受力阶段以及特征点处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力变化规律,阐明了方钢管UHPC短柱轴心受压工作机理。研究表明:方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全过程主要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荷载下降阶段、平稳阶段;达到极限承载力时,钢管全截面应力达到其屈服应力,混凝土纵向应力达到其轴心抗压强度,方钢管UHPC的弹性阶段较普通钢管混凝土的长,弹塑性阶段钢管与核心UHPC相互作用较普通钢管混凝土的弱。(3)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因素拓展分析,分析了混凝土强度、截面宽厚比和钢材强度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核心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从80MPa增加到200MPa,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 5.92%、14.0%、22.70%、41.75%,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截面宽厚比从33.3减小到6.3,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 33.37%、55.28%、70.05%、106.13%,提高的幅度逐渐增大;钢材屈服强度从Q235提高到Q460,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 21.31%、30.06%、35.88%、43.63%,呈线性增长趋势。(4)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并结合国内外钢管混凝土相关规范,提出了方钢管UHPC短柱轴心受压强度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申培亮[9](2018)在《微膨胀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及短柱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筑物的超高化、大跨度化和长耐久是建筑行业重要发展方向,将力学性能优异的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钢管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弥补彼此缺点,具有极大的承载能力,降低构件自重的同时提升耐久性能,在国防工程、海洋工程、防护工程及桥梁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由于胶凝材料用量大、超低水灰比和无粗骨料等特征使得其存在较高的收缩值,不但影响其体积稳定性,也难以实现两者的结合,阻碍了钢管UHPC的发展和工程应用。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寿命混凝土制品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及工程应用基础研究”,从UHPC组成和收缩特性出发,揭示了UHPC收缩发生机制,探明了UHPC膨胀难以实现的本质,提出膨胀设计理论方法,实现膨胀剂有效窗口和内养护水释放窗口有机统一,制备出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优异的微膨胀UHPC,并形成了微膨胀、宏观性能增强的理论机制;解决了UHPC收缩大、易开裂的难题,实现钢管和UHPC的有机结合,制备出了新型微膨胀钢管UHPC,并系统研究了钢管UHPC膨胀应力设计和短柱力学性能,为其今后工程设计、应用提供理论支持。论文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有:(1)在最紧密堆积设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使用湿堆积密度表征颗粒堆积密实度,针对钢管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殊,无法通过振动密实的问题,在兼顾UHPC力学性能的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开展UHPC最紧密和流动性能设计,通过数学方法模拟,确定最优胶凝材料体系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胶比、钢纤维和减水剂对UHPC流变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系统建立了自密实UHPC设计制备方法,制备出了一种自密实UHPC。(2)系统开展了UHPC自收缩特性研究,揭示了UHPC收缩发生机制。针对UHPC自收缩特性及产生机理开展了深入研究,低水胶比使得UHPC早期水化所需水分严重不足,降低了内部湿度,对收缩具有重要作用的介孔数量显着增加,由于此时其强度相对较低,极易受到毛细孔负压影响而产生收缩。同时在凝结硬化之前平均毛细孔负压可达-1.95MPa,使得早期自干燥收缩效应大。(3)揭示了UHPC膨胀难以实现的本质,提出膨胀设计理论方法,制备出了膨胀可控的微膨胀UHPC。膨胀窗口与内部相对湿度演变及混凝土收缩窗口不统一是UHPC膨胀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较低的内部相对湿度在初期限制了膨胀剂膨胀作用发挥,且收缩的集中爆发不利于膨胀反应及膨胀的产生。针对UHPC收缩特性,研究实现“微膨胀”两步设计:引入额外水降低UHPC的自身收缩,同时促进膨胀剂发挥作用;然后通过膨胀窗口和内养护水释放窗口匹配设计,制备出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优异的微膨胀UHPC。(4)探明了微膨胀UHPC膨胀机制,揭示了其性能增强的本质。从水化产物组成、形貌结构、孔结构演变出发,基于微纳米尺度力学特性分析,结合内养护材料养护区域形成机制,对UHPC膨胀、增强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内养护水在水泥凝结之后快速释放出来,界面周围形成了致密的水化产物层和氢氧化钙晶体,且氢氧化钙晶体呈板状多层聚集,起到优异的补偿收缩效果。微膨胀UHPC微观结构密实,水化产物链长、各元素结合能显着提高,水泥基体孔隙率降低50%以上,且在内养护材料周围形成了100μm致密水化层,补偿了内养护材料引入的孔洞对强度、耐久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微膨胀UHPC不但具有优异的体积稳定性能,也具有更优异的宏观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5)利用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将其与钢管结合,首次制备出了微膨胀钢管UHPC,系统研究了钢管UHPC膨胀应力设计和短柱力学性能。对于普通UHPC,由于收缩大,造成钢管与UHPC之间的界面极限粘结强度低,钢管无法充分发挥约束作用,界面结合性能和短柱承载力差。而本文制备的UHPC,由于膨胀作用,增强了界面摩擦力,界面组合性能优异,两种材料协同发挥作用,提高了试件的抗压等力学性能。基于实验研究,提出了微膨胀钢管UHPC界面粘结性能和轴压性能退化模型,并对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形成的系统理论与技术成果可以促进UHPC收缩、膨胀理论与控制技术进步,对于微膨胀UHPC设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庞加宝,徐慎春,刘中宪,韩坤鹏[10](2017)在《圆形中空夹层钢管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柱抗弯性能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单点侧向荷载作用下圆形中空夹层钢管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柱抗弯性能的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单点侧向荷载作用下该类型柱的含钢率、空心率和内、外层钢管强度及厚度等参数对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此类型柱在单点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抗弯性能;提高含钢率和增大内、外层钢管厚度均能有效提升此类型柱在单点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抗弯性能;此外,提高外层钢管强度也能显着提升此类柱的在单点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抗弯性能,而内层钢管强度对此类型柱在单点侧向荷载作用下抗弯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期刊2017-08-01)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了C8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原材料的选择过程、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相关控制措施。与此同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工作性和强度,试件拆模后可以看出试件的表面密实性良好且非常光滑,由此可以得出,根据该配合比测得的混凝土可以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本文通过对C80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为混凝土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樊怀亮,卢宁,李晓明,张坤,时景彬.密集隔板钢管柱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顶位高抛法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2].龚鸽.C80高性能自密实钢管柱混凝土试验研究[J].中国水运.2019

[3].杨英欣,卢秋如,李彪,颜燕祥,刘粲.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4].高诣民,刘永健,周绪红,刘彬,姜磊.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J].中国公路学报.2018

[5].赵冲.C80高性能自密实钢管柱混凝土试验研究[J].广东建材.2018

[6].朱保华.桥梁钢管拱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混凝土.2018

[7].王建军,廉向东,何建乔.新型高性能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应用[J].公路.2018

[8].周凯凯.方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8

[9].申培亮.微膨胀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及短柱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10].庞加宝,徐慎春,刘中宪,韩坤鹏.圆形中空夹层钢管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柱抗弯性能数值模拟[C].《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2017

标签:;  ;  ;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论文-樊怀亮,卢宁,李晓明,张坤,时景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