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写作论文-覃耀龙

国际化写作论文-覃耀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化写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翻译技巧,高校本科生,高校英语,科技论文

国际化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覃耀龙[1](2019)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科技论文的翻译技巧和写作方法——评《英语科技论文翻译与写作教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科技论文翻译写作能力是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工作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必备的能力之一。随着科技交流日益国际化,发表高水平的英语科技论文已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和在读研究生的必然选择,但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英语科技论文在国际发表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工作者的英语科技论文翻译与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现实任务。为此,由徐勇、王志刚编写的《英语科技论文翻译(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9年11期)

田婉晴[2](2019)在《石黑一雄国际化写作的初现分析——以《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远山淡影》与《浮世画家》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两部早期作品,其小说背景都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使用独特的叙述手法讲述了战后一些日本人的生存状况。对于这两部作品,人们多以精神创伤的角度为切入点,并结合石黑一雄的个人经历来研究分析他的作品。这两部作品不仅仅如有些研究者所表述的反映"表现历史的创伤",(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18期)

许道军[3](2018)在《创意写作的点、线、面——创意写作的兴起与国际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意写作兴起于十九世纪末期美国高校文学教育教学改革,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成为潮流,至今已经成为具有八十多年学科史、涵盖二十多个子门类科目的成熟学术领域,在英语国家乃至澳洲、亚洲等国家地区广泛传播,迅猛发展,接受度与知名度逐步提高。从(美国)本土化到国际化,再从国际化到各个国家地区的落地生根、再度本土化,是创意写作发展过程中并行不悖的两条线索。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意写作远非"古已有之",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新生事物"。对它的理解与接受不可望文生义,玩弄概念。但是创意写作的兴起与成熟,也远非一蹴而就。从英语写作到创意写作,从课程到高校系统,从文学教育到作家培养,从课堂到社区/文学之城/创意国家,从作家工作坊到"国际写作计划",从文学到创意产业,从美国到世界等等,逐渐清晰、粗壮的线条背后,牵涉到许许多多或星光闪耀、或转瞬即逝的作家、教师、领导者、高校、工作坊,正是他/它们的洞见、兴趣、努力乃至偏见,使创意写作的发展多姿多彩,充满无限可能。高校文学教育遭遇瓶颈,英语文学、修辞学以及以后的英语写作动力耗尽之后创意写作登场,我们也不能说之后创意写作的成功就是"奉天承运",以已然性逆推出必然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回到文学本身"的永恒内在需求,作为"实践批评"的新批评的兴起,进步主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印刷术的飞速发展,职业作家的出现,类型小说/文学的市场需求,以及随后种种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比如战后遗留问题、移民问题、女权问题、文化创意产业问题、创意城市/国家问题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作为创意写作兴起的背景提供了巨大帮助,但也正是创意写作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及时而有力的回答,才让自己在美国乃至世界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需求与认可。一部创意写作发展史,就是一副交织着作家、高校、工作坊、系统、社会问题等等诸多方面的点、线、面绘就的图景。创意写作中国化属于创意写作国际化发展的一部分,本土化发展是中国现代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创意写作展内部发展逻辑使之然,其生命力来自于学科自身的目标、制度、方法等方方面面,有着与中国现实发紧密对接的可能。研究创意写作的兴起缘由与国际化发展趋势,其实就是为创意写作中国化汲取经验、寻找依据、辨析方向,直接关乎到创意写作中国化的实践质量与本土化使命。(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高峰论坛(2016-2017)会议论文合辑》期刊2018-10-01)

熊易寒[4](2014)在《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与母语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取得了一定进步,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但国内学术界对"国际化"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本文批评了抵制国际化的"学术民族主义"和丧失本土意识的"殖民地学术"。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不仅仅意味着英文论文、国际会议和国际期刊,更重要的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和竞争,提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范式,与国际同行共同设置研究议程。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处理好经验与理论、"在中国"与"为中国"、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的关系。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丧失本土问题意识,对西方学术界亦步亦趋,也不意味着母语写作的自我矮化。高水准的中文学术写作也是国际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邓如冰[5](2014)在《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研究的可能性——以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爱荷华城的"国际写作计划"可以作为研究当代汉语写作的"国际化"课题的一个案例。通过对中国到访作家在当地的文学活动的细致、动态的观察和描述,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进程中的种种复杂因素。(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杨长胜[6](2014)在《评莫言小说的“草根性”特点和国际化写作思维的衔接》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文坛巨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经历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如先锋文学、寻根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及新现实主义文学与历史主义文学后,仍能保持活跃的创作思维与创作精力,这一点是令人敬佩的。莫言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在他众多作品中,透露出一种"草根性"特点。自1981年开始,莫言陆续创作出各类作品,获得了各种文学奖奖项。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10月11日19时,莫言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01期)

李厥云[7](2013)在《多元文化下流散身份的构建——论石黑一雄国际化写作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移民作家群体,比如石黑一雄、奈保尔、萨尔曼·拉什迪和提摩西·默等,试图展现源自异域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经历,刻画移民群体因孤独、失落和身份危机而面对的精神困境。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通过其国际化写作主题和卓越的叙事技巧,描述了移民群体遭受的文化身份困境,流露出他对文化或种族冲突因素的人文主义关怀。(本文来源于《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刘宪平,吴欣蔚,邓如冰[8](2013)在《好的作品一定能“走出去”——关于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邓如冰:刘主任,您好!和中国作家合作最多的国外机构,可能要数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了。从1979年开始,除了中间停过几年外,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两个中国作家前去"国际写作计划"交流。请问,中国作协和"国际写作计划"有正式的合作关系吗?刘宪平:他们有几年是通过作协邀请作家的。国门刚打开的时候,"国际写作计划"的创始人聂华苓老师是直接跟作协联系的。聂老师(本文来源于《西湖》期刊2013年11期)

王荣华,邓如冰[9](2013)在《中国文学的世界传播应成为国家战略——关于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受访人:王荣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冰岛大使,翻译家,外交笔会会员、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中西比较文化协会会员。采访人:邓如冰,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录音整理人:许宏红,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学生。采访时间:2013年6月19日上午10点—12点。采访地点:北京。本采访稿内容已经过王荣华本人确认和授权。(本文来源于《西湖》期刊2013年10期)

毕飞宇,邓如冰[10](2013)在《毕飞宇:中国文学依然是弱势的——关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与“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采访时间:2013年3月18日。本采访稿内容已经过受访人确认和授权。邓如冰:毕老师你好!你2006年参加了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WP)。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包括资金来源是怎样的?毕飞宇:这件事其实特别简单,聂华苓老师向我发出了邀请,我就去了。资金当然是聂老师筹措的。大约在2000年之后,美国政府就不再为中国作家提供资金了;为了这件事,聂华苓老师没少奔波,还得罪了一些人。我们应(本文来源于《西湖》期刊2013年08期)

国际化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远山淡影》与《浮世画家》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两部早期作品,其小说背景都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使用独特的叙述手法讲述了战后一些日本人的生存状况。对于这两部作品,人们多以精神创伤的角度为切入点,并结合石黑一雄的个人经历来研究分析他的作品。这两部作品不仅仅如有些研究者所表述的反映"表现历史的创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化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1].覃耀龙.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科技论文的翻译技巧和写作方法——评《英语科技论文翻译与写作教程》[J].高教探索.2019

[2].田婉晴.石黑一雄国际化写作的初现分析——以《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为例[J].牡丹.2019

[3].许道军.创意写作的点、线、面——创意写作的兴起与国际化研究[C].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高峰论坛(2016-2017)会议论文合辑.2018

[4].熊易寒.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与母语写作[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邓如冰.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研究的可能性——以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杨长胜.评莫言小说的“草根性”特点和国际化写作思维的衔接[J].芒种.2014

[7].李厥云.多元文化下流散身份的构建——论石黑一雄国际化写作主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

[8].刘宪平,吴欣蔚,邓如冰.好的作品一定能“走出去”——关于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的对话[J].西湖.2013

[9].王荣华,邓如冰.中国文学的世界传播应成为国家战略——关于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的对话[J].西湖.2013

[10].毕飞宇,邓如冰.毕飞宇:中国文学依然是弱势的——关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与“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的对话[J].西湖.2013

标签:;  ;  ;  ;  

国际化写作论文-覃耀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