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论文-余海龙,马凯博,康扬眉,杜雅仙,黄菊莹

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论文-余海龙,马凯博,康扬眉,杜雅仙,黄菊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候变化,草地,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宁夏中部干旱带

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论文文献综述

余海龙,马凯博,康扬眉,杜雅仙,黄菊莹[1](2018)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草地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宁夏中部干旱带海原、盐池、同心叁个县1961年-2008年48年的气象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研究区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用土壤修正系数对气候生产潜力做修正,研究了该区域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特征,旨在探索影响宁夏中部干旱带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当地的草地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呈暖干型发展趋势,温度呈显着增加趋势而降水呈波动中递减趋势;研究区气候生产力呈波动中递减趋势。与温度相比,降水是影响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制约因子;由于土壤肥力存在空间分异,研究区草地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大小排序依次为海原县3 025kg·hm~(-2)·a~(-1)>盐池县2 993kg·hm~(-2)·a~(-1)>同心县2 051kg·hm~(-2)·a~(-1)。(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林国际,王华聪[2](2017)在《水稻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大约有超过14万种稻,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地研发新稻种。粮食生产的预测与规划是我国当前农业区划的工作重点之一,这是与我国14亿人口吃饭密切相关的问题。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所建立的粮食生产的预测与规划,必须首先明确系统边界值,也就是明确粮食的极限产量(最大量)。如此一方面作为预测和规划的参考目标,另一方面也能够阻止盲目浮夸现象的出现。不仅如此,作物生产潜力估算还能够广泛应用于地域资源和气候的开发利用,寻找作物产量的相关因素,探索提升产量的方法,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的产能,并且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江抒琳[3](2010)在《浦城县气候和土壤时空变化对耕地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浦城县耕地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运用作物生长机理模型,利用1983年浦城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6年耕地地力和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样点相关属性数据资料,在分析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气候和土壤因子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浦城县耕地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指导农业生产、挖掘耕地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3年来纬度相对较高的浦城县北部耕地区年均温度有所上升,但受海拔相对较高的影响,年均温度增幅明显小于中部的低海拔区域;而位于浦城县中部、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盆地区,是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由于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植被的破坏以及城市化的热岛效应,致使23年来耕地区年均温度的增幅明显高于其它区域;而县域西部的枫溪乡等高海拔区域,受海拔因素的影响,23年来的耕地区年均温度升温不明显,甚至出现降温的趋势。2006年与1983年相比浦城县耕地区年降水量有升有降,但不同区域变化有所差异,产生该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地貌和气候异常,尤其是2006年气候异常综合作用的结果。2006年与1983年相比浦城县耕地区蒸发量显着减少,主要原因是2006年是气候异常年,连续的降雨天气致使蒸发量明显减少。2.23年来浦城县耕地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均值下降了0.48 g/kg,但不同区域变幅有所差异;碱解氮含量总体呈富集趋势,均值上升了50.13 mg/kg,不同区域富集程度有所差异。23年间,浦城县不同区域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有升有降,均值上升了6.13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均值下降了78.12 g/kg;土壤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酸化较明显。3.由于浦城县丘陵、山地和盆地兼有,地形复杂,形成较复杂的区域性小气候条件,同时全县耕地土壤肥力高低不一呈零散分布,导致全县耕地早、中、晚稻生产潜力的高值区和低值区也呈现复杂交错分布的特点。浦城县1983年和2006年早、中、晚稻生产潜力均值分别为13227.37 kg/hm~2和16475.26 kg/hm~2、15582.77 kg/hm~2和19478.83 kg/hm~2、15583.71 kg/hm~2和19262.01 kg/hm~2,生产潜力大小及其空间差异受土壤肥力的影响较大。全县1983年和2006年甘薯生产潜力分别为16356.00 kg/hm~2和8071.05 kg/hm~2,生产潜力大小及其空间差异主要受县域水分状况、土壤肥力及其空间差异的影响较显着,2006年的水分状况对甘薯的大幅减产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全县1983年和2006年马铃薯生产潜力分别为5163.83 kg/hm~2和2858.93 kg/hm~2,生产潜力大小及其空间差异主要受县域温度状况、水分状况、土壤肥力及其空间差异的影响较显着。4. 23年间浦城县耕地早、中、晚稻生产潜力平均变幅分别为141.20 kg/hm~2、169.38 kg/hm~2、159.92 kg/hm~2,全县耕地早稻生产潜力变化主要受土壤肥力和温度因素变化的共同影响,中稻生产潜力变化主要受土壤肥力因素变化影响较为显着,而晚稻生产潜力则主要受土壤肥力、水分因素变化的共同影响。全县甘薯生产潜力平均变幅为-7336.19 kg/hm~2,对其造成显着下降的因子主要是水分因素,土壤修正系数的提高对甘薯生产潜力的正向作用也被水分修正系数的下降所抵消。23年间浦城县耕地马铃薯生产潜力总平均变幅为-2304.89 kg/hm~2,其生产潜力变化受土壤肥力、温度和水分因素变化的共同影响,其中以温度因素变化的影响最为显着。5.针对影响浦城县耕地作物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调控区域耕地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以下措施:①加强生态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②加强气候的预测以及灾害的预警,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③运用节水灌溉新技术,合理配置作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④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⑤充分应用农业生物技术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部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段晓凤,孙彦坤,武帆,张慧[4](2009)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制法、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光、温、水、土逐级衰减,计算黑龙江省黑土区各县玉米、水稻、大豆的气候生产潜力与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级统计分析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黑土区玉米、水稻、大豆的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6939~14241kg/hm2,10720~18079kg/hm2,1947~3989kg/hm2;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别为3513~12346kg/hm2,4465~15505kg/hm2,1032~3553kg/hm2。空间分布与温度和降水一致,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在过去45a中,气候生产潜力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两次土壤调查结果比较可知,2005年黑土区各县土壤肥力有的升高,有的降低,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也随之变化,总体有所下降。因此,土壤肥力对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气候资源相对较差的地区,土壤肥力对其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气候资源较好的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09年03期)

段晓凤[5](2009)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计算了黑龙江省黑土区1980年和2005年各市县3种作物(玉米、水稻、大豆)的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得出气候资源对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影响规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并进行纵向比较,进而得出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分析了黑土区的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农业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结果表明:(1)利用加权累加模型求出黑土区各市县土壤质量综合订正系数。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曲线法分别求出土壤肥力因子综合权重值和隶属度值。黑土区土壤订正系数较大的地区为五大连池(0.801)、北安(0.783)、嫩江(0.755)等,较小的地区为阿城(0.502)、双城(0.507)、五常(0.510)。总体而言,南部地区土壤肥力低于北部地区,且全区大部分地区土壤肥力下降,平均降低10.5%。(2)黑土区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呈南部高,北部低,西部总体较东部高的分布状况。生产潜力较高的地区为阿城(玉米8819kg/hm2、水稻9932kg/hm2、大豆3179kg/hm2)、五常(玉米9330kg/hm2、水稻10344kg/hm2、大豆3662kg/hm2)、哈尔滨(玉米9283kg/hm2、水稻10331kg/hm2、大豆3509 kg/hm2);生产潜力较低的地区为嫩江(玉米4119kg/hm2、水稻5177kg/hm2、大豆1511kg/hm2)、北安(玉米5149kg/hm2、水稻6386kg/hm2、大豆1789kg/hm2)、五大连池(玉米4877kg/hm2、水稻6821 kg/hm2、大豆1674 kg/hm2)。每种作物生产潜力的最高值约是最低值的2.3倍。(3)2005与1980年相比,除海伦、绥棱、望奎、双鸭山和明水以外,叁种作物气候-土壤生产潜力总体处于增加的趋势。玉米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增加较多的地区有哈尔滨(40.4%)、宝清(22.3%),水稻生产潜力增加较多的有北安(43.3%)、克山(42.3%),大豆生产潜力增加较多的有巴彦(46.2%)、克东(37.9%)等。大部分地区潜力增加是因为气候变暖,而潜力减少的原因主要由于土壤肥力下降所致。(4)利用因子-能量评价法测算农业资源利用率,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作物来讲,农业资源利用率存在差异。在光温生产潜力层次上,水稻利用率最高,为40.6%,其次是大豆31.4%,玉米27.7%。对于水稻还可以有59.4%的光热资源可以转化为产量,而大豆,玉米则更多,分别为68.6%和72.3%;在气候生产潜力层次上,大豆利用率最高,为47.5%,其次为水稻和玉米,分别为43.1%和41.0%;在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层次上,水稻的利用率最高,为78.4%,其次为大豆和玉米,分别为69.6%和66.2%。由此可见,黑土区主要作物光合、光温资源的利用率较小,还有很潜力可以挖掘。但水分、土壤资源的利用率较高,还只能将小部分资源转化为产量,水分和土壤质量是主要的自然限制性因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待于从水、肥两方面着手进行不断完善。(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7)

陈惠,王加义,林晶,潘卫华,李丽纯[6](2008)在《基于GIS的福建省双季稻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IS建立了福建省双季稻生产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利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了福建省各县市双季稻的光温、气候、气候-土壤生产潜力,通过分级统计和制图,分析了福建省双季稻生产潜力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力开发优势区。结果表明:人为调节农田水分到最适状态时,可使全省双季晚稻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增加1800 kg.hm-2;人为调节肥料到最优状态时,可使全省双季稻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平均增加4000 kg.hm-2,潜力很大;各区双季稻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开发优势值南部大于北部,其中以闽西南为最大。根据各级生产潜力的变化特点,明确农业投入方向,提出福建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严格限制非农业用地,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采用适合的双季稻品种搭配,充分利用各地农业气候资源;建设旱涝保收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针对福建省双季稻潜力优势开发区,分批重点投入。(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8年07期)

杨京平,章熙谷[7](1993)在《江苏省丹阳市两种种植制度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作物生长计算机模型与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江苏省丹阳市两种种植制度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小麦/玉米—晚稻种植制度的气候潜力比小麦一单季稻高3000kg/ha左右。玉米的气候产量受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当土壤排水良好时,小麦的气候产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小。占丹阳市水稻土类80%面积的叁种水稻土属的自然生产潜力在种植小麦—单季稻两熟时基本上为13510.5kg/ha。小麦施肥的最高产量约占土壤自然生产潜力的70.6%;而单季稻施肥最高产量则接近模拟的气候潜力。在丹阳市小麦应以提高土壤自然生产潜力为主。而单季稻应以提高品种的气候潜力为方向。(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期刊1993年05期)

丁德峻,张旭晖[8](1993)在《粮食作物气候——土壤生产潜力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和作物关键生育期的光合有机物质对形成籽粒产量贡献比率,建立粮食作物光能、光温、气候、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四层统计模式,计算和分析了江苏省中稻、小麦、玉米不同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及利用现状,进而提出开发途径。(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1993年01期)

赵建国,白敏[9](1990)在《苹果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估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系统分析光、温、水、肥等环境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估算苹果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方法,并以宁夏农学院南场果园和吴忠金银滩农场果园果树生产潜力的估算为例,论述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1990年01期)

孙玉亭,白雅梅[10](1988)在《黑龙江省土壤—气候生产潜力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潜在产量的计算作物的潜在产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Yn=k/q integral ηt·Qt·dt(1)式中:Yn 为光合生产潜力,ηt 为生育期中,t 时刻的光能利用系数,k 为经济利用系数,q 是干物质发热量。Qt 为生理辐射总量。任何作物在其生育过程中,干物质累积量都遵循自然增长曲线类型即 Logistic 曲线,其表达式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1988年01期)

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大约有超过14万种稻,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地研发新稻种。粮食生产的预测与规划是我国当前农业区划的工作重点之一,这是与我国14亿人口吃饭密切相关的问题。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所建立的粮食生产的预测与规划,必须首先明确系统边界值,也就是明确粮食的极限产量(最大量)。如此一方面作为预测和规划的参考目标,另一方面也能够阻止盲目浮夸现象的出现。不仅如此,作物生产潜力估算还能够广泛应用于地域资源和气候的开发利用,寻找作物产量的相关因素,探索提升产量的方法,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的产能,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论文参考文献

[1].余海龙,马凯博,康扬眉,杜雅仙,黄菊莹.宁夏中部干旱带草地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析[J].草地学报.2018

[2].林国际,王华聪.水稻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估算[J].种子科技.2017

[3].江抒琳.浦城县气候和土壤时空变化对耕地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0

[4].段晓凤,孙彦坤,武帆,张慧.黑龙江省黑土区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9

[5].段晓凤.黑龙江省黑土区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9

[6].陈惠,王加义,林晶,潘卫华,李丽纯.基于GIS的福建省双季稻气候-土壤生产潜力[J].生态学杂志.2008

[7].杨京平,章熙谷.江苏省丹阳市两种种植制度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1993

[8].丁德峻,张旭晖.粮食作物气候——土壤生产潜力探讨[J].气象科学.1993

[9].赵建国,白敏.苹果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估算方法研究[J].北方园艺.1990

[10].孙玉亭,白雅梅.黑龙江省土壤—气候生产潜力的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1988

标签:;  ;  ;  ;  

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论文-余海龙,马凯博,康扬眉,杜雅仙,黄菊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