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诱导荧光论文-黄池宝,曾伯平,陈华仕,陈晓远

双光子诱导荧光论文-黄池宝,曾伯平,陈华仕,陈晓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光子诱导荧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链抗原CA125,Ab125,免疫荧光标记,双光子

双光子诱导荧光论文文献综述

黄池宝,曾伯平,陈华仕,陈晓远[1](2016)在《基于双光子诱导荧光的肿瘤标志物CA125的实时动态可视化活检》一文中研究指出糖链抗原CA125(Ag)是肿瘤早期及癌变期最重要的标识物,该文利用抗CA125单克隆抗体Ab125(Ab)特异性亲合抗原的原理,用制备的双光子荧光标记探针LP标记抗体(LP-Ab)以特异性识别CA125,用近红外激光激发抗原-抗体复合物(LP-Ab·Ag),利用复合物荧光实现对肿瘤标志物CA125的量化检测和实时动态成像。该方法简单易行,克服了单光子荧光检测中的光致毒与光漂白,且能显着提高成像的分辨率、清晰度与灵敏度,对肿瘤及癌变的早期诊断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郝永超,陈懿[2](2015)在《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的双光子诱导荧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合成了具有D-π-A-π-D对称结构的化合物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利用飞秒激光器研究了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的双光子吸收特性,获得了在820nm处的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σ=212GM)。荧光发射强度与激发光强平方的线性关系证明了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的双光子诱导发光机制。(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5年04期)

刘司洋[3](2014)在《贵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的双光子诱导荧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尺度的贵金属材料因其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及非线性光学性质在纳米光子器件、光学传感及生物成像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对颗粒尺寸、表面形貌、颗粒间距及周围介电环境十分敏感。因此通过改变这些条件可以达到调制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从而实现不同纳米光子器件的功能。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二维周期性的金和银周期纳米颗粒阵列的光学性质,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退火处理、颗粒尺寸及颗粒间距对材料光吸收率的影响,并自通过自带建的光学平台测试了800nm飞秒激光激发下金纳米颗粒阵列的荧光光谱,讨论了金属光致发光的机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纳米球刻蚀和脉冲激光沉积两种技术,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尺寸不同的二维贵金属(金、银)纳米颗粒阵列,另外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衬底上制备得到了颗粒间距离可调的二维贵金属(金、银)纳米颗粒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了聚苯乙烯小球掩模板和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及厚度。(2)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贵金属纳米颗粒在可见光波长附近进行光吸收性测量,获得了金、银纳米颗粒阵列分别在430nm、580nm左右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引起的光吸收峰。通过对贵金属纳米颗粒阵列进行退火处理,改善了颗粒的致密性,光吸收峰增强。(3)研究了二维金纳米颗粒间距对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影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随着金纳米颗粒间距的减小而发生明显红移。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了金纳米颗粒对的光吸收性,验证里实验中颗粒间距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影响的实验结果,另外模拟了单个金纳米颗粒、金纳米颗粒对及金纳米颗粒阵列中的发生表面等离子体振荡时的场分布,发现金纳米颗粒阵列中的场增强效应最为明显,这归因于颗粒间表面等离子体的耦合效应。(4)研究了尺寸为191nm的金纳米颗粒在800nm飞秒激光激发下的光致发光效应。分析不同功率激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表明,功率较低时金纳米颗粒阵列中单光子荧光为主,但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及纳米颗粒阵列中双光子荧光发光逐渐取代单光子荧光的主导地位。通过对不同尺寸(70nm,191nm)金纳米颗粒阵列的光谱研究发现,纳米颗粒阵列中的表面等离子体场增强会影响其光致发光的性质,并且场增强效应对双光子荧光效率的提升比对单光子荧光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管成飞,钱鹰[4](2014)在《含吡啶端基9,10-双芳基蒽共轭分子的合成、聚集诱导荧光增强及双光子诱导荧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Heck反应合成了2个以吡啶为端基的9,10-双芳基蒽共轭分子9,10-二{4-{4-[N,N-二(4-吡啶乙烯基)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蒽(4Py-PAA)和9,10-二{4-{4-[N,N-二(2-吡啶乙烯基)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蒽(2Py-PAA),化合物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HRMS-MALDI-TOF确证.测定了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测算了4Py-PAA和2Py-PAA的偶极矩.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前线轨道能级.测定了4Py-PAA和2Py-PAA的固体荧光光谱、固体荧光量子产率及在不同含水量的水/THF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实验发现4Py-PAA在THF溶液中发出蓝绿色荧光,固体时发出红色荧光,在含水量为70%的水/THF混合溶剂中发出黄色荧光,荧光强度是纯四氢呋喃(THF)的3倍,呈现聚集荧光增强性质.在800 nm飞秒激光下采用双光子诱导荧光参比法测定了4Py-PAA和2Py-PAA在THF溶液中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193和101 GM.实验结果表明含有2位和4位吡啶端基9,10-双芳基蒽共轭分子具有良好的荧光发射性能及双光子吸收性质.(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03期)

熊青[5](2013)在《双光子激光诱导荧光诊断大气压氩气等离子体射流中氧原子的密度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氧原子由于其强氧活性,在诸多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于基态氧原子不辐射光子,传统的发射光谱诊断技术对其难以进行有效的测量。本文采用双光子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一种大气压氩气等离子体射流中的氧原子进行诊断,并获取射流中氧原子的绝对密度及其空间二维分布。测量发现,当氩气中混合0.3%氧气时,射流出口处放电区域的氧原子密度达到最大,约为1.8×10~(15)cm~(-3)。(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13-08-15)

赵占龙,李明,张连水,陈思远,赵魁芳[6](2012)在《双光子激发SO_2气体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脉冲染料激光器579nm激光为激发源,采用双光子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方法,对SO2分子第一激发带A对称电子态的激发及复杂退激发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基态SO2分子吸收两个579nm光子被激发至A1 A2态,通过能量内转换或碰撞弛豫实现在A1 A2,B1 B1与a3 B1态多个振转能级的再布居。叁个电子态基振动能级向基态X1 A1不同振动能级跃迁形成了305和425nm处荧光包络与以347nm为中心的规则序列。另外,还观测到了SO2分子的叁光子激发过程X1 A1→C1 B2,此激发产生了200~278nm处的荧光包络和425nm处的谱线迭加现象。由实验数据计算出了SO2分子有关电子态的对称振动和弯曲振动模式的基振动角频率及非谐性常数。(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2年11期)

史萌,李华,苏富芳,韩培高[7](2011)在《基于超灵敏跃迁实现铕配合物高效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成的一种新型铕配合物中,使用930 nm和1070 nm皮秒脉冲激发可以获得高效的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其中930 nm和1070 nm分别对应于铕离子的超灵敏跃迁~7F_0→~5D_2和~7F_1→~5D_1的双光子吸收波长。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聚苯并咪唑叁脚架配体所提供的C_3对称性的配位场,能够大幅度提高超灵敏跃迁的双光子吸收强度。(本文来源于《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8-01)

史萌,李华,苏富芳,韩培高,马丽丽[8](2011)在《铕配合物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成的一类叁元离子缔合型铕配合物Eu(tta)_4·DEASP中,阳离子基团DEASP做为Eu~(3+)的双光子敏化剂,将Eu~(3+)的双光子激发波长拓展至生物光学窗口的长波波段1.06μm。在此基础上合成出一系列DEASP的衍生物,研究阳离子基团的推拉电子能力对于配合物双光子敏化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改变阳离子基团的端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双光子敏化效率,有望获得1.06μm高效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的铕荧光探针。(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史萌,李华,苏富芳,韩培高,马丽丽[9](2010)在《铕配合物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成的一类叁元离子缔合型铕配合物Eu(tta)4·DEASP中,阳离子基团DEASP做为Eu~(3+)的双光子敏化剂,将Eu~(3+)的双光子激发波长拓展至生物光学窗口的长波波段1.06μm。在此基础上合成出一系列DEASP的衍生物,研究阳离子基团的推拉电子能力对于配合物双光子敏化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改变阳离子基团的端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双光子敏化效率,有望获得1.06μm高效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的铕荧光探针。(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11-21)

郝明[10](2009)在《角膜内原位双光子诱导荧光检测细胞内微球标记的细胞追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检测植入活体兔子角膜中受双光子诱导荧光微球标记的角膜细胞,来建立一种全新的非线性成像方法。并为临床应用双光子诱导激光检目镜进行诊断以及对角膜伤口愈合过程作出探索。经体外培养由蓝绿荧光,直径约1微米的荧光微球标记的兔子角膜纤维母细胞(RCF),被显微注射入活体兔子的角膜基质层中。在注射后6小时和6天,双光子诱导的荧光信号和细胞形态分别被新型设计的海德堡双光子激光检目镜采集。RCF标记的荧光特异性又经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实。体外细胞形态和荧光标记物的损失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体外细胞观测显示荧光标记物可经由RCF细胞与微球隔夜培养后被细胞胞吞。通过显微注射入活体兔子角膜后,双光子诱导的荧光信号能够分别在注射后6小时和6天中被检测出。并且体内和体外观测实验表明被胞吞的荧光微球没有在细胞外被检测出。这项研究证实了,利用非线性光学显微镜来检测,经由显微注射标记细胞到活体组织中,所采集双光子诱导的荧光信号的可行性。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可行的体内原位长期追踪活细胞的实践,避免了传统荧光显微镜检测引起的光漂白和光诱导细胞毒性的弊端,同时提供了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和更高的轴向分辨率。(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12-01)

双光子诱导荧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工作合成了具有D-π-A-π-D对称结构的化合物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利用飞秒激光器研究了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的双光子吸收特性,获得了在820nm处的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σ=212GM)。荧光发射强度与激发光强平方的线性关系证明了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的双光子诱导发光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光子诱导荧光论文参考文献

[1].黄池宝,曾伯平,陈华仕,陈晓远.基于双光子诱导荧光的肿瘤标志物CA125的实时动态可视化活检[J].分析测试学报.2016

[2].郝永超,陈懿.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的双光子诱导荧光性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5

[3].刘司洋.贵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的双光子诱导荧光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4].管成飞,钱鹰.含吡啶端基9,10-双芳基蒽共轭分子的合成、聚集诱导荧光增强及双光子诱导荧光[J].有机化学.2014

[5].熊青.双光子激光诱导荧光诊断大气压氩气等离子体射流中氧原子的密度空间分布[C].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13

[6].赵占龙,李明,张连水,陈思远,赵魁芳.双光子激发SO_2气体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

[7].史萌,李华,苏富芳,韩培高.基于超灵敏跃迁实现铕配合物高效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C].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

[8].史萌,李华,苏富芳,韩培高,马丽丽.铕配合物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1

[9].史萌,李华,苏富芳,韩培高,马丽丽.铕配合物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的研究[C].第二届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

[10].郝明.角膜内原位双光子诱导荧光检测细胞内微球标记的细胞追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标签:;  ;  ;  ;  

双光子诱导荧光论文-黄池宝,曾伯平,陈华仕,陈晓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