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论文-吕绪男,李欣欣

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论文-吕绪男,李欣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造景设计,城市广场,运用

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论文文献综述

吕绪男,李欣欣[1](2019)在《浅谈植物造景设计在城市广场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植物造景设计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先是简要介绍了城市广场中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主要问题,随后遵守一定的原则,分析了植物造景设计在城市广场中的有效运用。(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12期)

王文秀[2](2017)在《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空间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造景是城市广场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观视觉艺术的重要体现,在城市广场的空间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广场建设热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城市广场环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空间尺度作为影响植物造景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关注点,但目前植物尺度还未建立起系统而全面的理论体系,在广场植物造景中仍存在疏密关系不合理,比例失调,层次不清晰以及林冠线不够优美等尺度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就以城市广场为载体,对植物造景空间尺度展开初步研究。首先,从城市广场中植物空间尺度的定义入手,综合相关学科尺度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对植物空间类型和尺度特点进行多角度分析,建立对广场植物空间尺度的整体认知。然后,通过对城市广场中植物造景的现状调研,针对调研中植物尺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城市广场植物空间视觉尺度量化分析。分析的重点是植物与相关要素的尺度关系,并以植物要素的功能尺度为基础,探讨视觉审美尺度和心理尺度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后,通过以上量化分析,得出一些相对的数据化标准,总结城市广场中植物造景空间尺度的设计策略。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空间尺度的研究,深入认识植物尺度的叁维属性,结合人视觉原理对植物空间尺度的影响,运用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提出了城市广场植物空间尺度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分层次归纳了植物空间尺度的合理范围和尺度标准,总结了不同空间类型中植物尺度的表达方法,以及植物空间层次的表达方法,希望为城市广场中植物造景的空间尺度设计提供一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7-06-12)

焦爱新[3](2016)在《植物造景设计在城市广场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城市广场和植物造景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城市广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使人们对城市广场植物造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较透彻的了解。(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6年10期)

随妙如[4](2016)在《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广场植物造景作为绿化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建设和环境的美化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城市广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探讨了城市广场植物造景应做出的相关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广场的美观和绿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6年02期)

郭猛,曹虎,耿士均[5](2015)在《城市广场的植物造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城市广场的功能分类和城市广场目前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以苏州桂花公园广场为实例,具体分析广场植物造景的模式,以期为今后广场造景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0期)

郑梦龙,于晓英,韩蓉[6](2013)在《城市广场类型及其植物造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城市广场类型及植物造景时园林植物的选择,并对目前广场植物造景现存的问题及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广场植物造景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陈珠艳[7](2009)在《城市广场空间植物造景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城市开始变得越来越拥挤,因此城市的公共空间也在逐步的减少。我,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和相互交往不可缺少的场所。植物景观在城市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城市不同类型的广场依据不同的特性,对植物景观的设计要求也不同。不同的植物景观彰显不同的文化内涵,不论是从使用功能还是从审美的角度,都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种树”。但遗憾的是目前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模式比较单一,人们在各个地方看到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从空间组合、品种、色彩等方面都很相似,不能反映城市自身的特色与文化内涵。论文以城市广场植物造景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运用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生态理论、园林植物学等各科原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科学设计方法,以期为合肥地区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指引。围绕这一目的,论文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概念,从植物景观自身素材及其观赏特性出发,阐述了植物景观的构景形态、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从影响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因素、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的原则、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的生态规律、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形式四方面展开论述,分析确定了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的共性。利用AHP园林植物景观结合不同植物景观自身的特点,对城市广场营造植物景观环境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04-01)

王光新,李静,张浪[8](2007)在《城市广场绿化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广场绿化的植物配置与造景的一些方法,特别探讨了如何进行广场植物景观布局,城市广场草坪区的植物如何配置以及如何突出广场植物的季相变化等热点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07年02期)

郝建慧[9](2004)在《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阐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含义入手,重点论述了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的原则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04年S1期)

徐育红,胡红[10](2004)在《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阐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含义入手 ,剖析目前存在的一些误区 ,重点论述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中的生态、景观及文化原则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设计要点(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造景是城市广场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观视觉艺术的重要体现,在城市广场的空间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广场建设热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城市广场环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空间尺度作为影响植物造景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关注点,但目前植物尺度还未建立起系统而全面的理论体系,在广场植物造景中仍存在疏密关系不合理,比例失调,层次不清晰以及林冠线不够优美等尺度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就以城市广场为载体,对植物造景空间尺度展开初步研究。首先,从城市广场中植物空间尺度的定义入手,综合相关学科尺度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对植物空间类型和尺度特点进行多角度分析,建立对广场植物空间尺度的整体认知。然后,通过对城市广场中植物造景的现状调研,针对调研中植物尺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城市广场植物空间视觉尺度量化分析。分析的重点是植物与相关要素的尺度关系,并以植物要素的功能尺度为基础,探讨视觉审美尺度和心理尺度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后,通过以上量化分析,得出一些相对的数据化标准,总结城市广场中植物造景空间尺度的设计策略。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空间尺度的研究,深入认识植物尺度的叁维属性,结合人视觉原理对植物空间尺度的影响,运用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提出了城市广场植物空间尺度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分层次归纳了植物空间尺度的合理范围和尺度标准,总结了不同空间类型中植物尺度的表达方法,以及植物空间层次的表达方法,希望为城市广场中植物造景的空间尺度设计提供一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论文参考文献

[1].吕绪男,李欣欣.浅谈植物造景设计在城市广场中的运用[J].花卉.2019

[2].王文秀.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空间尺度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3].焦爱新.植物造景设计在城市广场中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6

[4].随妙如.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J].花卉.2016

[5].郭猛,曹虎,耿士均.城市广场的植物造景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5

[6].郑梦龙,于晓英,韩蓉.城市广场类型及其植物造景浅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3

[7].陈珠艳.城市广场空间植物造景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8].王光新,李静,张浪.城市广场绿化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

[9].郝建慧.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

[10].徐育红,胡红.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

标签:;  ;  ;  

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论文-吕绪男,李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