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裂叶山龙眼论文-李小平,潘显茂,李海胜,武倩倩,徐寒梅

海南裂叶山龙眼论文-李小平,潘显茂,李海胜,武倩倩,徐寒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南裂叶山龙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南裂叶山龙眼,抗肿瘤,活性筛选,水提取物

海南裂叶山龙眼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平,潘显茂,李海胜,武倩倩,徐寒梅[1](2017)在《海南裂叶山龙眼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筛选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和大孔树脂柱分离法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水提物进行不同部位分离,采用MTT法对各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通过B16F10黑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最佳活性部位对实体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海南裂叶山龙眼叶水提物显示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MGC-803细胞的细胞毒性最强,其IC50为44.1μg/m L;石油醚萃取部位和90%乙醇洗脱部位对人胃癌MGC-803无抑制作用;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B16F10黑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剂量为25mg/kg时,抑制率达56.23%。结论:水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抗肿瘤的活性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靳德军,符乃光,梁振益,刘明生[2](2009)在《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20 MPa压力提取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脂溶性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二氧化碳20 MPa压力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1个组分,全部进行了鉴定,其中含量高于20%的有3个,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1.51%);二十九碳烷(25.73%);3,5-二烯豆甾烷(25.73%)。结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20 MPa压力提取物中含有酯类、烃类、甾类等化学成分,为海南裂叶山龙眼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9年02期)

靳德军,符乃光,梁振益,刘明生[3](2009)在《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脂溶性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中共分离出55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占萃取物总量的89.78%,其中含量高于5%的有7个,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5.42%);百秋里醇(13.86%);二十九碳烷(11.37%);1-脱氢睾酮(7.83%);3,5-二烯豆甾烷(6.79%);3-甲基二环[4.1.0]庚烷(5.18%);(1..α,2.β.,5..α)-2,6,6-叁甲基二环[3.1.1]庚烷(5.09%)。结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提取物中含有萜类、酯类、烷烃、激素、甾类、维生素、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为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开发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9年01期)

李丹[4](2008)在《海南裂叶山龙眼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裂叶山龙眼[Heliciopsis lobata(Merr.)Sleum.]为山龙眼科(Proteaceae)假山龙眼属(Heliciopsis)植物。广泛分别于海南中南部黎族地区,在民间长期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体外活性试验表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乙醇提取物具有细胞毒活性。本论文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活性追踪,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本文利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等手段,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中分离得到18个单体化合物,运用~1H-NMR、~(13)C-NMR、I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14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4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熊果苷类化合物、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个甾醇类化合物、1个酚类化合物、1个肌醇类化合物。分别是6′-((E)2-羟甲基-2-丁烯酰基)熊果苷(1)、6′-((E)4-羟基肉桂酰基)熊果苷(2)、6′-((E)2,5-二羟基肉桂酰基)熊果苷(3)、杨梅素(4)、杨梅苷(5)、丁香亭-3-D-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7)、(-)-杜仲树脂酚(8)、银桦内酯(9)、银桦酸(10)、D-1-O-甲基-肌醇(11)、对苯二酚(12)、β-谷甾醇(13)和胡萝卜苷(14)。其中化合物3为一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4~8,11~13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8-05-01)

李丹,刘明生,李占林,康胜利,华会明[5](2008)在《海南裂叶山龙眼化学成分的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海南裂叶山龙眼Heliciopsis loba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中性氧化铝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梅素(1)、杨梅苷(2)、丁香亭-3-O-β-D-葡萄糖苷(3)、杜仲树脂酚(4)、D-1-O-甲基-myo-肌醇(5)、对二苯酚(6)、β-谷甾醇(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李丹,刘明生,李占林,康胜利,华会明[6](2007)在《海南裂叶山龙眼化学成分的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海南裂叶山龙眼[Heliciopsis lobata(Merr.)Sleum.]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中性氧化铝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另别鉴定为:杨梅素(1)、杨梅苷(2)、丁香亭-3-O-β-D-葡萄糖苷(3)、杜仲树脂酚(4)、D-1-O-甲基-myo-肌醇(5)、对苯二酚(6)、β-谷甾醇(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海南省药学会2007年论文汇编》期刊2007-09-01)

刘明生,何泉泉,靳德军,孔令义[7](2005)在《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海南裂叶山龙眼[Heliciopsis lobata(Merr.)Sleum]叶的化学成分,寻找其天然活性物质。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为:银桦酸(1)、熊果苷(2)、银桦内酯(3)、4-羟基-反式桂皮酸(4)和胡萝卜苷(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银桦酸可能为海南裂叶山龙眼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刘明生,何泉泉,靳德军,孔令义[8](2005)在《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海南裂叶山龙眼[Heliciopsislobata(Merr.)Sleum]叶的化学成分,寻找其天然活性物质。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渡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为:银桦酸(1)、熊果苷(2)、银桦内酯(3)、4.羟基-反式桂皮酸(4)和胡萝卜苷(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银桦酸可能为海南裂叶山龙眼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5年12期)

刘明生,何泉泉,靳德军,孔令义[9](2004)在《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调羹树[Heliciopsis lobata(Merr.)Sleum]叶的化学成分,寻找其天然活性物质。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调羹树叶的水提物中分离得(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分会场“中国生态药业与药谷建设”论文集》期刊2004-11-01)

海南裂叶山龙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20 MPa压力提取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脂溶性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二氧化碳20 MPa压力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1个组分,全部进行了鉴定,其中含量高于20%的有3个,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1.51%);二十九碳烷(25.73%);3,5-二烯豆甾烷(25.73%)。结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20 MPa压力提取物中含有酯类、烃类、甾类等化学成分,为海南裂叶山龙眼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南裂叶山龙眼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平,潘显茂,李海胜,武倩倩,徐寒梅.海南裂叶山龙眼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

[2].靳德军,符乃光,梁振益,刘明生.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Ⅱ)[J].时珍国医国药.2009

[3].靳德军,符乃光,梁振益,刘明生.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Ⅰ)[J].时珍国医国药.2009

[4].李丹.海南裂叶山龙眼化学成分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

[5].李丹,刘明生,李占林,康胜利,华会明.海南裂叶山龙眼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中国中药杂志.2008

[6].李丹,刘明生,李占林,康胜利,华会明.海南裂叶山龙眼化学成分的研究(Ⅱ)[C].海南省药学会2007年论文汇编.2007

[7].刘明生,何泉泉,靳德军,孔令义.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化学成分研究[C].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8].刘明生,何泉泉,靳德军,孔令义.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

[9].刘明生,何泉泉,靳德军,孔令义.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化学成分研究[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分会场“中国生态药业与药谷建设”论文集.2004

标签:;  ;  ;  ;  

海南裂叶山龙眼论文-李小平,潘显茂,李海胜,武倩倩,徐寒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