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表现论文-蓝嘉俊,方颖,魏下海

劳动力市场表现论文-蓝嘉俊,方颖,魏下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力市场表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别比失衡,企业家精神,婚姻匹配,独生子女政策

劳动力市场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蓝嘉俊,方颖,魏下海[1](2019)在《性别比失衡下的婚姻匹配与劳动力市场表现——基于独生子女政策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评估性别比失衡对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的婚姻匹配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采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并根据地级市和出生年份两个维度将性别比指标与个体变量相匹配,本文得到以下结论:性别比失衡显着提高了男性的小时工资,并且对于农业户口、低教育和未婚男性,性别比失衡对其小时工资的正向影响更显着。性别比失衡显着提高了男性成为创业者的概率,并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户口和低教育的男性上。采用不同的性别比稳健性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与基准结果一致。本文结论表明性别比失衡具有意料之外的积极影响,即性别比失衡会通过促使男性更努力工作和激发男性的企业家精神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文汇》期刊2019年04期)

何洋[2](2019)在《劳动者社交技能与劳动力市场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频繁以及第叁产业的兴起,在劳动力市场上,仅依靠认知能力,已不足以使劳动者获得成功,劳动者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遗憾的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于技能带来的工资溢价和就业影响仍大多集中于认知能力,而对于非认知技能,特别是社交技能的探讨还不是足够深入。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围绕“社交技能”这一话题展开的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将立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以劳动者社交技能为研究中心,旨在回答以下叁个问题:第一,劳动者社交技能如何影响其在劳动力市场表现,大小如何?第二、社交技能对劳动者劳动力表现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第叁、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如何影响社交技能对劳动力市场表现?本文将基于以下四部分研究,回答上述叁个问题:首先,基于目前所知的相关理论和当下所能查找到的文献,从理论层面探讨和分析劳动者社交技能对其劳动力市场表现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结合中国发展背景,利用2010年和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借助实证分析手段,检验劳动者的社交技能对其在劳动力市场表现产生的影响。并使用工具变量,对识别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予以缓解。基准结果说明,劳动者的社交技能越高,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概率将会越高,获得的工资也越高。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不同职业和产业下,社交技能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不同。在社交技能密集度越高和运动技能密集度越低的职业中,社交技能的工资溢价更多;在第叁产业中,社交技能的工资溢价更多。我们还发现,社交技能越高的劳动者,越倾向于选择社交技能和认知技能密集型职业。再次,使用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来进行深入分析,说明造成社交技能对劳动力市场表现影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科技进步。结合中国统计年鉴和陈永伟(2018)的研究数据,我们描述出各地区以及各职业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结果发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较快的地区,劳动者社交技能对劳动者就业和工资的正向影响更加显着;当劳动者从事的是不易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职业时,劳动者社交技能带来的工资溢价更多。进一步的结果也表明,社交技能越高的劳动者,其社会互动行为越多。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论,本文就如何增强劳动者自身在劳动力市场里的核心竞争力,适当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政府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和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5)

张车伟,赵文[3](2019)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劳动力市场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前劳动供给形势的根本变化主要体现为在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员总量相继出现下降,这些变化意味着在需求总量不减的条件下,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逐步从以就业岗位不足为特征的总量矛盾转变为就业质量不高为特征的结构性矛盾,普通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质量提高已成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应该降低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借助新兴产业优化就业结构,让高质量经济孵化出更多高质量岗位,并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9年05期)

马草原,马文涛,李成[4](2017)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根源与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廓清了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叁大特征:工资差异、流动障碍及代际传承,揭示了其根源和形成机制。研究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根植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虚置。虚化的剩余索取权使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剩余控制权不能得到有效的外部约束,形成迥异于私有企业的特殊工资方程与畸高人力资本回报。同时,内生于国有企业特殊产权属性的"编制"制度阻碍了劳动力优化机制对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根本准则的执行,使劳动力资源无法在部门之间自由配置。此外,职位稀缺和人力资本的"不可测"在所有权虚置条件下激励了经理人的寻租行为,父辈的就业性质成为决定子女能否获得国有企业"进入许可"的关键,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代际传承。(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7年11期)

蔡蔚萍[5](2016)在《女性教育优势能否延续到劳动力市场——基于高考成绩、本科学业表现和就业情况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教育领域的"女性教育优势"能否延伸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对6782名2010级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高考成绩、本科期间学业成绩以及就业情况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女性的高考成绩优于男性;女性本科期间的外语成绩、体育成绩、公共必修课成绩、公共选修课成绩以及GPA均显着高于男性;在本科就业时,男性就业情况显着优于女性,其中,女性进入国有企业、机关的概率要显着低于男性。这说明"女性优势"仅体现在高考成绩和本科期间的学业表现,而在本科就业上并无"女性优势"。(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黄耀伟[6](2016)在《白银短期面临下跌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贵金属市场风云变幻。日本央行意外按兵不动,美联储升息前景黯淡,以及美国GDP数据表现疲软,打压美元触及11个月最低水平,COMEX白银价格实现突破性上涨,创15个月新高。笔者认为,尽管白银短期涨势惊人,但本周美国就业市场或有强劲表现,从而提振美元,(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6-05-03)

刘璐宁[7](2016)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过度教育表现和成因的实证研究——基于ISCO-ISCED对接法的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ISCO和ISCED的对接法计算得出,我国过度教育发生率为27.6%,与欧美国家比较,我国过度教育问题比较严重。通过对接方法和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个人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家庭背景和工作特征因素中,对于受过高等教育者来说,工作特征因素是影响过度教育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6年04期)

刘璐宁[8](2015)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过度教育表现和成因的实证研究——基于ISCO-ISCED对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逐渐出现了受教育水平与岗位所需不匹配的现象即过度教育现象。通过ISCO和ISCED的对接法计算得出我国过度教育发生率为27.6%,与欧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过度教育问题比较严重。利用该方法对不同的个人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家庭背景和工作特征因素发生过度教育的概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回归模型发现对于高等教育劳动者来说,工作特征因素是影响他们过度教育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第二届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国际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09)

张菲[9](2015)在《健康、农村劳动力迁移及其劳动市场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基石,既是人们追求的福祉,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基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等背景情况,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和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为基础,梳理了健康经济学领域和劳动经济学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健康人力资本为主线,首先研究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然后以迁移之后的农村劳动力,即农民工为对象,研究了健康对其在劳动市场表现的影响,之后从提升农民工健康资本存量的目的出发,实证分析了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民工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分别以自评健康SRH、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近叁个月患病”作为综合、长期、中期和短期健康指标,构建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中存在健康自选择机制,但是以不同指标反映的健康情况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还表现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次,以迁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即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对其劳动市场表现的影响作用。为解决农民工健康、工作时间和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内生性,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将叁者纳入到一个体系中,似不相关回归结果显示,健康对农民工劳动市场表现的影响体现为健康与农民工收入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及健康与农民工工作时间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健康状况越好,收入水平越高,同时收入越高,自评健康状况越好;农民工健康与其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农民工普遍工作时间过长,部分农民工进城之后健康情况出现恶化,并且超时劳动已经成为农民工健康情况变差的主要因素。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工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即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工,其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也越低,从事的是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作,反过来,超长时间工作损害了其健康,但由于劳动市场制度对工人工作时间选择的限制,在健康情况变差的情况下,农民工只能选择退出劳动市场或者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坚持劳动。最后一个核心章节分别以“全年医疗支出”和“近叁个月医疗支出”表示常规医疗服务利用,以“自付医疗费用的相对值”作为医疗负担,以“健康体检”表示对预防保健医疗服务的利用,分别运用两部模型、Heckman选择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民工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医疗保险尚未实现对农民工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民工参与的医疗保险类别中占主要比例;与未参保农民工相比,参加医疗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生病后的就医概率,但在常规性医疗服务使用方面,新农合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而是抑制了农民工的医疗支出,其他医疗保险显着提高了农民工的医疗支出;医疗保险主要表现为大病保障,但覆盖范围小,报销比例低;农民工对预防保健的利用并不积极,通常在遭遇疾病冲击之后才产生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即农民工对医疗服务的消费尚处于维持基本健康的层次。综合以上研究,本文的研究勾勒了一幅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健康、迁移、劳动力市场表现及其医疗服务利用方面的动态画面:(1)农村劳动力迁移之前,健康人力资本是决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之一;(2)农村劳动力迁移之后,健康又是影响其在劳动市场上表现的重要因素;(3)由于收入水平的制约,在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下,农民工对常规性医疗服务的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10-01)

孙虹,俞会新[10](2015)在《主要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结构与劳动力市场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界定和对比了失业保险相关制度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选取了该制度研究中的五个核心指标,利用28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绘制出失业保险相关制度的雷达图,通过分组比较,得到失业保险制度结构与劳动力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该项制度结构的特点及问题,探讨改革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5年14期)

劳动力市场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频繁以及第叁产业的兴起,在劳动力市场上,仅依靠认知能力,已不足以使劳动者获得成功,劳动者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遗憾的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于技能带来的工资溢价和就业影响仍大多集中于认知能力,而对于非认知技能,特别是社交技能的探讨还不是足够深入。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围绕“社交技能”这一话题展开的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将立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以劳动者社交技能为研究中心,旨在回答以下叁个问题:第一,劳动者社交技能如何影响其在劳动力市场表现,大小如何?第二、社交技能对劳动者劳动力表现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第叁、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如何影响社交技能对劳动力市场表现?本文将基于以下四部分研究,回答上述叁个问题:首先,基于目前所知的相关理论和当下所能查找到的文献,从理论层面探讨和分析劳动者社交技能对其劳动力市场表现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结合中国发展背景,利用2010年和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借助实证分析手段,检验劳动者的社交技能对其在劳动力市场表现产生的影响。并使用工具变量,对识别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予以缓解。基准结果说明,劳动者的社交技能越高,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概率将会越高,获得的工资也越高。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不同职业和产业下,社交技能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不同。在社交技能密集度越高和运动技能密集度越低的职业中,社交技能的工资溢价更多;在第叁产业中,社交技能的工资溢价更多。我们还发现,社交技能越高的劳动者,越倾向于选择社交技能和认知技能密集型职业。再次,使用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来进行深入分析,说明造成社交技能对劳动力市场表现影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科技进步。结合中国统计年鉴和陈永伟(2018)的研究数据,我们描述出各地区以及各职业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结果发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较快的地区,劳动者社交技能对劳动者就业和工资的正向影响更加显着;当劳动者从事的是不易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职业时,劳动者社交技能带来的工资溢价更多。进一步的结果也表明,社交技能越高的劳动者,其社会互动行为越多。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论,本文就如何增强劳动者自身在劳动力市场里的核心竞争力,适当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政府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和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力市场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1].蓝嘉俊,方颖,魏下海.性别比失衡下的婚姻匹配与劳动力市场表现——基于独生子女政策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9

[2].何洋.劳动者社交技能与劳动力市场表现[D].湘潭大学.2019

[3].张车伟,赵文.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劳动力市场表现[J].中国劳动.2019

[4].马草原,马文涛,李成.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根源与表现[J].管理世界.2017

[5].蔡蔚萍.女性教育优势能否延续到劳动力市场——基于高考成绩、本科学业表现和就业情况的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6

[6].黄耀伟.白银短期面临下跌风险[N].期货日报.2016

[7].刘璐宁.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过度教育表现和成因的实证研究——基于ISCO-ISCED对接法的计算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6

[8].刘璐宁.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过度教育表现和成因的实证研究——基于ISCO-ISCED对接法[C].第二届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国际会议论文摘要集.2015

[9].张菲.健康、农村劳动力迁移及其劳动市场表现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0].孙虹,俞会新.主要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结构与劳动力市场表现[J].中国劳动.2015

标签:;  ;  ;  ;  

劳动力市场表现论文-蓝嘉俊,方颖,魏下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