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区类型论文-尹姗姗

蝗区类型论文-尹姗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蝗区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山湖,蝗区类型,天敌资源,生物防治

蝗区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尹姗姗[1](2008)在《东亚飞蝗微山湖蝗区生态类型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飞蝗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二十年来在我国频繁出现暴发和大发生的局面,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山东省是东亚飞蝗的重要蝗区,特别是微山湖蝗区,由于湖水位年际间变化大和诸多因素,是该害虫的滋生地。近年来发生危害严重。为了更好的控制其危害,我们对微山湖区的湖水位和裸滩面积以及东亚飞蝗的发生进行了分析,调查了湖区的植被状况和天敌资源,进行了许多生物杀虫剂的药效试验,取得的结果如下:明确了微山湖湖水位的下降,会导致裸滩面积增大,给东亚飞蝗创造了取食、繁殖的滋生地,造成了虫源积累,是近20年微山湖几次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初步弄清了微山湖蝗区的野生植被种类,共有52科、209种。东亚飞蝗的寄主植物有2科、43种,禾本科植物中以芦苇和稗草密度最高,其次是马唐、牛筋草和狗尾草;莎草科中以牛毛毡、香附子和聚穗莎草较高。这些寄主皆为东亚飞蝗的嗜食食料。根据湖水位、植被和天敌类群等特征,将微山湖蝗区分为4个特征明显的类型,即沿湖浅水区、湖滩泛水区、湖滩阶地和堤外洼地。其中,湖滩泛水区植被、天敌种类丰富,是一个明显的生态交错带,也是一个天敌库。查明了微山湖蝗区天敌的种类组成,发现东亚飞蝗天敌有128种,比较重要的有68种,其中,卵期天敌共16种;蝻期和成虫期天敌112种。明确了各个类群的优势种和保护利用对象。4个蝗区生态类型中主要天敌类群数量各有差异,沿湖浅水区以蛙类和鸟类数量大,湖滩泛水区、湖滩阶地和堤外洼地中的蚂蚁类、蜘蛛类和步甲类数量依次递增,而蛙类和鸟类依次减少。针对目前使用的一些生物制剂,进行了东亚飞蝗的生物防治试验,明确了微生物杀虫剂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虫螨克和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苦皮藤素对东亚飞蝗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而对自然天敌无害,与自然控制相协调。苏云金杆菌制剂对东亚飞蝗杀虫效果不理想。(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10-20)

张启勇[2](2008)在《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及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蝗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情况,提出了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制技术模式,指出安徽省通过大力推广生态控蝗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飞蝗的发生危害程度,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08年11期)

王欣璞,姚树然[3](2007)在《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发生期气象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象条件是影响东亚飞蝗发生期早晚的重要因子,建立发生期的气象因子预报对虫害的防治十分必要。通过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1980-2003年发生期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用合成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影响东亚飞蝗发生期早晚的关键气象因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发生期的预报方程。通过历史回查,并在2004年至2005年进行试报,误差一般在4 d以内,可以纳入业务运行。(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7年S2期)

丁岩钦[4](1995)在《中国东亚飞蝗新类型蝗区──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的生态地理特征及其与大沙河蝗区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地对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螟区的生态地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本蝗区是Uvarov(1936)提出的飞蝗两类蝗区理论中.由于森林破坏而形成的一类蝗区,作者将它定名为"热带稀树草原蝗区"。这类蝗区在我国过去尚缺乏研究。文中进而根据本蝗区的成因、生态特征以及对蝗区的生态控制对策,分别与我国大陆的东亚飞蝗大沙河类型蝗区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尤其儆[5](1989)在《广西东亚飞蝗蝗区类型及根除蝗害之刍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飞蝗是我国载入史册的历史性大害虫,远在公元前707年即距今2696年就开始有飞蝗成灾的记载,两千余年来在我国东亚飞蝗先后曾大发生过八百余次,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和灾难。因此,历代朝廷每逢谈起蝗灾均不寒而栗。 我国自解放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就极端重视蝗害问题,在周恩来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农业部多次委托中国科学院昆虫研(本文来源于《广西植保》期刊1989年01期)

蝗区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情况,提出了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制技术模式,指出安徽省通过大力推广生态控蝗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飞蝗的发生危害程度,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蝗区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尹姗姗.东亚飞蝗微山湖蝗区生态类型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2].张启勇.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及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蝗技术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

[3].王欣璞,姚树然.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发生期气象预报[J].华北农学报.2007

[4].丁岩钦.中国东亚飞蝗新类型蝗区──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的生态地理特征及其与大沙河蝗区比较[J].昆虫学报.1995

[5].尤其儆.广西东亚飞蝗蝗区类型及根除蝗害之刍见[J].广西植保.1989

标签:;  ;  ;  ;  

蝗区类型论文-尹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