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书虱论文-郭东权,陈云堂,范家霖,鲁玉杰,张晓燕

小眼书虱论文-郭东权,陈云堂,范家霖,鲁玉杰,张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眼书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束,辐照效应,小眼书虱

小眼书虱论文文献综述

郭东权,陈云堂,范家霖,鲁玉杰,张晓燕[1](2011)在《电子束对不同虫态小眼书虱的辐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控制小眼书虱对烟草及其他仓储物的危害,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不同虫态的小眼书虱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其辐照效应。结果表明,小眼书虱的卵、若虫、成虫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依次降低;100Gy剂量辐照处理的小眼书虱卵不能孵化;成虫和若虫经辐照后21天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79.1Gy和130.9Gy;300 Gy剂量辐照处理的小眼书虱成虫和若虫分别在63天和49天内全部死亡,并且导致成虫不能产生下一代成虫。因此,300Gy的剂量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防治小眼书虱的参考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07期)

陈吉汉,王殿轩,吴若旻,邵震宇,许登彦[2](2010)在《不同磷化氢浓度下3个不同抗性的小眼书虱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5±1)℃,(75±5)%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控制100、200、300、400和500 mL/m3的磷化氢浓度,比较研究了抗性倍数分别约为1、5和12倍的小眼书虱3个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结果表明:在以上相应磷化氢浓度下抗性倍数为1的R1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分别为22 d、19 d、13 d、7 d和7 d.抗性倍数为5的R5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分别为31 d、28 d、22 d、19 d和13 d.对于抗性倍数为12的R12品系,在100 mL/m3的浓度下第31天时仍有存活,在200mL/m3、300 mL/m3、400 mL/m3和500 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的完全死亡时间则分别为31 d、28 d、19 d和16 d.(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白春启,曹阳,李燕羽,尚艳娥,呙琴[3](2008)在《小眼书虱Liposcelis paeta(Psocopotera:Liposcelididae)表皮层脂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壁表皮对昆虫起着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其中表皮化合物成分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正己烷整体浸泡试虫的方式,在常温及超声波浴的条件下,进行储粮害虫中常见的小眼书虱表皮成分提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提取物成分,结果表明:小眼书虱表皮成分以总酯类物质为主。十八酸酯为82%;游离脂肪醇和脂肪酸为17%;烃类为1%。(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任艺[4](2008)在《小眼书虱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态适合度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眼书虱(Liposcelis paeta Pearman)属于啮目Psocoptera、粉啮亚目Troctomorpha、书虱科Liposcelididae,书虱属Liposcelis,其发生危害程度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对小眼书虱的研究非常少,仅有少量对其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的报道,而对其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极为缺乏。据此,本学位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231)等项目的资助下,以采自我国河南省南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县以及贺州县粮库的小眼书虱为试验材料,较为系统地对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态适合度以及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生化和毒理学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系统观察了以全麦粉、酵母粉和脱脂奶粉(10:1:1)混合饲料饲养的小眼书虱在20℃、22.5℃、25℃、27.5℃、30℃、32.5℃、35℃、37.5℃和40℃,75%~80%RH和全黑暗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通过比较发育速率、存活率、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历期、种群翻倍时间等生命参数以明确小眼书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态适合度。结果表明:在20℃和40℃下,小眼书虱不能够完成世代发育。在22.5~37.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小眼书虱的发育历期显着缩短(45.38 d~11.50d),即发育速率逐渐增快。种群未成熟期存活率在32.5℃下最高(52.79%),22.5℃下最低(18.79%)。羽化后产卵前期在22.5℃下最长(6.34d),37.5℃下最短(0.80 d)。在理论最适温度29.78℃条件下,小眼书虱的最大产卵量为111.70粒。通过组建小眼书虱实验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特定时间繁殖特征生命表,明确了小眼书虱种群生命参数与温度间的关系。在供试的温度条件下,小眼书虱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_m)和种群周限增长率(λ)在32.5℃时最大(0.0542和1.0556),该温度下相对应的种群翻倍时间最短(12.80d);小眼书虱种群净增殖率(R_0)在27.5℃最高(13.42)。小眼书虱种群存活曲线在各个温度下均属于DeeveyⅢ型。在22.5~37.5℃范围内,小眼书虱的种群趋势指数可用二次抛物线方程描述,种群世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因此以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内禀增长率(r_m)值的大小并结合其他生命参数,推知小眼书虱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2.5℃。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小眼书虱3个地理种群对DDVP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眼书虱南阳和梧州种群的LC_(50)(281.4802 mg/m~2和285.0655 mg/m~2)分别为贺州种群(243.5197 mg/m~2)的1.156及1.171倍。小眼书虱AChE的生化及毒理学分析结果发现,小眼书虱梧州和贺州种群AChE的活力和比活力均显着高于南阳种群,并且叁个种群动力学常数亦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南阳种群AChE的米氏常数(K_m)值显着低于梧州、贺州种群,说明小眼书虱南阳种群AChE对底物ATChI有较高的亲和力,同时梧州和贺州种群的AChE对ATChI的亲和力也有显着的差异。梧州和贺州种群AChE对底物的最大反应速度(V_(max))显着高于南阳种群,说明前两个种群的AChE可能存在过量表达。离体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氧磷、甲基内吸磷、西维因和毒扁豆碱对小眼书虱AChE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抑制中浓度(I_(50))值的大小为指标比较发现,相比较于其他两个种群,小眼书虱贺州种群的AChE对对氧磷和甲基内吸磷不太敏感。利用双分子速率常数(k_i)比较发现,西维因对小眼书虱AChE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南阳种群对西维因最为敏感,对毒扁豆碱最不敏感。综合分析小眼书虱3个地理种群AChE的生化和毒理学特性差异有可能源于各地用药水平不同所致。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加强对书虱类害虫,特别是小眼书虱抗性的监测和管理,避免其抗性上升,造成更大的危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15)

劳传忠,冼庆,刘芳芳,曾伶,林亚珍[5](2007)在《杀虫剂对小眼书虱成虫的触杀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滤纸药膜法比较了常用12种杀虫剂对小眼书虱Linposcelis paeta Pearman的触杀作用,在药剂的推荐浓度下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小眼书虱的急性触杀作用强于其它药剂,同时测定了杀虫松、敌敌畏和凯安保3种药剂对小眼书虱的触杀毒力,其24h内触杀作用的LC50分别为0.0879μg/cm2、0.0725和2.2042μg/cm2。(本文来源于《粮食储藏》期刊2007年04期)

吕建华,鲁玉杰,胡彦艳[6](2006)在《3种植物精油对小眼书虱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辣椒、柑桔皮、臭椿皮精油,详细研究了其对小眼书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物精油中臭椿皮精油和辣椒精油对小眼书虱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柑桔皮精油对小眼书虱具有非常显着的引诱作用;3种植物精油对小眼书虱均未表现出一定的触杀作用;3种植物精油对小眼书虱均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其中,辣椒精油的熏蒸作用最强。(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5期)

白旭光,王颖彦[7](1999)在《小眼书虱生活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小眼书虱(Liposcelispaeta)在30℃、90%RH条件下以全麦粉加酵母粉为饲料的生长发育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发育期经过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其中若虫期有3龄。从卵发育至成虫平均需245d,其中卵期平均90d、一龄若虫平均74d、二龄若虫平均38d、叁龄若虫35d。同时还观察了产卵、取食等生物学特性和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本文来源于《郑州粮食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小眼书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25±1)℃,(75±5)%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控制100、200、300、400和500 mL/m3的磷化氢浓度,比较研究了抗性倍数分别约为1、5和12倍的小眼书虱3个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结果表明:在以上相应磷化氢浓度下抗性倍数为1的R1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分别为22 d、19 d、13 d、7 d和7 d.抗性倍数为5的R5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分别为31 d、28 d、22 d、19 d和13 d.对于抗性倍数为12的R12品系,在100 mL/m3的浓度下第31天时仍有存活,在200mL/m3、300 mL/m3、400 mL/m3和500 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的完全死亡时间则分别为31 d、28 d、19 d和16 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眼书虱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东权,陈云堂,范家霖,鲁玉杰,张晓燕.电子束对不同虫态小眼书虱的辐照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1

[2].陈吉汉,王殿轩,吴若旻,邵震宇,许登彦.不同磷化氢浓度下3个不同抗性的小眼书虱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白春启,曹阳,李燕羽,尚艳娥,呙琴.小眼书虱Liposcelispaeta(Psocopotera:Liposcelididae)表皮层脂类成分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08

[4].任艺.小眼书虱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态适合度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5].劳传忠,冼庆,刘芳芳,曾伶,林亚珍.杀虫剂对小眼书虱成虫的触杀毒力[J].粮食储藏.2007

[6].吕建华,鲁玉杰,胡彦艳.3种植物精油对小眼书虱的控制作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6

[7].白旭光,王颖彦.小眼书虱生活史的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9

标签:;  ;  ;  

小眼书虱论文-郭东权,陈云堂,范家霖,鲁玉杰,张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