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绿论文-马晓燕,朱顺达,肖海龙,黄光荣

酸性绿论文-马晓燕,朱顺达,肖海龙,黄光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酸性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叁重四级杆质谱,喹啉黄,酸性绿S,专利蓝V

酸性绿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燕,朱顺达,肖海龙,黄光荣[1](2012)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喹啉黄、酸性绿S和专利蓝V》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食品中喹啉黄、酸性绿S和专利蓝V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叁重四级杆质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聚酰胺小柱净化、解析处理后,采用XDB-C18色谱柱,以乙腈和0.02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后,在负离子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喹啉黄、酸性绿S和专利蓝V的检出限为1~10ng/mL;在5~1000ng/mL质量浓度范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在8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中喹啉黄、酸性绿S和专利蓝V3种着色剂的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吴平,金发根[2](2011)在《一种弱酸性绿光黑染料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一种弱酸性绿光黑染料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合成工艺为对硝基苯胺经重氮化后,在酸性条件下与H酸偶合,合成一次偶合物;4,4'-二氨基苯磺酰替苯胺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上述一次偶合物和间苯二酚偶合,合成绿光黑染料。经测试,该染料牢度性能优于直接黑RN和直接耐晒黑G。(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1年04期)

李林波,雷伟,洪涛[3](2011)在《用过氧硫酸氧化处理偶氮染料酸性绿20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采用电解硫酸法制备氧化剂,并用以处理以酸性绿20为代表的偶氮染料废水,初步确定了氧化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添加量和氧化剂投加方式等对酸性绿20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废水中酸性绿20质量浓度200 mg/L;以硫酸钴为催化剂,分2次投加;氧化剂添加量30 mL/L;催化剂添加量0.02 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min。在最佳条件下,酸性绿20废水的脱色率达100%,COD去除率达90%。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偶氮键最先断裂,随后萘环、苯环断裂,发色团被破坏,这是本方法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11年03期)

杨成龙[4](2009)在《低酸性绿竹笋罐头护色及保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酸性绿竹笋罐头加工和贮藏过程易出现组织软烂和色泽加深的问题,研究保脆及护色技术。在预煮工序中添加0.4%氯化钙对绿竹笋进行保脆处理,可提高产品的脆嫩度;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的复合食品添加剂配方(植酸0.1‰、异Vc钠0.2‰、多聚磷酸盐0.6‰、EDTA二钠0.1‰)护色效果明显;选择适宜的高温杀菌结合反压冷却的杀菌工艺,可在确保产品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产品的风味、口感和色泽。(本文来源于《福建轻纺》期刊2009年12期)

张占梅[5](2009)在《基于超声辐射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偶氮染料酸性绿B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合成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成分复杂,浓度高、色度大、难生物降解物质多,且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毒性或叁致性能(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机物。此外,由于染料生产品种逐渐增多,并且逐步向抗氧化、抗光解、抗生化方向发展,使得染料废水处理的难度加大。未经严格处理的染料废水不但造成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而且给人体及生态环境也造成潜在的危害。针对染料废水化学结构稳定,对微生物有毒害的特点,常规的物化法和生化法无法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有必要开发针对这类废水治理行之有效的处理新工艺,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超声波降解技术是近年来水污染控制领域一个研究热点,它集高温热解、自由基氧化和超临界水氧化于一身,降解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超声波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技术联合使用,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技术。论文以偶氮染料酸性绿B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Box-Behnke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等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并结合响应面分析,研究了超声及超声组合技术对酸性绿B的降解效果、试验条件优化、反应过程动力学及降解机理。旨在探索偶氮染料废水降解的新途径,拓宽超声化学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从而为丰富、深化超声氧化技术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和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单独超声辐射降解酸性绿B,试验结果表明,单独超声处理酸性绿B效果并不理想。在优化试验条件下,酸性绿B的脱色率仅为41.8%。酸性绿B在单独超声辐射下,其降解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超声频率和功率密度是影响酸性绿B降解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酸性绿B降解率随功率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超声频率由28 kHz增大为45 kHz时,降解率反而降低。此外,废水浓度、初始pH值、饱和气体和无机盐溶液对酸性绿B降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反应体系中投加自由基清除剂,降解效果大大降低,说明酸性绿B超声降解反应以自由基氧化为主。通过分析降解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初步推断在超声辐射下,酸性绿B并没有完全降解为CO2和H2O,而仅仅是生色基团受到自由基攻击而被破坏。反应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2)在双频超声降解酸性绿B的试验中,研究发现,在给定试验条件下,双频超声波对酸性绿B的降解效果优于两种单频超声波的脱色效果之和,双频超声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在优化试验条件下,即在28 kHz+40 kHz组合的双频超声复合模式下,调节废水pH = 4.0,控制超声输入功率为490 W,反应时间为165 min,废水浓度为100 mg/L时,酸性绿B脱色率为64.6%。通过对双频超声系统中?OH产额的测定和分析空化泡的Rayleigh-Plesset运动方程,初步探讨了双频超声协同效应产生的原因和机理。(3)在超声-H2O2降解酸性绿B的试验中,以酸性绿B脱色率为目标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建立酸性绿B降解反应的数学模型。在模型确定的优化试验条件下,酸性绿B降解率的理论预测值为96.82%,而验证试验表明酸性绿B的实际脱色率为93.34%,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仅为3.48%,表明该模型具有高度显着性,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性好,可用该模型对酸性绿B降解反应进行预测。由响应面及等高线图分析,染料初始pH值、H2O2投加量、超声功率叁因素对酸性绿B降解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两两间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此外,研究发现,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正丁醇对酸性绿B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反应体系中?OH自由基浓度与酸性绿B脱色率成正比例关系,说明酸性绿B在超声-H2O2体系中的主要降解途径是通过?OH自由基使酸性绿B氧化的过程。反应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4)在超声-Fenton降解酸性绿B的试验中,为获得超声-Fenton降解酸性绿B的优化试验条件,设计5因素3水平的L27(3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因素对酸性绿B脱色反应影响的大小次序为:pH>反应时间>Fe2+投加量>功率密度>H2O2投加量>交互作用。酸性绿B脱色反应的优化工艺为:Fe2+投加量为7 mmol/L;H2O2投加量为140mmol/L;废水pH值为3.5;功率密度为1.00 W/mL;反应时间为30 min。而对酸性绿B的COD去除率影响的大小次序为:反应时间> H2O2投加量>pH>Fe2+投加量>功率密度>交互作用。酸性绿B的COD去除反应的优化工艺:Fe2+投加量为6 mmol/L;H2O2投加量为120mmol/L;废水pH值为4.0,功率密度为1.00 W/mL;反应时间为40 min。酸性绿B在超声-Fenton体系中的降解反应主要是基于羟基自由基的氧化反应为主,酸性绿B在羟基自由基的攻击下,首先生成苯和萘的衍生物,而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进一步为降解为小分子中间体。(5)以Al2O3为载体制备Fe-Ni-Mn/Al2O3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表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负载溶液浓度、负载时间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负载溶液浓度、负载时间和焙烧温度分别为0.1mol/L,12 h和550℃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以Fe-Ni-Mn/Al2O3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考察超声催化氧化酸性绿B的降解效果。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酸性绿B降解反应的8个因素,即催化剂投加量、催化剂使用次数、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废水初始浓度、废水pH值、超声功率和超声频率,外加叁个虚拟变量,进行初步筛选。然后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对Plackett-Burman筛选出的叁个主要因素: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溶液pH值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从而得到酸性绿B催化氧化反应的优化条件。试验得到酸性绿B的脱色率平均值为96.76%,而由回归模型预测的酸性绿B的脱色率为94.11%,预测值和试验值较接近,偏差仅为2.65%,说明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拟合性良好,证明用此模型对超声降解染料酸性绿B优化实验条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准确可靠,预测结果充分、可信,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由降解反应后酸性绿B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离子色谱图和GC-MS扫描图知酸性绿B已被完全降解,并对酸性绿B的反应历程进行了推断。研究认为,酸性绿B在Fe-Ni-Mn/Al2O3催化剂存在下超声降解反应机理是超声效应使催化剂Fe-Ni-Mn/Al2O3表面得到不断的摩擦、清洗和更新,不仅使得催化剂有效表面积增加,可保持较多的催化活性位,而且可加速酸性绿B分子在催化剂表明的物质传输,强化降解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10-01)

张占梅,郑怀礼,胡鹏,吉方英[6](2009)在《响应面法优化低频超声协同H_2O_2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绿B》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酸性绿B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染料废水初始pH和H2O2投加量及超声功率为自变量,以酸性绿B降解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酸性绿B超声降解的影响,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染料废水初始pH和H2O2投加量及超声功率与染料降解率存在显着的相关性.确定酸性绿B废水超声降解优化条件:初始ρ(酸性绿B)为100 mg/L,初始pH和超声功率分别为4.43和216 W,H2O2投加量为1.77 mL.在该优化条件下,酸性绿B的降解率可达93.34%.经试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良好,偏差仅为3.48%.(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郑怀礼,张占梅[7](2009)在《低频超声协同Fe-Ni-Mn/Al_2O_3催化降解酸性绿B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频超声与Fe-Ni-Mn/Al2O3催化剂协同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绿B模拟废水,考察染料初始浓度和pH值、催化剂、饱和气体及H2O2等因素对酸性绿B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Fe-Ni-Mn/Al2O3与低频超声存在协同效应,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6 g/L;酸性条件有利于染料的超声降解,当pH=3.8时,可取得最佳的降解效果;酸性绿B降解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优化初始浓度为100 mg/L,此外,在反应体系中鼓入饱和气体也可促进酸性B的降解,且影响顺序为混合气体(air+Ar)>氧气>氩气;在反应过程中投加H2O2有利于染料降解率的提高。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降解150 min,酸性绿B色度去除率达到91.4%。(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钱伯勇[8](1991)在《尿蛋白酸性绿3定量法及醋纤电泳光密度扫描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加热醋酸法筛选尿蛋白定性为++、+++、++++各20例,用酸性绿3定量法测定尿蛋白总量,用醋纤膜电泳分离各蛋白区带,并经光密度计扫描测定备区带的百分比及含量,以期为治疗蛋白尿病人及其疗效、发生机理的研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检验杂志》期刊1991年03期)

酸性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一种弱酸性绿光黑染料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合成工艺为对硝基苯胺经重氮化后,在酸性条件下与H酸偶合,合成一次偶合物;4,4'-二氨基苯磺酰替苯胺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上述一次偶合物和间苯二酚偶合,合成绿光黑染料。经测试,该染料牢度性能优于直接黑RN和直接耐晒黑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性绿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晓燕,朱顺达,肖海龙,黄光荣.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喹啉黄、酸性绿S和专利蓝V[J].中国食品学报.2012

[2].吴平,金发根.一种弱酸性绿光黑染料的合成研究[J].染料与染色.2011

[3].李林波,雷伟,洪涛.用过氧硫酸氧化处理偶氮染料酸性绿20废水[J].湿法冶金.2011

[4].杨成龙.低酸性绿竹笋罐头护色及保脆技术研究[J].福建轻纺.2009

[5].张占梅.基于超声辐射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偶氮染料酸性绿B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

[6].张占梅,郑怀礼,胡鹏,吉方英.响应面法优化低频超声协同H_2O_2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绿B[J].环境科学研究.2009

[7].郑怀礼,张占梅.低频超声协同Fe-Ni-Mn/Al_2O_3催化降解酸性绿B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

[8].钱伯勇.尿蛋白酸性绿3定量法及醋纤电泳光密度扫描定量[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1

标签:;  ;  ;  ;  

酸性绿论文-马晓燕,朱顺达,肖海龙,黄光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