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粳稻论文-练炼,钟金平

中粳稻论文-练炼,钟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粳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粳稻,单产,高产示范,苏家垱乡,晚粳,一季中稻,食味,杂交籼稻,共青城,粮食安全

中粳稻论文文献综述

练炼,钟金平[1](2019)在《我省一季中粳稻单产创新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共青城讯 (练炼、钟金平)11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共青城市苏家垱乡“一季中粳”千亩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测出平均亩产达到1022.2公斤,这表明我省一季中稻单产创新高。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加大水稻“籼改粳”示范推广力度,扎实开展(本文来源于《江西日报》期刊2019-11-10)

李耀立[2](2019)在《中熟中粳稻连粳7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对中熟中粳稻连粳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海县目标产量要达到700 kg/667m~2以上,最佳播期为5月5日至5月10日,合理栽插密度在2~2.5万穴/667m~2,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22.5 kg/667m~2左右。(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3](2019)在《国审中粳稻新品种中科盐1号的选育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科盐1号,原代号盐稻1333,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合作,以盐稻8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5年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中熟中粳稻新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产量潜力较大、品质优良、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059。(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军,王爱华,方书亮,周冬冬,李必忠[4](2019)在《氮肥和穴苗数对机插中粳稻金粳8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淮北地区机插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关键。以中熟中粳金粳818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其产量、群体特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施氮量27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以225 kg/hm~2处理最高。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穴苗数增加,各处理产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以270 kg/hm~2条件下的5苗/穴处理产量最高,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趋势,均以3苗/穴处理最高。施氮量270 kg/hm~2结合栽插密度5苗/穴的处理群体茎蘖动态升降平稳,中后期具备较高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最终实产最高,且群体的氮素吸收利用率达44.28%,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作为当地机插稻节肥高效生产的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吴俊生[5](2019)在《优良食味中熟中粳稻南粳2728》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粳2728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大丰华丰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中熟中粳稻品种,其口感好,填补了我省中熟中粳水稻优良食味品种的空缺,同时集中了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病性强、穗粒结构协调、抗倒性好、出米率高等优点,201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6-29)

冯发运,王冬兰,郭盼,张志勇,刘贤金[6](2019)在《江苏省迟熟中粳稻生产上减量用药技术研究与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农药减量技术可减轻农药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在对江苏省北部迟熟中粳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量用药技术方案,并于2016年在淮安市金湖县迟熟中粳稻上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减量用药技术方案能达到同常规用药一样的控制病虫害的效果,能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能增加稻谷产量及经济效益,能有效保护稻田生态环境,避免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卢百关,王宝祥,杨波,刘艳,孙志广[7](2019)在《优质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介绍了连粳16号选育过程和试验示范种植情况,阐明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简述了其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及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连粳16号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3期)

吴岳,刘礼明,韩小龙[8](2019)在《中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17个中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优质中粳稻新品种。结果表明,秀水121、苏秀867、光灿1号、沪香粳106、徐稻9号、隆粳968、南粳5758、扬粳5118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程保山,王健,李刚,徐卫军,袁彩勇[9](2018)在《中粳稻新品种隆粳96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隆粳96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隆粳96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健,方兆伟,迟铭,杨波,王宝祥[10](2018)在《高产优质杂交中粳稻连8优3号的选育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连8优3号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连8A与恢复系云R3配组而成的叁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性强,熟期适中等特点。(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8年05期)

中粳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对中熟中粳稻连粳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海县目标产量要达到700 kg/667m~2以上,最佳播期为5月5日至5月10日,合理栽插密度在2~2.5万穴/667m~2,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22.5 kg/667m~2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粳稻论文参考文献

[1].练炼,钟金平.我省一季中粳稻单产创新高[N].江西日报.2019

[2].李耀立.中熟中粳稻连粳7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3].刘凯,唐红生,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国审中粳稻新品种中科盐1号的选育及应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

[4].张军,王爱华,方书亮,周冬冬,李必忠.氮肥和穴苗数对机插中粳稻金粳8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吴俊生.优良食味中熟中粳稻南粳2728[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6].冯发运,王冬兰,郭盼,张志勇,刘贤金.江苏省迟熟中粳稻生产上减量用药技术研究与示范[J].上海农业科技.2019

[7].卢百关,王宝祥,杨波,刘艳,孙志广.优质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9

[8].吴岳,刘礼明,韩小龙.中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9

[9].程保山,王健,李刚,徐卫军,袁彩勇.中粳稻新品种隆粳96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8

[10].李健,方兆伟,迟铭,杨波,王宝祥.高产优质杂交中粳稻连8优3号的选育与应用[J].耕作与栽培.2018

标签:;  ;  ;  ;  ;  ;  ;  ;  ;  ;  

中粳稻论文-练炼,钟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