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相划分论文-王飞

地震相划分论文-王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相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河套盆地,吉兰泰地区,地层,地震相

地震相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1](2018)在《河套盆地吉兰泰地区地震地层划分及地震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兰泰地区位于河套盆地西南部临河坳陷内,下白垩统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目前区内仅有3口钻井,其中松探1井发现了原油显示。伴随着盆地进入第叁次勘探阶段,对于研究区下白垩统地层划分、沉积相、生烃和勘探潜力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吉兰泰地区岩性、古生物、沉积旋回和制作松探1井、松探2井与吉参1井地震合成记录等将下白垩统固阳组划分为叁段,识别出固阳组底、固叁段顶、临河组顶/底多个不整合面,建立了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框架。对比鄂尔多斯盆地、巴彦浩特盆地及银额盆地白垩系,其与相邻盆地白垩系具有等时对比意义。通过分析松探1井、松探2井及吉参1井的测井曲线特征,结合前文分析沉积特征,进行了叁口井的单井固阳组沉积相的划分。固二段、固叁段为旱地扇沉积,固一段为滨浅湖-半深湖沉积。固一段发育两套暗色泥岩,含有大量方解石、白云石颗粒,测井显示为高伽马、高密度及低声波时差。固叁段在部分剖面中表现为朝断层加厚的楔状体,ZK500钻孔钻遇楔状体,其为一套近源粗粒沉积物。盆地西北部发育一高航磁异常体,其在固叁段沉积末隆升导致了固叁段断陷向固二段坳陷的构造样式的转变,固二段及其以后沉积厚度朝断层方向减薄。由于固一段暗色泥岩波阻抗大于砂岩,固二-叁段砂岩波阻抗大于泥岩,所有以固一段暗色泥岩与灰岩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一谷两峰反射,其厚度与振幅强度呈正相关。根据地震振幅与岩性及其组合的关系,研究区存在暗色泥岩对应的较连续中-强振幅地震相、灰岩层对应的较连续中振幅地震相、楔状体对应的杂乱-空白反射地震相与其它岩性对应的亚平行弱振幅地震相四种剖面地震相类型。平面上提取固阳组叁段振幅属性,划分出强、中、弱叁种区域,分别对应不同地震相与沉积相类型。根据制作了研究区暗色泥岩厚度图、岩石物性分析、储盖组合及运移分析等简要划分了有利勘探区域。(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军,姜素华,李叁忠,宋传会,赵斐宇[2](2014)在《地震相分析在济阳拗陷孔店组沉积相划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反射界面的顶底接触关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振幅、频率、连续性等7个参数,对济阳拗陷古近系孔店组层序的3个亚层序的地震相进行了精细划分。根据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在研究区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发散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波形地震相、充填地震相、丘状地震相、透镜地震相、杂乱地震相等8类典型的地震相,并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钻井及区域构造背景相结合,经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划分出冲积扇、叁角洲、近岸水下扇、扇叁角洲、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河流—洪泛平原等沉积相。(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吴琳[3](2014)在《Stratimagic软件划分地震相技术在伊通地堑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地震属性参数提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地球物理的关键技术,也成为联系地球物理和勘探开发的桥梁。波形属性综合了地震波的振幅、频率、相伴等属性,是一种综合的地震属性,而这种综合属性参数的提取可以通过应用Stratimagic软件来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Stratimagic软件划分地震相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在伊通地堑波太地区的应用效果,说明地震相分析技术在沉积演化及储层分布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4年05期)

胡英,陈辉,贺振华,黄德济,文晓涛[4](2013)在《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技术是一种属性综合聚类方法,因此选取何种参数(即输入属性体的类型、聚类或分类方法、地震相的地质意义解释等因素)描述地震相的地震反射特征是决定该类方法特点和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联合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与地震纹理属性实现地震相的自动划分,针对叁维地震数据体,该法为每个数据点在其叁维邻域空间内从不同方向提取多种代表该点的地震纹理属性的特征参数,然后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获取的特征参数集进行自动划分,从而确定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相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法的地震划相效果理想,与钻井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3年01期)

刘小洪,冯明友,杨午阳,孙辉,魏新建[5](2011)在《利用Kohonen神经网络划分二维地震相——以柴达木盆地E区风险勘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柴达木盆地E区大型背斜构造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在二维地震数据闭合差校正、邻区井标定引入及精细层位解释基础上,利用改进算法的Kohonen神经网络技术开展二维地震相划分研究,识别出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滩坝等微相。本文研究认为,研究区古流向为南东—北西向,储集砂体较发育,主要富集于研究区中部,现今构造东高点位于有利沉积相带。改进算法的Kohonen神经网络二维地震相划分技术补充了沉积相研究成果,适合于西部二维地震资料覆盖的风险探区,具较强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1年04期)

杨瑞超[6](2011)在《DBSCAN算法在地震相划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复杂程度的增加和地震解释技术的日趋成熟,地震油气预测技术正朝着精细和实用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地提高认识水平,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和掌握油气存在的未知状况,从现有的地球物理、地质、油藏开发等地震资料中提取和挖掘出更多新的信息来进行油气的预测研究。目前最有效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之一就是地震相分析。随着地震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剖面上包含的地震信息更加丰富,传统的“相面法”已经检测不出来的,必须借助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加以提取分析。目前常见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有K-均值(K-means)算法、模糊聚类算法(Fuzzy Clustering Methods,FCM)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 Network,SOM)。这些算法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人为确定聚类数目;难以建立准确合理的隶属度函数;数据量大、维数高时运算时间长,有时难以实现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探索基于密度的带有噪声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算法在地震相划分中的应用。DBSCAN算法不需要人为确定聚类数目,聚类速度较快,且能够有效地处理噪声点和发现任意形状的空间聚类。本文首先根据地震数据的特点生成实验数据,从算法对输入参数的要求、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发现任意形状聚类、噪声数据处理能力和高维数据处理能力这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了DBSCAN算法与K-means算法、FCM算法、SOM算法的聚类分析能力,然后把它应用于实际地震振幅属性数据集,结果表明DBSCAN算法能够很好地划分地震相,划分结果令人满意。但该算法存在运行时间较长的不足,本文采取了稀释地震数据的措施进行弥补,在保证划分效果的同时,时间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1-06-30)

吴嘉鹏,王英民,马贵明,龚承林,张雷[7](2010)在《孟加拉扇某区块地层层序划分及典型地震相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位于孟加拉扇某区块水深大于2000m的陆坡深水区,区内缺乏典型的层序地层界面。该文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震属性、分频、地震相等分析,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体的识别。依据深水沉积旋回在地震剖面上振幅特征的变化,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进而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地震相及沉积相的分布特征,参考深水沉积相发育模式,并结合"U"形相、丘状相、强振幅平行相、中弱振幅平行相以及透明杂乱反射相等5种典型地震相的外部形态、发育位置等,认为各地震相分别对应水道、水道堤岸、浊积朵体、深海泥岩以及块状搬运复合体等沉积单元,并指出典型地震相的分布特征,可辅助地层层序的划分。(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0年02期)

朱剑兵,赵培坤[8](2009)在《国外地震相划分技术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外地震相划分的主要几种方法——波形分类法、地震结构属性映射法和地震地貌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波形分类法是基于波形特征的地震相划分方法,具有分类简单,算法成熟的特点,适合于大级别沉积相带的划分。地震结构属性映射法是利用已知的地震反射特征在一个小的空间内建立灰度协概率矩阵,再通过有关参数进行地震相的描述,具有较好的物理基础及人机交互性。地震地貌学法是在地震反射特征无法区分沉积相的情况下,利用沉积相带平面分布模式来识别地震相,需要在一定的地质认识下才能使用。(本文来源于《勘探地球物理进展》期刊2009年03期)

朱剑兵[9](2008)在《地震相划分方法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地震相划分的主要几种方法,包括波形分类法、地震结构属性映射法和地貌学成像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波形分类法是基于波形特征的地震相划分方法,具有分类简单,算法成熟的特点,适合于大级别沉积相带的划分。地震结构属性映射法是利用已知的地震反射特征在一个小的空间内建立灰度协概率矩阵,再通过有关参数进行地震相的描述,具有较好的物理基础及人机交互性。地貌学成像法是在地震反射特征无法区分沉积相的情况下,利用沉积相带平面分布模式来识别地震相,需要一定的地质认识情况下才能使用。(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08年03期)

葛玉德[10](2008)在《南华北盆地阜阳区块古生代地震层序划分及地震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阜阳区块位于南华北盆地的周口坳陷东部,面积约11000km2,占坳陷面积的叁分之一;该盆地按照中、新生界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凹四凸;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地质研究的深化,笔者利用该区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研究与划分,并进一步进行了沉积相的研究,为该区古生代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地质》期刊2008年02期)

地震相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反射界面的顶底接触关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振幅、频率、连续性等7个参数,对济阳拗陷古近系孔店组层序的3个亚层序的地震相进行了精细划分。根据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在研究区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发散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波形地震相、充填地震相、丘状地震相、透镜地震相、杂乱地震相等8类典型的地震相,并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钻井及区域构造背景相结合,经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划分出冲积扇、叁角洲、近岸水下扇、扇叁角洲、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河流—洪泛平原等沉积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相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王飞.河套盆地吉兰泰地区地震地层划分及地震相研究[D].西北大学.2018

[2].王军,姜素华,李叁忠,宋传会,赵斐宇.地震相分析在济阳拗陷孔店组沉积相划分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吴琳.Stratimagic软件划分地震相技术在伊通地堑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

[4].胡英,陈辉,贺振华,黄德济,文晓涛.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

[5].刘小洪,冯明友,杨午阳,孙辉,魏新建.利用Kohonen神经网络划分二维地震相——以柴达木盆地E区风险勘探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1

[6].杨瑞超.DBSCAN算法在地震相划分中的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1

[7].吴嘉鹏,王英民,马贵明,龚承林,张雷.孟加拉扇某区块地层层序划分及典型地震相识别[J].岩性油气藏.2010

[8].朱剑兵,赵培坤.国外地震相划分技术研究新进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

[9].朱剑兵.地震相划分方法研究新进展[J].油气地球物理.2008

[10].葛玉德.南华北盆地阜阳区块古生代地震层序划分及地震相研究[J].安徽地质.2008

标签:;  ;  ;  ;  

地震相划分论文-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