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据保护论文-杨天明,吴海涛,应时

连续数据保护论文-杨天明,吴海涛,应时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数据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据存储,连续数据保护,数据恢复,日志链

连续数据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杨天明,吴海涛,应时[1](2017)在《基于线性化日志树的连续数据保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连续数据保护的数据反复恢复问题,提出并讨论丢弃回滚链条、日志树和线性化日志树3种数据恢复技术,实现并测试一种基于线性化日志树的连续数据保护技术LLT-CDP。使用线性化日志树记录数据的所有写操作更新和数据恢复历史,支持对数据进行反复恢复,支持在恢复过程中根据恢复历史对数据进行跃迁恢复。测试结果表明,相较已有技术,LLT-CDP实现反复恢复功能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数据恢复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7年12期)

马哲[2](2017)在《实现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连续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信息系统在医院中逐步由"辅助"转变为"依赖",成为医院正常运行赖以支撑的平台。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安全可靠的容灾系统,保障信息系统数据的完整不丢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中国(天津)2017’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9-25)

唐雪琴[3](2017)在《连续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信息发布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大量的连续数据发布难免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连续发布的隐私保护逐渐受到科技研究者的重视。发布后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隐私保护度、较低的信息损失度和较好的可用性是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研究的重要目标。目前连续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更有效的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算法迫在眉睫。首先分析了 LDMICA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个静态数据集更新隐私保护算法—LDICA算法。LDICA算法使用LDMICA算法的聚类方式,利用方差计算每个属性的权重,再计算出每条记录的综合值大小。由综合值大小划分等价类,并合理的将剩余记录增加到等价类,使发布数据的每个等价类满足l-多样性以及具有相似的记录集。对LDICA算法进行了实验测试,LDICA算法不修改属性值,对划分后的等价类进行分割,并利用有损连接达到隐私保护,无信息损失度,多样性参数l选取总敏感属性值种类数的1/2具有最优的计算性能开销。接着结合静态数据发布的聚类思想以及置换匿名分割技术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动态数据集更新连续发布的隐私保护算法—LDACA算法。由综合值大小划分等价类,实现数据的完全更新,使发布的数据表也相应的进行更新,并保持发布前的数据具有相同的签名。LDACA算法对数据的完全更新逐步处理删除记录模块、修改记录模块、伪记录表、增量表记录模块,处理增量表记录使用了 LDICA算法,使新增等价类满足l-多样性,同时保持原等价类签名不变。对LDACA算法进行了实验测试,LDACA算法的隐私泄露率相对于M-distinct算法降低了 20%,远远低于1/l,减小了信息损失度,可以有效的防止连接攻击。算法执行时间低,5s内执行完毕,性能较好,能有效的起到隐私保护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9)

吴玉[4](2017)在《个体联系的连续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数据发布是数据发布方式的一种,是指数据拥有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布结构相同但数据内容不断更新的数据表的一种数据发布方式。由于现代社会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连续数据发布中以往发布过的数据容易被人收集,且数据代表的元组之间的个体联系也很容易被攻击者从各种网络途径获取,根据这些背景知识对连续发布的数据进行推理攻击很容易得到个人隐私信息。因此,研究隐私保护方法以抵御连续数据发布中因发布数据之间的联系引起的隐私泄露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已有的隐私保护方法对连续数据发布中,没有考虑个体之间因联系而导致推理攻击的场景研究不足的问题,从分析连续数据发布中基于个体联系进行推理攻击的场景出发,设计了基于个体联系的连续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模型,该模型先给出能够抵御该类推理攻击的、具有个体联系元组的匿名分组应满足的约束条件α分组敏感属性不变性;然后分别为具有个体联系的元组和独立元组的匿名分组加以不同程度的隐私约束条件,最后从理论上证明了模型的安全性。以基于个体联系的连续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模型为基础,设计出用于生成符合该条件的匿名数据集的隐私保护算法,包括具有个体联系的元组集提取算法以及用于生成满足隐私保护模型匿名数据表的隐私保护算法,并给出算法正确性、安全性、数据可用性以及代价的理论分析。对所设计的隐私保护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满足基于个体联系的连续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连续数据发布中基于个体联系进行推理攻击的问题。与m不变性隐私保护算法和连续发布的?多样性隐私保护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且具有相近的数据可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程国媛,席树梵[5](2016)在《精准治污 空气质量大改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空从灰变蓝国庆节期间,来自北京的张问渠一家人来大同旅游。他告诉:“距离上次来大同已经有六七年了,还记得上一次来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天是灰的,这次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天变蓝了,而且空气质量特别好。”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慕名到大同旅游的游客(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6-10-20)

刘旭春[6](2016)在《数据差异下的连续数据保护恢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信息连续性保护系统的数据恢复调整过程中,通过历史任务上的快速识别与信息恢复,从而完成在时刻识别上的历史检测,通过数据时间上的信息保证。从而完成在信息数据上的自我恢复率,并保证在现代存储系统上的连续可靠性保证,通过数据之间的交流恢复,在根本上实现地信息矛盾上的有效调控,并完善在临近法则上的有效运算,同时通过时刻信息上的类型差异运算,通过计算机语言设置,从分探调研的最佳恢复策略上,完成对基本方法上的个人信息调整,并结合实际的恢复时刻进行时间上的有效调整,并完成对基本信息算法上的WDRS的算法调整认识。(本文来源于《电子商务》期刊2016年04期)

周渝霞,温斌,李源,王浩[7](2015)在《基于小机模式下数据连续保护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连续保护技术是医院信息系统保证业务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防护数据库发生逻辑错误及各种级别灾难的最佳工具。详细介绍了在小机模式下构建数据连续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实现过程,数据连续保护技术与ASM自动卷管理实现对Oracle数据库的全面防护,提高HIS应对自然灾害、物理故障乃至逻辑故障时的瞬时应用恢复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董志强[8](2015)在《分布式存储系统文件级连续数据保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产生的数据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对其安全性得到有效保护就显得比较重要,而这就需要在存储系统方面要能有良好可扩展性和通过有效措施来对用户的数据可靠性充分保障。基于此,本文则主要就分布式存储系统文件级连续数据保护技术进行研究,对连续数据保护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分布式存储系统应用连续数据保护优势等进行详细化研究。(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5年09期)

潘佰林,汪炎平,李寒曦,金振训[9](2014)在《基于云架构的连续数据保护技术在烟草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云计算技术与烟草制造企业的生产数据保护要求,就烟草制造企业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做了理论研究和应用建设探索,指出了烟草制造企业中连续数据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及实现方法,为今后行业内提升企业数据安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4年11期)

花玉萍[10](2014)在《连续数据保护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兴的持续数据保护技术基于无缝备份和还原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以及备份故障发生瞬间对任意时间点数据的快速恢复,从而保障客户的业务连续性需求.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基于该类技术的产品如容灾网关DR3000等.仔细研究此类技术及产品的特点,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安徽X烟草公司的灾备系统建设.实验及实践应用表明:此类方案具有能最大限度减少容灾对生产系统的影响、不改变原有架构、恢复操作反映快、可对任意时间点进行数据恢复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连续数据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信息系统在医院中逐步由"辅助"转变为"依赖",成为医院正常运行赖以支撑的平台。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安全可靠的容灾系统,保障信息系统数据的完整不丢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数据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杨天明,吴海涛,应时.基于线性化日志树的连续数据保护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7

[2].马哲.实现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连续保护[C].第叁十一届中国(天津)2017’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3].唐雪琴.连续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吴玉.个体联系的连续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5].程国媛,席树梵.精准治污空气质量大改观[N].山西日报.2016

[6].刘旭春.数据差异下的连续数据保护恢复算法[J].电子商务.2016

[7].周渝霞,温斌,李源,王浩.基于小机模式下数据连续保护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5

[8].董志强.分布式存储系统文件级连续数据保护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5

[9].潘佰林,汪炎平,李寒曦,金振训.基于云架构的连续数据保护技术在烟草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通报.2014

[10].花玉萍.连续数据保护技术应用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标签:;  ;  ;  ;  

连续数据保护论文-杨天明,吴海涛,应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