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贡献率论文-付伟,茶洪旺

要素贡献率论文-付伟,茶洪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要素贡献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据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创新要素,轻资产模式

要素贡献率论文文献综述

付伟,茶洪旺[1](2019)在《中国数据产业创新要素贡献率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40家上市数据公司2011—2016年的多指标数据,使用索洛余值法计算获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引入创新要素指标对TFP进行回归分解。结果显示:加大劳动力要素投入对中国数据企业产出效应要强于资本要素投入;加强创新要素投入是提升数据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方面;数据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应加大数据产业扶持力度;轻资产模式是现阶段数据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1期)

张娟[2](2019)在《中国出口增加值的服务要素贡献率提高了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形成并创造了服务业价值链,服务要素尤其是国内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提高代表了贸易收益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基于TiVA数据库构建了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核算并比较了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的贡献率后得出结论:服务要素整体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但受到服务业开放、服务要素跨境流动和国内服务要素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服务要素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整体不高,并且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要素的累积和培育是中国提高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骆娜,黄文姗[3](2018)在《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的实证分析——基于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经济增长模型和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安徽省1996—2017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分析各经济增长要素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重点依靠资本投入,尽管劳动力数量在增加,但劳动力的贡献率很低。因此,安徽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平衡投资、技术和劳动力的投入,需合理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鼓励科技的创新和运用、重视人力资本培养。(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赵卓琳[4](2018)在《京津冀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改非平衡发展为协同发展。如何使京津冀更快、更好、更高效的协同发展成为研究的首要任务。经济增长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研究不同地区的要素贡献率可以得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原因及为协同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学习了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计算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计算要素贡献率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后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在指标与数据选取阶段,创新的将能源消耗加入到劳动、资本、技术进步中,计算四个要素的要素贡献率;搜集2005-2016年京津冀的GDP、劳动力人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能源消费总量数据;以2005年为基期,创新的通过对各地每年资本产出比运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出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再次,在建模和计算阶段,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等计算叁地的各要素贡献率;用图像分析法对每组数值进行比较,直观得出各地发展要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最后,在协同背景下,针对同一要素对叁地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低不同问题,提出了协同发展建议。京津冀叁地政府应从提高人才、资本、能源耗用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努力提高要素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何文章[5](2018)在《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及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文化自身特点和资本性特征,从居民、企业和政府叁个方面界定文化资本核算范围,将文化资本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和"索罗剩余法"分析,探讨文化资本增速与经济增长速度间关系以及文化资本的要素贡献率等,结果显示: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在0.218个百分点左右;文化资本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趋势基本一致,但是波动较大;根据"索罗剩余法",研究显示文化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程度维持在40%左右,但是呈现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8年04期)

薛俊波,赵梦真,朱艳鑫[6](2017)在《增长“尾效”、要素贡献率及资源冗余——基于农业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计算并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带来的增长"尾效",以及农业生产的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基于DEA方法计算了各资源的节约潜力。研究发现:由于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增长"尾效"存在,因此每年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1.32%;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为76.86%,其次是土地资源和能源——分别为1.08%和1.01%,水资源的贡献率仅为0.07%;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22.17%,劳动力的贡献率甚至为负(-1.19%)——这主要是因为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就业冗余;1983年以前,冗余量最高的是水资源,其次是土地,再次是劳动力和能源,之后各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但是2002年以后各资源的利用效率停滞不前。(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期刊2017年11期)

秦春艳[7](2017)在《基于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的中国省际经济要素贡献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1990-2014年全国和各省份面板数据,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各省全要素生产力数值,再利用索罗经济增长方程测算了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进步对各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东部省份全要素生产力明显好于西部省份,从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科学技术和劳动力的贡献率有限,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是我国经济发展大方向。(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7年06期)

张飞龙,姚凤桐[8](2017)在《C-D函数在农业生产要素贡献率的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农业生产中的数学模型,以1990年~2014年中国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灌溉总量、牲畜数量、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为影响农业增加值的因素,考察各生产要素对农业增加值的贡献进行验证,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7年11期)

黄佳宝[9](2017)在《中国物流业生产要素贡献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入和国内电子商务的繁荣,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推动要素、产品的自由流动成为各行业的重要议题。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在联结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快物流业发展,对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越发活跃,中国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重视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其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原因,有助于物流业在复杂的新环境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推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剖析物流业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本文借鉴索洛模型,以索洛余值法为工具测算了 1992-2015年劳动、资本和技术水平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贡献率,并对其变化轨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资本投入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劳动力投入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技术水平近年来由于无法跟上其他要素投入增加、产出规模急剧扩张的脚步,对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由此可见,中国物流业还处于依靠资本驱动的发展阶段,行业技术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因此,企业应该逐步重视软实力的增强,政府应该加强技术引导,从而提高中国物流运营效率,改变高物流成本的局面。(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0)

丁莹[10](2017)在《我国区域投入要素贡献率及其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总量30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GDP增速明显放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需面对一系列诸如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显着增大等有碍效率与公平持续推进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逐渐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主要特征和阻碍和谐发展的桎梏。经济新常态下,关于带动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已悄然由原始的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向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推动因素的结构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逐步成为主要社会经济议题。因此,在研究资本与人力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区域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对于经济发展模式改革以及政府各项关于技术改革的形成和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借助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其次,根据模型制定测算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并基于2004-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具体测算全国的省际投入要素贡献率以及技术进步贡献率。在分析其具体差异基础之上,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的省级单位进行具体划分,得到了五个类别,第一类:上海市;第二类:浙江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江苏省、贵州省、天津市、福建省、黑龙江省、广东省、江西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陕西省、青海省、湖南省;第叁类: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甘肃省;第四类:吉林省、河南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第五类:四川省(包括重庆市)。之后利用本文提出的全国区域划分方法,在对以上分类方法进行简单合并后,形成了叁大区域,即技术超前区域、技术中等区域以及技术落后区域。并对区域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进行了σ收敛与β收敛,从而得到了全国省市区在2004至2012年之间经济收敛趋势明显,将上海市归入第二类后的第一组,即技术超前区域收敛趋势也显而易见,但其他的两区域呈现发散趋势。综上所述,本文的区域划分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不同区域的投入要素贡献率与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具体差异,从而反映不同区域在经济增长收敛性方面的极大差别,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收敛性都是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本文认为中央政府应强化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制定,减少盲目的地理区域的划分扶持,关注技术落后区域,给予一定的相关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应积极推进区域自身转型路径的制定,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发展水平,寻求高速的经济增长路径;同时全国范围内应促进区域内部经济技术合作及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带动作用,才能够切实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全国的高水平稳步增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要素贡献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形成并创造了服务业价值链,服务要素尤其是国内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提高代表了贸易收益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基于TiVA数据库构建了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核算并比较了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的贡献率后得出结论:服务要素整体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但受到服务业开放、服务要素跨境流动和国内服务要素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服务要素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整体不高,并且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要素的累积和培育是中国提高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要素贡献率论文参考文献

[1].付伟,茶洪旺.中国数据产业创新要素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2].张娟.中国出口增加值的服务要素贡献率提高了吗?[J].世界经济研究.2019

[3].骆娜,黄文姗.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的实证分析——基于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检验[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赵卓琳.京津冀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8

[5].何文章.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及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8

[6].薛俊波,赵梦真,朱艳鑫.增长“尾效”、要素贡献率及资源冗余——基于农业的分析[J].技术经济.2017

[7].秦春艳.基于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的中国省际经济要素贡献率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7

[8].张飞龙,姚凤桐.C-D函数在农业生产要素贡献率的分析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

[9].黄佳宝.中国物流业生产要素贡献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10].丁莹.我国区域投入要素贡献率及其差异分析[D].吉林大学.2017

标签:;  ;  ;  ;  

要素贡献率论文-付伟,茶洪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