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延迟论文-陈丽,邓琨,蒋涛,乐光学,李攀攀

接入延迟论文-陈丽,邓琨,蒋涛,乐光学,李攀攀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入延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接入点,数据采集,延迟容忍接入,上传接入

接入延迟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邓琨,蒋涛,乐光学,李攀攀[1](2019)在《基于接入请求时空分布的延迟容忍上传接入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观测数据的获取是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资源开发以及科学研究等的依托与保障.观测节点上传数据的请求的接入调度问题是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根源在于观测节点对稀缺无线通信资源的争用.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但是现有技术应用于观测节点快速移动接入上传数据时性能不尽人意.研究解决海量移动观测节点有效的上传接入控制方法迫在眉睫.基于移动接入请求抽象的时空动态模型以及截止时间内被调度的随机性的分析,研究解决保证观测数据延迟容忍且收益最大的移动接入优化调度问题.不幸的是,该问题是NP难的(详见定理1).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思想的增强接入控制的近似算法(P-RSA)来解决该问题.首先,基于观测接入请求的历史数据分析并构建抽象其动态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其次,基于"流"请求截止时间内经过AP通信覆盖区域的随机性分析,对其"未来收益"进行量化并将其引入优化目标;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对截止时间内在不同的AP负载条件下,基于"收益"这个泛化指标对移动接入调度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马吟龙[2](2017)在《高延迟空天网络的接入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发密切,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遍布全球的海运航线、精度覆盖度要求更高的军事行动以及逐渐频繁的自然灾害都对传统的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受限于较小的覆盖范围和难以改善的抗毁性,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则很好地弥补了以上缺陷。凭借着它更大的覆盖范围大和更好的抗毁性,卫星通信系统在民用、救灾以及军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GEO轨道高度较高且相对地面静止,虽然作为通信用卫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较高的轨道带来了无法避免的高时延,对于话音业务等这样的时延有时是无法容忍的,必须要尽可能地控制时延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虽然GEO卫星覆盖范围大,单颗卫星理论上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地球面积的叁分之一,但是由于地球用户分布不均衡,会产生接入请求的热点区域,由此带来GEO卫星不同波束之间的负载不均衡现象。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接入控制策略是有意义的。引入频率复用技术进行波束间的协作,可以使用户的接入请求在局部内进行选择,以达到在保证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卫星星上资源的目的。本文描述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构成以及卫星通信系统接入控制策略的相关技术;其次,对传统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依据接入控制策略的特点选择了衡量其性能的参数;最后依据GEO卫星通信场景建立了相应的系统模型,并设定合理的仿真参数,进行仿真及结果的分析。针对由于GEO卫星通信系统用户分布的非均匀性以及发起呼叫的随机性所带来的负载不均衡以及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本文构建了相应的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综合加权的抢占信道接入控制策略。通过将频率复用技术引入到卫星通信系统中,将用户的接入请求在局部范围内以合理的算法选择最佳波束完成,借此改善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并将基于综合加权的抢占信道接入控制策略与传统的GEO卫星接入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依据用户传输时延、系统吞吐量、波束负载方差以及呼叫阻塞率等几个系统性能参数验证了所提接入控制策略的优越性,实现了最大化GEO卫星星上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15)

卢东斌,王永平,王振曦,曹冬明[3](2016)在《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高压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传统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策略在逆变侧一个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会导致另一正常运行交流电网所连接阀组发生换相失败。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策略:逆变侧一个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正常运行交流电网连接的阀组不以提升直流电压来抑制直流电流为控制目标,而以减小最大触发延迟角不发生换相失败为控制目标,可保证无故障交流电网所连接的阀组正常运行,避免了直流功率振荡。(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周冬梅,刘锦荣,王建勤[4](2015)在《基于泊松分布的无线物联网延迟接入路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的终端数量多、分布广,研究快速、低成本接入网络具现实意义。在假定物联网节点服从泊松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物联网终端的基本接入路由模型。考虑到物联网终端具有高度移动性、动态性等特点,建立了改进接入路由模型。为了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的可靠性,提出了延迟接入路由策略及其算法。(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5年06期)

许康,付志兵[5](2010)在《TETRA分组数据业务随机接入延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集群系统的参数设计和网络负荷对分组数据业务的延迟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详细分析了陆地集群无线通信(TETRA)分组数据业务在空中接口的发送过程,然后分析了TETRA协议的随机接入算法,最后对分组数据采用离散接入帧进行随机接入的延迟进行了推导,得到了随机接入延迟与相关参数的关系表达式,并对接入延迟与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TETRA集群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钦健,李鸥,杨白薇[6](2009)在《基于缓存队列长度的自适应网络接入延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五种网络接入延迟(NAD)算法DAP-NAD、P-NAD、R-NAD、H-NAD和RE-NAD,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各种NAD的性能以及适用场合,针对以上几种NAD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缓存队列长度的自适应网络接入算法(AQL-NAD)。通过仿真表明,AQL-NAD与以上五种NAD相比,具有较高的吞吐量,且有更低的端到端延时性能,节省了大量的时隙资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9年06期)

贺婷婷,谢高岗,张广兴,张大方[7](2009)在《802.11无线接入TCP连接本地延迟抖动的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802.11接入网类型对延迟抖动的影响,基于对802.11DCF(distributed coordinated function)信道访问机制的分析与马尔可夫模型,提出一个802.11无线接入的TCP连接本地延迟抖动(local jitter,LJITTER)分布模型。实际网络的测试实验数据证明,该模型非常吻合802.11无线接入的TCP LJITTER实际分布。该模型可以用于接入网类型区分、数据包流量分类、TCP协议改进与非法AP检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吴大鹏,甄岩,武穆清,张晓静[8](2008)在《IEEE802.11e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延迟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IEEE802.11e标准为各个服务类别制定了不同的信道竞争参数数值,使得无线局域网具备了业务区分能力。标准中所提出的增强型分布式接入方式主要包括虚拟碰撞、节点回退、最小竞争窗口以及仲裁帧间隔等机制。本文建立叁维离散马尔可夫模型分析队列在接入过程中的竞争行为,进而准确估计各个队列的接入延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资源竞争情况,接入延迟计算法方法可根据不同系统参数精确地计算接入延迟性能。(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龚海刚,余昌远,刘明,易发胜,王晓敏[9](2007)在《SEEL:无线传感器网络下自适应、低延迟的节能媒质接入控制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因此传感器网络上运行的协议必须具备能量有效性以获得较长的生命周期.而媒质接入控制子层是节点能量消耗的主要所在,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媒质的接入控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低延迟的节能MAC协议——SEEL协议,根据当前的网络负载自适应地调节竞争窗口的大小,从而减小节点数据传送的碰撞几率和由于碰撞而导致的能量消耗;采用了快速退避机制,减少了节点在退避过程中的空闲监听时间;扩展了RTS/CTS消息机制,可减少节点在每帧活动阶段的时间以及减小数据的延迟,两者都能节约能量的使用.实验结果显示,SEEL协议具有比S-MAC和TEEM协议更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07年11期)

蒋永华[10](2007)在《220C协议中网络接入延迟(NAD)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现代战争的形势来看,各军种联合作战,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主要模式。这种战争模式,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良好的联合作战信息系统,以便不间断地给部队提供有效的信息。近年来,在战术网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MIL-STD-188-220系列协议是外军CP4I体系的互操作标准。基于此,本文对220C协议的数据链路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掌握220C协议的网络接入控制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有较大参考价值。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MIL-STD-188-220C协议对应的OSI模型低叁层的协议,接着阐述了其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帧结构及其工作流程,并给出了220C协议的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实现方法;然后介绍了220C协议的网络接入控制的机制和算法,详细论述了220C协议的网络接入控制的工作原理并对R-NAD、P-NAD、H-NAD、DAP-NAD和RE-NAD五种算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对R-NAD和DAP-NAD两种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在信道吞吐量、端到端时延、节点公平性和实现复杂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这两种NAD算法的性能和特点;并讨论了不同的定时模型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全文做了简单的总结,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1-01)

接入延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发密切,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遍布全球的海运航线、精度覆盖度要求更高的军事行动以及逐渐频繁的自然灾害都对传统的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受限于较小的覆盖范围和难以改善的抗毁性,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则很好地弥补了以上缺陷。凭借着它更大的覆盖范围大和更好的抗毁性,卫星通信系统在民用、救灾以及军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GEO轨道高度较高且相对地面静止,虽然作为通信用卫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较高的轨道带来了无法避免的高时延,对于话音业务等这样的时延有时是无法容忍的,必须要尽可能地控制时延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虽然GEO卫星覆盖范围大,单颗卫星理论上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地球面积的叁分之一,但是由于地球用户分布不均衡,会产生接入请求的热点区域,由此带来GEO卫星不同波束之间的负载不均衡现象。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接入控制策略是有意义的。引入频率复用技术进行波束间的协作,可以使用户的接入请求在局部内进行选择,以达到在保证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卫星星上资源的目的。本文描述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构成以及卫星通信系统接入控制策略的相关技术;其次,对传统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依据接入控制策略的特点选择了衡量其性能的参数;最后依据GEO卫星通信场景建立了相应的系统模型,并设定合理的仿真参数,进行仿真及结果的分析。针对由于GEO卫星通信系统用户分布的非均匀性以及发起呼叫的随机性所带来的负载不均衡以及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本文构建了相应的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综合加权的抢占信道接入控制策略。通过将频率复用技术引入到卫星通信系统中,将用户的接入请求在局部范围内以合理的算法选择最佳波束完成,借此改善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并将基于综合加权的抢占信道接入控制策略与传统的GEO卫星接入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依据用户传输时延、系统吞吐量、波束负载方差以及呼叫阻塞率等几个系统性能参数验证了所提接入控制策略的优越性,实现了最大化GEO卫星星上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入延迟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邓琨,蒋涛,乐光学,李攀攀.基于接入请求时空分布的延迟容忍上传接入控制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

[2].马吟龙.高延迟空天网络的接入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3].卢东斌,王永平,王振曦,曹冬明.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4].周冬梅,刘锦荣,王建勤.基于泊松分布的无线物联网延迟接入路由研究[J].软件导刊.2015

[5].许康,付志兵.TETRA分组数据业务随机接入延迟计算[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0

[6].钦健,李鸥,杨白薇.基于缓存队列长度的自适应网络接入延迟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9

[7].贺婷婷,谢高岗,张广兴,张大方.802.11无线接入TCP连接本地延迟抖动的理论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

[8].吴大鹏,甄岩,武穆清,张晓静.IEEE802.11e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延迟分析模型[J].传感技术学报.2008

[9].龚海刚,余昌远,刘明,易发胜,王晓敏.SEEL:无线传感器网络下自适应、低延迟的节能媒质接入控制协议[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7

[10].蒋永华.220C协议中网络接入延迟(NAD)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标签:;  ;  ;  ;  

接入延迟论文-陈丽,邓琨,蒋涛,乐光学,李攀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