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证候论文-孔晓琳,刘冠男,高丽霓,张辰浩

主要证候论文-孔晓琳,刘冠男,高丽霓,张辰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要证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支架血栓形成,消化道出血

主要证候论文文献综述

孔晓琳,刘冠男,高丽霓,张辰浩[1](2018)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并发症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支架血栓形成、消化道出血、对比剂肾病、PCI术后焦虑/抑郁、无复流等,本文对近10年上述主要并发症的证候学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性特征。PCI术后支架血栓形成临床多见气虚血瘀或痰瘀,蕴结成毒;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候多见气虚血瘀或痰瘀;对比剂肾病临床证候多见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和正气亏虚; PCI术后焦虑/抑郁中医证候为肝气郁结伴有气虚血瘀;无复流中医证候多见气滞血瘀、痰瘀交阻、阳虚血凝、毒滞瘀结,其本质为本虚标实。参照上述中医证候学特征,为有效防止PCI术后并发症提供一定的中医证候学支持。(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钟月圆(Chung,yueh,yuan)[2](2017)在《基于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主要证候要素调查及活血消症方调控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疼痛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与临床多信息因素的相互关系,为本病的诊断辨证依据提供参考。2.通过中医药干预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调控,探求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神经生长因子和其受体的调节机制,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编制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流行病学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应用证型分析病患诊治史,生活史及带下月经史的背景资料,同时以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说明本次调查的中医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信息。2.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将子宫内膜与肌层缝合的外科手术诱导法,复制子宫腺肌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疾病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活血消症方低、中、高剂量组,平均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10只。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NGF和TrkA的表达。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子宫腺肌病患者199例,所纳入病人高发年龄段26-45岁占79.5%;其证型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40.2%,其次是气滞血瘀证占24.6%,第叁位是寒凝血瘀证占18.1%;有月经不调史、中医诊治史、妇科疾病史者在各证型均值都有显着差异,有西医治疗史在各证型未有差异,有妇科手术史在热灼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有母姊痛经史在痰瘀互结证、热灼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喜冷饮在热灼血瘀证、气滞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经期洗头在热灼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经期剧烈运动在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灼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性情烦躁易怒在各证型之均值高于非性情急躁者;性情乐观者在各证型之均值低于性情非乐观者;工作或生活压力大者在各证型之均值均高于无工作或生活压力不大者;组间比较,痛经程度重者在气虚血瘀证之均值显着高于痛经程度轻者;组间比较,不同月经量在各证型未有差异;经血黏稠者在各证型之均值均显着高于经血正常者;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经血夹带血块者,在热灼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四组中大血块组之均值均大于小血块组和无血块组;寒凝血瘀证之均值则为大血块组和小血块组高于无血块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带下量各组间之均值均未达显着差异;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上带下质地黏稠组之均值显着高于正常者;子宫腺肌病患者脉象以细脉(27.86%)、弦脉(25.00%)、沉脉(22.66%)比例最高,细脉分布以气虚血瘀证最高(49.53%),其次寒凝血瘀证(20.56%),弦脉以气滞血瘀证最高(36.46%),其次气虚血瘀证(32.29%),沉脉以气虚血瘀证最高(35.63%),其次为气滞血瘀证(25.29%)、寒凝血瘀证(22.99%)相近;因子分析影响力较大的的因子共七组公因子,以第一因子涵盖乏力、气短、少气懒言,神疲易倦等四个症状,因子解释方差为24.463%,四个证候要素分析为气虚,第二个因子包含五心烦热、性欲减退、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小腹灼热等六个症状,因子解释方差为7.560%,六个症状证候要素分析为肾阴虚,其他因子解释量低,影响力小。2.七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NGF之均值差异达显着水准;七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rkA之均值差异达显着水准;NGF和TrkA相互决定比例约56.9%,显示二者关联性高,二者为正相关。结论:1.气虚血瘀证为子宫腺肌病最常见证型,气虚为最主要证候要素,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及寒凝血瘀证。因此,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及寒凝血瘀证将是今后子宫腺肌病痛经诊治的研究关注重点。2.NGF及其受体是导致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机理之一,通过活血消症方调节NGF及其受体的失衡状态,改善及抑制痛经进展。(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12-12)

韩额尔德木图,孟永梅[3](2016)在《148例慢性心衰中医主要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收集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统计CHF各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相互关系。结果:(1)有统计学差异的阳性理化指标:CHF组有WBC、LYM#、MONO#、NEUT#、RBC、HGB、MCH、MCHC、MPV、TG、AST、GGT、BUN、UA、Nt-pro BNP及c Tn I等16项指标;CHF阳虚证组有HGB、MCH、MCHC、HBDH、TC、TG、TBIL、DBIL、IBIL、BUN、Cr、UA等12项指标;CHF血瘀证组有TG、BUN等2项指标;CHF阴虚证组仅Cr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寻找到一些CHF主要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差异,将为CHF中医临床辨证客观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高洁[4](2015)在《基于主要中医证候特点的延庆农村334例中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课题组前期对北京市延庆县农村地区中医证候特点小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观察研究该地区基于叁个主要中医证候表现的中老年人群正常高值血压的流行现状,为该地区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为后续的生活方式干预和临床用药治疗奠定基础,也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31个行政村40岁至75岁的中老年居民作为调查人群。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课题组的前期调查结果,确定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通过问询、体检、中医四诊及检验血样,收集调查人群的基线资料、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舌脉、症状表现并进行中医辨证,最终将基于叁个主要中医证候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共33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分析。应用Mi crosoft Excel 2007和IBM 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研究结果1.在920名调查人群中共检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381例,正常高值血压标化检出率为41.74%,男性标化率为43.02%,女性标化率为38.42%,检出率的性别差异不显着。正常高值血压的总体检出率在50岁以前呈上升趋势,50~59岁年龄层达到高峰,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人群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集中在40~49岁、50~59岁两个年龄层,50~59岁检出率最高,之后随年龄增长而检出率下降;男性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在各年龄层的分布较为均匀。2.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平均收缩压为132.76±6.51mmHg,平均舒张压为82.41±4.86mmHg;男性舒张压水平(83.45±4.34mmHg)高于女性(81.59±5.10mmHg),而收缩压则没有这一规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者比例最高(72.16%),其次为单纯收缩压升高者(20.06%),比例最少的是单纯舒张压升高者(7.78%);单纯收缩压升高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单纯舒张压升高的患者则无明显性别差异。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平均脉压差为50.33±8.16mmHg,脉压差正常者占94.91%,其中脉压差为41-60mmHg的患者占总数的85.03%;女性脉压差高于男性且脉压差与年龄呈显着正相关。正常高值血压二级患者(95.21%)明显多于一级患者(4.79%)。3.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40~49岁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其余年龄层患者的性别差异不显着。BMI平均水平为25.17±3.49 Kg/m2,平均腰围是84.20±9.31cm,女性的BMI水平大于男性,肥胖患者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腹型肥胖者共190例,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血糖正常者186人(55.699%),空腹血糖受损者81人(24.25%),伴有糖尿病患者67人(20.06%),血糖与年龄呈显着正相关,但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者各自的年龄、性别分布没有显着规律。血脂正常者有132例(39.52%),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共202例(60.48%),6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血脂正常的患者人数减少而血脂异常的患者数增多,70岁以后则呈相反趋势;血脂异常主要以TG、TC升高为主,仅一项异常者(44.55%)>两项异常者(33.66%)>叁项异常者(16.34%)>四项均异常者(5.45%)。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吸烟患者的比例为25.15%,缺乏体力活动患者的比例为38.62%,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为26.65%,有早发中风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为15.87%。缺乏体力活动以及伴有早发中风病家族史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吸烟和伴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4.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收缩压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腰围、血糖、TG、 TC、LDL-C、HDL-C和缺乏体力活动,共9项,其中BMI和血糖水平的增高是收缩压的危险因素;BMI和血糖水平均与收缩压呈显着正相关。舒张压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男)、年龄、TG、TC及LDL-C,共5项,其中男性和高龄是舒张压的危险因素;年龄与舒张压呈显着正相关。5.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叁个主要证候的比例分布为肝肾阴虚证最多(42%),痰瘀互结证次之(36%),肝气郁结证最少(22%)。叁个证候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均不显着。肝肾阴虚证的患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痰瘀互结证的患者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减小;肝气郁结证的患者比例分布不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叁个证候患者的血压升高类型都是以SBP、DBP均升高为主,其次为单纯SBP升高,单纯DBP升高比例最小,而各证候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以及脉压差大小无显着差异。叁个证候患者的体型分布均为超重者>体型正常者>肥胖者>偏瘦者;腹型肥胖患者中,痰瘀互结证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最少。伴有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中证候分布差异不显着。叁个证候患者的血脂异常都主要表现为TG与TC的升高,肝气郁结证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TG的升高最突出,其次为TC的升高,而肝肾阴虚证患者中TC的升高最突出,其次为TG的升高。TC升高、LDL-C升高以及吸烟患者的证候差异显着,均表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缺乏体力活动、伴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和早发中风病家族史的人群的证候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1.该地区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高发年龄为50-59岁年龄段,男、女检出率差异不显着。2.该地区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血压偏高(二级水平为主),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脉压差处于正常偏大的水平;男性舒张压水平高于女性,收缩压水平无明显性别差异。3.该地区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体型以超重和肥胖居多,腹型肥胖者女性多于男性;伴有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比例接近50%,血糖与年龄呈显着正相关;血脂异常主要以TG、TC升高为主,仅一项异常者(44.55%)>两项异常者(33.66%)>叁项异常者(16.34%)>四项均异常者(5.45%);缺乏体力活动的患者约有1/3,女性多于男性;吸烟、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约占1/4;有早发中风病家族史的患者小于1/5,男性多于女性。4.该地区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收缩压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腰围、血糖、TG、TC、 LDL-C、 HDL-C和缺乏体力活动,其中BMI和血糖水平的升高是收缩压的危险因素;舒张压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男)、年龄、TG、 TC及LDL-C,其中男性和高龄是舒张压的危险因素。BMI和血糖水平均与收缩压呈显着正相关,年龄与舒张压呈显着正相关。5.该地区334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叁个主要证候的分布为:肝肾阴虚证(42%)>痰瘀互结证(36%)>肝气郁结证(22%)。肝肾阴虚证的患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痰瘀互结证的患者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减小;肝气郁结证的患者比例分布不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各证候患者的血压、体型、糖代谢异常及脂代谢异常的分布特点均与正常高值血压总体人群相符。TC升高、LDL-C升高以及吸烟患者的证候差异显着,均表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5-01)

崔明明,李燕宁,马洪波,杨朝晖,孙明晓[5](2014)在《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相关性。方法:收集498例患儿中医四诊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邪犯肺脾证(195例)以皮肤疱疹、食量减少、咽痛、咳嗽、流涕、便秘、精神差等为主;湿热毒盛证(303例)以皮肤疱疹、发热(中等度热、高热为主)、食量减少、咽痛、发热(低热为主)、精神差、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肢体抖动、乏力等为主。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的升高在湿热毒盛证中表现更明显。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调查,明确了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谷莉莉[6](2014)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素及与主要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乙型病毒感染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控制慢性肝病的进展、判断预后、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综合应用生化指标、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中医证候要素、中医证型探求HBV感染者肝脏病理变化成为慢性HBV (Hepatitis B virus)感染研究的重要课题。[目的]1.前瞻性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生化指标、临床指标与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确定影响显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关键因素。2.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证候要素,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主要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方法]1.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纳入的349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26项观察指标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不同研究终点(G≥2,S≥2,≥G2S2)的独立预测因素。2.整理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临床调查的324例行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判断其主要证候要素,并进行描述性分析。探索慢性乙型肝炎四个主要证候要素湿、热、瘀、虚与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关系,分析湿、热、瘀、虚在显着性肝脏炎症、纤维化的分布情况。[结果]1.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因素纳入的34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男女比例为1.8:1,显着性肝脏炎症128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WBC、ALT、 GGT、HBeAg阳性、PT,6个指标与肝脏显着性炎症。2.34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显着性肝纤维化85例,单因素分析包括年龄、BMI、PLT、 AST、GGT等12个指标与显着肝纤维化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LT、GGT、PT关系最为密切。3.分析278例肝组织病理<G2S2与71例肝组织病理≥G2S2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年龄、PLT、GGT、PT、HBeAg阳性,是肝脏显着性炎症和纤维化同时存在的独立预测因素。4.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主要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临床调查的32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证候要素以湿或热为主的患者肝脏病理一般为非显着性肝脏炎症(所占比例分别为79.35%,8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证候要素以湿或热为主的患者,肝脏病理多为非显着性肝纤维化(所占比例分别为83.70%,84.75%);证候要素瘀和虚与湿和热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年龄、GGT、PT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键因素;ALT、HBeAg阳性是肝脏炎症的危险因素,而WBC则是肝脏炎症的保护因素;PLT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保护因素。2.证候要素以湿或热为主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非显着性肝脏炎症或(和)非显着性肝纤维化;瘀或虚为主要证候要素的患者其肝脏病理较湿或热为主要证候要素的患者病理组织程度严重。(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杨丽莎,梁志清,范剑薇,吴淋玲,苏元英[7](2014)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主要证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免疫状态的主要证候。方法:采用免疫学分类、证候分型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3个状态各200例,进行主要证候分析。结果:慢性HBV感染3个不同免疫状态出现的证候均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气虚、气阴不足、心肝郁热、肝血虚、肺脾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等。不同免疫状态中免疫耐受组肝郁脾虚、脾气虚及心肝郁热证高于其他两组(P<0.05);免疫清除组湿热内蕴和肝郁气滞证高于其他两组(P<0.05)。免疫不全组肝肾阴虚、气阴不足和肝血虚证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各免疫状态组涉及的中医证候有11个,不同免疫状态主要证候分布有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鲁丽,吴洋,陈艳林,周唯践[8](201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主要证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例RA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主要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不同证型间病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等基本无关联,P>0.05或呈散点状分布;5个证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RF、CRP、ESR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主要证候分布及病情反复发作与其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早期以邪气痹阻之肿胀疼痛为虐,中后期则以瘀滞不通之功能障碍为患。(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周妍[9](2011)在《Graves病主要致病情绪与症状、证候分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Graves病患者情绪特征及情绪交织规律,研究Graves病症状、证候分布情况,探索情绪与证候、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自制量表,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调查山东省叁级甲等医院581例门诊Graves病患者的一般情况、情绪状态、症状、证候等资料。调查同时期济南市800名职工的一般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频数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愤怒、郁怒、忧郁、紧张、担忧、焦虑等六种负性情绪对Graves病发病贡献度较大;各种情绪之间相互交织,具有内在联系,可以分为叁类。因子1在高兴、愉快、欣慰、欢喜、兴奋的因子负荷较大,为愉快情绪类因子;因子2在愤怒、郁怒、忧郁、思虑、紧张、痛苦、担忧、焦虑的因子负荷较大,为自我承担类负性情绪因子;因子3在悲伤、恐惧、惊吓、厌恶、悔恨、嫉妒、敌意、羞耻的因子负荷较大,为带攻击性的负性情绪因子。几种不同的情绪状态间可有内在联系,说明情绪致病具有多情交织的特点。突眼、烦躁易怒、乏力、神疲、健忘为主要症状,与证候研究中显示的肝气逆证、肝阳上亢证、肝气郁证相符合。在Graves病中,虚证多于实证,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心、肝,病理改变以气虚和阴虚为主,其中心气虚证最为重要;肝气逆证与肝气郁证为可能的病机。结论:Graves病主要致病情绪是愤怒、郁怒、忧郁、紧张、担忧、焦虑等六种负性情绪;主要症状为突眼、烦躁易怒、乏力、神疲、健忘;主要证候是心气虚证。以上结论对于中医治疗Graves病的辩证分型,对于Graves病患者的多情交织规律研究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由该病可以推测,情志致病并非单一情绪所致,为多情交织共同致病理论增加了流行病学证据。(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20)

陈岚[10](2011)在《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证候的生命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调查西南地区八所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命质量,结合中医主要证候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为临床开展健康教育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以期望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人群的生命质量。材料和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传染病医院等8家医院收集676例慢性乙肝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舌象、脉象、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等方面的资料。慢性乙肝患者认真填写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资料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慢性乙肝患者以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叁种证型多见。2.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各维度总分的标准分比较,在PF、RP、BP、GH四个维度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四维度(P>0.05)无统计学意义。3.各证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各维度的对照表显示具有以下特点:生理功能PF、精神健康MH表明其生命质量最好。而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反映生命质量最差。结论1.慢性乙肝患者的生理功能PF、精神健康MH生命质量最好;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生命质量最差,其中情感职能对生命质量影响最大。2.慢性乙肝患者脾气虚型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小,肝胆湿热、血瘀型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肝胆湿热、血瘀对生理职能影响较大;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胃郁热这四证型对机体疼痛的影响较大;脾虚湿困对总体健康的影响较大3.内伤七情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的加重或者转归有密切关系。4.中医的整体观,四诊合参等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01)

主要证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与临床多信息因素的相互关系,为本病的诊断辨证依据提供参考。2.通过中医药干预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调控,探求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神经生长因子和其受体的调节机制,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编制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流行病学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应用证型分析病患诊治史,生活史及带下月经史的背景资料,同时以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说明本次调查的中医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信息。2.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将子宫内膜与肌层缝合的外科手术诱导法,复制子宫腺肌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疾病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活血消症方低、中、高剂量组,平均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10只。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NGF和TrkA的表达。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子宫腺肌病患者199例,所纳入病人高发年龄段26-45岁占79.5%;其证型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40.2%,其次是气滞血瘀证占24.6%,第叁位是寒凝血瘀证占18.1%;有月经不调史、中医诊治史、妇科疾病史者在各证型均值都有显着差异,有西医治疗史在各证型未有差异,有妇科手术史在热灼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有母姊痛经史在痰瘀互结证、热灼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喜冷饮在热灼血瘀证、气滞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经期洗头在热灼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经期剧烈运动在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灼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性情烦躁易怒在各证型之均值高于非性情急躁者;性情乐观者在各证型之均值低于性情非乐观者;工作或生活压力大者在各证型之均值均高于无工作或生活压力不大者;组间比较,痛经程度重者在气虚血瘀证之均值显着高于痛经程度轻者;组间比较,不同月经量在各证型未有差异;经血黏稠者在各证型之均值均显着高于经血正常者;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经血夹带血块者,在热灼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四组中大血块组之均值均大于小血块组和无血块组;寒凝血瘀证之均值则为大血块组和小血块组高于无血块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带下量各组间之均值均未达显着差异;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上带下质地黏稠组之均值显着高于正常者;子宫腺肌病患者脉象以细脉(27.86%)、弦脉(25.00%)、沉脉(22.66%)比例最高,细脉分布以气虚血瘀证最高(49.53%),其次寒凝血瘀证(20.56%),弦脉以气滞血瘀证最高(36.46%),其次气虚血瘀证(32.29%),沉脉以气虚血瘀证最高(35.63%),其次为气滞血瘀证(25.29%)、寒凝血瘀证(22.99%)相近;因子分析影响力较大的的因子共七组公因子,以第一因子涵盖乏力、气短、少气懒言,神疲易倦等四个症状,因子解释方差为24.463%,四个证候要素分析为气虚,第二个因子包含五心烦热、性欲减退、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小腹灼热等六个症状,因子解释方差为7.560%,六个症状证候要素分析为肾阴虚,其他因子解释量低,影响力小。2.七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NGF之均值差异达显着水准;七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rkA之均值差异达显着水准;NGF和TrkA相互决定比例约56.9%,显示二者关联性高,二者为正相关。结论:1.气虚血瘀证为子宫腺肌病最常见证型,气虚为最主要证候要素,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及寒凝血瘀证。因此,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及寒凝血瘀证将是今后子宫腺肌病痛经诊治的研究关注重点。2.NGF及其受体是导致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机理之一,通过活血消症方调节NGF及其受体的失衡状态,改善及抑制痛经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要证候论文参考文献

[1].孔晓琳,刘冠男,高丽霓,张辰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并发症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8

[2].钟月圆(Chung,yueh,yuan).基于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主要证候要素调查及活血消症方调控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疼痛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3].韩额尔德木图,孟永梅.148例慢性心衰中医主要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6

[4].高洁.基于主要中医证候特点的延庆农村334例中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5].崔明明,李燕宁,马洪波,杨朝晖,孙明晓.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

[6].谷莉莉.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素及与主要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7].杨丽莎,梁志清,范剑薇,吴淋玲,苏元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主要证候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

[8].鲁丽,吴洋,陈艳林,周唯践.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主要证候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9].周妍.Graves病主要致病情绪与症状、证候分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10].陈岚.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证候的生命质量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标签:;  ;  ;  ;  

主要证候论文-孔晓琳,刘冠男,高丽霓,张辰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