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噬菌体论文-李明源,王继莲,朱平,库尔班江·艾买提

低温噬菌体论文-李明源,王继莲,朱平,库尔班江·艾买提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噬菌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喀拉库勒湖,希瓦氏菌,低温噬菌体,肌尾噬菌体科

低温噬菌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源,王继莲,朱平,库尔班江·艾买提[1](2017)在《一株希瓦氏菌低温噬菌体的分离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新疆东帕米尔高原喀拉库勒湖中分离纯化低温噬菌体,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株烈性低温噬菌体,命名为KLP17,其宿主菌KLB17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Shewanella菌株。KLP17裂解性好,可在双层平板上感染宿主菌KLB17形成直径2-4mm的圆形、透明噬菌斑。电镜下其颗粒形态呈头尾型,头部为正多面体对称,直径约88nm,收缩性尾长约160nm,属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噬菌体KLP17对高温敏感,耐碱不耐酸,对氯仿和异丙醇均不敏感,但对SDS和蛋白酶K十分敏感,推测其衣壳组分为蛋白质而无脂质包被。KLP17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感染宿主菌KLB17的潜伏期、裂解期分别为55min和30min,裂解量为27。酶切结果显示其基因组为dsDNA,大小约67~69kb,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探究微生物适冷机制积累重要素材,而且为深入解析低温噬菌体与宿主菌及环境的互作关系提供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春晶[2](2017)在《荧光假单胞菌低温噬菌体VSW-3生物学特性及比较基因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命形式,也是多样性最丰富的天然基因库。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噬菌体在环境食物网过程、生物地理化学循环、基因转移、原核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以纳帕海高原湿地水样中分离得到的、能够侵染荧光假单胞菌的低温噬菌体VSW-3为实验材料,开展了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和解析、以及噬菌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方面的研究。首先开展了噬菌体VSW-3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透射电镜形态观察表明VSW-3属于短尾噬菌体科;可在4℃感染并裂解宿主,是典型的低温噬菌体;VSW-3最佳感染pH是7.0,最佳感染复数是1.0;潜伏期和裂解期分别为40 min和60 min;VSW-3对氯仿不敏感,但对Triton X-100和SDS十分敏感,因此推测该噬菌体不含有包膜;基因组酶切图谱和衣壳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基因组大小在40 Kb左右,其主要衣壳蛋白大小约为38 KDa。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低温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VSW-3大小为40,556 bp;G+C含量为57.4%。基因组长度与目前已测序的其他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大小相似。噬菌体VSW-3全基因组序列中找到46个可能编码蛋白的基因,包含多种编码功能蛋白基因,且噬菌体具有自己的DNA引物酶、解旋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以利用自己的转录调控系统。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VSW-3与假单胞菌噬菌体Bf7和Phi-2存在显着的共线性关系。由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到146个假单胞噬菌体种属聚成5个类群。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VSW-3与73和vB Pass-Kakhheti25等聚在一个分支内,亲缘关系较近,而与YMC11/07/P54 PAE BP亲缘关系最远。COG功能注释发现噬菌体VSW-3的功能基因并不多,只是含有一些与复制转录修饰相关的基因。本研究首先从一株噬菌体生物学特性以及基因组解析着手,然后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手段,从理论上预测噬菌体VSW-3的基因结构以及功能,为后续开展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王宝强,季秀玲,魏云林,王旺田,董志扬[3](2016)在《一株黄杆菌低温噬菌体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分离自明永冰川地区的1株黄杆菌噬菌体(SWP-8)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及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对SWP-8进行形态观察、基因组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噬菌体生理特性研究。结果噬菌体SWP-8为肌尾型,在电镜下呈头尾复合型结构,头部呈正多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150nm;尾管长约150nm,直径约20nm,具有收缩性的鞘,头部与尾管结合处具有颈环结构。在4℃时具有感染性,4~25℃均能产生边缘清晰、透明的噬菌斑。pH值耐受范围较广,最适pH值为7.0。最佳感染复数为10.000,潜伏期60min,裂解期90min,裂解效率较高。结论 SWP-8属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是裂解性噬菌体,对氯仿和蛋白酶K较为敏感。基因组为dsDNA,大小约为75kb。(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李明源,王继莲,任羽,季秀玲,古丽巴哈尔·萨吾提[4](2016)在《叁株假单胞菌低温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离自东帕米尔高原喀拉库勒湖和云南明永冰川的3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低温噬菌体Muztag BP1、Muztag BP2和MYBP2A-15的生物学特征开展研究。以双层平板法培养噬菌体,观察噬菌斑特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经磷钨酸负染的噬菌体颗粒形态,比较分析了3株噬菌体的增殖温度、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化学试剂敏感性及一步生长曲线等特性。结果表明,3株噬菌体宿主虽然同属假单胞菌,但形态及生物学特征明显不同。3株噬菌体均属头尾型结构,其中Muztag BP1、MYBP2A-15头部呈正多面体对称,直径约68 nm和74 nm,具收缩尾,长度分别约130 nm、160 nm,初步鉴定为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Muztag BP2头部直径约82 nm,尾管细长,约640 nm,归属为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3株噬菌体均具热不稳定性,对紫外有一定耐受性;Muztag BP1对氯仿、异丙醇和乙醚极其敏感,推断其核衣壳外含有脂膜包被,Muztag BP2和MYBP2A-15对氯仿、异丙醇和乙醚不敏感,其核衣壳外无脂质成分;一步生长曲线显示3株噬菌体的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各异。(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6年09期)

李建凯[5](2016)在《两株低温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帕海湿地是我国独有的低纬度、高海拔、季节性高原沼泽湿地,微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组成复杂。研究组前期在该地区分离得到能同时感染同一荧光假单胞宿主菌的两株低温噬菌体VW-6S和VW-6B,本研究拟对其生物学特性、全基因测序与解析以及裂解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论文首先对两株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形态上它们均为典型的长尾科噬菌体,可在4℃感染、裂解宿主,属于低温噬菌体;VW-6S最佳感染pH是8.0,而VW-6B是10.0;VW-6S和VW-6B最佳感染复数分别是0.1和0.01;潜伏期和裂解期分别为30min、30min (VW-6B)和60min、30min (VW-6S);二者对氯仿不敏感,但均对Triton X-100和SDS十分敏感;基因组酶切图谱和衣壳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它们的基因组大小在30~50 kb之间,但二者衣壳主要结构蛋白在大小和数量方面有较大差异。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看,VW-6S和VW-6B基因组分别为37,917 bp和35,306bp,相差不大;G+C含量为56.9%和56.76%;分别包括58和52个ORFs,其中一半以上为未知蛋白编码序列;在已知功能的蛋白中,VW-6S在种类和数量上都高于VW-6B,推测VW-6B更依赖宿主而生存;预测到的启动子数目均两倍于功能基因,说明两株噬菌体均比较活跃;基因组中未发现编码tRNA的序列,表明它们的表达系统主要依靠宿主来完成;通过对CpG岛的分析推测其部分编码蛋白的基因可能通过基因转移的方式从宿主获得。为探索低温噬菌体的裂解机制,研究还对VW-6S中参与裂解的穿孔素(holin)、裂解酶(endolysin)和裂解辅助蛋白(i-spanin 与 o-spanin)进行了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系统解析。初步明确了这些蛋白的功能,并建立可能的裂解途径。研究结果还为后续通过基因敲除等方法进行验证提供了重要依据。总之,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噬菌体低温适应性机制研究、噬菌体与宿主的协同进化研究以及低温蛋白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李明源,王继莲,魏云林,卢磊磊,季秀玲[6](2014)在《明永冰川叁株黄杆菌低温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离自明永冰川地区的3株黄杆菌低温噬菌体(MYSP03、MYSP08和MYTP08)的生物学特征开展了研究,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对3株低温噬菌体进行了纯化并系统比较了3株低温噬菌体的形态、宿主专一性、吸附速率、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虽然3株低温噬菌体的宿主均为黄杆菌,但它们在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上均表现不同。低温噬菌体MYSP03和08为头尾型噬菌体,呈复合结构,二者头部直径与尾管长度明显不同;噬菌体MYTP08与MYSP08形态差异较大,但它们都能感染同一宿主菌,MYTP08为复层噬菌体,衣壳直径为58 nm。噬菌体MYSP03、MYSP08和MYTP08分别在MOI为0.1、10和1时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量最多,3株噬菌体的裂解量显着不同,其中MYTP08最大为137。(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方媛,季秀玲,张琦,林连兵,魏云林[7](2013)在《一株蜡样芽孢杆菌低温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从冰川地区分离和培养低温菌噬菌体,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双层平板法"从明永冰川地区分离得到一株蜡样芽孢杆菌烈性低温噬菌体(命名为MYPB41-22),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宿主菌MYB41-22鉴定为Bacillus cereus菌株。噬菌体MYPB41-22在电镜下呈长六棱柱状,具一短直尾和一"衣领"状结构,无鞘。"衣领"状结构由对称的2~4个短棒状结构组成,头部具多面体立体对称结构,长55 nm,宽40 nm;尾管长约40 nm;4℃时具侵染活性,在4~37℃均可产生边缘清晰透明的噬菌斑,最佳感染温度为15℃,最适感染pH为8,最适感染复数0.1,对氯仿不敏感,基因组为双链DNA,大小约20kb。结论衣壳蛋白分析表明MYPB41-22在52 kDa处主条带含量较高,推测可能为其重要的结构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崔尹赡,易萍,许忠福,魏云林,张琦[8](2013)在《一株假单胞菌属低温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纳帕海湿地土样中分离和培养低温菌及其噬菌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纯化低温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噬菌体,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对宿主菌进行初步鉴定,对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并进行噬菌体基因组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噬菌体生理特性研究。结果从纳帕海土样中分离获得一株裂解性低温噬菌体,命名为SV-12,其宿主菌S-12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噬菌体SV-12有囊膜,头部为典型的正六边形,立体对称结构,直径约68.7 nm;尾管长约122.5 nm,直径约25 nm;在4℃时具有侵染活性,4~25℃均能产生边缘清晰、透明的噬菌斑。最适感染温度约为10℃,pH耐受范围较广,在pH=10时具有最多出斑数。结论 SV-12属于肌尾噬菌体科,为裂解性噬菌体,对氯仿极度敏感。基因组为dsDNA,大小约为74 kb。(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李明源[9](2012)在《明永冰川低温噬菌体分离及其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山冰川是一类较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低温、寡营养环境被认为是研究生命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化等重大问题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储藏库”。对极端环境中生命和生态现象的研究为揭示生命环境适应性、自身演化提供了线索,为低温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人类健康开辟新的途径。本文以明永冰川及其退却地区样品为材料,采用经典的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及噬菌体分离纯化技术,以LB和PYGV为分离培养基,分离获得低温细菌197株,低温噬菌体17株。通过透射电镜对部分噬菌体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生物学特性、基因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蛋白组成SDS-PAGE等进行了研究,所分离的噬菌体分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肌尾科噬菌体科(Myoviridae)、被脂噬菌体科(Corticoviridae)和复层噬菌体科(Tectiviridae)、基因组均为双链DNA (dsDNA),基因组大小27Kb-69Kb,均具有低温依赖性,热稳定性较差,所有噬菌体感染宿主的最高温度都远低于宿主细菌的最高生长温度。此外,对17株低温噬菌体宿主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低温宿主细菌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o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紫色杆菌属(Janthinobacterium)丰度较高,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17株宿主细菌均能在4℃快速生长,并且具有较宽的生长温度范围;其中MYB41-03P与MYB41-03Z可在4~45℃生长,属于耐冷菌(Psychrotrophs);所有细菌菌体形态为杆状,大多能够产生色素,除MYB2A-08、MYB2B-10、MYB41-03P、MYB41-03Z和MYB41-22为革兰氏阳性菌外,其余12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明永冰川地区宿主细菌与噬菌体相互作用机制,适冷机制、细菌与噬菌体的协同进化关系等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2-05-10)

李明源,季秀玲,魏云林[10](2012)在《极地和深海环境中低温噬菌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地和深海是地球上较为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由于长期处于低温、寡营养和黑暗封闭的环境中,大多缺乏基本的光合作用,而被认为是研究生命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化等问题的"活化石"。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低温噬菌体的丰度却很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在维持这类环境的生态平衡和调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极地与深海中低温噬菌体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低温噬菌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噬菌体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命形式,也是多样性最丰富的天然基因库。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噬菌体在环境食物网过程、生物地理化学循环、基因转移、原核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以纳帕海高原湿地水样中分离得到的、能够侵染荧光假单胞菌的低温噬菌体VSW-3为实验材料,开展了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和解析、以及噬菌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方面的研究。首先开展了噬菌体VSW-3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透射电镜形态观察表明VSW-3属于短尾噬菌体科;可在4℃感染并裂解宿主,是典型的低温噬菌体;VSW-3最佳感染pH是7.0,最佳感染复数是1.0;潜伏期和裂解期分别为40 min和60 min;VSW-3对氯仿不敏感,但对Triton X-100和SDS十分敏感,因此推测该噬菌体不含有包膜;基因组酶切图谱和衣壳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基因组大小在40 Kb左右,其主要衣壳蛋白大小约为38 KDa。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低温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VSW-3大小为40,556 bp;G+C含量为57.4%。基因组长度与目前已测序的其他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大小相似。噬菌体VSW-3全基因组序列中找到46个可能编码蛋白的基因,包含多种编码功能蛋白基因,且噬菌体具有自己的DNA引物酶、解旋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以利用自己的转录调控系统。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VSW-3与假单胞菌噬菌体Bf7和Phi-2存在显着的共线性关系。由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到146个假单胞噬菌体种属聚成5个类群。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VSW-3与73和vB Pass-Kakhheti25等聚在一个分支内,亲缘关系较近,而与YMC11/07/P54 PAE BP亲缘关系最远。COG功能注释发现噬菌体VSW-3的功能基因并不多,只是含有一些与复制转录修饰相关的基因。本研究首先从一株噬菌体生物学特性以及基因组解析着手,然后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手段,从理论上预测噬菌体VSW-3的基因结构以及功能,为后续开展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噬菌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源,王继莲,朱平,库尔班江·艾买提.一株希瓦氏菌低温噬菌体的分离及特征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7

[2].张春晶.荧光假单胞菌低温噬菌体VSW-3生物学特性及比较基因组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7

[3].王宝强,季秀玲,魏云林,王旺田,董志扬.一株黄杆菌低温噬菌体的生物学特征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

[4].李明源,王继莲,任羽,季秀玲,古丽巴哈尔·萨吾提.叁株假单胞菌低温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6

[5].李建凯.两株低温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

[6].李明源,王继莲,魏云林,卢磊磊,季秀玲.明永冰川叁株黄杆菌低温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14

[7].方媛,季秀玲,张琦,林连兵,魏云林.一株蜡样芽孢杆菌低温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

[8].崔尹赡,易萍,许忠福,魏云林,张琦.一株假单胞菌属低温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

[9].李明源.明永冰川低温噬菌体分离及其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10].李明源,季秀玲,魏云林.极地和深海环境中低温噬菌体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2

标签:;  ;  ;  ;  

低温噬菌体论文-李明源,王继莲,朱平,库尔班江·艾买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