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目标位置论文-莫舒玥

动态目标位置论文-莫舒玥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目标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目标位置,运动学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PID控制

动态目标位置论文文献综述

莫舒玥[1](2018)在《车辆动态目标位置跟踪的自适应预测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受车载、路况、车体运动状态、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得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精确描述车辆动态过程变得非常困难,导致传统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难以适应车辆行驶过程中复杂的动态变化因素。针对车辆的动态目标位置跟踪特点,通过构建车辆动态目标位置的运动学模型,采用自适应预测控制方法(Model-free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简称MFAPC)研究车辆弯道保持系统中的动态目标位置跟踪问题,并基于MFAPC方法实现控制器的设计。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PID控制方法,采用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方法对车辆动态目标位置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其跟踪精度更高,控制过程更加平稳,从而使车辆驾驶过程具有更好的舒适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12期)

许为民,辜勤英,李正[2](2015)在《确定变电站有遮挡动态目标位置方法研究确定变电站有遮挡动态目标位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变电站作业安全管控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提出来在变电站内动态目标有遮挡情况下其坐标位置的确定方法,并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步骤。经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测试、实际应用测试,证明本方法能够适应变电站环境,能够比较精确地定位被遮挡时的动态目标,从而达到对变电站内作业安全实现无缝管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期刊2015年01期)

肖恒辉,李炯城,李桂愉,林惜斌[3](2012)在《一种新的动态多目标优化位置区域划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的位置区域划分问题,介绍了多目标进化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多目标优化位置区划分方法,从理论上分析该方法能有效避免传统算法中不能进行多目标的规划、不能进行全网优化等的不足。(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12年08期)

金占雷,刘雪峰[4](2012)在《多目标探测的摆镜动态角位置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CCD图像测角的摆角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的摆镜动态角度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多条等宽的平行狭缝作为CCD探测目标,首先利用灰度质心算法得到各狭缝的质心位置,进而将各狭缝的质心位置进行平均运算,得到摆镜的动态角位置。模型表明当使用m条等宽狭缝目标进行测量时,其动态测量误差方差为单目标方法的1/m。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摆镜动态角位置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杨亮[5](2010)在《动态仿真目标的空间位置精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开展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研制工作已经有50多年了,并建立了针对该领域产品的检测体系,可以实现对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大部分战技指标的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由于光电跟踪测量设备以动态应用为主,因此研制了可以提供动态仿真目标的光学动态靶标,用来在室内检测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动态性能。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主要动态性能指标是动态跟踪精度和动态测量精度,由于目前缺失动态目标空间位置精度的测量技术和方法,不能给出光学动态靶标的仿真目标在动态工作状态下的空间位置精度,所以该光学动态靶标一直作为跟踪靶标,而不能作为测量靶标使用,不仅没有发挥光学动态靶标初始设计的测量功能,也使我国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动态测量性能一直处于无法度量的状态。本文针对光学动态靶标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动态仿真目标空间位置精度的不确定提出了一种高速图像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将高速摄像机对客观世界反射或透射的物质能量在空间分布的记录用于对整个视场中空间运动目标的特性进行测量。结合该测量方法建立了一套空间目标位置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高速图像录取分系统、时间基准同步分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及相应的软件支持,并与我所研制的光学动态靶标组成测量网络。通过分析动态仿真目标与高速摄像机的空间关系,给出动态仿真目标与高速摄像机的空间关系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及实验验证;给出摄像机外部状态参数的测量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分析了影响空间目标位置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各种误差源,对光学镜头进行了几何畸变的测量,并给出了测量方法。提出高速摄像机图像时序的检测方法并给出检测结果、讨论了图像亚像素定位算法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对高速图像测量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扩展,实现了对某型号高精度低速转台角速率的测量。对该测量方法测量角速率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完全可以用于高精度转台的角速率测量。本文主要研究了测量动态仿真目标空间位置精度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空间目标位置测量系统,通过对光学动态靶标目标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完成了对光学动态靶标的初步动态标定,为进一步解决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动态测量精度的检测难题奠定了基础,填补了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动态检测领域的空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0-11-01)

周芦芦,曹凯[6](2010)在《基于动态目标位置的车辆弯道保持控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交通领域中,车辆的横向控制技术是智能车辆控制的关键技术.基于动态目标位置,提出车辆弯道保持的控制算法.利用叁次曲线对车辆行驶路径进行规划,使用理想数据训练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器,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够实现对车辆转向的平稳操作,较理想地实现了对车辆弯道保持的控制,合理地模拟了车辆实际转弯过程中的运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于少伟,曹凯[7](2008)在《基于动态目标位置的智能车辆动态避障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真实地模拟驾驶员在动态环境中避让动态障碍物的行为方式,提出了动态目标位置概念,并采用叁次样条曲线作为动态避障的路径拟合曲线。以模糊逻辑为控制策略,以T-S模糊模型为控制结构,以自适应神经网络为隶属度函数的参数调整手段,设计出一种智能车辆横向运动控制器,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现。结果表明,基于动态目标位置概念的控制器设计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较为理想地模拟实际交通环境中车辆动态避障的特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8年26期)

曹凯,于少伟,周芦芦[8](2008)在《基于动态目标位置的智能车辆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真实地模拟驾驶员在动态环境中变换车道、避让静态和动态障碍物的行为方式,提出了动态目标位置概念,并采用叁次样条曲线作为车道变换的路径拟合曲线.本文以模糊逻辑为控制策略,以T-S模糊模型为控制结构,以自适应神经网络为隶属度函数的参数调整手段,设计出一种智能车辆横向运动控制器,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现.结果表明,基于动态目标位置概念的控制器设计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能够较为理想地模拟实际交通环境中车辆横向运动的特性.(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08年04期)

申彦春,陈先中,周浩淼,姚明林[9](2008)在《井下动态目标位置跟踪系统及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矿井事故时有发生,加强安全生产和监督就成为当务之急,文章设计了一种井下动态目标位置跟踪系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井下动态目标位置进行跟踪,通过CAN总线传输到井上计算机,实现人员定位和考勤管理。(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陈永雷,胡云安,赵永涛[10](2007)在《基于动态模板与位置预测的运动目标识别与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动态图像的相关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带遗忘因子的自适应动态模板匹配算法,并结合物体运动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位置预测的动态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螺旋渐开式的目标搜索算法。实验结果显示,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快速地跟踪预定目标。(本文来源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动态目标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变电站作业安全管控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提出来在变电站内动态目标有遮挡情况下其坐标位置的确定方法,并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步骤。经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测试、实际应用测试,证明本方法能够适应变电站环境,能够比较精确地定位被遮挡时的动态目标,从而达到对变电站内作业安全实现无缝管控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目标位置论文参考文献

[1].莫舒玥.车辆动态目标位置跟踪的自适应预测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2].许为民,辜勤英,李正.确定变电站有遮挡动态目标位置方法研究确定变电站有遮挡动态目标位置方法研究[J].江西电力.2015

[3].肖恒辉,李炯城,李桂愉,林惜斌.一种新的动态多目标优化位置区域划分方法[J].移动通信.2012

[4].金占雷,刘雪峰.多目标探测的摆镜动态角位置测量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2

[5].杨亮.动态仿真目标的空间位置精度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

[6].周芦芦,曹凯.基于动态目标位置的车辆弯道保持控制仿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于少伟,曹凯.基于动态目标位置的智能车辆动态避障控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

[8].曹凯,于少伟,周芦芦.基于动态目标位置的智能车辆控制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8

[9].申彦春,陈先中,周浩淼,姚明林.井下动态目标位置跟踪系统及其实现[J].煤炭工程.2008

[10].陈永雷,胡云安,赵永涛.基于动态模板与位置预测的运动目标识别与跟踪[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7

标签:;  ;  ;  ;  

动态目标位置论文-莫舒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