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问题论文-陈斌,潘洋,夏祯捷,张润梁,赵华

人因问题论文-陈斌,潘洋,夏祯捷,张润梁,赵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因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港口,集装箱岸桥,远程操控,人因问题

人因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斌,潘洋,夏祯捷,张润梁,赵华[1](2019)在《半自动化模式下岸桥远程操控人因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在应用岸桥远程操控方式后产生的司机操作习惯不适应、操作技能退化、感知隔离等问题,对自动化码头岸桥在半自动化模式下的远程操控作业任务和作业环境特性进行介绍,分析在半自动化模式下岸桥远程操控的人因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并指出在人工智能基础上远程操控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港口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陈斌,潘洋,夏祯捷,张润梁,赵华[2](2018)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岸桥远程操控的人因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厦门港、青岛港和上海港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续投入使用,其中岸桥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岸桥操控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职业病损伤,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人因问题。从人因学的角度来看,远程操控指作业人员在不通过感知器官直接获取作业现场信息的情况下,操作和控制设备完成作业任务。[1]取代人类感知器官的技术包括视频拍摄和传输、传感器和通信传输等技术。远程操控技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军(本文来源于《集装箱化》期刊2018年12期)

刘畅[3](2013)在《沈阳地铁人因问题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铁道交通不但可以节省宝贵的地上空间和资源,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它运行速度快,运量大,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沈阳地铁的建设,标志着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活力,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在全运会即将到来之际,沈阳市将向全国人民展现老工业基地全新的城市风貌和精神。沈阳地铁将是展现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然而,透过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案例研究发现,目前沈阳地铁运营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这不仅降低了地铁运营公司的服务水平,同时也影响了沈阳的城市形象。其中,地铁设施不完善,标识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地铁使用的舒适性、便利性;地铁电扶梯摔伤事件更折射出人机安全问题;地铁站内空气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渐凸显。本文以人机工程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理论为基础,以人体尺度理论分析地铁设施问题;以视觉特征属性分析地铁的标识设计问题;以人机安全理论分析地铁扶梯的客伤事件及安全门与列车之间缝隙的安全隐患问题;以环保理论分析地铁站内的空气污染问题,进而给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亲身经历和所收集的相关材料作为案例;第二部分用人机工程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理论找出案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包括地铁设施不完善、标识设计不合理、人机配合不协调、空间环境不环保;第叁部分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对策,建议改善设施建设、优化标识设计、规范人机关系、营建绿色地铁空间等。第四部分,通过对沈阳地铁人因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总结了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5-25)

蔡娜[4](2004)在《面向特定残疾者群产品设计中的人因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士受生理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环境的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受到许多限制,在人类社会中成为一个面临许多困难的特殊群体。产品设计和环境设施的改善,蕴含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提高了他们生活自立的能力,使他们从社会的边缘地带回归到主流社会中来。 由于残疾部位的多样性,所以本论文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肢体残疾者中的轮椅使用者和视力障碍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公共产品设施、家居生活设施和个人用品用具叁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从管理科学的视角,基于人类工效学的哲学思想,把维护残疾人的权利和产品设计结合起来,对我国现有的或还未应用的残疾人产品赋予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和规范。 论文的开展采用收集资料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思想,在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中为残疾人创造一种便利的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我国残疾人士的产品和环境设施的改善。同时这种宜人的产品环境,还方便了其他弱势群体的使用,使他们与健全人一样共享生活的安全和舒适。 论文在传达出对残疾人士人文关怀的同时,更希望通过这种理念的传播,能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一点促进作用。残疾人事业的提升需要全社会的人性化意识,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言近而意远。(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4-03-01)

贾俊卿,蔡娜[5](2003)在《休闲服饰零售环境人因问题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管理工效学的原理与方法,透视休闲服饰零售环境中货物陈列、色彩组合、照明配置等有关问题对顾客和销售人员的影响,进而提出商家营造零售环境的构想。(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03年04期)

缑智勇[6](2002)在《机车产品设计的人因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题是机车产品设计的人因问题研究。首先,通过一个例证法,引入了“设计哲学”的概念,然后对企业背景和产品现状做一简单介绍。本文力图把产品的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叁个层次的内容从人—机—环境相结合的高度上出发来加以诠释,依据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理论,设计出具有超前理念的新产品。针对新产品是否适合客户的需要,本文对设计与需要的关系又做了一个研究,给优秀的设计可为企业带来巨额回报的做法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然后,简单介绍了一下企业部分产品的现状及今后的改进措施。最后是本文的总结,对某些结论或结果做一总结,力争能够赋予产品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延长产品的生命力。 一个“设计哲学”的概念: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的需要,即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可以说是人的需要的产物,是满足人对产品及其非产品的需要的产物。 在设计与需要的关系部分,首先介绍设计的概念和人产生的五个层次的需要,接着描述了设计与市场需求的辨证关系。从二者的辨证关系中得出了设计创造市场的概念和设计与市场营销的辨证关系。设计创造市场是在市场细分化的模式下,积极开拓新市场,以新设计新产品占领市场,这一设计理念,也使设计的范围扩大到产品设计之外的宣传、推广、展示、服务的系列过程中,使设计具有了更多的含义和价值。 在设计改进及创造市场部分,首先介绍的是企业背景和设计现状;企业正面临着用户个性化和理性的消费。尤其是进入买方市场后,产品相对过剩,如何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一个尖锐问题。同时,客户在购买产品时,除希望满足基本功能外,对其它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在机车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旨在改善司乘人员的工作环境,使其更加舒适、安全、健康、高效。因此对一些问题虽小但影响较大的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主要针对机车车门、机车座椅、司机室内部布置及司机室顶盖漏雨做了—一研究。机车车门方面提出了现有产品的缺点以及今后改进的方面和方案;机车座椅探讨部分首先介绍了人体产生疲劳的生理过程,然后又给出解决方案,并对舒适性座椅做了尺寸规定。司机室内部布置是整个机车设计中的重点,因为机车司机室是司乘人员工作的场所,机车司机室是机车乃至列车系统整体性的集中反应,司机室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司乘人员能否全面准确地完成驾驶职能,对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具有重大影响。针对品种众多的现状,规范化司机室的提出是势在必行。司机室顶盖漏雨是一个棘手而又令人尴尬的问题,在企业的产品中曾出现过“车外下大雨,司机室内下小雨”的情形,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 在未来机车产品构想部分,本文提出了全新的司机室内部装饰方案和流线型车体方案,希望能在改善司乘人员工作环境的同时,也为中国机车工业走向世界尽一份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2-03-01)

张力,邓志良,王以群,黄卫刚[7](1996)在《安全评价中的人因问题:安全文化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现状与问题;介绍了安全文化的特性与功能;论述了必须以安全文化为灵魂构造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提出系统中人员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综合管理评价应转向安全文化评价.并讨论了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南工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人因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厦门港、青岛港和上海港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续投入使用,其中岸桥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岸桥操控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职业病损伤,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人因问题。从人因学的角度来看,远程操控指作业人员在不通过感知器官直接获取作业现场信息的情况下,操作和控制设备完成作业任务。[1]取代人类感知器官的技术包括视频拍摄和传输、传感器和通信传输等技术。远程操控技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因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斌,潘洋,夏祯捷,张润梁,赵华.半自动化模式下岸桥远程操控人因问题分析[J].港口科技.2019

[2].陈斌,潘洋,夏祯捷,张润梁,赵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岸桥远程操控的人因问题[J].集装箱化.2018

[3].刘畅.沈阳地铁人因问题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蔡娜.面向特定残疾者群产品设计中的人因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

[5].贾俊卿,蔡娜.休闲服饰零售环境人因问题思考[J].人类工效学.2003

[6].缑智勇.机车产品设计的人因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7].张力,邓志良,王以群,黄卫刚.安全评价中的人因问题:安全文化的评价[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6

标签:;  ;  ;  ;  

人因问题论文-陈斌,潘洋,夏祯捷,张润梁,赵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