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对结核性胸膜腔积液(包裹性)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对结核性胸膜腔积液(包裹性)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新疆且末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新疆巴音郭楞蒙古8419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腔积液(包裹性)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30例结核性胸膜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可显著提高结核性胸膜腔积液(包裹性)患者临床疗效。

【关键词】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16-02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临床病症,在临床治疗中也多采用强化抗结核以及胸膜腔穿刺抽水的方式来进行治疗[1]。本研究就2011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所收治的3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患者,在B超定位下进行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诊断。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其中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在23~64岁,平均年龄为(39.2±6.5)岁,病程25~67d,平均病程(31.4±7.9)d。研究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8.9±6.3)岁,病程23~68d,平均病程(32.6±7.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强化抗结核以及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措施,并在B超定位这一基础上进行胸膜腔穿刺吸胸水治疗。在B超引导下使得穿刺针尖进行积液深处或者较大液区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抽完胸膜腔中的积液。在完成抽液之后,需要对胸膜腔内进行10mg塞米松的注射。研究组患者应当在此基础上,来采用尿激酶胸膜腔注入治疗方式,患者胸水量大于100ml时,需将含有20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ml注入患者胸膜腔中;患者胸水量少于20ml时,则注入10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ml。退针,嘱咐患者要多变换体位,来让药液能够与周围组织得到充分接触,在20h后对研究组患者再次进行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1周以及1、2、3月内进行B超检查,并观察其胸水吸收状况以及胸膜厚度的变化状况,从而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6.0进行处理,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胸水引流量与胸膜厚度的对比

在接受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胸水引流量得到明显降低,其胸膜厚度也得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胸水引流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胸膜厚度也低于对照组患者。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对比结果如表1。

3.讨论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是肺外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病变时会导致患者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会渗出大量富含有蛋白质和白细胞液体进入到胸膜腔中。积液在胸膜腔中存在过长时间后,其液体中的纤维蛋白就会导致患者的膜样分离,并且会导致胸膜增厚、粘连以及包裹性胸腔积液等诸多病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脓胸等状况出现。

在进行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治疗时,多采用抗结核以及胸膜腔积液引流术来进行治疗。但是在进行穿刺治疗过程之中,如果在手术中盲穿,则可以导致出现气胸以及穿刺失败等诸多情况,因此拥有者较大的风险性。而借助于B超来进行穿刺引流术,就能够让手术人员清晰观察到患者胸膜腔积液病变的具体情况,并且能够对患者胸膜腔呢的积液类型、分为以及性质等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手术,能够对胸膜腔处的积液量以及具体范围变化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让进针方向、深度以及位置有着一个准确的定位。而尿激酶作为一种溶栓剂,能够使得纤维蛋白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让胸膜腔中的纤维蛋白得到溶解,并起到降低胸腔膜腔内积液黏稠性,并预防纤维素的沉积等效果,这样有利于患者最大限度进行积液的吸取,并且使得肺得以复张。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注入尿激酶的方式来进行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治疗时,较之传统的穿刺抽液治疗方式有着更好的临场治疗效果[2]。研究组患者的胸水引流量为1193.0±280.0ml。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0±203.0ml,其胸膜厚度1.82±0.33mm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7±0.24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达到了93.3%,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

综上所述,在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时,在给予其常规强化抗结核以及对症支持的治疗基础上,在胸膜腔穿刺抽液治疗过程中注入尿激素[3],能够使得其治疗过程变得更加安全有效,并可以显著提升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治疗率,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进.莫西沙星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39例[J].中国药业,2016,25(3):105-107.

[2]彭亦平,谭彩萍,姚琳,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纤溶活性及胸膜肥厚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10):1610-1611.

[3]鹿影.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0(09):95-96.

标签:;  ;  ;  

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对结核性胸膜腔积液(包裹性)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