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目录学论文-张晓丹,包和平

数字目录学论文-张晓丹,包和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目录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目录学,网络阅读,网络资源,导读

数字目录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丹,包和平[1](2016)在《网络资源导读——数字目录学的发展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网络资源导读的必要性和在数字目录学指导下网络资源导读服务的功能和途径。通过对读者的网络阅读动机、阅读内容和阅读能力的指导,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小全,王恒明,车丽娜[2](2015)在《新媒体环境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服务协同推进的实践及发展——以重庆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阅读正以整体化阅读的方式引导着整个时代的变动和走向,数字图书馆也将催生和支持新的知识组织方式与服务机制。数字目录学为配合大众阅读需求而兴起,旨在研究人们读书治学的新特征,整合各类有价值的数字资源。通过对重庆公共图书馆系统调查数据的描述分析,运用目录学理论辨析传统OPAC在资源组织方式、检索途径与配套措施等方面的不足与弊端。强调在数字空间强化的背景下,结合新阅读特性和公众阅读需求,借鉴和发展通用书目的揭示方法,创新和提高OPAC2.0书目阅读引导的能力,构建书目主体的人文精神与信息技术的协调与统一,拓展社会文化的引导功能。(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5年11期)

何苗苗,王小全[3](2015)在《数字目录学在新媒体环境阅读中功能与作用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新媒体环境阅读下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并探讨了数字目录学内容和形式发展与创新,认为学习和掌握数字目录学知识及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导人们发现经典文献,有效地展示有价值的核心资源,构建个人信息的逻辑空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5年15期)

陈玮[4](2012)在《基于数字目录学的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数字参考咨询的目录学研究出发,分析用数字目录学的方法研究网络参考咨询工作的必要性,并对数字目录学指导下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建设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使现代网络参考咨询服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2年32期)

王小全,王恒明,顾乐希,许静[5](2012)在《新媒体环境下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协同推进的发展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扼要分折新媒体阅读嬗变路径的相关因素,论述数字目录学为配合大众阅读需求,广泛地深入融入社会文化传播领域,研究信息素养与读书治学的关系的过程。在分析社会阅读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书目对浅阅读的深度引导,发挥数字推荐书目阅读指导作用,提倡和弘扬个性化阅读的思考与学习,选择正确、合理的健康阅读方式,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阅读效率。(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网刊》期刊2012年10期)

戴丽琴[6](2011)在《春江水暖鸭先知——读柯平先生《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平《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创新颇多,业界早已明确。今更指出其较创新更高的品格——前瞻性。其前瞻性成就的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图书馆学的学科环境的要求,二是柯平热衷创新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密切、持久地结合的学术品格。(本文来源于《山东图书馆学刊》期刊2011年06期)

赵捷[7](2011)在《数字素养、数字目录学与文献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第1分会场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10月27日上午,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一分会场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二楼贵阳会议室举行。此分会场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目录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主题为"数字素养、数字目录学(本文来源于《贵图学刊》期刊2011年04期)

张新民[8](2010)在《试论“数字目录学”称谓的科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数字环境下目录学的称谓问题进行了粗浅探讨。在数字化环境下,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都有了相应的变化。以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资源的揭示、数字资源的控制等为研究内容的目录学宜称之为数字目录学。学科名称的科学界定对学科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0年12期)

王小全[9](2010)在《面向信息素养教育的数字目录学发展研究与服务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运动中,数字目录学研究内容与信息素养教育内涵有着相通之处,可以帮助人们优化和构建信息利用路径,自主选择学习研究方向,拓宽知识视野和信息来源等。网络环境下数字目录学研究对象的扩展和研究成果的多样化,体现了目录学秉承的社会价值观和发展理念,可满足人们对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本文来源于《农业网络信息》期刊2010年06期)

白清礼[10](2010)在《对目录学20多年来的探索与追求——评柯平教授的《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创新颇多,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集中反映了柯平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本文从叁个方面对该文集进行了评述。(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0年02期)

数字目录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媒体阅读正以整体化阅读的方式引导着整个时代的变动和走向,数字图书馆也将催生和支持新的知识组织方式与服务机制。数字目录学为配合大众阅读需求而兴起,旨在研究人们读书治学的新特征,整合各类有价值的数字资源。通过对重庆公共图书馆系统调查数据的描述分析,运用目录学理论辨析传统OPAC在资源组织方式、检索途径与配套措施等方面的不足与弊端。强调在数字空间强化的背景下,结合新阅读特性和公众阅读需求,借鉴和发展通用书目的揭示方法,创新和提高OPAC2.0书目阅读引导的能力,构建书目主体的人文精神与信息技术的协调与统一,拓展社会文化的引导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目录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丹,包和平.网络资源导读——数字目录学的发展途径[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

[2].王小全,王恒明,车丽娜.新媒体环境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服务协同推进的实践及发展——以重庆地区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

[3].何苗苗,王小全.数字目录学在新媒体环境阅读中功能与作用的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

[4].陈玮.基于数字目录学的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2

[5].王小全,王恒明,顾乐希,许静.新媒体环境下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协同推进的发展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

[6].戴丽琴.春江水暖鸭先知——读柯平先生《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有感[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

[7].赵捷.数字素养、数字目录学与文献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第1分会场报道[J].贵图学刊.2011

[8].张新民.试论“数字目录学”称谓的科学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

[9].王小全.面向信息素养教育的数字目录学发展研究与服务创新[J].农业网络信息.2010

[10].白清礼.对目录学20多年来的探索与追求——评柯平教授的《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

标签:;  ;  ;  ;  

数字目录学论文-张晓丹,包和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