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元关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契约,涓滴效应,工作态度和行为,扎根理论
叁元关系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嘉蔚,朱晓妹,孔令卫[1](2019)在《心理契约多元关系路径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心理契约概念提出以来一直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特别是"由谁来代表组织与员工进行义务和责任的交换"尚无定论。以海底捞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个案研究,探索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多元交换关系及其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可以通过"组织责任"与"员工义务"交换、"领导人责任"与"员工义务"交换这两条直接路径,以及"主管责任"与"员工义务"交换这条间接路径来实现。(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林叶[2](2018)在《城市人类学再思: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叁元关系、空间视角与当下都市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城市人类学立场讨论列斐伏尔空间理论在何种具体意义上为人类学关于都市实践的空间视角提供了启示,并强调回归列斐伏尔叁元空间理论文本本身,以摆脱既有对该理论的套用式的人类学读法:第一,"空间"这一概念本身的意义变化尤其是该概念在哲学意义与科学意义上的发展以及随之出现的新概念"精神性空间"促生了精神空间、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叁者之间的裂缝,这一演变是列斐伏尔提出叁元空间理论的重要条件。第二,叁元空间理论是列斐伏尔从空间政治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再认识,并表现为对以分工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碎片式空间"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作为一种被政治性利用的空间的"系统论式空间"的辨认以及试以"整合论式空间"替代"系统论式空间"的努力。第叁,在明确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的概念前提和空间与生产方式的关联的基础上,我们才在真正意义上进入"空间性实践-对空间的再现-表现的空间"这一叁元结构,具备理解该结构的具体性、互相连接性等辩证特点的可能。第四,对叁元空间及其关系的确切理解要求对"历史参与其中的空间的生产"即"社会空间的历史"进行理解,即包含"绝对空间""历史空间""抽象空间""留有差异的空间"四种空间的这一历史序列才是人类学城市研究与列斐伏尔空间视角连结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汤军[3](2011)在《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造物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阐释,结合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发展与源流,对新形势下的造物发展趋势与必然性进行分析,进而由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视觉审视造物活动中人类情感与技术原理的关系,提出并建构了造物过程中合乎"情"与"理"、适应中国工业化原创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情"、"理"二元融合理论构架。(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汤军[4](2009)在《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史,造物实践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表现出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人类的生活状态,与人类造物文化的传承和造物实践活动的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新形势、新条件下,对造物理论与实践框架进行研究与探讨,寻找、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造物理论与实践模式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已从“以满足消费者对基本功能使用需求”转换至“以附加值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发展层次,这为中国工业设计业蓬勃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将造物过程中,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技术性需求的同时,体现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即如何把握造物过程中“情”、“理”关系,实现“情”“理”交融这一科学命题摆在了设计者面前。本课题从研究人类造物活动的层面,通过对造物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阐释,结合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发展与溯源,并对新形势、新条件下造物发展的趋势与必然性进行分析,从而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视觉审视造物活动中人类情感与技术原理的关系,提出并构建了造物过程中合乎“情”“理”、适应我国工业化原创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中的“情”、“理”二元融合理论构架。文章首先对造物的概念、历史进程进行了阐述,并将“情”与“理”作为造物中的主要元素分别进行了阐释、定义、属性概括,通过对传统造物理念和造物文献的分析,挖掘整理了显现在传统造物中的“情”与“理”。透过研究结果发现,从原始的造物活动初始,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造物活动,造物中显现的“情”、“理”二元始终处于一种融合关系。尽管历史上人类总是以显性的“理”(造物技术)来为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命名,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陶器时代……但是传统造物中隐性的“情”对于造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至于社会生活、文化价值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深入对“情”的属性和有关造物之“情”的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情”显现出对造物依“理”的主导性作用,是造物活动中思维、择技、选料的决定因素,是造物中各个因素产生关联的纽带;而对于“理”的分析后发现,“理”是自然存在的、是由人类发现和选择应用的。技术虽然是人们理性对自然的干预,但并非对自然链条的打断,它表现在对自然的筛选、简化或纯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推动人类的进化。研究发现探讨传统造物“情”或“理”的任何一方,都不得不言及另一方的作用和被作用。造物中的“情”、“理”二元的关系,显现的是造物规划中“人的因素”和“技术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状态,反映出来的是“人与事”、“事与物”、“人与物”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经济全球化、人类文化呈现多元文化的交融趋向、信息时代物质向非物质文化转型的时代,文化问题、生态资源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向造物设计的发展取向发起巨大的挑战。面对此问题,本研究依托于以千年为单位的传统造物时代沉淀而来的造物理念,指导以百年为单位的工业化造物时代的造物文化来应对造物的未来发展。本文结尾,在归纳情理融合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构建基础上,建构出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以期对当今造物文化发展和工业设计教育起到指导作用。单纯的技术突破不能适应造物发展,造物设计中遵循“情理融合”的道理才是创新之路,造物设计中导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内涵更是传承之道。印证了导师的思想:“事之以‘情',物之依‘理',‘情理'合一,适之传承。”(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王劼[5](2009)在《关联理论与中国口译职业化教育——分析对口译活动中叁元关系的元认知对职业化的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口译起步比较晚,却是一个契机——借鉴国际社会口译发展过程中经验与教训的契机。但由于语言与思维的差异,强行照套西方口译的发展规律无异于削足适履。文章从F.Pochhacker提出的Meta-leveltraining(元认知教育)出发,融入笔译中的"关联理论",将静止的四元素组合成叁组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动态叁元关系,旨在为中国口译的职业化道路打开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09年06期)
李镜[6](2008)在《关联理论与翻译——《苔丝》汉译本中的叁元关系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根据翻译关联观,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它涉及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叁元关系。在明示—推理过程中,译者应用多种翻译策略有助于读者找到语境中的最佳关联,与作者成功交流。(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成祖堰[7](2005)在《从关联理论看翻译中的叁元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跨语际的交际活动。传统的交际观由于自身的局限不能很好地处理翻译过程中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叁元关系。而关联翻译理论则把翻译视为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合理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源语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译者的翻译策略叁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李欣[8](2000)在《集合上二元关系运算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集合上的二元关系,讨论了如何从关系矩阵的特征来判断二元关系的传递性,并给出了一个求集合 X 上二元关系 R 的传递闭包的算法以及关于集合上二元关系的几点结论.(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叁元关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城市人类学立场讨论列斐伏尔空间理论在何种具体意义上为人类学关于都市实践的空间视角提供了启示,并强调回归列斐伏尔叁元空间理论文本本身,以摆脱既有对该理论的套用式的人类学读法:第一,"空间"这一概念本身的意义变化尤其是该概念在哲学意义与科学意义上的发展以及随之出现的新概念"精神性空间"促生了精神空间、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叁者之间的裂缝,这一演变是列斐伏尔提出叁元空间理论的重要条件。第二,叁元空间理论是列斐伏尔从空间政治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再认识,并表现为对以分工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碎片式空间"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作为一种被政治性利用的空间的"系统论式空间"的辨认以及试以"整合论式空间"替代"系统论式空间"的努力。第叁,在明确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的概念前提和空间与生产方式的关联的基础上,我们才在真正意义上进入"空间性实践-对空间的再现-表现的空间"这一叁元结构,具备理解该结构的具体性、互相连接性等辩证特点的可能。第四,对叁元空间及其关系的确切理解要求对"历史参与其中的空间的生产"即"社会空间的历史"进行理解,即包含"绝对空间""历史空间""抽象空间""留有差异的空间"四种空间的这一历史序列才是人类学城市研究与列斐伏尔空间视角连结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元关系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嘉蔚,朱晓妹,孔令卫.心理契约多元关系路径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个案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9
[2].林叶.城市人类学再思: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叁元关系、空间视角与当下都市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18
[3].汤军.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1
[4].汤军.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5].王劼.关联理论与中国口译职业化教育——分析对口译活动中叁元关系的元认知对职业化的指导意义[J].学理论.2009
[6].李镜.关联理论与翻译——《苔丝》汉译本中的叁元关系分析(英文)[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
[7].成祖堰.从关联理论看翻译中的叁元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8].李欣.集合上二元关系运算的理论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