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恶性肿瘤98例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消化道恶性肿瘤98例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李冰(内蒙古包钢医院普外科014010)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14-02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中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81例,联合脏器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6例,34例出现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为多见,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4.08%。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采取合理、充分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恶性肿瘤消化道围手术期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道癌、胃癌及结肠癌等,在我国发病率非常高,是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胃癌的死亡率目前仍高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往往都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容易造成患者脏器功能和免疫功能衰竭,所以围手术期的治疗尤为重要,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共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98例,现就围手术期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8例,其中男61例,女37例,40-50岁49例,60-70岁37例,70岁以上12例,平均年龄57±6岁。胃癌39例,结肠癌31例,直肠癌19例,胰腺癌9例。组织学分型:全组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低或未分化腺癌33例,中分化管状腺癌27例,高分化腺癌24例,印戒细胞癌5例,乳头状腺癌9例。合并高血压病75例,冠心病37例,慢性支气管炎28例,脑动脉硬化症16例,Ⅱ型糖尿病12例,贫血54例,低蛋白血症46例。

1.2手术方法胃癌根治术39例,大肠癌根治术22例,脏器联合切除术11例,姑息性切除26例。39例手术后放置空肠造瘘管。

2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7例,伤口感染7例,吻合口瘘3例,心功能不全4例,电解质紊乱3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4.08%,死亡原因:心衰2例,吻合口瘘腹腔感染1例,腹腔广泛转移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3讨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由于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就诊时多为中晚期,由于并存不同重要器官的疾病,围手术期治疗尤为棘手和重要,关键是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各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

手术者在决定治疗方案前必须全面而详细地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从营养状况、活动能力、是否合并贫血、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肿瘤的转移情况、各项辅助检查等着手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对于年龄大于60岁患者、以急腹症入院的胃癌穿孔、大肠癌梗阻病人,术者更应亲自访视病人,决定治疗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要点,对并存的各种疾病,请各相应专科有经验的医师会诊,使他们对病人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对术后出现各种情况时能以最快速度作出治疗决定,这是确保此类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1]。

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充分的麻醉准备对手术有积极作用,本组病人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由有丰富经验的麻醉师操作和管理,随时监测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尤其是维持血压平稳和足够的血容量、尿量。手术医师组相对固定,术者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承担,技术熟练、操作轻巧、准确,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加重各脏器功能障碍的可能,尤其是减少术中的失血。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患者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态度,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坚持“无瘤原则,不触摸技术”等,完成肿瘤根治术,尽可能清扫淋巴脂肪组织,对侵犯邻近器官的肿瘤,经充分探查能手术切除的,仍应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术,对广泛转移者,施行减瘤术,为术后的化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打下良好基础[2]。本组11例施行了联合脏器切除术,包括肝左外叶切除、横结肠切除、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积极治疗合并疾病,恶性肿瘤为消耗性疾病,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进食少,恶心、呕吐、腹泻,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最为常见,要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因此,我们认为术前适当的输血可为争取早日手术去除贫血原因,取得最佳治疗时间,同时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更有利于伤口愈合,为以后恢复打下基础[3]。术后,应加强胃肠外营养及支持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必须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在9mmol/L以下,合并高血压病者术前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术前纠正和改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加强术后监测及积极控制并发症,随着恶性肿瘤的消耗及部分高龄患者本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和防御机制的衰退,术后一旦发生并发症,病情便急转直下,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是确保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平安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手术后的应激状态下,要求心脏提高其搏出量以满足高代谢和维持组织灌流的需要,而心脏储备功能的降低,往往最易发生心脏功能的改变。本组54例术后出现心脏方面的改变,包括各种心律失常、S_T段改变,甚至心肌梗死。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维持血容量、营养心肌、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来避免心脏危机的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缓冲、调节能力明显减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受限,内环境稳定性差,易危及生命,低钠血症最为常见[4],本组14例发生低钠血症,表现为神志淡漠、纳呆、甚至低血压休克,尤其在并发腹腔感染时明显。应根据个体情况,在严密监测下合理补充钠盐,维持平衡。胃肠道手术后,病人较长时间未能进食,再加上合并的低蛋白血症,加重了负氮平衡,易导致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要密切监测术后改变及积极治疗并发症。

综上,重视消化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多学科密切配合,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林芳.消化道肿瘤41例手术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论坛杂志,2006,27(6):123.

[2]韩广森,赵玉洲,李智,万相斌.改良胰十二脂肠切除与重建方法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8,,8(13):24-25.

[3]尚宏伟.消化道恶性肿瘤68例围手术期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443.

[4]吕德成.实用老年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27.

标签:;  ;  ;  

消化道恶性肿瘤98例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